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664发布日期:2019-04-16 23: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出现了常年的雾霾天气。PM2.5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灰霾天气频发和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大幅增加,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家用舒适性空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健康、舒适、环保已成为现代空调发展的目标。

对于普通空调,为保证其空调效果,要求空调房间必须封闭,其结果是室内的微尘、烟雾、细菌、病毒、废气不断增加,氧气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近年来,随着“空调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开始要求大家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间里,而且要通过开窗通新风或者是通过室内排风形成负压由门、窗缝隙渗漏的方式给房间补新风,改善室内的环境。目前市场上应用于新旧空气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通过单风扇将室内的空气排向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区,迫使室外新鲜空气从房间的间隙流入室内;

二、直接将室外新鲜空气抽取到室内;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存在能量损失的问题,因为室外冷热空气的直接抽入,势必引起原室内温度的变化,造成大量的能量流失,增加空调器的能耗损失,降低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尤其在冬天,室外冷气的输入降低了室内温度,造成人的身体不舒适,并且由于温差较大还会造成空调凝露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室内进行通新风的方式会使室内能量流失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热交换芯体和辅热装置,新风壳体内设置有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新风壳体上设置有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以及与污风通道连通的污风进口和污风出口;热交换芯体设置在新风壳体内,热交换芯体与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均连通,以使位于新风通道内的新风与位于污风通道内的污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发生热交换;辅热装置设置于新风通道内,以对位于新风通道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处理。

进一步地,新风通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新风流动的新风风道部件,辅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部件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新风通道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辅热装置为板状,辅热装置平行于新风出风通道段。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板,辅热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新风壳体内。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两个侧壁板上均设置有安装板;辅热装置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辅热装置的第一端安装在一个侧壁板的安装板上,辅热装置的第二端安装在另一个侧壁板的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上均设有新风出口,以使经过辅热装置加热之后的新风从两个侧壁板上的新风出口排出。

进一步地,新风通道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新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新风出风通道段的两端;新风出风通道段内设有导流部件,导流部件用于调节两个新风出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具有新风进风端面,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新风进风端面上,以使由新风进口进入的新风经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热交换芯体内。

进一步地,热交换芯体具有污风进风端面,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污风进风端面上,以使由污风进口进入的污风经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热交换芯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装置和位于新风装置上方的制冷制热装置,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与空调室内机管路连通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新风装置内设置新风壳体、热交换芯体和辅热装置,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新风壳体内,同时,新风壳体内还设有供新风从室外流入室内的新风通道以及将室内污风排出室外的污风通道,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均与热交换芯体连通,新风与污风在经过热交换芯体时发生热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室内进行通新风的方式会使室内能量流失较大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较冷的天气下热交换芯体对新风供热不足的情况,在新风通道内还设置了辅热装置,进一步对新风通道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升温,使新风出口吹出的新风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外循环工作状态的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内循环工作状态的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辅热装置;20、制冷制热装置;30、新风壳体;301、侧壁板;302、前壁板;303、后壁板;31、新风通道;311、新风进口;312、新风出口;321、污风进口;322、污风出口;32、污风通道;33、安装板;34、新风风道部件;35、循环挡板;36、新风出风通道段;40、热交换芯体;41、进风端面;411、第一过滤网;42、污风进风端面;421、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5,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30、热交换芯体40和辅热装置10,新风壳体30内设置有新风通道31和污风通道32,新风壳体30上设置有与新风通道31连通的新风进口311和新风出口312、以及与污风通道32连通的污风进口321和污风出口322;热交换芯体40,热交换芯体40设置在新风壳体30内,热交换芯体40与新风通道31和污风通道32均连通,以使位于新风通道31内的新风与位于污风通道32内的污风在热交换芯体40内发生热交换;辅热装置10设置于新风通道31内,以对位于新风通道31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30、热交换芯体40和辅热装置10,热交换芯体40设置于新风壳体30内,同时,新风壳体30内还设有供新风从室外流入室内的新风通道31以及将室内污风排出室外的污风通道32,新风通道31和污风通道32均与热交换芯体40连通,新风与污风在经过热交换芯体40时发生热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室内进行通新风的方式会使室内能量流失较大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较冷的天气下热交换芯体40对新风供热不足的情况,在新风通道31内还设置了辅热装置10,进一步对新风通道31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升温,使新风出口312吹出的新风更加舒适。

新风通道3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新风流动的新风风道部件34,辅热装置10设置在新风风道部件34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312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新风通道31还包括新风风道部件34,辅热装置10设置在新风风道部件34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312之间;新风风道部件34驱动新风经过辅热装置10加热后从新风出口312排入到室内,进而提高新风装置的出风效果。

新风通道31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36,辅热装置10为板状,辅热装置10平行于新风出风通道段3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新风通道31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36,辅热装置10为板状,将辅热装置10平行于新风出风通道段36设置,从而使新风获得充分的加热过程。

优选地,辅热装置采用陶瓷PTC或电加热管的形式。

新风壳体30内设置有安装板33,辅热装置10通过安装板33固定在新风壳体30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新风壳体30内设置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与新风壳体30一体成型或通过螺丝等连接件与新风壳体30进行固定,辅热装置10通过安装板33固定在新风壳体30内,相应的辅热装置10采用电加热时,新风壳体30内部还应设置接线盒,以给辅热装置提供电源。

新风壳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两个侧壁板301上均设置有安装板33;辅热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辅热装置10的第一端安装在一个侧壁板301的安装板33上,辅热装置10的第二端安装在另一个侧壁板301的安装板33上。

如图1和图5所示,新风壳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两个侧壁板301上均设置有安装板33;辅热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辅热装置10的第一端安装在一个侧壁板301的安装板33上,辅热装置10的第二端安装在另一个侧壁板301的安装板33上。

新风壳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上均设有新风出口312,以使经过辅热装置10加热之后的新风从两个侧壁板301上的新风出口312排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壳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板301上均设有新风出口312,新风风道部件34吹出的新风经过新风出风通道段36上的辅热装置10加热之后,从两侧的新风出口312排入到室内。

新风通道31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36,新风出口312分别设置在新风出风通道段36的两端;新风出风通道段内设有导流部件,导流部件用于调节两个新风出口312的出风量。

新风通道31内设有新风出风通道段36,新风出口312分别设置在新风出风通道段36的两端;新风出风通道段内设有导流部件,导流部件用于调节两个新风出口312的出风量。

本实施方式中,在新风通道31内的新风出风通道段36上还设有导流部件,导流部件设置在新风出风通道段36的进风口处,导流部件将从新风风道部件34内吹出的风可调节的分到两个新风出口312,必要时,导流部件能封闭其中的一个新风出口312,使得新风只从另一个新风出口312排入室内。

新风风道部件34包括:风机,风机设置于新风风道部件34内,以驱动热交换芯体40内的新风经辅热装置10加热后流动至新风出口312排出。

如图1和图5所示的新风风道部件34内设有风机,风机转动驱动热交换芯体40内的新风经辅热装置10加热后流动至新风出口312排出到室内。

新风壳体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前壁板302和后壁板303,污风进口321设置在前壁板302上,污风出口322和新风进口311均设置在后壁板303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新风壳体30内设有前壁板302和后壁板303,污风进口321设置在前壁板302上,污风出口322和新风进口311均设置在后壁板303上,室内污风由室内空调机前侧的污风进口321进入新风装置,最终从室内空调机后侧的污风出口322排出到室外;新风由空调室内机后侧的新风进口311进入新风装置,最终由空调室内机两侧的新风出口312排入室内。

热交换芯体40具有新风进风端面41,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411,第一过滤网411设置在新风进风端面41上,以使由新风进口311进入的新风经第一过滤网411的过滤后进入热交换芯体4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芯体40的侧面设置新风进风端面41,并在新风进风端面41上设置第一过滤网411,从而使新风从新风进口311进入新风通道31之后经过第一过滤网411的过滤从新风进风端面41进入热交换芯体40,第一过滤网411将新风中的杂质和灰尘过滤,初步净化进入到热交换芯体40内的新风。

热交换芯体40具有污风进风端面42,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421,第二过滤网421设置在污风进风端面42上,以使由污风进口321进入的污风经第二过滤网421的过滤后进入热交换芯体40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芯体40一侧设置有污风进风端面42,在污风进风端面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421,第二过滤网421对从污风进口321内进入的室内污风进行初步过滤,使得室内污风经过过滤之后在进入到热交换芯体40内,防止杂质进入热交换芯体40堵塞污风通道,影响热交换芯体40的正常使用和使用效果。

在内循环模式时,室内污风由污风进风端面42经过第二过滤网421进入热交换芯体40,第二过滤网对室内的污风进行初步过滤,污风经过热交换芯体40后继续沿着污风通道到达污风出口322,污风继续从污风出口322排出后由重新由新风进口311进入新风通道31,并继续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热交换芯体进行加热和进一步过滤后再次排入室内;完成了对室内污风的净化和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装置和位于新风装置上方的制冷制热装置20,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了上述的新风装置和制冷制热装置20,使得该空调室内机不仅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的新风输入到室内,排出室内不好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与空调室内机管路连通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在新风壳体上设置有循环挡板35,并将循环挡板35连接新风进口311和污风出口322;从而使污风出口322排出的室内污风由新风进口311再次进入新风装置,并在新风装置内过滤之后重新排入到室内,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循环,通过这种循环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新风装置内设置杀菌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装置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杀菌和净化。

具体的,通过将循环挡板35打开或者闭合来实现新风装置的室内空气循环或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主要组成部分,上部为制冷制热装置,下部为新风装置。新风装置还具备电辅热功能,解决了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经过热交换芯体换能后,吹入室内的新风温度(能量)仍远低于室内的温度的情况,同时防止出现室外温度低造成新风装置吹冷风,降低用户使用舒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全热新风空调器,具有电辅热功能。可以防止出现冷风直吹人,及冷风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影响舒适性的情况,具体实施原理:

一、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换气:内外循环挡板35至外循环模式,室外空气由新风进口进入新风通道,通过第一过滤网进行粗过滤,过滤掉灰尘、除去异味,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进入热交换芯体导致热交换芯体堵塞的情况,新风通过热交换芯体之后沿着新风通道进入离心风叶,经过新风出风通道段的电辅热装置对新风进行加热,温度提高至与室温类似,再通过室内新风出口排出到室内。

二、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净化:内外循环挡板调整至内循环模式,室内空气由室内污风进口进入风道,先通过第二过滤网进行粗过滤,过滤掉灰尘、除去异味,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进入热交换芯体导致热交换芯体堵塞的情况,污风经过热交换芯体后沿着污风通道到达循环挡板处,此时由于循环挡板闭合,污风无法排除从污风出口排出,从而使污风再次进入新风通道,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同(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换气)。最终经过出风口电辅热装置进行将空气加热,温度提高至与室温类似,再通过室内新风出口排出到室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遇到寒冷的天气时,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全热交换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辅热装置直接物理加热,防止吹出冷风;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室内空气净化时,热量流失导致新风出口吹出冷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普通空调与全热交换进行结合,可以引进新风更新室内空气,排出室内污风提高空气品质,新风与污风通过全热交换器可以交换能量,进行能量回收,降低能量损失。在冬天时由新风出口吹出热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