管道连接结构、地送风管组件及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578发布日期:2018-07-24 23:0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管道连接结构的地送风管组件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换气机及管道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新风换气机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在密闭的室内,通过新风换气机向室内的一侧送新风,在室内的另一侧再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从而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以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在常见的新风系统中,新风换气机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风机向室外排风。从而强迫室内的空气形成新风流动场。进一步的,新风系统中,在其送风的同时还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灭毒、杀菌、增氧以及预热等。因此新风系统是工程界公认的保证室内空气环境新鲜的健康的换气方式,能够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的污浊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始终处于最低标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目前还出现了具有热舒适通风功能的新风系统,能够增加体内散热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具有能够为建筑的降温的新风系统,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

起初的大多数新风系统通常使用上送风下排风,这一设计构思延续了空调的设计。但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新风系统中,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效果更好,舒适性更高。因此,目前较先进的新风系统基本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这就需要将出风口设置在靠近地面的位置,但是地送风的送风设备通常比上送风的复杂。

一种常见的下送风上回风的新风系统结构是:包括风管、分风箱和地送风盒,其中分风箱和室外的新风换气机连接,分风箱包括多个采风口,在每个采风口处均连接有风管,将新风换气机所产生的新风输送到室内各处。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地送风盒,主要用于均匀风量、调节风量。由此可见,下送风上回风的新风系统通常在地面处布置较多的管路。因此,目前通常采用方式是将风管敷设在地板下。安装管路时,将其敷设在建筑结构楼板上的楼面与装修面层之间,在楼地面装修层上开设出口以避让地送风盒的新风出口。由于新风管路中一直都有风流流过,风速稍微的变化都会造成管路的振动,产生噪音。因此通常是通过水泥砂浆将新风管路固定在楼板与装修地面层之间。这种连接方式基本能够避免管路的噪音,还兼具美观的优点。

但是上述敷设的连接方式,风管和其连接件接近于与建筑物固接,导致其基本没有能够释放缓冲力的组件,一旦一处的连接受到外力撞击非常容易出现连接脱落的问题,此外,管路和设备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不容易控制。尤其是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管道漏风的现象,这一现在不仅会导致新风系统的出风指标难于控制,更重要的是,在浇筑泥浆时容易出现泥浆流进管路的问题。由于管道连接处的密封不严的位置同时还会渗入砂浆,其凝固后不仅会影响管道内的风阻,从而影响送风量,更会对新风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影响送风的品质。甚至会引起用户的投诉,为项目后期运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地送风新风管路系统,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容易流进泥浆,从而堵塞和污染管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地送风管组件及新风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的新风系统中,新风管道的管路系统的密封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送风管组件及新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和管件,所述管道和所述管件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地承插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管道端部开口处的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管道的端部插装在所述插槽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管道插装在所述管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管件的内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的开口端设置有承插槽,所述承插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管件的开口端的轴线方向一致;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管道插装在所述承插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包括内舌,所述内舌呈管状;所述内舌位于所述管件的开口端的内部,所述内舌的一端与所述管件的内壁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件的内壁形成所述承插槽的外槽壁,所述固定部形成所述承插槽的槽底,所述内舌形成所述承插槽的内槽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槽壁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槽壁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槽壁的长度为30mm到60mm,所述内槽壁的长度为10mm到30mm。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为三通、直通或者弯头;所述管件的外侧壁设置有管件加强部,所述管件加强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开口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管道和管件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地承插连接。第一密封件2为设置有插槽的密封件,插槽的形状与管道端部开口处的截面形状匹配,管道端部插装在插槽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管道插装在管件内,第一密封件与管件的内壁过盈配合。

使用时,将第一密封件插槽套装在管道的端部,然后将两者同时套装在管件内部。第一密封件被挤在管件和管道的缝隙处,其外侧和管件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上述连接好的管件和管道密封性好,连接时安装快速方便,拆装后不会对管道及管件造成破坏性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送风管组件,包括风管和风管组装件,所述风管组装件为所述的管件,所述风管和所述风管组装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通用连接件,所述通用连接件的一端能够插接在分风箱的接口上,同时还能插接在地送风盒的接口上;所述通用连接件与分风箱之间,及所述通用连接件与地送风盒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通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管连接,所述通用连接件与所述风管之间的连接为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所述通用连接件上设置有可拆除的插板阀,所述插板阀用于调节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通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分风箱的接口或者地送风盒的接口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风管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设置有阀槽,所述插板阀为板状,所述插板阀插装在所述阀槽内;所述插板阀的侧边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插板阀的与所述阀槽对应插接的侧边,所述凸起抵在所述阀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风管的连接结构为所述管道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阀槽的中部设置有导轨,所述插板阀的中部对应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与所述导轨插接;所述导槽的长度和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阀槽的深度方向一致;靠近所述阀槽的槽口的所述导轨的截面尺寸最小,靠近所述阀槽的槽底的所述导轨的截面最大,所述导轨从截面尺寸最小处到截面尺寸最大处平滑过渡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地送风管组件,还包括分风箱和地送风盒,所述通用连接件插接在所述分风箱的接口处,及所述地送风盒的接口处;所述分风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采风口和检修口,所述通用连接件密封连接在所述采风口,所述检修口处密封地设置有检修孔板;所述地送风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切割部,所述连接孔切割部为凹陷部,沿所述凹陷部的边缘能够切出送风口,所述通用连接件密封连接在所述送风口;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盒体加强部,所述盒体加强部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

由于管道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管道连接结构的地送风管组件及新风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密封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风管和第一密封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三通管件的截面图;

图5为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有加强筋的90°弯头;

图7为有加强筋的45°弯头;

图8为有加强筋的三通;

图9为有加强筋的直通;

图10为通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插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插板阀的侧视图;

图13为插板阀和通用连接件组装后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分风箱的接口的示意图;

图15为地送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设备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设备堵头和分风箱接口的连接。

标记:1-管道;2-第一密封件;3-插槽;4-承插槽;5-管件加强部;6-通用连接件;7-插板阀;8-阀槽;9-凸起;10-导槽;11-导轨;12-手持部;13-检修孔板;14-分风箱;15-地送风盒;16-盒体加强部;17-连接孔切割部;18-风管组装件;19-第一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1-卡子;22-设备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1和管件,所述管道和所述管件通过第一密封件2密封地承插连接;第一密封件2设置有插槽3,插槽3的形状与管道1端部开口处的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管道端部插装在所述插槽3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所述管道插装在所述管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2与所述管件的内壁过盈配合。

现有技术中,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常见的管件包括弯头、直通、三通、四通等。管道之间使用管件连接,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拆装,便于适应性的现场施工。管道和管件的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螺接或者粘接,采用何种连接方式能够达到连接时拆装方便,连接后密封性好的优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要解决的问题。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管道和管件通过第一密封件2密封地承插连接。第一密封件2为设置有插槽的密封件,插槽的形状与管道端部开口处的截面形状匹配,管道端部插装在插槽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管道插装在管件内,第一密封件2与管件的内壁过盈配合。

使用时,将第一密封件2插槽套装在管道的端部,然后将两者同时套装在管件内部。第一密封件2被挤在管件和管道的缝隙处,其外侧和管件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上述连接好的管件和管道密封性好,连接时安装快速方便,拆装后不会对管道及管件造成破坏性的损伤。

优选的,第一密封件2使用硅胶,插槽加工方便,使用时弹性好。也可以用密封常用的各种橡胶材料,还可以使用新型复合材料。

如图2-图5所示,进一步的,在管件的开口端设置有承插槽4,承插槽4的深度方向与管件的开口端的轴线方向一致。将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的管道插装在承插槽4内,此时第一密封件2和承插槽4的槽底过盈配合。承插槽4为槽体,槽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与管道的接触面积大,加大了管道和管件连接处的摩擦力。并且在承插槽4和管道开口端之间还有过盈连接上述的第一密封件2,进一步加大了管件和管道的摩擦力,使管件和管道的连接强度更高。

承插槽4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在管件内再设置一个管型的内舌,内舌的一端与所述管件的内壁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管件的内壁形成承插槽4的外槽壁,内舌形成承插槽4的内槽壁,固定部形成承插槽4的槽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承插槽4的外槽壁的长度(高度)大于其内槽壁的长度(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外槽壁的长度为30mm到60mm,所述内槽壁的长度为10mm到30mm。

如图6-图9,本实施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管件为三通、直通或者弯头,这几种管件都包括至少两个的开口端,能够连接至少两根管件。由上所述,管道和管件通过第一密封件2密封地承插连接,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的管道插装在承插槽4内。管件的开口端的直径大于管件的中段,可以在两个开口端之间加工出管件加强部5,以增加管件的强度和刚度。管件加强部5可以根据管件的形状设置,可以设置为横纵交错的结构。其中,图6为有加强筋的90°弯头;图7为有加强筋的45°弯头;图8为有加强筋的三通;图9为有加强筋的直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送风管组件,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经描述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地送风管组件,用于地送风形式的新风系统中,包括风管和风管组装件18,风管和风管组装件18之间的连接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风管可以使用扁形的地送风管,风管组装件18为实施例一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件。

如图10-图13,还包括通用连接件6,通用连接件6用于将连接后的风管和风管组装件18与外设连接。新风系统中的外设为位于室外的新风换气机,新风换气机的出风口连接分风箱14,分风箱14用于将一个出风口分为多个出风口,从每个出风口引出一根风管通向每个房间内。由分风箱14引出的风管的另一端引入房间内,与房间内的地送风盒15连接,地送风盒15上有出风口,这一出风口能够使房间内的风量和风速更适宜人体。目前,风管与分风箱14的接口结构,和风管与地送风盒15的接口结构不同,这是由于风管与地送风盒15的接口处需要能够开启、关闭及调节风量。本申请提供的通用连接件6,上设置有可拆除的插板阀7,所述插板阀7用于调节流量。通用连接件6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均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

在通用连接件6与分风箱14之间,及通用连接件6与地送风盒1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可以为与第一密封件2相同的结构,还可以是普通的密封垫。作为优选,第二密封件使用中空的密封圈,其横截面为矩形。

如图11-图1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通用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部19与分风箱14的接口或者地送风盒15的接口匹配,第二连接部20与风管匹配。第一连接部19的侧壁设置有阀槽8,插板阀7为板状,插板阀7插装在阀槽8内。插板阀7的侧边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9,至少一个凸起9位于插板阀7的与阀槽8对应插接的侧边,凸起9抵在阀槽8的内壁上。

如图11,优选的,凸起9设置多个,一侧的多个凸起9间隔设置,一侧的多个凸起整体呈锯齿形。

风管内有风流动时,插板阀7受到垂直于板面风力,为插板阀7停止在阀槽8上提供了正压力。在此基础上,凸起9能够在插板阀7和阀槽8之间提供较大的阻力,使插板阀7能够停止在阀槽8的任意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阀槽8的中部设置导轨11,在插板阀7的中部对应设置有导槽10,导槽10与导轨11插接。导槽10的长度和导轨11的长度方向均与阀槽8的深度方向一致。靠近阀槽8的槽口的导轨11的截面尺寸最小,靠近阀槽8的槽底的导轨11的截面最大,导轨11从截面尺寸最小处到截面尺寸最大处平滑过渡地连接。从侧面看,导槽10与导轨11呈楔形。这一结构进一步加大了插板阀7插入阀槽8的阻力,控制插板阀7的插入深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插板阀7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1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是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已经描述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实施例二所述的地送风管组件,还包括分风箱14和地送风盒15,分风箱14和地送风盒15与分管均使用通用连接件6连接。

如图14-图15,分风箱14的侧壁上设置有采风口和检修口,采风口与通用连接件6密封连接,检修口处密封地设置有检修孔板13。为了与地出风的风管较好的匹配,采风口设置成矩形。为了便于区分,检修口与检修孔板13均设置成圆形。检修口与检修孔板13的密封采用密封垫,两者的连接可以使用螺接。

地送风盒15为盒体,其上端为出风口。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切割部17,连接孔切割部17为凹陷部,沿凹陷部的边缘能够切出送风口,通用连接件6密封连接在送风口。连接孔切割部17用于随时切出送风口,由于送风口的位置通常要在施工现场确定,目前的地送风盒15均为预设的几个送风口。而使用时通常仅有一个送风口连接了风管,其他送风口使用堵头堵住。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堵头处容易损坏。采用连接孔切割部17的结构,安装时确定风管连接位置后,其切割方便、切孔断面质量好。其余不使用的接口不用切割,使整体强度提高。

地送风盒15的盒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盒体加强部16,盒体加强部16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如上所述,风管及地送风盒15安装在建筑楼面和装修地面之间,使用混凝土浇注固定。混凝土中通常含有膨胀剂,其加在混凝土中,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凝结体积膨胀,起补偿收缩和充分填充结构间隙的作用。但是地送风盒15使用混凝土固定时非常容易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地送风盒15的盒体的侧壁上设置了盒体加强部16。盒体加强部16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卡子21,卡子21用于将风管与其他结构固定,也可以在浇筑水泥之前将风管初步固定。

如图16-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还包括设备堵头22和管道堵头,设备堵头22用于封堵分风箱14不需要连接风管的采风口。管道堵头用于封堵风管的端部,以避免管道在运输中进入杂物。设备堵头22可以与分风箱14的侧壁螺接,因此设备堵头22的两侧有螺孔。管道堵头可以不设置螺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