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4359发布日期:2019-05-07 21:2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洁空气出气气流流向的控制部件以及包含该控制部件的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对颗粒物充电来提高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是一项公知技术。专利US7 513,933B2,StrionAir,17.8.2006描述了一种空气净化组装的操作方法,其包括:利用动力来产生沿着流路流动的空气流;电晕电离将流过的空气流电离,产生预充电颗粒物;极化一个纤维过滤器作为载体来提高净化效率,即将其作用在预充电颗粒物上,并引导空气流流经包括预充电颗粒物的此纤维过滤器,从而增强其移除颗粒物的能力,其特征在于使极化纤维过滤器极化的步骤会产生位于上游绝缘电极和相对下游的导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下游导电电极与纤维过滤器介质在均匀分布于整个过滤器介质表面的多个位置物理连接。此专利没能给出结构细节信息,抛掷距离,CADR以及类似的信息。

专利US6364,935B1A,Blueair AB,6.5.1997描述了一种清洁气态流体中的颗粒物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永久正或永久负高压电源;一个与所述电源分开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一个由直径约为1微米或大于1微米的纤维组成的精细过滤介质,并且所述纤维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所述纤维直径的十倍,所述纤维在碰到电厂电荷时易被极化;用于将所述流体流经所述高压电源以及所述过滤器的构件;除了所述颗粒物穿过所述过滤器外,所述过滤器无需外部充电构件。

现有技术未能描述空气清洁设备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如:仅清洁房间的部分空间,过滤材料需频繁更换,电晕电离针的更换和维护困难以及电晕电离针与接地电极易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少现有技术至少部分弊端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11,其出气流12和进气流13的流动方向18之间的最小夹角α处在80°-90°之间,最大夹角α+β处在135°-150°之间。α也即附图标记9所代表的角所对应的角度,β也即附图标记9*所代表角的对应的角度。

优选地,出气流区域面积14最大为Q/5m2,其中Q为流过空气净化设备的所述空气净化设备11的体积流,单位为m3/s。

优选地,进气流13和出气流12之间的高度距离至少为3x Q米,其中Q为流过空气净化设备11的体积流,单位为m3/s。

优选地,空气净化设备11包含一层可调节膜17,用来调节出气流12和进气流13之间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设备11或空气净化设备11的部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如:仅清洁房间的部分空间,过滤材料需频繁更换,电晕电离针的更换和维护困难以及电晕电离针与接地电极易被污染,空气流短路的问题等。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以下优选实施例以及参阅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来解决整个房间空气净化的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净化设备11克服了空气流短路的问题。空气净化设备11以如下方式实现:沿着气流流动方向18,出气流12和进气流13的最小夹角α基本上处在80°-90°之间,最大夹角α+β基本上处在135°-150°。通过以上气流流动方式保证出气流流动短路的可能性被最小化。优选地,出气流可以朝向自由流动。因此,出气口面对墙是不利于空气流动。优选地,空气清洁设备11包括多于一种出气流方式,从而用户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出气方式。空气清洁设备11同样可以优选地包括一层可调节膜17,用来调节出气流12和进气流13之间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设备11,其特征在于出气流区域面积14最大为Q/5m2,其中Q为流过空气净化设备11的体积流,单位为m3/s。因此,如果最大体积流为1200m3/h即0.33m3/s,最大出气流区域面积为0.07m2,那么在最大体积流流量的情况下,出气流流速大于5m/s。因此,至少在净化器的一种工作模式下(流过净化器的体积流最大),能够保证出气流的流速最大,清洁空气能够很好地在被清洁空间里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气流13和出气流12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3x Q m,其中Q为流过空气净化设备11的体积流,单位为m3/s。

对于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所以,实用新型内容和其实施例并非限定在上述实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