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166发布日期:2018-09-18 21:12阅读:11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拥有多个加热模块的组合灶,但通常都组合的只是相同的加热方式,比如一个灶台上设置的两个燃气灶,或者一个灶台上设置两个电磁炉,而在烹饪时,烹饪者有时候对于炉灶有着不同的需求,有时候需要同时对两种食物分别进行电磁炉的加热和燃气灶的加热,这个时候,上述的两种的组合灶都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同时,现有技术中组合灶电磁加热模块更换过程中容易使得电磁加热元件与顶面距离不同而导致加热效果差异较大,因为线圈与需要加热的锅体的距离会影响到电磁加热的效率;

另外,电磁加热模块对锅体进行加热后,锅体的热量容易影响到加热模块内部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组合灶,所述的组合灶能够同时实现电磁炉加热和其他方式的加热方式的不同组合,并能够同时对两种食物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加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灶,包括灶台以及安装在灶台上的多个不同形式的加热模块,所述的多个加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磁加热模块,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的灶台上。而组合灶的其他模块可以是燃气灶、集成灶或者电热灶,这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包括上部开口的底壳以及设置在底壳内部的电磁加热元件及电路。其具体为正常电磁炉内部有的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加热线圈、散热风扇、底壳上的进风孔和出风孔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灶包括上盖板,所述的上盖板将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盖在所述的灶台内部。上盖板一方面可以将电磁加热模块封在灶台内,另一方面也可以支撑锅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灶上设置有压紧部,所述的压紧部能够使得在装配时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由于加热线圈与锅体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加热效果,因而,当把加热模块放置在不同高度的灶台内时,无法保障加热线圈相对于炉体的距离保持不变因而会影响到加热效果,而压紧部使得电磁加热模块紧贴盖板的内表面,则能够保证加热线圈距离上部加热锅体的距离保持最小,因而能够保证加热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紧部包括设置在灶台上的调整部和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上的配合部,所述的调整部包括导向柱和弹簧,所述的配合部为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底壳底部的凹槽,所述的导向柱固定在灶台上,所述的弹簧套在所述的导向柱外部,且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灶台上或者与灶台接触,另一端为自由端,装配时,所述的导向柱穿过弹簧插入到凹槽内,弹簧的自由端顶在底壳凹槽外部,在弹簧的作用下,从而保障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紧部包括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上的调整部和设置在灶台上的配合部,所述的调整部包括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底壳底部的凹槽和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凹槽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配合部包括固定在灶台上的导向柱,装配时,所述的导向柱插入到凹槽内,弹簧的自由端顶在导向柱的顶部,在弹簧的作用下,从而保障电磁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还包括环形罩和隔热片,所述的环形罩固定在底壳上方开口上,所述的隔热片固定在环形罩上方。可以防止已经加热的锅将热量传递回给电磁炉模块,从而对模块内部电路产生高温的影响,减少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片与环形罩之间通过一紧固装置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方便对电磁炉模块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其内部元件进行维护、维修及更换,所述的紧固装置可以为简单的螺钉、螺栓、销钉、夹子等等,优选的为橡胶钉。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片上有通孔,所述的环形罩上有隔热片固定孔,所述的通孔与隔热片固定孔位置对应,所述的紧固装置通过通孔与隔热片固定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紧固装置为多个相同的橡胶钉,所述的橡胶钉包括头部、过渡部、颈部和钉部且四者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的头部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的过渡部直径不大于通孔,所述的颈部直径不大于隔热片固定孔,所述的钉部直径大于隔热片固定孔,连接时,所述的头部卡在隔热片远离环形罩的一面,所述的过渡部穿过通孔,所述的钉部穿过通孔后利用橡胶弹性穿过隔热片固定孔,使得钉部卡在所述环形罩远离隔热片的一面,这样在装配时,当电磁加热模块橡胶钉的头部贴紧盖板的内表面。实践证明隔热片与线圈盘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加热效率,因而,对于隔热片固定的稳定性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隔热片固定稳定性方面,做了较多的优化与设计,具体优选的,橡胶钉头部与环形罩接触的表面可以为类似吸盘的向内凹陷的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头部与隔热片之间的固定更加的稳定,钉部上与环形罩下表面的接触的表面也可以设计成类似吸盘的结构,原理类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组合灶能够同时实现电磁炉加热和其他方式的加热方式的不同组合,并能够同时对两种食物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与底壳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片、环形罩、底壳拆分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橡胶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环形罩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壳贯通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片与底壳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部仰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压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具体为:底壳1,线路板2,散热风扇3,线圈盘4,进风孔5,出风孔6,环形罩7,定位槽71,隔热片8,紧固装置9,头部91,过渡部92,颈部93,钉部94,电源接线片10,卡槽1001,压片11,卡合部1101,缺口1102,信号线插头12,贯通孔13,支撑片14,定位槽15,凸轨16,灶台17,燃气灶模块18,电磁加热模块19,导向柱20,弹簧21,凹槽22,上盖板23。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12所示, 一种组合灶,包括灶台17以及安装在灶台上的多个不同形式的加热模块,所述的多个加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9,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19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的灶台17上。

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可以包括上部开口的底壳1以及设置在底壳1内部的电磁加热元件及电路。具体的,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可以包括上部开口的底壳1、线路板2、散热风扇3、线圈盘4和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线圈盘4上,所述的底壳1的底板上有进风孔5,底壳的侧壁上有出风孔6,所述的散热风扇3安装在底壳进风孔5的上方,所述的线路板2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线圈盘4在线路板2及散热风扇3上方并与底壳1固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的组合灶可以包括上盖板23,所述的上盖板23将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盖在所述的灶台内部。

所述的组合灶上可以设置有压紧部,所述的压紧部能够使得在装配时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所述的压紧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灶台上的调整部和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上的配合部,所述的调整部包括导向柱20和弹簧21,所述的配合部为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底壳底部的凹槽22,所述的导向柱20固定在灶台上,所述的弹簧21套在所述的导向柱20外部,且所述的弹簧21一端固定在灶台上或者与灶台接触,另一端为自由端,装配时,所述的导向柱20穿过弹簧21插入到凹槽内,弹簧21的自由端顶在底壳凹槽22外部,在弹簧21的作用下,从而保障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所述的压紧部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上的调整部和设置在灶台上的配合部,所述的调整部包括设置在电磁加热模块底壳底部的凹槽和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凹槽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配合部包括固定在灶台上的导向柱,装配时,所述的导向柱插入到凹槽内,弹簧的自由端顶在导向柱的顶部,在弹簧的作用下,从而保障电磁加热模块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或二相同,所述的电磁加热模块还可以包括环形罩7和隔热片8,所述的环形罩7固定在底壳1上方开口上,所述的隔热片8固定在环形罩7上方。

所述的隔热片8与环形罩7之间通过一紧固装置9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所述的隔热片8上有通孔,所述的环形罩7上有隔热片固定孔,所述的通孔与隔热片固定孔位置对应,所述的紧固装置9通过通孔与隔热片固定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所述的紧固装置9可以为普通的螺钉螺栓固定,也可以是卡具,还可以为多个相同的橡胶钉,优选的为三个,所述的橡胶钉包括头部91、过渡部92、颈部93和钉部94且四者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的头部91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的过渡部92直径不大于通孔,所述的颈部93直径不大于隔热片固定孔,所述的钉部94直径大于隔热片固定孔,连接时,所述的头部91卡在隔热片8远离环形罩7的一面,所述的过渡部92穿过通孔,所述的钉部94穿过通孔后利用橡胶弹性穿过隔热片固定孔,使得钉部94卡在所述环形罩远离隔热片8的一面,这样在装配时,当电磁加热模块橡胶钉的头部贴紧盖板的内表面。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