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3073发布日期:2019-01-25 18:2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家用空气净化器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的小型家电产品,主要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由于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释放有持久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使用家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是国际公认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目前的溶液吸收式空气净化器,虽然空气净化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经过净化后的低温高湿空气直接排入室内,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具有空气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空气温度、湿度适宜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一侧开设有进风口,相对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插板,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风管相互连接的布袋除尘器、引风机、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除湿回温风道,所述布袋除尘器与进风口相连接,所述除湿回温风道与出风口相连接;所述除湿回温风道内依次设置有半导体冷凝除湿装置和电加热器,所述通风管位于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的进气端伸入瓶底,所述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的上部设置有波纹板除雾器,所述半导体冷凝除湿装置与伸出壳体外的冷凝水排出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洗气瓶内存装有纯净水,所述第二洗气瓶内存装有碱性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为电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位于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的进气端伸入瓶底且顶部密封,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液面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十分理想,并且能够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除湿回温,使净化后的空气温度、湿度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需求,因此实用性更高,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风口;3、出风口;4、布袋除尘器;5、引风机;6、第一洗气瓶;7、第二洗气瓶;8、除湿回温风道;9、半导体冷凝除湿装置;10、电加热器;11、波纹板除雾器;12、行走轮;13、冷凝水排出管;14、过滤网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相对一侧开设有出风口3,所述进风口2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插板14,所述壳体1内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风管相互连接的布袋除尘器4、引风机5、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除湿回温风道8,所述布袋除尘器4与进风口2相连接,所述除湿回温风道8与出风口3相连接;所述除湿回温风道8内依次设置有半导体冷凝除湿装置9和电加热器10,所述通风管位于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的进气端伸入瓶底,所述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的上部设置有波纹板除雾器11,所述半导体冷凝除湿装置9与伸出壳体1外的冷凝水排出管13相连接;所述第一洗气瓶6内存装有纯净水,所述第二洗气瓶7内存装有碱性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加热器10为电加热管。所述通风管位于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的进气端伸入瓶底且顶部密封,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液面下方。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引风机5的作用下,空气经进风口2处的过滤网插板14进入壳体1内,过滤网插板14可以过滤掉体积较大的飞尘、毛发,在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去空气中较小的固体物质后进入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中,第一洗气瓶6内承装纯净水,能够洗去空气中的粉尘、部分细菌及易溶于水的气体,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初步净化后的空气与第二洗气瓶7的碱液反应,去除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酸性气体,最终净化后的气体进入除湿回温风道8内进行冷凝除湿,之后进行升温,最终将合适温度、湿度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第一洗气瓶6、第二洗气瓶7内波纹板除雾器11的设置能够有效抑制空气中的水雾含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