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及其应用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9824发布日期:2019-04-13 00:2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及其应用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及其应用门窗。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周围空气环境的改变,使得现代住宅的高封闭性越来越强,导致灰尘细菌、建材散发的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室内空气,若开窗通风,室外的噪音、可吸入颗粒物、温度都会通化到室内空气中,严重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度。现有的住宅新风机功能非常有限,只起到换气的作用,不能净化空气,且不能对空气进行加湿,因此这种装置不能完善地解决室内空气污染和干燥地区的居住环境,难以满足人们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12164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滤型新风系统,进风口设置于壳体顶部,风机与进风口相连接,初级过滤腔、次级过滤腔分别设置于壳体内腔的上部、下部,且通过腔壁相隔离,导气管一端与腔壁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次级过滤腔底部,水雾化喷淋器设置于初级过滤腔顶部,且与控制器相连接,进水管一端与次级过滤腔相连通,出水管与次级过滤腔相连通,且设置于次级过滤腔底部,出风口设置于次级过滤腔侧壁上,控制器设置于壳体上,风机与控制器相连接,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除菌、加湿。

但是该方案通过在初级过滤腔内部安装水雾化喷淋器,并在次级过滤腔内部注水来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及可吸入颗粒物,存在着净化效果不佳、智能化程度低、使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及其应用门窗,提高新风过滤加湿后的净化效果的同时,与门窗通过活面盖板一体化结合,以满足人们对使用舒适度的要求,同时经过结构变化将传统铝合金门窗达到防盗安全、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包括壁挂式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设有进风机组,所述壳体内部相对进风机组一侧设有送风机组,所述进风机组与送风机组之间设有顺次连通的干法两级过滤仓和超声波加湿仓,并且所述干法两级过滤仓通过风道紧靠所述进风机组的进风机室一侧,所述超声波加湿仓通过风道紧靠所述送风机组的送风机室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空气从进风机室底部的进风口被抽吸上来,在进风机组和送风机组的协作下,横向传递待净化的新风,经过干法两级过滤仓的过滤、超声波加湿仓的加湿后,再从送风机室侧面的出风口源源不断地往室内输送新鲜的空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净化效果不佳、智能化程度低、使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组包括位于进风机室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朝向干法两级过滤仓设置的离心转子,所述离心转子正中央穿设有滤芯,并且所述干法两级过滤仓内设有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送风机组的结构与进风机组基本相通且对称设置,均包括驱动电机、离心转子和滤芯,因此开启进风机组的驱动电机,使得离心转子旋转形成吸力,可将室外空气沿离心转子切线方向吸入进风口,经过滤芯的首道过滤吸收杂质的防线后,同时开启送风机组的驱动电机,使得离心转子朝着同一方向、同一转速旋转,此过程由于风道中空可形成负压,确保离心气流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干法两级过滤仓,而且因为干法两级过滤仓内布置有吸附件,所以离心气流在进入干法两级过滤仓之后会与吸附件充分接触,即利用离心力高效地把气流中掺杂的灰尘颗粒甩到吸附件上,以保证优良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件包括上下交错间隔设置于所述干法两级过滤仓内的扰流板,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顶部的所述扰流板之间设有海绵体,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底部的所述扰流板之间设有活性炭, 所述扰流板朝向超声波加湿仓方向倾斜设置,并且上下交错的所述扰流板至少各设置有一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心气流经由风道导入干法两级过滤仓,在扰流板的作用下向上传导,使之先与海绵体接触,随后滤掉部分灰尘后与扰流板碰撞,改变离心气流方向向下穿过活性炭,空气中所携带的微小粉尘颗粒则会受到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而沉淀实现二次净化,具有杀菌、除臭的效果; 同时,将扰流板朝向超声波加湿仓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待净化空气能够在扰流板的导向作用下,顺次穿过海绵体和活性炭,再有序经由风道进入超声波加湿仓内加湿;另外,因为增加交错摆放的扰流板,可多次改变离心气流的前进方向,从而增加空气与海绵体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所以上下交错的扰流板至少各设置有一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朝向室内一侧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之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朝向室内一侧设置分别对应进风机组、干法两级过滤仓、超声波加湿仓、送风机组的盖板,此盖板与壳体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壳体内部部件损耗后的更换维修,并且便于装饰以满足人们的室内装饰效果,另外盖板与壳体之间过盈配合,方便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加湿仓内设有与干法两级过滤仓连通的加湿雾化通道,所述加湿雾化通道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插设有端部位于加湿雾化通道内的雾化喷管,所述雾化喷管连接有超声波加湿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箱内储满纯净水,然后经杂质过滤后的空气导入超声波加湿仓的加湿雾化通道内,此时超声波加湿器工作使雾化喷管形成喷雾现象,将水产生1到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以进行热气交换,达到加湿空气的目的,进而由于气道与送风机组的送风机室相通,并受离心转子的旋转吸力影响,源源不断地将水雾粒子从出风口送入室内,使空气湿润,并伴有负氧离子,形成均匀加湿,清新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雾化通道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所述加湿雾化通道的纵截面积均匀减小且经过弧形折弯口后均匀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经过滤后的气流进入加湿雾化通道后,其纵截面积均匀地变小,因此在压力不变、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流流速加大,且到达最小纵截面后加湿雾化通道向下变化,同时截面积突然增大,产生真空度,与水箱内的压力形成压力差,产生虹吸现象,进而使得雾化喷管配合超声波加湿器营造喷雾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组的进风口处、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干法两级过滤仓内设有压差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有可控制进风机组、送风机组动作的控制端,所述压差传感器通信连接有传递报警信号的警报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风机组的进风口处、送风机组的出风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监测进风时气温、经加湿过滤后新风的温度,一方面计算新风系统的加湿降温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控新风温度,即室温较高时,利用控制端控制进风机组、送风机组动作,加大驱动电机的功率,使风速更快,利于降温;并且在干法两级过滤仓内设置压差传感器,从而凭借压差传感器实时检测干法两级过滤仓两侧的压差,并由控制端配合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来比对压差,一旦发现干法两级过滤仓存在堵塞现象,及时通过警报器传递警报信号,保证用户能够实时知晓新风系统的工作情况和环境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端包括至少一台智能手持终端及至少一台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智能手持终端通信连接实现数据同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采用堆栈算法进行数据存储,实现数据的重复覆盖,即最近的数据若有新的数据到来将覆盖替换旧的数据;另外,智能手持终端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防止信息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包括自动控制单元和手动控制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内编辑有信息存储节点,所述手动控制单元连接智能手持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自动控制单元和手动控制单元两种操作模式,其中自动控制单元内编辑有信息存储节点,利用该信息存储节点可存储温度传感器及压差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并保持,实现智能化自动调节,有效满足人们对使用舒适度的要求。而手动控制单元则连接智能手持终端,可随时进行手动自动的模式切换,进而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调控新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应用门窗,以集安全、节能保温、自动空气加湿、通风换气、的特点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应用门窗,包括上横框、下横框、固定设置在上横框与下横框之间的夹胶玻璃,以及位于门窗开启活扇内的闭式环形防盗防撬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上横框和/或下横框一体连接,所述防盗防撬装置的T型锁座设置于所述上横框、下横框、夹胶玻璃的传动通道中,所述防盗防撬装置的T型锁点设置于门窗开启活扇的传动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窗框的型腔设计上,于上横框和/或下横框处预留出壳体的安装位置,从而将换风排气、空气加湿的性能融为一体,并附带闭式环形防盗防撬装置达到脱扣防撬的目的,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只需采购门窗进行正常安装就可解决这几种能力各自独立,不可相容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进风机组和送风机组,并配合干法两级过滤仓中的吸附件,可形成离心气流后与吸附件充分接触,凭借离心力高效地把气流中掺杂的灰尘颗粒甩到吸附件上,以保证优良的净化效果;

2、通过设置超声波加湿仓,利用超声波对水产生空化作用,产生雾化效果,节能环保,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通过设置控制端,来提高新风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2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应用门窗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1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1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1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中超声波加湿器的电路图。

图中,1、壳体;11、盖板;2、进风机组;21、驱动电机;22、离心转子;23、滤芯;3、送风机组;4、干法两级过滤仓;41、吸附件;42、扰流板;43、海绵体;44、活性炭;5、超声波加湿仓;51、加湿雾化通道;52、水箱;53、雾化喷管;54、超声波加湿器;6、控制端;61、温度传感器;62、压差传感器;63、智能手持终端;64、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1、自动控制单元;642、手动控制单元;65、警报器;7、上横框;71、下横框;72、夹胶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壁挂式的长条形壳体1,当应用在诸如卧室、书房这类注重空间格局的场景时,壳体1能够与门窗一体设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净化效果不佳、智能化程度低、使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首先在壳体1内部一侧设置进风机组2,其次在壳体1内部相对进风机组2一侧设置送风机组3,然后在进风机组2与送风机组3 之间依次设置相连通的干法两级过滤仓4和超声波加湿仓5,并且限定干法两级过滤仓4通过风道紧靠进风机组2的进风机室一侧,超声波加湿仓5通过风道紧靠送风机组3的送风机室一侧。因此,室外空气从进风机室底部的进风口被抽吸上来,在进风机组2和送风机组3的协作下,横向传递待净化的新风,经过干法两级过滤仓4的过滤、超声波加湿仓5的加湿后,再从送风机室侧面的出风口源源不断地往室内输送新鲜的空气。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风机组2包括位于进风机室内的驱动电机21,该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有朝向干法两级过滤仓4设置的离心转子22,离心转子22正中央穿设有滤芯23,相对应的,送风机组3与进风机组2的内部结构相同,但是其离心转子22朝向超声波加湿仓5设置,即两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端相对设置,且从某一驱动电机21向另一端观察,两个离心转子22倾斜方向相同,从而开启进风机组2的驱动电机21,使得离心转子22旋转形成吸力,可将室外空气沿离心转子22切线方向吸入进风口,经过滤芯23的首道过滤吸收杂质的防线后,同时开启送风机组3的驱动电机21,使得离心转子22朝着同一方向、同一转速旋转,此过程由于风道中空可形成负压,离心气流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干法两级过滤仓4。因为干法两级过滤仓4内布置有吸附件41,所以离心气流在进入干法两级过滤仓4之后会与吸附件41充分接触,即利用离心力高效地把气流中掺杂的灰尘颗粒甩到吸附件41上,以保证优良的净化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选用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电机21,大幅度降低了新风机组的能耗,符合绿色环保的节能要求,且在安装现场可即时调整离心转子22的风量、风压等参数,以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如图3所示,进风机组2与干法两级过滤仓4之间的风道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4底部,干法两级过滤仓4与超声波加湿仓5之间的风道位于超声波加湿仓5顶部,而吸附件41包括上下交错间隔设置在干法两级过滤仓4内的扰流板42,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4顶部的扰流板42之间安插有海绵体43,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4底部的扰流板42之间安插有活性炭44。因此,离心气流源源不断地经由风道导入干法两级过滤仓4,在扰流板42的作用下向上传导,使之先与海绵体43接触,滤掉部分灰尘后与扰流板42碰撞,改变离心气流方向向下穿过活性炭44,空气中所携带的微小粉尘颗粒则会受到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而沉淀实现二次净化,具有杀菌、除臭的效果。

如图3所示,扰流板42朝向超声波加湿仓5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待净化空气能够在扰流板42的导向作用下,顺次穿过海绵体43和活性炭44,再有序经由风道进入超声波加湿仓5内加湿。另外,上下交错的扰流板42至少各设置有一对,因为当交错摆放的扰流板42增多时,可多次改变离心气流的前进方向,从而增加空气与海绵体43与活性炭44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净化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受限于空间设有两个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4顶部的扰流板42,两个交错位于干法两级过滤仓4底部的扰流板42。

如图2所示,在壳体1朝向室内一侧设置分别对应进风机组2、干法两级过滤仓4、超声波加湿仓5、送风机组3的盖板11,此盖板11与壳体1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壳体1内部部件损耗后的更换维修,并且便于装饰以满足人们的室内装饰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盖板11与壳体1之间过盈配合,方便拆卸。

为进一步满足用户在不同时节对于舒适度的不同需求,如图3所示,超声波加湿仓5内开设有与干法两级过滤仓4连通的加湿雾化通道51,加湿雾化通道51一侧设有置于超声波加湿仓5内的水箱52,将纯净水存放在水箱52内,然后在水箱52内插设端部位于加湿雾化通道51内的雾化喷管53,雾化喷管53连接有超声波加湿器54。经杂质过滤后的空气导入超声波加湿仓5的加湿雾化通道51内,此时超声波加湿器54工作使雾化喷管53形成喷雾现象,即利用水槽底部的换能器TD,产生每秒2000万次超声振荡,使水产生1-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与干净空气混合成新风,进行热气交换,从而由于气道与送风机组3的送风机室相通,并受离心转子22的旋转吸力影响,源源不断地将水雾粒子从出风口送入室内,使空气湿润,并伴有负氧离子,形成均匀加湿,清新空气。另外,利用室内排风机可将室内空气抽出,通过型材腔体风道排风口排出,达到空气交换的目的。

超声波加湿器54的电路结构参照图5,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电路D1、晶体管T1、晶体管T2、电感L1、电感L2、换能器TD及湿度传感器KS,变压器T初级侧的两端分别与市电的零线、火线相连接,变压器T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整流桥电路D1的正、负输入端相连接,整流桥电路D1的正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1、二极管D2的负极、换能器TD的一端、晶体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整流桥电路D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整流桥电路D1的负输出端与地相连接,整流桥电路D1的正输出端还通过水位开关S1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T1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 与滑动变阻器RP1相连接,晶体管T1的发射极通过滑动变阻器RP2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2还通过电容C1与地相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分别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晶体管T2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换能器TD 的另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T2的发射极相连接,晶体管T2的发射极还通过电感L2与地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4相连接,晶体管T2的基极通过电容C4与整流桥电路D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晶体管T2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与晶体管T2的集电极相连接,最后湿度传感器KS并联在整流桥电路的正、负输出端。其中,换能器TD是压电陶瓷片,它既是决定超声波振荡频率的元件,又是振荡电路的负载;湿度传感器KS为湿敏材料制成,其输出的电压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当环境湿度低于湿度传感器KS的预设值时,接通电源通过变压、整流、滤波后,经过晶体管T1放大,输出到晶体管T2,并与电感L1、电感L2构成振荡电路,且振荡频率在超声波段,将振荡电压加到换能器TD上,使换能器TD发出超声波,并在雾化喷管53管腔内形成谐振,对水产生空化作用,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R1、R2可改变振荡的幅度,从而调节喷雾量。

如图3所示,加湿雾化通道5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加湿雾化通道51的纵截面积均匀减小且经过弧形折弯口后均匀增大。当经过滤后的气流进入加湿雾化通道51后,其纵截面积均匀地变小,因此在压力不变、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流流速加大,且到达最小纵截面后加湿雾化通道51向下变化,同时截面积突然增大,产生真空度,与水箱52内的压力形成压力差,产生虹吸现象,进而使得雾化喷管53配合超声波加湿器54营造喷雾加湿效果。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进风机组2的进风口处、送风机组3的出风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61,温度传感器61通信连接有可控制进风机组2、送风机组3动作的控制端6,其中这两处温度传感器61分别用于监测进风时气温、经加湿过滤后新风的温度,一方面计算新风系统的加湿降温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控新风温度,即室温较高时,利用控制端6控制进风机组2、送风机组3动作,加大驱动电机21的功率,使风速更快,利于降温。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干法两级过滤仓4内设置压差传感器62,压差传感器62通信连接有传递报警信号的警报器65,从而凭借压差传感器62实时检测干法两级过滤仓4两侧的压差,并由控制端6配合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来比对压差,一旦发现干法两级过滤仓4存在堵塞现象,及时通过警报器65传递警报信号,保证用户能够实时知晓新风系统的工作情况和环境情况。

为了提高新风系统稳定性,如图4所示,控制端6与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通过握手信号的交互进行工作状态的相互检查。在控制端6每次启动时给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一个信号,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再反馈一个信号给控制端6,该反馈信号包括各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的ID信息,控制端6对反馈的信号与存储对应的ID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在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存在问题时,或出现某种症状需要处理但暂时不会影响正常运行时,以及传感器的变化在误差范围内时候,做出拒绝使用、警告或正常启用的指示信息。

如图4所示,控制端6包括至少一台智能手持终端63及至少一台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与智能手持终端63通信连接实现数据同步,使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持终端63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进行控制操作,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智能手持终端63为装载了远程控制APP的手机、平板或是笔记本电脑,而智能手持终端63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之间利用蓝牙数据传输、红外数据传输或是电磁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同步。但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的存储数据量较小,且采用堆栈算法临时存储数据,而智能手持终端63采用硬盘存储,其存储数据量较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接收新的预设信息后即同步至智能手持终端63进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其自身实现了数据的重复覆盖,即最近的数据若有新的数据到来将覆盖替换旧数据,以实现数据的迭代。

如图4所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包括自动控制单元641和手动控制单元642两种操作模式,其中自动控制单元641内编辑有信息存储节点,利用该信息存储节点可存储温度传感器61及压差传感器62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并保持,实现智能化自动调节,有效满足人们对使用舒适度的要求。而手动控制单元642则连接智能手持终端63,可随时进行手动自动的模式切换,进而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调控新风系统。

如图4所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4中存储有新风系统中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参数和/或工作寿命信息,可根据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参数和/或工作寿命信息判断其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若是,则控制警报器65进行本地警示,实现了对各部件工作状态的预警功能,提前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或维修,防止故障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本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启进风机组2的驱动电机21,使得离心转子22旋转形成吸力,可将室外空气沿离心转子22切线方向吸入进风口,经过滤芯23的首道过滤吸收杂质的防线后,同时开启送风机组3的驱动电机21,使得离心转子22朝着同一方向、同一转速旋转,此过程由于风道中空可形成负压,确保离心气流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干法两级过滤仓4,随之空气在扰流板42导向下向上传输,使之先与海绵体43接触,滤掉部分灰尘后与扰流板42碰撞,改变离心气流方向向下穿过活性炭44,空气中所携带的微小粉尘颗粒则会受到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而沉淀实现二次净化,此时经杂质过滤后的空气导入超声波加湿仓5的加湿雾化通道51内,其内部的超声波加湿器54工作使雾化喷管53形成喷雾现象,使水产生1-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与干净空气混合成新风,进行热气交换,从而由于气道与送风机组3的送风机室相通,并受离心转子22的旋转吸力影响,源源不断地将水雾粒子从出风口送入室内,使空气湿润,并伴有负氧离子,形成均匀加湿,清新空气。

实施例2:

一种过滤加湿一体化集成生态新风系统的应用门窗,如图1所示,包括上横框7、下横框71、固定设置在上横框7与下横框71之间的夹胶玻璃72,以及位于门窗开启活扇内的闭式环形防盗防撬装置,壳体1与上横框7和/或下横框71一体连接,防盗防撬装置的T型锁座设置于上横框7、下横框71、夹胶玻璃的传动通道中,防盗防撬装置的T型锁点设置于门窗开启活扇的传动槽中。通过对上横框7和下横框71的型腔端面设计,利用活面盖板解决新风过滤与加湿雾化系统,并与电气控制系统组合串联,同时可兼顾安全五金系统、隐形铰链系统、防砸中空玻璃布局安装,以满足门窗系统五项性能的要求。

其中,利用现有技术将传统的门窗锁闭结构改为t型搭扣结构,圆柱锁点改为t型锁点,达到防脱扣防撬的效果,并采用隐形铰链提高水密性能,从而通过传动闭环设计,保证窗扇关闭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利用防砸中空玻璃代替普通中空玻璃,将中空玻璃的中间层缓冲高分子聚碳酸酯,其外侧的高透板材为防砸层,重量是玻璃的一般,保温性能高于玻璃一倍,保温K值达到1.1,抗紫外线十年不衰减,火灾时温度达到150度,板体发生软化坍塌,可击穿玻璃,便于逃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