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2680发布日期:2018-11-30 23:2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空调也越来越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庭,人们对空调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器而言,由于其体积小,安装方便而得以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室内空间的限制,人们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机身体积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机身高度也越来越小。然而,随着机身尺寸的不断缩小,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机身内部的换热系统的排布方式也会变化,进而很难保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较高的能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旨在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能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上部具有进风口;换热器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组包括前排换热器、中排换热器及后排换热器,所述中排换热器和所述后排换热器倾斜地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所述后排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后方,所述后排换热器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上端邻近、且下端远离,所述前排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下方,且所述前排换热器的上端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下端邻近设置,所述前排换热器、所述中排换热器以及所述后排换热器三者背对所述进风口的一侧限定形成风轮安装区域;以及贯流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风轮安装区域内,所述贯流风轮的风轮直径d为d毫米;所述后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且所述夹角a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a为a度;所述中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且所述夹角b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b为b度;所述前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且所述夹角c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c为c度,其中: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d/a≤1.91;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b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1≤d/b≤1.96;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c的数值满足关系式:0.85≤d/c≤1.1。优选地,所述风轮直径d的数值范围为:89≤d≤94。优选地,多个后排换热管沿所述后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中排换热管沿所述中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前排换热管沿所述前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优选地,所述后排换热器的后排换热翅片的翅片长度为80毫米至105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多个所述后排换热管沿所述后排换热翅片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中排换热翅片的翅片长度为80毫米至120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多个所述中排换热管沿所述中排换热翅片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所述前排换热器的前排换热翅片的翅片长度为50毫米至80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多个所述前排换热管沿所述前排换热翅片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组还包括:背排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迎风侧。优选地,所述背排换热器的多个背排换热管沿背排换热翅片的长度方向呈单排设置。优选地,所述背排换热管的管径d4的范围为:6.35毫米≤d4≤8毫米;和/或所述背排换热管的数量为偶数;和/或所述背排换热器的背排换热翅片的翅片长度为72毫米至84毫米。优选地,多个后排换热管沿所述后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中排换热管沿所述中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三排设置;多个前排换热管沿所述前排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优选地,最靠近迎风侧的一排的所述中排换热管的数量小于其他两排所述中排换热管的数量。优选地,最靠近迎风侧一排的所述中排换热管的数量为偶数,其它两排所述中排换热管的数量均为奇数。优选地,所述后排换热器的后排换热管的管径d1为:d1≤6.35毫米;和/或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中排换热管的管径d2为:d2≤6.35毫米;和/或所述前排换热器的前排换热管的管径d3为:d3≤6.35毫米。优选地,所述中排换热器上端与所述前排换热器下端之间的竖直距离m的范围为:150毫米≤m≤165毫米。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壁挂式空调室内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外机和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组和贯流风轮;所述壳体其上部具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组包括前排换热器、中排换热器及后排换热器,所述中排换热器和所述后排换热器倾斜地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所述后排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后方,所述后排换热器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上端邻近、且下端远离,所述前排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下方,且所述前排换热器的上端与所述中排换热器的下端邻近设置,所述前排换热器、所述中排换热器以及所述后排换热器三者背对所述进风口的一侧限定形成风轮安装区域;所述贯流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风轮安装区域内,所述贯流风轮的风轮直径d为d毫米;所述后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且所述夹角a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a为a度;所述中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且所述夹角b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b为b度;所述前排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且所述夹角c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所述夹角c为c度,其中: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d/a≤1.91;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b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1≤d/b≤1.96;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c的数值满足关系式:0.85≤d/c≤1.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对贯流风轮的风轮直径d、换热器组中各个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研究,当风轮直径d与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d/a≤1.91、风轮直径d与夹角b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1≤d/b≤1.96、风轮直径d与夹角c的数值满足关系式:0.85≤d/c≤1.1时,此时换热器组具有较高的能效;如此一来,在保证壳体机身高度较小的情况下,仍旧可保证换热器组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和较佳的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的换热管的直径与能效的曲线关系图;图4为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进行风速测试实验时的模拟示意图;图5为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进行风速测试实验的速度分布曲线图;图6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不同换热器组所获得能效曲线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壁挂式空调室内机310后排换热器10壳体320中排换热器20贯流风轮330前排换热器30换热器组340背排换热器311后排换热翅片331前排换热翅片321中排换热翅片341背排换热翅片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6和图7,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其上部具有进风口;换热器组30,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组30包括前排换热器330、中排换热器320及后排换热器310,所述中排换热器320和所述后排换热器310倾斜地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所述后排换热器310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后方,所述后排换热器310与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上端邻近、且下端远离,所述前排换热器330设于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下方,且所述前排换热器330的上端与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下端邻近设置,所述前排换热器330、所述中排换热器320以及所述后排换热器310三者背对所述进风口的一侧限定形成风轮安装区域;以及贯流风轮20,转动安装于所述风轮安装区域内,所述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为d毫米;所述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且所述夹角a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20设置,所述夹角a为a度;所述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且所述夹角b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20设置,所述夹角b为b度;所述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且所述夹角c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轮20设置,所述夹角c为c度,其中: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d/a≤1.91;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b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1≤d/b≤1.96;所述风轮直径d与所述夹角c的数值满足关系式:0.85≤d/c≤1.1。具体的,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运行过程时,贯流风轮20转动进而在壳体10的进风口处产生负压,使得室内空气被吸入进风口,被吸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组30进行热交换之后,再从壳体10的出风口处送入室内,进而实现室内的空气温度调节。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而言,进风口位于壳体10的上部,换热器组30位于进风口的下方,该换热器组30包括前排换热器330、中排换热器320及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和后排换热器310倾斜地设于进风口的下方,后排换热器310设于中排换热器320的后方,后排换热器310与中排换热器320的上端邻近、且下端远离,即后排换热器310与中排换热器320排布呈“八”字形设置;前排换热器330位于中排换热器320的下方,前排换热器330、中排换热器320和后排换热器310共同围合形成一风轮安装区域,贯流风轮20转动地安装在该风轮安装区域内,其中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为d毫米,其中89毫米≤d≤94毫米,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进一步优选为90毫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的机身高度较小,为了便于换热器组30安装,该中排换热器320上端与前排换热器330下端之间的竖直距离为m,该竖直距离m满足如下关系:150毫米≤m≤165毫米。随着壳体10的机身高度的降低,壳体10内部空间较小,为了更利于对换热器组30进行排布,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夹角a、夹角b和夹角c的开口均朝向所述贯流风轮20设置。为了确保换热器组30具有较高的能效,进而对换热器组30能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发现: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与换热器组30中各个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之间的比值是影响换热器组30能效的因素。本实施例中,通过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与换热器组30中各个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之间的比值进行多次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1表2表3对于上述表1而言,在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实验方式中,每一组实验中的贯流风轮20的直径、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以及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的夹角c均是固定的,通过改变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来获取不同的d/a的数值,从而实验得到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其中通过改变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以及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的夹角c等方式分别获得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实验条件。由表1的内容可知,风轮直径d与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d/a≤1.91,此时后排换热器310具有较高的能效。对于上述表2而言,在实验四、实验五和实验六的实验方式中,每一组实验中的贯流风轮20的直径、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以及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的夹角c均是固定的,通过改变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来获取不同的d/b的数值,从而实验得到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其中通过改变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以及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的夹角c等方式分别获得实验四、实验五和实验六的实验条件。由表2的内容可知,风轮直径d与夹角b的数值满足关系式:1.71≤d/b≤1.96,此时中排换热器320具有较高的能效。对于上述表3而言,在实验七、实验八和实验九的实验方式中,每一组实验中的贯流风轮20的直径、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以及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均是固定的,通过改变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的夹角c来获取不同的d/c的数值,从而实验得到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其中通过改变贯流风轮20的直径、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以及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的夹角b等方式分别获得实验七、实验八和实验九的实验条件。。由表3的内容可知,风轮直径d与夹角a的数值满足关系式:0.85≤d/c≤1.1,此时前排换热器330具有较高的能效。对于上述换热器组30而言,其后排换热器3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48度至53度;中排换热器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47度至51度;前排换热器3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85度至105度。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调整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前排换热器330各自的倾斜程度来对应改变夹角a、夹角a和夹角c的角度值;通过改变夹角a、夹角a和夹角c的角度值和/或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可以对d/a、d/b、d/c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得a、b、c、d四者满足关系式:1.7≤d/a≤1.91、1.71≤d/b≤1.96、0.85≤d/c≤1.1,从而保证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前排换热器330均具有较高的能效。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贯流风轮20的风轮直径d优选为90毫米,夹角a优选为51度,夹角b优选为49度,夹角c优选为99度,此时,d/a的数值为1.76,d/b的数值为1.84,d/c的数值为0.91。换热器组30采用翅片式结构,即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以及前排换热器330均由相应的换热翅片和换热管所构成。具体的,对于后排换热器310而言,其包括后排换热翅片311和后排换热管,多个后排换热翅片311穿设于后排换热管上;对于中排换热器320而言,其包括中排换热翅片321和中排换热管,多个中排换热翅片321穿设于中排换热管上;对于前排换热器330而言,其包括前排换热翅片331和前排换热管,多个前排换热翅片331穿设于前排换热管上。在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一实施例中,对于其换热器组30而言,多个后排换热管沿所述后排换热器31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中排换热管沿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前排换热管沿所述前排换热器33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后排换热器310包括多个后排换热翅片311和多个后排换热管,多个后排换热器310贯穿多个后排换热翅片311,多个后排换热管通过管路相连通或者直接连接;中排换热器320包括多个中排换热翅片321和多个中排换热管,多个中排换热管贯穿多个中排换热翅片321,多个中排换热管通过管路相连通或者直接连接;前排换热器330包括多个前排换热翅片331和多个前排换热管,多个前排换热管贯穿多个前排换热翅片331,多个前排换热管通过管路相连通或者直接连接。通过设置两排换热管的结构,其换热面积得以提高,可提高换热器组30的换热效果。对于上述换热器组30而言,后排换热管是沿后排换热翅片31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穿设有多个,且后排换热管沿后排换热翅片311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为了便于穿设后排换热管,本实施例中,后排换热翅片311的翅片长度为80毫米至105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同理,中排换热管是沿中排换热翅片32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穿设有多个,且中排换热管沿中排换热翅片321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为了便于穿设中排换热管,本实施例中,中排换热翅片321的翅片长度为80毫米至120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同理,前排换热管是沿前排换热翅片33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穿设有多个,且前排换热管沿前排换热翅片331的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为了便于穿设前排换热管,本实施例中,前排换热翅片331的翅片长度为50毫米至80毫米,翅片宽度为18毫米至26毫米。为了提高换热器组30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对后排换热管、中排换热管和前排换热管的管径进行进一步优选,如图3所述,后排换热管的管径d1优选为5毫米、中排换热管的管径d2优选为5毫米、前排换热管的管径优选为5毫米,此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较佳。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例如22机型,其制冷量为2200瓦)而言,其换热器组30的能效要求具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其能效值不小于6.0,从图3可知,当后排换热管的管径d1为5毫米、中排换热管的管径d2为5毫米、前排换热管的管径为5毫米,此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为6.22,即符合以上要求。值得说明的是,图4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器组30进行风速测试实验时的模拟示意图,其中,在后排换热器310的表面(迎风侧)设置有1、2、3、4、5、6、7号风速检测点,在中排换热器320的表面(迎风侧)设置有8、9、10、11、12、13、14、15号风速检测点,在前排换热器330的表面(迎风侧)设置有16、17、18、19号风速检测点。图5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器组30进行风速测试实验的速度分布曲线图,由图5的内容可知:中排换热器320处的风速大于后排换热器310和前排换热器330处的风速。为了进一步改善换热器组30的换热效果,还可通过增设背排换热器340的方式来实现,下面对该背排换热器340的结构做以具体解释:参照图6,上述换热器组30还包括背排换热器340,背排换热器340设于中排换热器320的迎风侧,即背排换热器340位于中排换热器320背对贯流风轮20的一侧,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0的空气可依次经过背排换热器340和中排换热器320进行热交换。背排换热器340包括背排换热翅片341和背排换热管,多个背排换热翅片341穿设于多个并行设置的背排换热管上。需要说明的是,与前排换热器330和后排换热器310相比,中排换热器320表面的风速较高,进而通过在中排换热器320的迎风侧设置背排换热器340,可以使得空气先经过背排换热器340后在流向中排换热器320,一方面提高了换热器组3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也使得中排换热器320表面的空气流速通过背排换热器340后得到了衰减,进而降低了中排换热器320表面的风速,使得中排换热器320的换热更加充分。进一步地,对于上述背排换热器340而言,为了减少对壳体10内空间的占用,该背排换热器340的多个背排换热管沿背排换热翅片341的长度方向排列呈单排设置。如此一来,可降低背排换热翅片341的宽度,从而降低背排换热器的厚度,进而以便于在较小壳体10内对背排换热器340进行安装。进一步地,上述背排换热管的管径d4的范围为:6.35毫米≤d4≤8毫米;为了便于背排换热器340中背排换热器340的安装,该背排换热管的数量为偶数个。上述背排换热翅片341的翅片长度为72毫米至84毫米,其中在该背排换热翅片341上可设置背排换热管的数量优选为4至6个。进一步地,参照图7,在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于换热器组30而言,中排换热器320可以与背排换热器340呈一体设置,如此一来,与上一实施例相比,中排换热器320的中排换热管呈三排设置,而后排换热器310的后排换热管呈两排设置、前排换热器330的前排换热管呈两排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后排换热管沿所述后排换热器31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多个中排换热管沿所述中排换热器32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三排设置;多个前排换热管沿所述前排换热器330的厚度方向排列呈两排设置。由于中排换热器320具有三排的中排换热管,进而中排换热翅片321的厚度较大。具体的,中排换热翅片321的翅片宽度为27毫米至40毫米,而后排换热翅片311的翅片宽度为9毫米至26毫米、前排换热翅片331的翅片宽度为9毫米至26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壳体10的体积较小,而中排换热器320的厚度较大,为了利于中排换热器320在壳体10的排布,本实施例中,对中排换热器320的形状作出了调整:中排换热器320的迎风侧容易与壳体10发生抵接干涉,进而缩小中排换热器320的迎风侧的长度。为了保证换热效果,中排换热管是均匀布置在中排换热器320上,中排换热器320中迎风侧的长度小于背风侧的长度,如此,最靠近迎风侧的一排的中排换热管的数量小于其他两排中排换热管的数量。进一步地,对于中排换热器320而言,中排换热管的总管数通常是偶数个,以便于相邻两中排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由于中排换热器320的迎风侧的长度较小,可使得最靠近迎风侧一排的中排换热管的数量为偶数,其它两排中排换热管的数量均为奇数。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的能效,参照图8,为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采用不同规格的换热器时所形成的能效分布示意图,其中:在g1实施例中,参照图1,换热器组30仅包括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以及前排换热器330,后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中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前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后排换热管、中排换热管以及前排换热管的总个数之和为36,为此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为6.1;在g2实施例中,参照图6,换热器组30包括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前排换热器330以及背排换热器340,后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中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前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背排换热管的直径为7毫米,后排换热管、中排换热管以及前排换热管的总个数之和为36,背排换热管的个数为4个,此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为6.3;在g3实施例中,参照图7,换热器组30包括后排换热器310、中排换热器320以及前排换热器330,后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中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前排换热管的直径为5毫米,后排换热管、中排换热管以及前排换热管的总个数之和为42,中排换热器320具有三排的中排换热管,此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值为6.2。从图8的内容可知,当中排换热器320设置有背排换热器340或者中排换热器320具有三排的中排换热管时,换热器组30的能效较佳。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该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壁挂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