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2590发布日期:2018-08-31 22:1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湿机大多都设置有主水箱和副水箱,主水箱将收集的冷凝水定期人工排放,保证除湿机正常运作,而副水箱则通过设置在箱体内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副水箱内的水位,当水位达到一定限度,则控制抽水泵将副水箱内的冷凝水排出,但是当水位感应器感应失灵时,副水箱内的冷凝水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从副水箱溢出,流向除湿机的其他部件处,从而影响到除湿机正常运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该结构实用性好,设置合理,有效的将副水箱溢出的积水回收到主水箱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包括集水盘、主水箱和副水箱,在所述集水盘的一侧形成有水箱安装腔室,在其另一侧形成有水箱安装座,且在其顶部形成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紧挨着设置在集水盘上,且所述主水箱安装在水箱安装腔室内,所述副水箱安装在水箱安装座上,在所述集水盘的一侧面上一体形成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一容腔对应接通,所述第二水管与第二容腔对应接通,且在第二容腔处还开设有下水口,且所述主水箱包括主箱体和主箱盖,在所述主箱盖上设有与上述下水口对应的进水口,所述副水箱包括副箱体和副箱盖,所述副箱盖安装在副箱体上,在所述副箱盖上一体形成有水管套座,所述水管套座与副箱体内腔相连通,且在所述水管套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套孔和第二套孔,所述第一水管对应的伸入第一套孔内,所述第二水管对应的伸入第二套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副水箱内腔安装有水位感应装置,在所述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水泵安装座,在所述水泵安装座内安装有抽水泵,且在所述副水箱的底部还一体形成水泵接口,所述水泵接口与副水箱内腔室相连通,且所述抽水泵的一端与水泵接口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盘的一侧面上还一体形成螺纹孔座,所述螺纹孔座位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上方,在所述副箱盖上一体形成有螺纹套座,所述螺纹套座配合套接着螺纹孔座。

经上述结构设计,采用副水箱排水时,集水盘上第一容腔的积水,通过第一水管与水管套座处第一套孔的配合,接引至副水箱内,再通过副水箱处的抽水泵将副水箱里的积水排出,在抽水泵正常排水情况下,与第二容腔连通的第二水管无水流通过,这时第二水管的主要是用于接通副水箱和集水盘,使得副水箱内的气压与大气环境气压一致,避免了抽水泵持续工作下,副水箱内气压升高,第一水管处的水不能继续流入副水箱的情况发生;

当副水箱中的积水过盈时,副水箱内的积水通过水管套座与第二水管的配合,引流至集水盘的第二容腔内,且同步的会从第二容腔处的下水口流向主水箱的主箱盖上,由主箱盖处的进水口流入主水箱,实现了对副水箱内溢出的积水的收集,保证了除湿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其技术效果是:通过集水盘处第二水管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副水箱中抽水泵作业时箱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的平衡,使第一水管处的水能正常的流入副水箱,而且能够将副水箱内溢出的冷凝水导向主水箱处,并由主水箱收集,避免了冷凝水流向除湿机其他零部件,影响除湿机的正常运作,且本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溢水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溢水保护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副水箱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副水箱爆炸图;

图中:集水盘1、主水箱2、副水箱3、水箱安装腔室4、水箱安装座5、第一容腔6、第二容腔7、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下水口10、主箱体11、主箱盖12、进水口13、副箱体14、副箱盖15、水管套座16、第一套孔17、第二套孔18、水位感应装置19、水泵安装座20、抽水泵21、水泵接口22、螺纹孔座23、螺纹套座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除湿机的溢水保护结构,包括集水盘1、主水箱2和副水箱3,在所述集水盘1的一侧形成有水箱安装腔室4,在其另一侧形成有水箱安装座5,且在其顶部形成有第一容腔6和第二容腔7,且所述第一容腔6和第二容腔7紧挨着设置在集水盘1上,且所述主水箱2安装在水箱安装腔室4内,所述副水箱3安装在水箱安装座5上,在所述集水盘1的一侧面上一体形成有第一水管8和第二水管9,所述第一水管8与第一容腔6对应接通,所述第二水管9与第二容腔7对应接通,且在第二容腔7处还开设有下水口10,且所述主水箱2包括主箱体11和主箱盖12,在所述主箱盖12上设有与上述下水口10对应的进水口13,所述副水箱3包括副箱体14和副箱盖15,所述副箱盖15安装在副箱体14上,在所述副箱盖15上一体形成有水管套座16,所述水管套座16与副箱体14内腔相连通,且在所述水管套座16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套孔17和第二套孔18,所述第一水管8对应的伸入第一套孔17内,所述第二水管9对应的伸入第二套孔18内。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副水箱3内腔安装有水位感应装置19,在所述副水箱3的底部设置有水泵安装座20,在所述水泵安装座20内安装有抽水泵21,且在所述副水箱3的底部还一体形成水泵接口22,所述水泵接口22与副水箱3内腔室相连通,且所述抽水泵21的一端与水泵接口22对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盘1的一侧面上还一体形成螺纹孔座23,所述螺纹孔座23位于第一水管8和第二水管9的上方,在所述副箱盖15上一体形成有螺纹套座24,所述螺纹套座24配合套接着螺纹孔座23。

经上述结构设计,采用副水箱3排水时,集水盘1上第一容腔6的积水,通过第一水管8与水管套座16处第一套孔17的配合,接引至副水箱3内,再通过副水箱3处的抽水泵21将副水箱3里的积水排出,在抽水泵21正常排水情况下,与第二容腔7连通的第二水管9无水流通过,这时第二水管9主要是用于接通副水箱3和集水盘1,使得副水箱3内的气压与大气环境气压一致,避免了抽水泵21持续工作下,副水箱3内气压升高,第一水管8处的水不能继续流入副水箱3的情况发生;当副水箱3中的积水过盈时,副水箱3内的积水通过水管套座16与第二水管9的配合,引流至集水盘1的第二容腔7内,且同步的会从第二容腔7处的下水口10流向主水箱2的主箱盖12上,由主箱盖12处的进水口13流入主水箱,实现了对副水箱3内溢出的积水的收集,保证了除湿机的正常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