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249发布日期:2018-09-04 21:44阅读:1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瓦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中含煤层气源量达30-35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煤层气开发前景非常可观。然而,2004年全国井下开发煤层气约16亿立方米,国有高瓦斯突出矿井平均煤层气的开发率仅为10%左右。从世界范围看,煤矿瓦斯利用主要集中在民用、发电、工业燃料及化工原料等方面,煤矿瓦斯利用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发电。煤矿通风排出的煤矿瓦斯,甲烷含量一般低于1%,称之为风排瓦斯(俗称″乏风″),全世界因煤矿开采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甲烷总量为2500万吨,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这部分煤矿瓦斯由于甲烷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煤矿的风排瓦斯都未进行回收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甲烷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仅每年从煤矿风排瓦斯中释放的瓦斯其低位发热量相当于3370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另一方面造成了大气污染,加剧了温室效应,单位质量的甲烷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是二氧化碳的21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解决了煤矿中低浓度瓦斯由于甲烷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了低浓度瓦斯,减缓了温室效应,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包括燃煤装置、与所述燃煤装置连接的热源撬和与所述热源撬连接的蓄热氧化装置;

所述燃煤装置包括燃煤风炉、与所述燃煤风炉连接的加热装置、第一皮带盘、第二皮带盘和转换齿轮箱,所述燃煤风炉的顶部连接有气体发生装置,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右侧连接有气压马达,所述气压马达与所述第一皮带盘连接,所述第一皮带盘通过第一输出轴与所述转换齿轮箱连接,所述转换齿轮箱通过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皮带盘连接,所述第二皮带盘上连接有气压泵和发电机,所述气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热源撬连接;

所述热源撬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热流单向阻断器和若干个氧化室,相邻的两个所述氧化室之间通过隔热板分开,每个所述氧化室内均设置有电梯电弧。

优选地,所述蓄热氧化装置包括保护箱、设置在所述保护箱上的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保护箱内壁上的电机;

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连接有箱体;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保护箱和所述第一壳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转轴的两侧连接有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所述第二混合叶的内腔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侧连接有第三混合叶;

所述保护箱内壁两侧均安装有加热器;

所述保护箱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贯穿至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腔,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过滤板,所述保护箱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

优选地,所述入料口的顶部连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入料口顶部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保护箱底部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保护箱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保护箱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使用的密封圈,所述转轴顶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连接处通过活动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道与所述热源撬之间设置有阻断不小于200摄氏度热流的阻火墙。

优选地,所述阻火墙内的温度不大于100摄氏度。

优选地,进入到所述阻火墙内的低浓度瓦斯的压力不小于3千帕、流量不小于500m3/h、浓度不小于5%。

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包括珍珠岩保温板和耐火石棉网,且耐火石棉网夹在珍珠岩保温板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有外部气压泵。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解决了煤矿中低浓度瓦斯由于甲烷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了低浓度瓦斯,减缓了温室效应,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蓄热氧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蓄热氧化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蓄热氧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实施例的蓄热氧化装置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包括燃煤装置1、与燃煤装置1连接的热源撬2和与热源撬2连接的蓄热氧化装置3;燃煤装置1包括燃煤风炉101、与燃煤风炉101连接的加热装置102、第一皮带盘103、第二皮带盘104和转换齿轮箱105,燃煤风炉101的顶部连接有气体发生装置106,气体发生装置106的右侧连接有气压马达107,气压马达107与第一皮带盘103连接,第一皮带盘103通过第一输出轴108与转换齿轮箱105连接,转换齿轮箱105通过第二输出轴109与第二皮带盘104连接,第二皮带盘104上连接有气压泵110和发电机111,气压泵110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106连接,气体发生装置106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热源撬2连接;热源撬2包括壳体201、与壳体201连接的热流单向阻断器202和若干个氧化室203,相邻的两个氧化室203之间通过隔热板204分开,每个氧化室203内均设置有电梯电弧205,本发明采用的热源撬以低浓度瓦斯作为燃料,在热源撬装置中经过智能混配后,再经蓄热氧化装置氧化产生高温烟气,热能经处理一部分用来给井筒进风加热,另一部分为建筑物供暖,在热源撬内,有多个氧化反应室,低浓度瓦斯进入后,在电梯电弧的激发下氧化反应室得到了一个激发能源,氧化反应开始并积储热能,随之进入自维氧化态连续工作,低浓度瓦斯在热源撬内的氧化室内充分氧化后,释放出含有二氧化碳、水、氮气等组份的热风,从热源撬顶部排出,没有固体废物和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气经由原来燃煤风炉的排气筒排出,由于将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热分解,排出的气体成分和空气十分接近,而甲烷的温室效应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在充分利用低浓度瓦斯的同时,也可减缓温室效应。

蓄热氧化装置3包括保护箱301、设置在保护箱301上的第一壳体302和设置在保护箱301内壁上的电机303;第一壳体302的顶部连接有箱体304;电机30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05,转轴305贯穿保护箱301和第一壳体302并延伸至第一壳体302的内腔,转轴305的两侧连接有第一混合叶306和第二混合叶307,第二混合叶307的内腔连接有固定杆308,固定杆308的两侧连接有第三混合叶309;保护箱301内壁两侧均安装有加热器310;保护箱30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风管311,排风管311贯穿至保护箱301的顶部并延伸至箱体304的内腔,箱体304的顶部安装有过滤板312,保护箱30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313,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对电机和加热器的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混合叶进行转动,同时转轴带动第二混合叶进行转动,第二混合叶的转动带动固定杆进行转动,固定杆的转动带动第三混合叶进行转动,混合后的瓦斯产生高温烟气,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这样达到对瓦斯彻底利用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瓦斯进行抽采后,通常没有充分回收利用,而是直接排空,环保效果不好,导致现有的瓦斯充分燃烧效果不好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瓦斯的实用性。

入料口313的顶部连接有盖板314,且盖板314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入料口313顶部的横截面积。

保护箱301底部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柱315,支撑柱315的底部连接有底座316,底座316的底部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支撑柱工作时会出现滑动的现象,通过设置固定螺栓,提高了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电机工作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通过设置活动底座,使转轴工作时更加顺畅,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电机303与保护箱301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保护箱301的顶部与第一壳体302的底部均设有与转轴305配合使用的密封圈,转轴305顶部与第一壳体302内壁连接处通过活动底座连接。

所述管道与热源撬2之间设置有阻断不小于200摄氏度热流的阻火墙4,阻火墙4内的温度不大于100摄氏度,设置阻火墙再次阻断不小于200摄氏度的热流及可能的热源回至管道中,热源撬的反应热形成为梯级工作方式,接近进气端的温度最低,在阻火墙内的温度不大于100摄氏度,可确保管道的安全。

进入到阻火墙4内的低浓度瓦斯的压力不小于3干帕、流量不小于500m3/h、浓度不小于5%。

隔热板204包括珍珠岩保温板和耐火石棉网,且耐火石棉网夹在珍珠岩保温板的内表面。

气体发生装置106连接有外部气压泵112。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低浓度瓦斯热源撬供热装置,解决了煤矿中低浓度瓦斯由于甲烷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了低浓度瓦斯,减缓了温室效应,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