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068发布日期:2018-11-09 20:28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频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材质熔炼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中频炉。



背景技术:

中频炉具有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便于控制熔炼质量等优势,同时还具有操作灵活、简单等特点,在我国冶金铸造业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相比于传统的冲天炉和工频电炉,中频电炉还有具有污染低、耗能低的优点,很多冶金铸造行业中的生产厂商都相继采购了中频电炉用以取缔冲天炉和工频电炉。

现有技术中的中频炉包括炉体,炉体顶端处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的炉盖,炉盖上开设有炉口,炉口中设置有圆桶状的带有出料嘴的坩埚,出料嘴抵接在炉盖上;坩埚的外设有环绕坩埚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对坩埚提供热量。使用时,铜制品的废弃物放置在坩埚中,感应线圈对坩埚提供热量使坩埚中的铜制品的废弃物融化成铜水,铜水制备好后,使炉体向出料嘴处倾斜,将中频炉中的铜水倾泻出去。

在中频炉进行炼制的过程中,铜制品的废弃物上通常会附着有油污或油漆,在铜制品的废弃物炼化的过程中,以气体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对现场的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CN20306899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中频电炉的排烟尘装置,包括中频炉,在中频炉的上方设置有烟尘罩,烟尘罩通过烟尘管连接风机的进气口,风机的出气口与粉尘过滤器的进口连接。中频炉在工作时,启动风机,中频炉中产生的烟尘和粉尘被风机从烟尘罩和烟尘管抽出,经凤城过滤器过滤掉粉尘后排放到大气中。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中频炉会从炉口处向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现场的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中频炉,达到减少炉口处的生产环境受到的热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中频炉,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炉体,炉体与机架之间设有转动组件;炉体上固定连接有炉盖,炉体顶端处开设有炉口,炉口中设置有坩埚,坩埚外设有用于加热坩埚的感应线圈,坩埚上连通有出料嘴;坩埚上方设有带有风机的排风管道,所述炉盖上设有隔热护围,隔热护围将炉口包围在内部,隔热护围与炉盖之间设有拆卸组件;隔热护围侧面设有上料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频炉中的铜材质的废弃物在坩埚中炼化完成形成具有较高温度的铜水后,铜水中的热量大部分从中频炉的炉口处向外散发,在炉口四周设置的隔热护围将炉口与四周的环境隔绝,从而使炉口中向四周散发的热量大部分都向着炉口的上方即排风管道处运动,并同时跟随着在炼化铜材质的废弃物时产生的烟尘一同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将原本逸散到现场环境中的热量在隔热护围和排风管道的配合使用引导出现场的环境中,从而减少了炉口处的生产环境受到的热量,达到减少炉口处的生产环境受到的热量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隔热护围靠近炉口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回流板,回流板向炉口方向倾斜并延伸至炉口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中频炉炼化铜制品的废弃物时,会有废气从铜水中逸散出来,在从铜水中排出时,会在铜水表面形成气泡,气泡爆破时,会有少部分的铜水飞溅出去,飞溅出去的铜水掉落在回流板上,在回流板的引流效果下重新回到中频炉中,从而减少了铜水的浪费;同时,减少了附着在隔热护围上的铜水的量,减少了隔热护围温度上升的速度,提高了隔热护围的使用效果。

较佳的,所述隔热护围和回流板为铜金属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回流板或者隔热护围上粘附的铜水残留物较多时,可通过拆卸组件将隔热护围和回流板一同放置到中频炉中进行炼化,由于隔热护围和回流板都为铜金属材质,能够与铜水残留物共同熔炼,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较佳的,所述隔热护围靠近炉口的侧面上涂设有隔热涂料,隔热涂料形成隔热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热护围为铜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导热性,使用隔热涂料形成的隔热层能够将炉口处散发出的热量与隔热护围相隔离,延缓隔热护围上温度上升的速度,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隔热护围的隔热效果。

较佳的,所述隔热涂料包括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具有较高的热阻,并且这种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干燥形成隔热涂层后,具有很小的导热率,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隔热涂层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减少隔热护围的温度上升的速度,提高隔热护围的使用效果。

较佳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开设在隔热护围上的上料口;隔热护围上铰接有上料板,上料板覆盖在上料口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中频炉中进行投料时,上料板开启,不需要进行投料工作时,上料板覆盖在上料口处,减少炉口处的热量从上料口处向外发散,从而提高了隔热护围的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上料板上固定连接有开启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打开上料板上,开启把手为进行上料的工人提供明确的施力位置,使工人可以直接拉动开启把手来带动上料板的开启,提高了上料板使用时的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隔热护围顶端处固定连接有排热筒,排热筒延伸至排风管道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排热筒对隔热护围内部的热量进行再次汇聚,使热量和烟尘直接沿着排风管道处排放至大气中,减少了热量在隔热护围顶端处向四周的环境中散发的量,提高了排风管道的排热、排烟效果。

较佳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炉体侧面上的转动轴,转动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与转动轴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中频炉的中的铜制品完全炼化完成后,通过电机与转动轴的配合使用,使中频炉向出料嘴所在的方向倾斜,使铜水在出料嘴的引导作用下流出中频炉内部,在完成出料过程后,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中频炉重新回到原有的状态,整个过程避免了工人与中频炉的直接接触,减少了工人被中频炉较高的温度烫伤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中频炉的使用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炉盖上的若干个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隔热护围插接在若干个安装槽中,安装槽上设有安装螺栓,安装螺栓贯穿安装座和隔热护围后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和便捷性,将隔热护围和安装座的相对位置固定,保证隔热护围能够稳定的竖立在炉口的四周;在需要拆卸隔热护围时,只需要将安装螺母拧松,然后即可将隔热护围拆卸下来,提高了隔热护围的使用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隔热护围和排风管道的配合使用使中频炉达到减少炉口处的生产环境受到的热量的效果;

2、回流板和排热筒的配合使用使中频炉具有较好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中频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去排风管道和排热筒等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转动组件;111、转动轴;112、电机;2、炉体;3、炉盖;31、隔热护围;32、拆卸组件;321、安装座;3211、安装槽;322、安装螺栓;323、安装螺母;33、上料组件;331、上料口;332、上料板;3321、开启把手;34、回流板;35、隔热涂层;36、排热筒;4、炉口;5、坩埚;51、感应线圈;52、出料嘴;6、排风管道;6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新型中频炉,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架设有圆筒状的炉体2,炉体2与机架1之间设有转动组件11,转动组件11供炉体2在机架1之间转动,转动组件11包括固定连接在炉体2侧面上的转动轴111,转动轴111连接有电机112,电机11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电机112带动转动轴111使炉体2发生转动。炉体2顶端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的炉盖3,炉盖3上开设有连通到炉体2内部的圆形的炉口4,炉口4设置有圆筒状的坩埚5,坩埚5延伸至炉体2中,坩埚5顶端便于处设有中截面为半圆形的出料嘴52,出料嘴52靠近坩埚5的面抵接在炉盖3上;坩埚5位于炉体2内部的侧面上缠绕有提供热量的感应线圈51;坩埚5的上方罩设有喇口状的带有风机61的排风管道6。

结合图2,炉盖3上设有长方形的铜材质的隔热护围31,隔热护围31与炉盖3之间设有拆卸组件32,隔热护围31上设有上料组件33;隔热护围31将炉口4围在其内部,隔热护围31靠近炉口4的侧面上涂设有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在隔热护围31上形成隔热涂层35(结合图3);隔热护围31靠近炉口4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倾斜放置的铜材质的回流板34,回流板34延伸至坩埚5内部;隔热护围31顶端固定连接有喇口状的排热筒36,排热筒36延伸至排风管道6中。

拆卸组件32包括固定连接在炉盖3上的若干个长方体状的安装座321,安装座321呈现长方形阵列在炉口4边缘处,安装座321顶面开设有安装槽3211,隔热护围31抵接在若干个安装槽3211中,安装座321的侧上设有安装螺栓322,安装螺栓322贯穿安装座321和隔热护围31后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母323。

上料组件33包括开设在隔热护围31上的长方形的上料口331,上料口331上覆盖有形状与上料口331相适配的上料板332,上料板332侧面与隔热护围31铰接,上料板332远离炉口4的一侧上固定连接开启把手3321。

其中,在中频炉开始进行铜制品的废弃物的熔炼时,先将风机61打开,排风管道6对坩埚5中的废气进行抽取。当中频炉中的铜制品的废弃物完全熔炼成温度较高的铜水后,中频炉的炉口4处向四周的环境中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散发出的热量被隔热护围31进行阻隔,隔热护围31上的涂设的隔热涂料由于具有较低的传热率,从而使隔热护围31上的温度上升速度减少;而炉口4处散发出的热量在隔热护围31的阻拦作用下跟随着逸散出的烟尘向上运动,然后,在排热筒36的再次聚集下,从排热筒36顶端排除,直接进入到排风管道6中,通过排风管道6排放到大气中。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减少炉口处的生产环境受到的热量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