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7391发布日期:2020-05-26 16:4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采用引风技术,可以实现室内空气与换热后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环境,可以实现凉而不冷,关闭引风后可实现速冷。但是实际使用中,因用户年龄、身体状况等不同,对空调的送风需求不同。目前,空调室内机控制引风的开关结构相对简单,通过电机带动齿轮齿条,带动挡板上下运动,由于引风口为圆形,为了保证后侧的引风不对出风风向产生干扰,挡板只能处于完全关闭或开启两种状态,无法进一步实现引风量大小的调节,难以满足舒适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调节引风量大小的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设置有圆形的引风口,所述引风口上设置有引风控制结构,能够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启动;

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以调节引风口面积,进而调节引风量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控制结构包括固定环、驱动环、驱动机构以及多个叶片;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引风口上;所述驱动环同心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环转动;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固定环周向层叠设置;所述叶片与所述固定环铰接,所述驱动环转动时能够驱动各个叶片作同向偏转,能够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

所述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以调节引风口面积,进而调节引风量大小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运行,带动所述驱动环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转动偏转,调节所述引风口面积大小,调节引风量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多个引风运行模式,每个引风运行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引风口面积;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以调节引风口面积,进而调节引风量大小的步骤具体包括:

选择引风运行模式,以调节所述引风口面积,调节引风量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引风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引风运行模式、第二引风运行模式、第三引风运行模式、第四引风运行模式和第五引风运行模式;

所述空调处于所述第一引风运行模式时,所述引风口完全打开,所述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

所述空调处于所述第二引风运行模式时,所述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四分之三;

所述空调处于所述第三引风运行模式时,所述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二分之一;

所述空调处于所述第四引风运行模式时,所述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三分之一;

所述空调处于所述第五引风运行模式时,所述引风口完全关闭,所述引风口为最小引风口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外端部上设置有转动轴和运动轴,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固定环铰接;所述驱动环上设置有弧形的引导槽,所述运动轴设置在所述引导槽内,所述驱动环转动时,通过所述引导槽带动所述运动轴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同向偏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环上且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环与所述固定环之间通过导轨滑槽结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与所述驱动环的周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驱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驱动环的转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环外周上的圆弧形凸出部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的限位部;所述凸出部的外壁设置所述齿轮槽,所述驱动环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引风控制结构,控制圆形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不仅可以完全开启引风和完全关闭引风,也可以随意控制引风量的大小,来实现不同人群对引风量的需求;引风口一直保持为圆形引风口结构,能够保证引风气流不会发生紊乱,不会对出风风向产生干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示为引风口开启状态;

图2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示为引风口关闭状态;

图3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控制结构的单个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固定环与驱动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口完全关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口开启四分之一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口开启二分之一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中引风口完全开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后背板10;引风口11;

固定环100;安装部110;限位部120;滑槽130;安装孔131;扇形槽140;轴孔150;

驱动环200;引导槽210;凸出部220;导轨230;限位凸起231;

驱动机构300;电机310;齿轮320;齿轮槽330;

叶片400;转动轴410;连接部411;转轴部412;倒扣部4121;运动轴420;挡块430;

转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空调设置有圆形的引风口,引风口11上设置有引风控制结构,引风控制结构设置在室内机的引风口11处,用于调节引风口11的开关及大小,以调节引风量。具体地,空调的后背板10上设置有引风口11引风,引风控制结构设置在后背板10的内侧,与所述引风口11对应设置。参照图3和图4,具体地,引风控制结构包括固定环100、驱动环200、驱动机构300和多个叶片400。固定环100固定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引风口11上。驱动环200同心转动设置在固定环100上。驱动机构300与驱动环20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驱动环200转动。多个叶片400沿固定环100周向层叠设置,叶片400与固定环100铰接连接,驱动环200转动时能够驱动各个叶片400作同向偏转,如图8-图11所示,能够控制调节引风口11的大小,以实现引风口11的关闭、开启以及引风口11任意大小的无极调节。通过能够转动的叶片结构,控制引风口11的大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引风量调节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0,控制所述空调启动;

s200,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以调节引风口面积,进而调节引风量大小。

上述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引风控制结构,控制圆形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不仅可以完全开启引风和完全关闭引风,也可以随意控制引风量的大小,来实现不同人群对引风量的需求;引风口一直保持为圆形引风口结构,能够保证引风气流不会发生紊乱,不会对出风风向产生干扰影响。

进一步地,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引风口的直径大小以调节引风口面积,进而调节引风量大小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00运行,带动所述驱动环20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400转动偏转,调节所述引风口11的面积大小,调节引风量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多个引风运行模式,每个引风运行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引风口的直径(引风口面积)。不同的引风运行模式下,引风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群体对送风舒适性的需求。控制所述引风控制结构,调节所述引风口11的直径大小,调节引风量大小的步骤具体包括:选择引风运行模式,以调节所述引风口11的直径大小,调节引风量大小。引风运行模式的选择可以使用空调遥控器、空调控制面板或客户端内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具体地,多个引风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引风运行模式、第二引风运行模式、第三引风运行模式、第四引风运行模式和第五引风运行模式。

空调处于第一引风运行模式时,引风口完全打开,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第一引风运行模式对应的目标群体可以为孕妇群体,最大引风量使空调出风最为舒缓。

空调处于第二引风运行模式时,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四分之三。第二引风运行模式对应的目标群体可以为老年人群体。

空调处于第三引风运行模式时,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二分之一。第三引风运行模式对应的目标群体可以为儿童群体。

空调处于第四引风运行模式时,引风口为最大引风口面积的三分之一。第四引风运行模式对应的目标群体可以为青少年群体。

空调处于第五引风运行模式时,引风口完全关闭,引风口为最小引风口面积。第五引风运行模式对应的目标群体可以为青年群体。

可以理解的是,引风运行模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设置有若干,所对应的引风量大小也可以根据需求对应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运行模式。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对引风口进行无极调节,任意调节引风量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100、驱动环200、叶片400依次在引风口11处由内向外设置。固定环100的宽度大于驱动环200的宽度。固定环100上设置安装部110,通过螺钉与引风口11处的室内机壳体固定连接。如图7,叶片400优选为螺旋状结构,叶片400的外端部宽度大于叶片400的内端部。叶片400的外端部上设置有转动轴410和运动轴420。叶片400通过转动轴410与固定环100铰接。驱动环200上设置有弧形的引导槽210,运动轴420设置在引导槽210内。驱动环200转动时,通过引导槽210能够带动运动轴420运动,进而带动叶片400同向偏转,使得各个叶片400的内端部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引风口11的大小调节。如图8所示,当各个叶片400的内端部旋转到引风口11的中心位置时,引风口11被叶片400遮挡,引风口11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1所示,当各个叶片400的内端部旋转到固定环100内边缘位置时,叶片400完全打开,引风口11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控制叶片400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引风口任意大小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各个叶片400的内端部设置有倒圆角,旋转到最内侧的极限位置时,中心处留有小面积的空隙,引风口11没有被完全关闭密封,但是由于引风口11很小,引风量可以忽略不计。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叶片400可以设计为完全封闭引风口的结构,如不倒圆角的螺旋状叶片结构,或长腰形状的叶片结构。

如图4所示,具体地,驱动机构300包括电机310、由电机310驱动的齿轮320以及设置在驱动环200上且与齿轮320相啮合的齿轮槽330。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400的转动角度通过空调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10实现。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驱动环200转动。为了防止驱动环200转动过量,进一步地,固定环100上设置有驱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驱动环200的转动角度。驱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驱动环200外周上的圆弧形凸出部220及设置在固定环100上的限位部120。凸出部220的外壁设置所述的齿轮槽330,驱动环200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凸出部220的端部与限位部120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100的外周设置有围框,围框上设置有缺口,驱动环200的凸出部220伸出所述围框,围框缺口的两端即为所述的限位部120,驱动环200转动时,凸出部220的两端与围框缺口两侧抵接以实现限位。

叶片400与固定环100之间还设置有叶片限位结构,叶片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叶片400的偏转角度,防止叶片400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叶片400干涉。具体地,如图7和图5所示,叶片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叶片400上的挡块430和开设在固定环100上的扇形槽140;挡块430设置在扇形槽140内。

如图7,叶片400的转动轴410具有连接部411和转轴部412,连接部411与叶片400连接,转轴部412与固定环100上的轴孔150配合。挡块430与连接部411的一侧相连接。为了防止叶片400的转动轴410从轴孔150内脱落,在本实施例中,转轴部412的端部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与轴孔150卡接。转轴部412包括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半圆柱,两个半圆柱的端部设置倒扣部4121,转轴部412通过弹性形变卡入轴孔150内,倒扣部4121能够防止转动轴410从轴孔150内脱落。

进一步地,驱动环200与固定环100之间通过导轨滑槽结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环100上周向开设有多个滑槽130,驱动环200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导轨230,导轨230对应装配于滑槽130中,使得驱动环200能够沿固定环100转动。为了便于装配,防止驱动环200沿轴向方向上从固定环100上脱落,驱动环200上的导轨230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231,限位凸起231的宽度大于滑槽130宽度,滑槽130的一端设置有大于限位凸起231的安装孔131。驱动环200与固定环100装配时,限位凸起231从安装孔131处插入,转动驱动环200,使导轨230滑入到滑槽130内,此时,限位凸起231能够限制驱动环200与固定环100之间的轴向位移,防止驱动环200从固定环100上脱落。

为了保证驱动环200与固定环100之间的流畅转动,固定环100上还设置有转轮500,参照图3,转轮500与驱动环200的周侧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转轮500设置在固定环100的内侧边缘处,驱动环200转动时,通过转轮500能够减小与固定环100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阻力,同时也能有效减小噪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