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及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9676发布日期:2018-06-26 11:2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净化效率是衡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性能的重要指标。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由于整体出风速度较小,使得出风距离较近,进而导致实际净化空间中的净化效率不高,使得实际净化时间较长,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及空气净化设备,以能够有利于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出风距离。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风结构,包括:

分流部;

与所述分流部相通的第一出风通道;

与所述分流部相通的第二出风通道;

所述分流部能将待输出气体分配成由第一出风通道排出的第一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排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速度。

优选的,所述分流部使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面积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面积呈预定比例。

优选的,还包括: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所述稳压空间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相通。

优选的,所述预定比例为1:10-10:1。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面积大于其进风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面积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面积比例为:50:1至2:1。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面积和出风面积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平行。

优选的,第二出风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一侧。

优选的,所述分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部位的阻挡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流部在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部位形成多个相间隔的进风孔;多个进风孔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具有多个出风口以及一个进风口;每个出风口外围绕有一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口的至少部分进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至少部分出风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外还设有出风格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围绕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横截面为环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沿所述第一部分流向的长度L与其宽度D的比例为:L≥2D。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形心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形心不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形心位于所述二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形心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

设有出风通孔的壳体;

出风管;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出风通孔套设于所述出风管外;所述出风通孔的壁与所述出风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管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包括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逐渐扩大的扩径段。

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出风通孔套设于所述扩径段的下游。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一个或更多个所述出风通孔;所述出风管设有一个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出风管段。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或更多个所述出风通孔;两个或更多个所述出风通孔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的第一出风管段、第二出风管段。

优选的,多个所述出风管段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管段、第二出风管段相垂直的第三出风管段;所述第三出风管段设有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与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段、第二出风管段的一侧相背对。

优选的,所述壳体围构形成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所述稳压空间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相通;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稳压空间内。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出风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有风机以及稳压空间;所述稳压空间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所述稳压空间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相通;所述风机的风机出口与所述稳压空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不与所述风机出口相面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稳压空间位于所述风机出口出风方向的下游。

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设备。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出风结构通过设有分流部将待输出气体分配形成速度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由不同的出风通道排出,该出风结构利用分流部将待输出气体的出气量进行分配,达到第一部分的出气速度大于第二部分出气速度的效果,由于第一出风通道所排出第一部分的出风速度较大,从而有利于延长出风距离,改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该结构的出风结构应用时在提升送风距离的同时并不会提高供给气体的气源功率(比如风机),相应的也不会提升所产生的噪声,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无格栅的出风结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备格栅的出风结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具备图7的空气净化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几种出风结构1的示意图,其中,该出风结构1可以如图8所示适用于空气净化器上,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出风距离,从而改善空气净化效率。当然,该出风结构1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器中,比如空调设备、新风设备等等。

其中,所述出风结构1包括:分流部15;与所述分流部15相通的第一出风通道11;与所述分流部15相通的第二出风通道12;所述分流部15能将待输出气体分配成由第一出风通道11排出的第一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排出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速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出风结构1通过设有分流部15将待输出气体分配形成速度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由不同的出风通道排出,利用分流部15将待输出气体的出气量进行分配,达到第一部分的出气速度大于第二部分出气速度的效果,由于第一出风通道11所排出第一部分的出风速度较大,从而有利于延长出风距离,改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该结构的出风结构1在应用时在提升送风距离的同时并不会提高供给气体的气源功率(比如风机100),相应的也不会提升所产生的噪声,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

其中,为达到有效改善出风距离的目的,待输出气体可以为稳流后气体(也可以称为稳压后气体)。其中,稳流后气体可以具有一定的压强,从而依靠压强经出风结构1排出。一实施例中,稳流后气体可以为在来自气源(比如风机100)的气流流向被打散或改变行程并被气源实时供应气体。当然,稳流后气体可以形成于一稳压空间4中,该稳压空间4可以接收来自气源的气流供给,并通过出风结构1将与进入空间的气流体积相对应的气体排出。

优选的,该出风结构1对稳流后气体出风。考虑到稳流后气体抑制甚至消除了气流流向或惯性在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形成出风时的影响,从而稳流后气体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中会依靠二者的进风面积进行分配,因此,利用稳流后气体可以便于通过分流部15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气量进行分配,进而有利于获取期望的出风状态,同时,利用稳流后气体有利于出风结构1的稳定出风,提升出风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出风结构1还可以包括: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4。所述稳压空间4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相通。其中,气源所排出的气流经过该稳压空间4可以弱化气流流向及惯性,使得气流在该稳压空间4形成稳流后气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有利于出风结构1整体出风距离的延长,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利用高速的第一出风通道11出风(第一部分形成的出风)对于相对而言低速的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进行影响促进,从而改善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距离,保证出风结构1整体出风距离得到有效延长。

分流部15实现气量分配的形式可以具有多种,比如,分流部15可以为导流结构,通过将气体导向至第一出风通道11,从而保证第一出风通道11按照预定出风量出风,或者,分流部15设置有阻流结构,将气体导向至第一出风通道11并且通过对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2的气体形成阻挡,从而降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量,提升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量。

具体的,分流部15通过调整第一出风通道11的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面积,从而控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风量。其中,所述分流部15使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面积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面积呈预定比例。在稳压空间4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风量通过所述预定比例进行分配,并且,第一部分形成的出风风速大于第二部分形成的出风风速。优选的,所述预定比例为1:10-10:1。

所述分流部15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部位的阻挡结构。其中,进风部位可以为设有第二出风通道12的结构的进风表面13,在该进风表面13上设有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6以及分流部15。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分流部15在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部位形成多个相间隔的进风孔14;多个进风孔14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6。

其中,多个进风孔14可以具有相同形状,也可以具有不同形状,本申请并不作限制。通过该分流部15将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部位形成格栅构造或网状构造。该分流部15与多个进风孔14形成的网状构造结构简单,并且便于制造。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口6也可以为单独的一个开口,分流部15为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一端具备阻挡作用的圆环结构,进风口6形成于该圆环构造的分流部15中心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大于其进风面积。在第一出风通道11较高的出风速度可以具备更远的送风距离的基础上,第二出风通道12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则可以提升该出风结构1所辐射的出风范围,扩大出风区域,保证净化后的空气具有更广的送风区域。

其中,该出风结构1通过设有分流部15将进风面积的缩小,使得在具有更大出风面积的第二出风通道12上获得相对较少的出风量,即第二部分所对应的出风量。但是,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更大可以对于气流形成均匀整流,保证出风的均匀性,结合上文描述,还能具备更广的送风影响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通道12与第一出风通道11为相互独立的通道,二者被同一气源或稳压空间4供应气体。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以及进风面积可以为二者各自(总)出风口及(总)进风口对应的面积。本申请中,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及进风面积并无明显的比例或大小关系,可以在实际场合中根据需求灵活制定。

当然,为使得第一出风通道11相较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具有更快的出风速度,同时,保证该出风结构1的出风范围,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面积。第一出风通道11相较于第二出风通道12具有更小的出风面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如在一实施例中风量相等的情况下,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可以拥有较佳出风速度,进而可以获得更远的送风距离,并且,该实施例下的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整体的出风风阻较小,同时,也不会提升采用该出风结构的空气净化器上风机功率以及不会增大噪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出风结构1通过设置分流部15,利用分流部15的作用将待输出气体按照预定比例分配,通过对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孔12的风量的分配,将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速度提升,进而延长第一出风通道11的送风距离(也可以称为出风距离)。具体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面积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面积比例为50:1至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部15将待输出气体分配的第一部分在第一出风通道11具有较高的速度,为保证第一部分在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得到保持以形成射流,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面积可以和出风面积相同。具体的,第一出风通道11沿第一部分的流向上横截面积(也可以称为通道面积)可以保持不变,也即,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口5至其出风口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面积和进风面积并不限制,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面积可以大于其进风面积,也可以小于其进风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第一出风通道11送出的高速气流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送出的低速气流形成促进,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出风方向相平行。其中,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可以位于出风结构1的同一侧面上,此时,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朝向相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方向并不限制,通常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方向可以与所在侧面或侧壁垂直以进行水平出风。在该申请中,第一出风通道11和/或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方向或出口朝向均可以与相对于所在侧面或侧壁斜向上、斜向下、左右斜向出风等等,甚至也可以如图3、图4所示的第一出风通道11和/或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3位于顶壁上且朝向正上方,进而朝上出风。

在一实施方式中,为调整出风方向,获得较佳的使用体验以及适应所使用的场景,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一侧。其中,第一出风通道11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12出风口一侧的部分靠近第二出风通道12设置,本申请对于第一出风通道11的其他部分是否靠近或远离第二出风通道12并无限制。通过如此设置,由于第一出风通道11送出的高速气流中气压较低,使得第二出风通道12的低速气流会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偏移,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形成带动,在保障出风结构1具有较佳的出风范围的基础上延长该出风结构1的整体出风距离。较佳的,如图1-图7所示,第一出风通道11可以环绕第二出风通道12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出风通道11的(沿第一部分流向)长度与第二出风通道12的(沿第二部分流向)长度并无特别的限制,第一出风通道1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长度。为避免第一出风通道11过长而带来阻力的提升,第一出风通道11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长度,也即,第二出风通道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6的至少部分进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至少部分出风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下,第二出风通道12的部分进风在流向惯性上向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流动,使得第二部分在第二出风通道12流动过程中避免过多次数的改变流向而导致第二部分的能量降低,从而保证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速度。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如图7所示,第二出风通道12具有一个进风口、以及分别分布在三个侧面上三个出风口,其中两个位于前侧面的两个出风口与进风口相正对,并且该两个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通道为直线型通道,对第二部分(气体)的流动惯性或流动方向不会产生影响,保证该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5、6数量和出风口2、3数量本申请并不作限制,其中,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均分别可以有一个出风口、以及一个进风口,也可以具有多个出风口并对应一个进风口,或者具有多个进风口并对应一个出风口。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可以具有多个出风口以及一个进风口。并且,每个出风口外围绕有一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当然,也可以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通道12和第一出风通道11均分别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外还可以设有出风格栅23。通过该出风格栅23可以对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进行整流,并且通过出风格栅23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遮挡,进而提升该出风结构1安装于空气净化器或新风设备的视觉美感。另外,相较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直接裸露,拥有出风格栅23还可以避免一些杂物进入等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提升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的影响,延长出风结构1整体的出风距离,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围绕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设置。在该结构下,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同样围绕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形成包裹,此时在送风路径上被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所围绕的空间区域形成低阻力区域,相应的,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位于该低阻力区域内,使得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同样具备更远的送风距离,从而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出风结构1整体的送风距离,改善采用该出风结构1的净化器的净化效率。

第一出风通道11可以围绕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设置,其中,第一出风通道11可以整体套设于第二出风通道12外,形成套管结构;或者,第二出风通道12也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子通道,多个子通道沿着第二出风通道12的周向分布。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子通道的疏密程度,第一出风通道11控制在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期望一侧的出风量。同时,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通道11与第二出风通道12可以共用同一间隔壁(比如下述的出风管的管壁),节省制造成本且便于制造成型。

为便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横截面为环状。此时,第一出风通道11沿第二出风通道12的周向连续延伸形成一环形通道。其中,该第一出风通道11可以为圆环、多边形环、椭圆环等等构造,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相互套设形成“回”字形结构;或者,如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单个第一出风通道11所在的出风通孔20中同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的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

如图2所示,考虑到流体存在附壁效应,为避免通道长度过长而对第一部分(气体)形成过多的阻力,因而降低第一部分的出风速度,同时为避免通道长度过短而无法为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形成导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沿所述第一部分流向的长度L与其宽度D的比例为:L≥2D。其中,在第一出风通道11为环形截面时,第一出风通道11的宽度可以为外环与内环之间的间距。

当然,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比如:当第一出风通道11为圆形通道时,第一出风通道11的宽度可以为其横截面的直径,或者,第一出风通道11的横截面为矩形时,第一出风通道11的宽度可以为其矩形横截面的宽度等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为调整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形心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的形心不重合。由于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速度快,从而高速气流中的气压较低,使得第二出风通道12的低速气流会朝向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偏移,如此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形心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的形心位置可以调整出风结构1的出风的风向,从而获得期望的出风方向及出风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形心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的形心的下方。在该结构下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上方的部分比例更多,相应的,第一部分中更多的从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上方的部分送出,更多的风量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影响更大,使得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被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上方的部分提升并被带动,延长出风结构1整体出风的送风距离。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的形心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的形心的下方。在该结构下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下方的部分比例更多,相应的,第一部分中更多的从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下方的部分送出,更多的风量对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影响更大,使得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被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3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2下方的部分撑托并被带动,延长出风结构1整体出风的送风距离。

当然,本申请并不排除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同心设置的方案,如图3、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形成“回”字形结构,二者的形心位于同一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结构1可以包括:设有出风通孔20的壳体10;出风管;所述壳体10通过所述出风通孔20套设于所述出风管外;所述出风通孔20的壁与所述出风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所述出风管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

其中,出风结构1的上述壳体10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出风结构1的设备壳体10的一部分,比如,出风结构1的壳体10可以构成为净化器壳体10的上部壳体10。出风结构1的壳体10可以为壁板结构、也可以为半封闭或半包围结构,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可以围构形成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4;所述稳压空间4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相通。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稳压空间4内,出风管的壁可以对于稳压空间4的进风方向形成阻挡进行稳流,保证出风结构1出风的均匀性。该稳压空间4可以位于气源(比如风机100)来风方向的下游。

所述出风管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包括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逐渐扩大的扩径段21。该喇叭形状的扩径段21能够对第二部分的流动形成扩压,提升第二部分出风的影响面积范围。扩径段21的外壁能够对气体的流动形成导向,降低气体直接进入狭小的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口的阻力,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出风通孔20套设于所述扩径段21的下游。

具体的,所述出风管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可以包括等径段22以及扩径段21;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扩径段21上,其横截面积保持不变;所述等径段22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流向逐渐扩大。如图4所示,等径段22可以为直筒结构,扩径段21为锥形结构(比如圆台结构、棱台结构等等)。另外,本实施方式对于出风管是否具备其他管段并不要求,例如图7所示示例中,等径段22的上游还设有进风段,进风段背对出风口的一端设有进风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可以套设于所述等径段22外,也可以套设于扩径段21外。考虑到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口相对比较狭窄,待输出气体直接在该处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1则会导致整体的流动阻力增加,基于该考虑,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扩径段21所述壳体10通过所述出风通孔20套设于所述等径段22外,此时,扩径段21的外壁能够对气体的流动形成导向,降低气体直接进入狭小的第一出风通道11的进风口的阻力,同时,该喇叭形状的扩径段21也能够对第二部分的流动形成扩压,提升第二部分出风的影响面积范围。

请继续参阅图2、图5、图6,所述壳体10的侧壁设有一个或更多个所述出风通孔20;所述出风管设有一个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通孔20一一对应设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出风管段。具体的,如图2所示,出风结构1的壳体10包括前壁板、左壁板、以及右壁板,相应的,前壁板、左壁板、以及右壁板均设有出风通孔20,并设有与出风通孔20对应的出风管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或更多个所述出风通孔20。其中,壳体10的侧壁可以包括前侧壁16(朝前出风)、左壁板、右壁板、或后侧壁19(也称背板),当然,壳体10的侧壁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申请并不作限制。壳体10的前侧壁16(朝前出风)、左壁板、右壁板、或后侧壁19中均可以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出风通孔20以及对应的出风管段。其中,所述出风管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的第一出风管段7、第二出风管段8。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出风管段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管段7、第二出风管段8相垂直的第三出风管段9。所述第三出风管段9设有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与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段7、第二出风管段8的一侧相背对。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前侧壁16同时设有两个出风通孔20,通过该两个出风通孔20该壳体10套设于第一出风管段7和第二出风管段8的前端外。左侧壁17、右侧壁18上分布设有一个出风通孔20,第三出风管段9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被左侧壁17、右侧壁18的出风通孔20套设。第三出风管段9背对前侧壁16的侧面设有分流部15以及进风口。部分进风口与第一出风管段7的出风口、第二出风管段8的出风口相对齐,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与第一出风管段7的出风口、第二出风管段8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以该实施例应用于图7、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中的场景,第一出风管段7、第二出风管段8、第三出风管段9、以及进风口、环绕各个出风管段外的第一出风通道11的朝向均为水平朝向。第一出风管段7、第二出风管段8、第三出风管段9均位于稳压空间4(也可以称为稳压腔)中,稳压空间4位于风机100的上方,风机100的出风口朝上送风进入稳压空间4中,被出风管以及壳体10的侧壁、顶壁对送风气流的方向及惯性形成破坏以进行稳流,最后在稳压空间4中形成稳流后气体,保证不会因风机100送风方向或惯性而偏向某一出风口,造成空气净化器的出风不均匀,影响使用体验。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该空气净化设备可以为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设备。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如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出风结构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设有风机100以及稳压空间4;所述稳压空间4能对来风稳流的稳压空间4;所述稳压空间4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1、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相通。所述风机100的风机100出口与所述稳压空间4相连通。其中,所述稳压空间4位于所述风机100出口出风方向的下游。优选的,该风机100位于稳压空间4的下方。

进一步地,为避免风机100出风的风向及惯性作用影响,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位于同一平面(优选为水平面)内,从而减少气体在第二出风通道中流动的阻力,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2的进风口6不与所述风机100出口相面对设置。如图8所示,风机100的出风口位于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2的出风管的下方,风机100的出风口朝向第三出风管段9的底壁或者朝向第三出风管段9与前侧壁16之间的间隙(该间隙背对第三出风管段9上的出风口)出风,进而便于形成稳压空间4。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