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进料的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5522发布日期:2019-04-29 15:2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进料的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进料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开发利用,对解决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达到工业化应用规模。生物质燃料的研究直接涉及到生物质能固化、液化、气化和直接燃烧等研究技术。

对于一些如秸秆、短径植物枝干等生物质燃烧处理之前,均会对这些生物质进行干燥处理,其现有技术中运用最多的就是烘干机,各种各样的烘干机很多,但是多数烘干机均是采用将生物质置于容器内,向内部通入热风来干燥各类生物质,很明显该类做法十分浪费热量,在烘干的同时,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并且一些如秸秆类的枝干具有一定的蓬松、支撑特性以及其本身枝干还具备一定的弹性,在直接对其进行烘干时,往往一个烘干炉内直接放置不了多少生物质,十分影响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便于进料的烘干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便于进料的烘干机,包括烘干机外壳,所述烘干机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缩机外壳,所述压缩机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输出物料的进料管,所述压缩机外壳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承载物料的一号箱,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进箱口,所述一号箱通过进箱口放入,所述压缩机外壳内设置有压缩机构压缩一号箱内承载的物料,所述压缩机外壳与进料管相同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推送机外壳,所述推送机外壳内设置有推送机构,推动一号箱向远离进料管的方向移动;

所述烘干机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热风分级管,所述热风分级管的上端口为热风入口,所述热风入口设置于烘干机外壳的上端,所述热风分级管的表面裹有保温层,所述推送机构推送一号箱到达热风分级管的热风输出口处,此时一号箱为受风箱,接收热风分级管输出的热风烘吹;

所述烘干机外壳与一号箱、受风箱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处的位置开设有出箱口,所述推送机构推送一号箱为受风箱,受风箱推送原受风箱至出箱口处,原受风箱为五号箱;

所述烘干机外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后端外表面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压缩机构、推送机构的控制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热风分级管将热风入口输入的热风分级为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所述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的下端口处分别设置有二号箱、三号箱与四号箱,所述一号箱、二号箱、三号箱、四号箱、五号箱与受风箱为表面设置漏风孔的同一种放置箱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五号箱的上方设置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的上端口为冷风入口,且冷风入口设置于烘干机外壳的上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热风入口与热风分级管的数量为三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外壳内的长气缸以及固定在长气缸输出轴表面的压板,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推送机外壳内的推动气缸以及固定于推动气缸输出轴表面的推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漏斗式进料口或渐小式斜槽进料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出箱口的表面设置有橡胶软垫,承接所述五号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设置有压缩机构与推送机构,可以对生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可以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时间模块来对其进行工业自动化式控制,辅助某些自动系的进料机构,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设置有热风分级管,将热风分为三管,可以在循环进料的同时,使内部的物质放置箱体处于热风烘吹状态,通过放入一号箱,使其承载物料,通过推送机构推动一号箱移动,同时移动其他箱体,促使原四号箱变为五号箱从出箱口落下,便于人们取出物质,并且还可以将三管设置为独立的三管,管内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与空气流通速率,帮助物质烘干更加节能;

3)本发明利用表面设置多组漏风孔的箱体装载物料,对于一些湿气较大的物料可以全方位辅助物料排除湿气,整个装置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烘干机外壳;12、压缩机外壳;121、长气缸;122、压板;13、推送机外壳;131、推动气缸;132、推板;2、进料管;31、进箱口;41、出箱口;51、一号箱;52、二号箱;53、三号箱;54、四号箱;55、五号箱;61、热风入口;611、热风分级管;62、冷风入口;621、冷风管;7、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进料的烘干机,包括烘干机外壳11,烘干机外壳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缩机外壳12,压缩机外壳1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输出物料的进料管2,压缩机外壳12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承载物料的一号箱51,压缩机外壳1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进箱口31,一号箱51通过进箱口31放入,压缩机外壳12内设置有压缩机构压缩一号箱51内承载的物料,压缩机外壳12与进料管2相同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推送机外壳13,推送机外壳13内设置有推送机构,推动一号箱51向远离进料管2的方向移动;

烘干机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热风分级管611,热风分级管611的上端口为热风入口61,热风入口61设置于烘干机外壳11的上端,热风分级管611的表面裹有保温层,推送机构推送一号箱51到达热风分级管611的热风输出口处,此时一号箱51为受风箱,接收热风分级管611输出的热风烘吹;

烘干机外壳11与一号箱51、受风箱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处的位置开设有出箱口41,推送机构推送一号箱51为受风箱,受风箱推送原受风箱至出箱口41处,原受风箱为五号箱55;

烘干机外壳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的后端外表面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压缩机构、推送机构的控制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热风分级管611将热风入口61输入的热风分级为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的下端口处分别设置有二号箱52、三号箱53与四号箱54,一号箱51、二号箱52、三号箱53、四号箱54、五号箱55与受风箱为表面设置漏风孔的同一种放置箱结构,还可以在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的出风管口设置有滤网,滤网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滤网的下端面可以与放置物料的箱体上表面相对滑动,防止在吹风的过程中物料滑动。

从工作的者的角度考虑可以在五号箱55的上方设置有冷风管621,冷风管621的上端口为冷风入口62,且冷风入口62设置于烘干机外壳11的上端;

若热风入口61与热风分级管611的数量为三组,此时方案可以使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内的空气温度与流通速率不在完全一样,有助于节能减排。

压缩机构包括固定于压缩机外壳12内的长气缸121以及固定在长气缸121输出轴表面的压板122,推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推送机外壳13内的推动气缸131以及固定于推动气缸131输出轴表面的推板132;进料管2的进料端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漏斗式进料口或渐小式斜槽进料口;出箱口41的表面设置有橡胶软垫,承接五号箱55。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首先接通电源,可以先漏斗式进料口来进行短小的蓬松类生物质进料如短径的植物枝干等,或使用渐小式斜槽进料口来进行如秸秆类生物质进料,图1所示为漏斗式进料口,进料管2可以用于一些自动化设备使用,对于一些蓬松类生物质不易使用进料管2进料的可以采用手工装填的方式,将物料放置与一号箱51内,从进箱口31内放入一号箱51,通过控制面板7启动长气缸121,长气缸121输出轴下移,带动压板122下压,挤压一号箱51内的物料,压板122与一号箱51的上端面大小问题可以根据具体压缩物质以及一号箱51内装载物体的多少具体选择合适大小的压板122,一般的秸秆类在装填时,以填满一号箱51的容积为准,若湿度过高,可以选择与一号箱51表面契合大小的压板122,一号箱51的表面上开设有漏风孔,同样可以在压缩的过程中挤出秸秆内多余的水份,水份会从漏风孔漏出,提高干燥效果,完成压缩后,通过推送机构推动一号箱51移动,移动至二号箱52处,二号箱52的上端对应的是一号管,输出一号管内的独特的温度与空气速率,关于一号管、二号管与三号管的温度与空气速率大小,可以将一号管与三号管内的通气温度设定为二号管温度的1.35倍,将二号管内的空气流通速率设定为一号管与三号管的2倍,物料在一号管的预热作用下,内部存在热量未烘干的位置,在二号管内由加速气体吹透,再经过三号管温热,确保物料烘干,减小二号管的温度即可减少大量的热量浪费,随着推送机构的推送,原二号箱52变为三号箱53,原三号箱53变为四号箱54,原四号箱54变为五号箱55,五号箱55会落于出箱口41上端的橡胶软垫上,冷风管621输出冷风入口62输入的冷风,防止五号箱55表面出现烫手的情况。

当此设备用于自动化设备中时,控制器设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备时间控制功能,进料时间可计算,每根热风管的烘干时间可计算,利用时间模块控制压缩机构与推送机构运行即可完成自动化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