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659发布日期:2019-02-11 00:1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变风量风箱是将单风道变风量末端与多出口消音静压箱一体化结合而成,整体便于安装;并且,密封性、降噪和消声性能好。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327420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冷风机消音静压箱,特别适用于鸡、鸭加工车间送冷风的降低车间温度,使车间温度保持在较低状态。包括消音静压箱、冷风机和布袋,在冷风机出风口安装有消音静压箱,在消音静压箱出风口安装有布袋。在消音静压箱内壁安装有消音发泡挤塑板。本实用新型冷风机消音静压箱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冷风机出风口加装消音静压箱,在消音静压箱内壁安装有消音发泡挤塑板,可以消音、静压,在消音静压箱出风口可以安装布口袋,进一步消音,消音、静压效果好,送出冷风风压稳定。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多出口变风量风箱安装在墙体上之后,墙体上还安装有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和变风量风箱均安装好之后,通过在变风量风箱的多个出风端与送风管道通过管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两者的安装,由于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均设置在房顶上,故而如何对两者进行方便、快速的安装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其通过一个直管分别与两个弯管的一端相连,然后将两个弯管的另外一端分别套在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上的法兰上,然后通过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对弯管和变风量风箱、弯管和送风管道相连,从而实现弯管和变风量风箱、弯管和送风管道的相互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包括分别于变风量风箱的多个出口和送风管道的进口相连的两个弯管、与两个弯管相连的三个直管和分别设于直管与变风量风箱、直管与送风管道相连的连接组件;位于两个弯管两侧的直管分别与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左夹紧套和一端铰接在左夹紧套上的右夹紧套,所述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内侧壁均为与变风量风箱的出口和送风管道的进口相适配的内凹的半圆形,所述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顶端相互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时,先将直管的左右两端套在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上,然后将一个弯管的另一端套在变风量风箱的出口法兰上,另一个弯管的另一端套在送风管道的进口法兰上,在进行固定时,将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分别以分别套在两个直管与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的连接处并相互卡接,这样安装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夹紧套的顶端固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卡块,所述卡块与左夹紧套之间固设有连接板,所述右夹紧套对应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能够卡接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左夹紧套上的卡块卡接在右夹紧套的卡槽内从而实现对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固定,在需要将右夹紧套与左夹紧套分开时,直接将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分开即可实现,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卡块的侧边相接,所述右夹紧套的外侧设有垂直于卡槽方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上套设有垂直于卡槽设置的挡块,所述挡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并且其外侧面为斜面,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于右夹紧套和挡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挡块与右夹紧套配合形成所述卡槽,当挡块伸入到卡槽内时,挡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将卡块卡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直接拉开的卡接方式在多次使用的过程中磨损较为严重,通过设置挡块和弹簧来与右夹紧套内部的凹槽配合形成卡槽,这样卡块在卡接时,通过当挡块向外侧挤开而计入卡槽内,在挤开卡槽内之后挡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弹从而卡住卡块,在需要将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分开时手动拨开挡块将两者分开,可以很方便的多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靠近弹簧的一侧固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右夹紧套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柱对挡块进行导向,这样挡块在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夹紧套的上部固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上铰接有按钮,所述按钮靠近导柱的一侧固设有升降杆,所述导柱对应升降杆的位置处开设有长条形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杆滑移连接于升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钮,按钮在铰接杆上转动,按钮的一侧下降,另一侧上升,上升的同时带动导柱上升,导柱上升带动导柱上升,导柱上升带动挡块进行上升,从而将卡块分开以实现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分离,当松开按钮,按钮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到原位置,这样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内侧壁上均固设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的内侧壁上均固设橡胶片,这样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相互卡接之后,橡胶片能够分别与弯管和变风量风箱、弯管和送风管道相贴,从而防止冷风在此处产生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管靠近变风量风箱的出口法兰的一端开设有环槽,所述直管的一端套设在送风管道进口处的进口法兰上,进口法兰上有凹槽,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对应凹槽和环槽的位置处均固设有挡环并分别嵌设在凹槽和环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直管进行安装时,将两个直管的一端分别套设在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上一截,然后将左夹紧套和右夹紧套上的两个挡环均分别嵌设在凹槽与环槽上,这样安装之后两个直管与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管包括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所述左连接管的一端滑移连接在右连接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连接管滑移连接在右连接管内,这样直管可以进行伸长和缩短,这样变风量风箱外侧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的进风口之间均可以通过弯管和直管的伸长和缩短来套接在两个弯管上,防止直管因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的安装误差而导致无法安装在弯管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管的两端均开设有内螺纹,三个所述直管靠近弯管的一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直管靠近弯管的一端均螺纹连接在与其相邻的弯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靠近弯管一端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在与其相邻的弯管内,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直管和弯管的固定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管的内侧壁上固设有防逆板,所述防逆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向着送风管道的一侧倾斜,所述防逆板的长度大于弯管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变风量风箱的多个出风口均与送风管道连通,通过在弯管内设置多个防逆板,防止冷风在送风管道内送冷风的过程中回流到防逆板内,保证送风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直管分别与两个弯管的一端相连,然后将两个弯管的另外一端分别套在变风量风箱和送风管道上的法兰上,然后通过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对弯管和变风量风箱、弯管和送风管道相连,从而实现弯管和变风量风箱、弯管和送风管道的相互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靠近送风管道的直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弯管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右夹紧套剖视并爆炸示意图。

图中:1、弯管;11、内螺纹;12、防逆板;2、直管;21、外螺纹;22、左连接管;221、外夹环;23、右连接管;231、内夹环;24、环槽;3、连接组件;31、左夹紧套;311、卡块;312、连接板;32、右夹紧套;321、弹簧;322、挡块;323、导柱;3231、升降槽;33、卡槽;34、支撑块;341、铰接杆;35、按钮;351、升降杆;36、橡胶片;37、挡环;4、变风量风箱;41、出口法兰;42、凹槽;5、送风管道;51、进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变风量风箱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弯管1、直管2和连接组件3。弯管1共有两个,直管2共有三个并分别于相邻弯管1相连,其中一个直管2的两端连接于两个弯管1之间,位于两端的两个直管2分别对应变风量风箱4和送风管道5设置,变风量风箱4共有四个出风口并均匀分布在变风量风箱4的两侧,变风量风箱4和送风管道5均固设在天花板上,每个变风量风箱4的出口处均固设有出口法兰41,送风管道5上对应出口法兰41的位置处固设有进口法兰51,两个直管2分别套设在出口法兰41和进口法兰51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弯管1的两端均开设有内螺纹11,每个直管2靠近弯管1的一端均开设有外螺纹21,这样通过将靠近弯管1一端的外螺纹21螺纹连接在与其相邻的弯管1内,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直管2和弯管1的固定和拆卸。

与送风管道5(参考图1)靠近的直管2包括左连接管22和右连接管23,左连接管22的直径小于右连接管23的直径,左连接管22靠近右连接管23的一端的外侧固设有外夹环221,右连接管23靠近左连接管22的一端的内侧固设有内夹环231,左连接管22滑移连接在右连接管23内,并且外夹环221的外侧壁与右连接管23的内侧壁相贴。这样直管2可以进行伸长和缩短,这样变风量风箱4(参考图1)外侧的出风口与送风管道5的进风口之间均可以通过弯管1和直管2的伸长和缩短来套接在两个弯管1上,防止直管2因变风量风箱4和送风管道5的安装误差而导致无法安装在弯管1上。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3共有两个并分别设于出口法兰41和进口法兰51(参考图1)的位置处,位于外侧的两个弯管1分别与出口法兰41和进口法兰51相互套接,连接组件3包括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左夹紧套31与右夹紧套3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的内径与弯管1、出口法兰41和进口法兰51的直径相同,这样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能够套在直管2与进口法兰51、直管2与出口法兰41的位置处。

左夹紧套31的顶端固设有卡块311,卡块3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卡块311与左夹紧套31之间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12,连接板312的高度小于卡块311的高度,并且卡板的侧面与连接板312相接,卡块311的底面与连接板312的底面同一高度设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右夹紧套32的顶部固设有弹簧321和挡块322,右夹紧套3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2,弹簧321和挡块322均竖直设置并位于凹槽42的外侧,挡块322设于弹簧321的正下方,弹簧321的两端分别与右夹紧套32的内侧壁和挡块322的上部固定连接,挡块32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并且其侧面与弹簧321相连,挡块322的另一侧侧面竖直设置并且位于挡块322的内侧,挡块322与凹槽42配合形成卡槽33。如果采用直接拉开的卡接方式在多次使用的过程中磨损较为严重,通过设置挡块322和弹簧321与右夹紧套32内部的凹槽42配合来形成卡槽33,这样卡块311在卡接时,通过当挡块322向外侧挤开而计入卡槽33内,在挤开卡槽33内之后挡块322在弹簧321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弹从而卡住卡块311,在需要将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分开时手动拨开挡块322将两者分开,可以很方便的多次使用。

为了防止挡块322在上下移动的时候发生偏移,挡块322靠近弹簧321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323,导柱323位于弹簧321内,导柱323的上部与右夹紧套32滑移连接。通过导柱323对挡块322进行导向,这样挡块322在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的分离,在右夹紧套32的上部固设有支撑块34,按压槽的底部固设有铰接杆341,铰接杆341上铰接有水平设置的按钮35,按钮35靠近导柱323的一侧固设有升降杆351,导柱323对应升降杆351的位置处开设有长条形的水平设置的升降槽3231,升降杆351滑移连接于升降槽3231内。

这样按压按钮35,按钮35在铰接杆341上转动,按钮35的一侧下降,另一侧上升,上升的同时带动导柱323上升,导柱323上升带动挡块322进行上升,从而将卡块311分开以实现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的分离,当松开按钮35,按钮35在弹簧321的作用下回弹到原位置,这样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左连接套与右连接套的内侧壁上均固设有橡胶片36,橡胶片36的内侧壁能够分别与出口法兰41和弯管1、进口法兰51和弯管1相连,这样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相互卡接之后,橡胶片36能够分别与弯管1和变风量风箱4、弯管1和送风管道5相贴,从而防止冷风此处产生泄露。

如图4所示,由于出口法兰41与进口法兰51(参考图1)的外环面上设有凹槽42,直管2靠近出口法兰41或者进口法兰51的一端开设有环槽24,为了进一步防止出口法兰41和直管2、进口法兰51和直管2,在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对应凹槽42和环槽24的位置处固设挡环37,这样在对弯管1进行安装时,将两个弯管1的一端分别套设在进口法兰51和出口法兰41上一截,然后将左夹紧套31和右夹紧套32上的两个挡环37均分别嵌设在凹槽42与环槽24上,这样安装之后两个弯管1与进口法兰51和出口法兰4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变风量风箱4的多个出风口均与送风管道5连通,为了防止冷风回流,在每个弯管1的内侧壁上均固设多个防逆板12,多个防逆板12呈上下均匀设置,防逆板1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向着送风管道5的一侧倾斜,防逆板12的长度大于弯管1的半径。这样通过在弯管1内设置多个防逆板12,防止冷风在送风管道5内送冷风的过程中回流到防逆板12内,保证送风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