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9600发布日期:2019-03-02 02:1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设备是大部分家庭在寒冷天气的必备家电,包含空调,反射式取暖器,暖风取暖器等多种类型。与空调和暖风取暖器相比,反射式取暖器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小范围取暖的需求,并且具备热辐射制热更加自然舒适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反射式取暖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疏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不慎将易燃物品靠近制热元件,从而引发火灾,因此产品本身对安全程度的信息反馈至关重要。不仅如此,目前中国市场上暂时还没有智能测距来达到温控的反射式取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取暖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其能根据用户使用距离自动进行温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其包括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护件的外围,且两者互相贴合;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底部固定有制热组件,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部固定有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位于所述制热组件的正上方;以及,智能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的底部,包括感应件、处理件和警报件,所述感应件监测人与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之间距离的数据信息,所述处理件将所述数据信息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低于所述阈值;当所述数据信息低于所述阈值时,通过处理件向所述警报件发送执行命令。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底部通过底板进行密封,其开口朝上,所述底板上固定有耐热件,所述制热组件固定于所述耐热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其开口朝下,且所述出风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板的下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旋转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板的下侧面,且输出端朝下,所述旋转件固定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防护件的开口端朝下,并嵌入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内部,所述第二防护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内侧壁互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防护件上端处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内螺纹,而所述第二防护件上端处的外侧壁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第一外螺纹;当所述第二防护件嵌入所述第一防护件内时,两者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进行固定结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的侧壁上均匀排列有镂空的第一通孔,且两者的第一通孔能够互相对应重合;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板上也均匀排列有镂空的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还包括顶盖组件,扣盖于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部;当所述第二防护件完全嵌入所述第一防护件内时,所述第二防护件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防护件,且两者的顶部形成一圈台阶状,所述顶盖组件的边缘扣盖于所述台阶状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还包括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底部,其开口向上,并与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件下端处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而所述底座组件上端处的内侧壁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第一防护件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配合进行固定结合,且两者连接后,在所述底座组件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智能组件位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感应件固定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处理件进行连接;所述警报件与所述处理件相连接,其包括第一警报件和第二警报件,所述第一警报件固定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警报件固定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底部凹口内;所述处理件通过调功器与所述制热组件联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用户使用距离自动进行温度调节,当距离过近则引发警报,一方面避免缺乏距离反馈带来的安全隐患,力求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采暖体验,一方面通过控制制热元件的功率输出,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防护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防护件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出风组件结结构详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的去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防护件与第二防护件结构穿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顶盖组件扣盖示意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及其断面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包括防护组件100、制热组件200、出风组件300。其中,防护组件100为整体装置的防护罩,用于对用户进行安全防护,防止烫伤,以及具有一定的热量分散功能;制热组件200为取暖器的制热元件,用于接电发热,产生热能;出风组件300用于形成气流,配合制热组件200吹出热风。

具体的,防护组件100包括第一防护件101和第二防护件102,两者均可以设置为筒状结构,且第一防护件101套设于第二防护件102的外围,使得两者互相贴合。其中:第一防护件101的底部固定有制热组件200,进一步的,第一防护件101的底部通过底板进行密封(上端处开口),其开口朝上,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耐热件101a,制热组件200固定于耐热件101a上。此处的耐热件101a用于安装和固定制热组件200,其可以采用云母筒,具有很高的耐高温性能。本实用新型中,制热组件200可以采用弹簧状的电热丝,其直接缠绕并套设于耐热件101a的外围。

第二防护件102的顶部固定有出风组件300,进一步的,第二防护件10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下端处开口),其开口朝下,且出风组件300固定于第二防护件102的顶板的下侧面。出风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01和旋转件302,此处的驱动件301可以采用电动机,而旋转件302为固定于电动机下端的叶片。本实用新型中,驱动件301固定于第二防护件102的顶板的下侧面,且输出端朝下,旋转件302固定于驱动件301的输出端。且出风组件300位于制热组件200的正上方。

综上所述,当用户仅需单纯取暖时,只需启用制热组件200即可。而当要求烘干或者其他需要热气流的应用场景时,可以同时启用制热组件200和出风组件300。较佳的,第一防护件101和第二防护件102的侧壁上均匀排列有镂空的第一通孔K-1,且当第二防护件102嵌入第一防护件101时,第一防护件101通过旋转到一定的位置,能够使得两者的第一通孔K-1能够互相对应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K-1可以为密集排布的圆孔,且每四个圆孔的交叉中间位置还具有小圆孔,不但可以充分镂空侧壁,还能够获得更大的通风传热效果,还具有美观效果。

基于上述,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防护组件100具有第一防护件101和第二防护件102这两个保护夹层,因此当需要最大的热风流通效果时,可以旋转第二防护件102,并使得第二防护件102与第一防护件101的第一通孔K-1互相重合,则能够获得最大的吹风效果;而当需要减小热风流通效果时,可以旋转第二防护件102,并使得第二防护件102与第一防护件101的第一通孔K-1逐渐互相错位,减小通风口,因此可以减弱出风力度,上述过程均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过渡性调节。进一步的,第二防护件102的顶板上也均匀排列有镂空的第二通孔K-2,能够为出风组件300的工作提供进风入口,同时还能够为顶部的加热、烘烤提供路径:当需要加热或烘烤某件物品时,可以只启用制热组件200,并将该物品直接放置于第二防护件102顶面,通过第二通孔K-2的路径来进行传热。

由上述可知:第二防护件102的开口端朝下,并嵌入第一防护件101的内部,第二防护件102的外侧壁与第一防护件101的内侧壁互相贴合,且第二防护件102能够相对于第一防护件101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第二防护件102与第一防护件101之间的固定结合是通过螺纹实现的。具体的:第一防护件101上端处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内螺纹101b,而第二防护件102上端处的外侧壁具有配合于第一内螺纹101b的第一外螺纹102a,当第二防护件102嵌入第一防护件101内时,两者通过第一内螺纹101b与第一外螺纹102a的配合进行固定结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还包括顶盖组件500,当仅仅需要启用制热组件200之时或者不使用取暖器之时,可以将顶盖组件500扣盖于第二防护件102的顶部,实现密封防护。具体的,当第二防护件102完全嵌入第一防护件101内时,第二防护件102的顶部略高于第一防护件101的顶部,使得两者的顶部形成一圈台阶状,同时,顶盖组件500的边缘可以直接扣盖于台阶状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还包括底座组件600。底座组件600设置于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的底部,其开口向上,并与第一防护件101的下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组件600与第一防护件10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使得底座组件600可以拆卸,以便于检修内部电路。具体的,第一防护件101下端处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101c,而底座组件600上端处的内侧壁具有配合于第二外螺纹101c的第二内螺纹601,底座组件600与第一防护件101通过第二内螺纹601与第二外螺纹101c的配合进行固定结合,且两者连接后,在底座组件600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控制电路均位于底座组件600的容置空间M内。

参照图8、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智能组件400,其用于感应用户与取暖器之间的距离,并实时调节制热功率以适应用户所需最佳温度。

由于智能组件400与制热组件200的组合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根据用户使用距离自动进行温度调节,当距离过近则引发警报,一方面避免缺乏距离反馈带来的安全隐患,力求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采暖体验,一方面通过控制制热元件的功率输出,实现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组件400设置于防护组件100的底部,包括感应件401、处理件402和警报件403。其中,感应件401用于实时监测用户与小型智能温控取暖器之间距离,并形成关于监测距离的数据信息,同时将数据信息传输给处理件402,感应件401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进行实现;处理件402用于接收来自感应件401的数据信息,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信息是否低于阈值,当数据信息低于阈值时,通过处理件402向警报件403发送执行命令,如:当设定阈值为0.2米,则表示人体与取暖器之间距离的警戒值为0.2米,当感应件401监测到人体靠近取暖器小于0.2米时,则处理件402进行处理并通过警报件403反馈给用户,处理件402可以采用CPU;警报件403用于接收处理件402的指令,并将预警信号反馈给用户。

进一步的,感应件401固定于底座组件600的外侧壁上,感应件401可以设置有多个,并通过数据接口和导线与处理件402进行连接;处理件402固定于第一防护件101底板的底部,其与警报件403进行连接;警报件403包括第一警报件403a和第二警报件403b。其中,第一警报件403a固定于底座组件600的外侧壁上,其通过视觉提醒用户,第一警报件403a可以采用指示灯,当监测数据信息大于阈值时,处理件402指令第一警报件403a显示绿色,而当监测数据信息小于阈值时,处理件402指令第一警报件403a显示红色;第二警报件403b固定于底座组件600的底部凹口内(底座组件600的底部上凹,因此当取暖器放于平面上时,底部具有架空的空间,即凹口),其通过听觉提醒用户,第二警报件403b可以采用扬声器,当监测数据信息大于阈值时,第二警报件403b不工作,而当监测数据信息小于阈值时,处理件402指令第二警报件403b发出鸣警声响。此外,处理件402通过调功器404与制热组件200联系,其中,调功器404用于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可以调节制热组件200的工作功率,调功器404固定于第一防护件101底板的底部,并配合感应件401和处理件402进行实时工作。感应件401监测人体与取暖器之间距离的实时数据信息,并实时反馈给处理件402,处理件402通过分析数据信息,实时控制调功器404,以及制热组件200的功率:当感应件401监测的距离较远时,则通过调功器404增加制热组件200的功率,增强热辐射;当感应件401监测的距离较近时,则启动警报件403的同时,通过调功器404降低制热组件200的功率,降低热辐射,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根据用户使用距离自动进行温度调节,以获得更加舒适、安全的采暖体验。

此外,底座组件600上还分别设置有对应于制热组件200和出风组件300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其中,第一开关S1的其中一端与制热组件200连接,第二开关S2的其中一端与出风组件300连接,另一端会同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外界电源。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