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供热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1918发布日期:2019-05-07 21:0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供热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供热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供热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尤其是热电联产业发展迅速。在家居办公生活领域多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来实现取暖或其他供热用途。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环境和工况,如野外作业或没有电源和取火环境下,供热就显得尤为困难。现有技术中,野外作业多采用移动电源或内燃机等方式进行采暖或蒸煮食物,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如温度较低的环境,移动电源往往由于低温而无法有效使用,内燃机的方式则燃料易燃易爆,不易携带,且设备结构复杂,需要一种供暖迅速且携带方便的装置来作为供热工具的补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供热站,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热工具存在携带不够方便、极端环境下不便使用的问题。

一种移动式供热站,包括:

箱体,其上开设有用于输出热蒸汽的输出管道,其下部具有储水箱;

热力轮,用于储存和释放能够与水发生反应以产生热量的热能材料;

托板,其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输送所述热能材料至所述储水箱;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热力轮转动并带动所述托板上下移动。

更优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两套,位于所述热力轮的两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往复丝杠,所述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热力轮均同轴驱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往复丝杠竖直布置且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驱动设置在所述往复丝杠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托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往复丝杠相配合的连接块。

更优地,所述转轴的一侧驱动连接有转柄。

更优地,所述热力轮包括若干沿所述转轴周向均匀布置的储料盒、设置在所述储料盒内的刮料板、复位弹簧和挡板,所述储料盒上开设有收纳腔和用于存放所述热能材料的储料腔,所述刮料板部分伸入所述收纳腔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料盒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刮料板上,所述挡板的中部通过扭簧铰接在所述储料腔的出口处,所述储料腔的侧壁上和所述刮料板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口,所述弧形槽口的直径与所述挡板的周转半径相同,所述刮料板上的弧形槽口的下端设置有挡块,所述刮料板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伸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位于所述刮料板上的弧形槽口和所述储料腔的弧形槽口内,用于封堵所述储料腔;

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压缩,所述挡板翻转,所述储料腔和所述挡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热能材料通过的开口。

更优地,所述托板沿所述热力轮转动方向的两侧具有弧形边且一侧弧形边高于另一侧的弧形边,所述托板上开设有漏水孔。

更优地,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多孔板,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下方。

更优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废料盒,所述废料盒位于所述较高一侧的弧形边的斜下方,用于接收反应后的热能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供热站,通过热力轮储存并释放热能材料,通过托板带动热能材料上下运动以带动热能材料与水进行接触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反应完毕后通过托板将废料带走,无需复杂的设备结构,维护方便,热能材料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可以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下使用,对于应急供热等特殊情况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供热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供热站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供热站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11、废料盒,12、输出管道,20、第一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2、往复丝杠,23、转柄,30、储料盒,31、刮料板,311、弧形槽口,312、挡块,32、挡板,33、复位弹簧,34、生石灰,40、托板,41、漏水孔,42、多孔板,4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供热站,包括:

箱体10,其上开设有用于输出热蒸汽的输出管道12,用于连接外部供暖设备,其下部具有储水箱;

热力轮,用于储存和释放能够与水发生反应以产生热量的热能材料;

托板40,其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箱体10内,用于输送热能材料至储水箱;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热力轮转动并带动托板40上下移动。

具体地,驱动装置为两套,位于热力轮的两侧,驱动装置包括转轴、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和往复丝杠22,转轴水平布置,往复丝杠22竖直布置,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0内,第一锥齿轮20和热力轮均同轴驱动设置在转轴上,热力轮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锥齿轮20,如图1所示,往复丝杠22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0内,箱体10内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位于转轴下方,用于安装往复丝杠22,第二锥齿轮21同轴驱动设置在往复丝杠22上,第一锥齿轮20和第二锥齿轮21相啮合,托板40的两侧设置有与往复丝杠22相配合的连接块43,连接块43内开设有与往复丝杠22相配合的内螺纹孔,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21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往复丝杠22转动,两根往复丝杠22转动时转动方向相同,对托板40有限位作用,因此托板40会在两根往复丝杠22的带动下上下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转轴的一侧驱动连接有转柄23,通过转动转柄23即可带动转轴转动,方便使用。

具体地,热力轮包括若干沿转轴周向均匀布置的储料盒30、设置在储料盒30内的刮料板31、复位弹簧33和挡板32,储料盒30上开设有收纳腔和用于存放热能材料的储料腔,收纳腔位于储料腔沿转动方向的一侧,储料腔内设置有热能材料,热能材料可以为生石灰34或其他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以产生热量的碱金属或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刮料板31部分伸入收纳腔内,复位弹簧33一端连接在储料盒30上、另一端连接在刮料板31上,挡板32的中部通过扭簧铰接在储料腔的出口处,扭簧可以保证挡板32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封堵储料腔的出口,储料腔的侧壁上和刮料板31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口311,弧形槽口311的直径与挡板32的周转半径相同,刮料板31上的弧形槽口311的下端设置有挡块312。

进一步地,托板40沿热力轮转动方向的两侧具有弧形边且一侧弧形边高于另一侧的弧形边,托板40上开设有漏水孔41,漏水孔41可以使托板40下降至箱体10底部的储水箱内时可以使水进入托板40内与热能材料反应以及托板40上升与储水箱脱离后,托板40上的水可以沿漏水孔41流出。

如图6所示,当托板40在往复丝杠22的带动下上升,而热力轮转动,热力轮沿弧形边较低的一侧朝向较高的一侧转动,热力轮转动时,从弧形边较低的一侧切入,刮料板31与较低一侧的弧形边接触,托板40与刮料板31抵触,托板40继续上升,刮料板31带动废料向弧形边较高的一侧刮动,与此同时,刮料板31被挤压向上移动,通过挡块312带动挡板32翻转,挡板32转动时和储料腔的开口处形成间隙,热能材料落至托板40上,由于此时反应后的废料已经被刮料板31带走,因此不会与新的热能材料混合,如图8所示,托板40继续移动,热力轮继续转动,直至刮料板31将废料通过较高一侧的弧形边将废料刮动带出托板40并落至废料盒11内,新的热能材料铺设在托板40上。

进一步地,托板40上设置有多孔板42,漏水孔41位于多孔板42的下方,多孔板42可以防止反应后的废料通过漏水孔41回落至储水箱内,同时又不会造成水被集聚在托板40上。

进一步地,箱体10内设置有废料盒11,废料盒11位于较高一侧的弧形边的斜下方,用于接收反应后的热能材料,在箱体10上对应废料盒11的位置开设有可密封的密封板,当废料盒11内废料集聚后,可以通过拆开密封板,将废料盒11取出,倒出废料。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