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3533发布日期:2018-11-16 23:0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出风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风口装置抗菌层均由于镀银层的表面积相对较小,其抗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中国发明cn201620393339.7公开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抗菌除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可拆卸地复合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抗菌除菌单元,相邻抗菌除菌单元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抗菌除菌单元为由抗菌材料制成的连接片,连接片具有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面上设有可与相邻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该除菌装置可以安装在空调出风口处,相邻抗菌除菌单元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空调的出风从该气流间隙经过时,气流与抗菌材料接触,起到杀菌抗菌作用,该装置通过采用多个连接片复合在一起,增加抗菌材料的表面积,以起到更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当风束流动速度过快时,仅仅增加抗菌材料的表面积,对杀菌抗菌起到的作用有限,未能达到完全杀菌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特别研发了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上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还包括除菌滤网及除菌风道;所述的除菌滤网设于外框内出风口位置,所述的除菌风道设于外框内连接进风口的位置;所述的除菌滤网上设有阻挡风结构,所述的除菌风道内设有循环风结构;所述的外框内壁、除菌风道、除菌滤网均由抗菌铝制成。

进一步的,抗菌铝包括铝合金本体,铝合金本体的表面形成有多孔氧化铝膜。

进一步的,除菌滤网、除菌风道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对准除菌风道出风口设置的气嘴,所述的气嘴连接外接的进气管路;所述的气嘴由抗菌铝制成。

进一步的,气嘴内设有调压阀,所述的调压阀用于控制气嘴内喷出的气流流速,所述的气嘴喷出的气流与除菌风道出风口内流出的气流相碰撞形成气旋。

进一步的,外框分为前部外框及后部外框,所述的前部外框可拆卸的设置在后部外框前端。

进一步的,前部外框插接在后部外框上,所述的前部外框及后部外框之间设有卡扣,所述的卡扣用于固定前部外框及后部外框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前部外框顶部设有插槽,前部外框内壁对应插槽的位置设有上下对应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由两块限位块并排排列组成。

进一步的,除菌滤网包括多个滤网片,所述的滤网片通过插槽及定位槽固定在前部外框上,所述的滤网片上设有出风孔,相邻的两片滤网片上的出风孔交错布置,形成阻挡风结构。

进一步的,外框内设有背板及弧形挡板,所述的背板与外框紧密贴合并遮挡进风口大部,仅留下用于与外接进气管道相连接的进风孔;所述的背板内壁设有导风面,所述的导风面与外框的一段内壁及多个首尾相接的弧形挡板共同限制风束走向形成除菌风道。

进一步的,除菌风道内设有与进风孔相连接的循环风腔,循环风腔形成循环风结构;所述的循环风腔的出风口与进风孔相交错,风束在该交错点相互碰撞,降低了该出风口的风速。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内设有循环风结构及阻挡风结构,可以实现气流的“快进慢出”,且外框内壁、除菌风道、除菌滤网均由抗菌材料制成,不仅增大了气流与抗菌材料的接触面,并且使气流得到了更充分的杀菌反应时间,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设置了气嘴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所述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一般设置在空调、新风系统、排气装置的内部,达到隐形的效果。

所述的出风口装置包括外框1、除菌滤网2及除菌风道3;所述的外框1上设有进风口11及出风口12;所述的除菌滤网2设于外框1内出风口12位置,所述的除菌风道3设于外框1内连接进风口11的位置,所述的除菌滤网2上设有阻挡风结构,所述的除菌风道3内设有循环风结构;所述的除菌滤网2及除菌风道3共同构成气流“快进慢出”的结构;所述的外框1内壁、除菌滤网2、除菌风道3均由抗菌铝合金制成。

所述的外框分为前部外框13及后部外框14,前部外框13插接在后部外框14上,前部外框13设有插板131,所述的插板131与后部外框14的内壁相适配;所述的前部外框13及后部外框14之间设有卡扣15,所述的卡扣15用于固定前部外框13及后部外框14,使其构成外框1整体;前部外框13顶部设有插槽132,前部外框13内壁对应插槽132的位置设有上下对应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由两块限位块133并排排列组成。

所述的除菌滤网2包括多个滤网片,所述的滤网片通过插槽132及定位槽固定在前部外框13上,所述的滤网片插入前部外框13后顶面与前部外框13的顶面平齐;滤网片上设有出风孔21,相邻的两片滤网片上的出风孔21交错布置,形成阻挡风结构,风束流经交错布置的出风孔21时,部分风束受到阻隔产生反射,进一步降低出风速度,延长杀菌时间。

所述的外框1内设有背板4及弧形挡板5,所述的背板4与外框1紧密贴合并遮挡进风口11大部,仅在背板4顶部留下用于与外接进气管道相连接的进风孔41;所述的背板4内壁设有导风面42,所述的导风面42与外框1的一段内壁及多个首尾相接的弧形挡板5共同限制进风孔41流入的风束走向形成除菌风道3;除菌风道3的终端设有出风口31,所述的出风口31对准除菌滤网2设置;除菌风道3内设有与进风孔41相连接的循环风腔32,循环风腔32形成循环风的结构,所述的循环风腔32的出风口321与进风孔41相交错,风束在该交错点相互碰撞,降低了该出风口321的风速。

当进风孔41流入的空气为冷风时,由于冷风密度较大,容易受重力影响而下沉,进风孔41及循环风腔32均设置在外框1内的顶部位置,便于冷风下沉形成循环并排风的系统,有利于维持本实施例出风口装置内的气流流动的持续性。

由上述对本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出风口12的出风的速度可由进风孔41进风的速度来控制;进风孔41流入的气流在除菌风道3内的循环风腔32进行了第一次减速,在除菌滤网2交错的出风孔21发生反射形成第二次减速,使得气流在本发明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内部流动时得到了充分的杀菌时间,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图4所示,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除菌滤网2、除菌风道3之间设有两个对准除菌风道3的出风口31设置的气嘴6,所述的气嘴6连接外接的进气管路;所述的气嘴6由抗菌铝制成;气嘴6内设有调压阀61,所述的调压阀61用于控制气嘴6内喷出的气流流速,所述的气嘴6喷出的气流与除菌风道3出风口31内流出的气流相碰撞形成气旋。

与实施例一相比,进风孔41流入的气流在循环风腔32进行了第一次循环减速,风束到达除菌风道3出风口31时,受气嘴6喷出的气流对冲形成气旋进行第二次循环减速,在除菌滤网2交错的出风孔21发生反射形成第三次阻挡减速,如此达到了三级减速的效果,使得气流在本实施例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内部流动时得到了充分的杀菌时间,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例三:

参照图3及图5所示,如实施例二所述的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所述的背板4底部设有与外接进气管道相连接的进风孔41’,所述的除菌风道3内设有与进风孔41’相连接的循环风腔32’,所述的循环风腔32’的出风口321’与进风孔41’相交错,风束在该交错点相互碰撞,降低了该出风口321’的风速。。

与实施例二相比,当进风孔41’流入的空气为热风时,由于热风密度较小,容易上升,进风孔41’及循环风腔32’均设置在外框1内的底部位置,便于冷风上升形成循环并排风的系统,有利于维持本实施例出风口装置内的气流流动的持续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