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循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448发布日期:2019-04-13 00: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保温循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保温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够存储更多的热能,所以在单水箱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水箱的概念,可以把集热水箱的水存储在恒温水箱里面,用户使用水就从恒温水箱里面输送,恒温水箱从集热水箱里面补水。目前太阳能热水双水箱系统中,恒温水箱补水的时候是直接从集热水箱补水的,但是如果在阳光很强,或者阳光很弱的时候,此时直接往恒温水箱里面补水,可能会使恒温水箱里面的水温过高或者过低,达不到一个恒定的温度,这样用户的体验感很差,而且也达不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温循环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循环控制系统,应用于太阳能集中供热,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供用户直接使用;所述第二水箱用于收集太阳能加热后的水并给所述第一水箱供水;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液压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箱与自来水供水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水箱的用水管道采用循环回水管道;所述循环回水管道连接有第二水泵和第二电磁阀;所述循环回水管道内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保温循环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液压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电加热器均电性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液压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通断、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运行以及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为进一步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运行以及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运行以及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液压传感器采集的压强值大于预设最大压强值并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电加热器通电加热;以及当检测到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工作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的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液压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箱与自来水供水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液压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还进一步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液压传感器采集的压强值小于预设最小压强值,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最小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二水箱中的水与外界换热装置进行热交换的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泵的两端均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二水泵的两端均连接有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的主控单元包括单片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层均设置有隔热保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回水管道上连接有多个用于淋浴的花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液压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的内壁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器为磁控开关式电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磁阀串联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闸阀串联后与第二闸阀并联。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保温循环控制系统不受天气因素影响,能够保证第一水箱提供温度合适的热水供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保温循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水箱;101-第一温度传感器;102-第一液压传感器;103-电加热器;200-第二水箱;201-第二温度传感器;202-第二液压传感器;300-控制装置;301-第三温度传感器;401-第一电磁阀;402-第二电磁阀;403-第三电磁阀;501-第一水泵;502-第二水泵;601、602、603-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保护范围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户”可指示使用电子装置的人或使用电子装置的装置(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装置)。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循环控制系统,应用于太阳能集中供热,包括:控制装置300、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

第一水箱100内的水供用户直接使用,第一水箱100作为太阳能恒温水箱使用。

恒温第二水箱200用于收集太阳能加热后的水并给第一水箱100供水;第二水箱200作为太阳能集热水箱使用。

第一水箱100内设置有第一液压传感器1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1和电加热器103。

第一水箱100与第二水箱200之间的连通管道603上连接有第一水泵501。

第一水箱100与自来水供水管道601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401;第一水箱100的用水管道采用循环回水管道602;循环回水管道602连接有第二水泵502和第二电磁阀402;循环回水管道602内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301。

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第三温度传感器301、第一液压传感器102、第一电磁阀401、第二电磁阀402、第一水泵501、第二水泵502以及电加热器103均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00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第三温度传感器301、第一液压传感器102采集的信息,控制第一电磁阀401与第二电磁阀402的通断、第一水泵501与第二水泵502的运行以及电加热器103的加热。

具体地,该保温循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一水泵501运行,将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补充到第一水箱100内,首次使用时优选使用第二水箱200内的水对第一水箱100进行补水。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一温度传感器101采集的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度值时,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一水泵501停止运行,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01打开,使冷的自来水流入第一水箱100内,使水温逐渐下降。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一温度传感器101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度值时,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一水泵501运行,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01关闭,使第二水箱200内较热的水流入第一水箱100内,使水温逐渐升高。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一液压传感器102采集的压强值大于预设最大压强值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01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度值时,表明第一水箱100内的水温过低,且水位已满,则控制装置300控制电加热器103通电加热来提高第一水箱100内的水温。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三温度传感器301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温度值时,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二水泵502工作以及第二电磁阀402打开使循环回水管道602内的水回流到第一水箱100内进行循环升温处理。第二电磁阀402作为回水电磁阀,第二水泵502作为增压水泵使用。在循环回水管道处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301、第二水泵502和第二电磁阀402用于将循环回水管道中冷却的水回流到第一水箱100进行升温处理,保证用户从循环回水管道获取的水温合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水箱200内设置有第二液压传感器20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1;第二水箱200与自来水供水管道601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阀403;第二温度传感器201、第二液压传感器202以及第三电磁阀403均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二液压传感器202采集的压强值小于预设最小压强值,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三电磁阀403打开;当控制装置300检测到第二温度传感器201采集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最小温度值,控制装置300控制第二水箱200中的水与外界换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外界换热装置可以是集热管。

第一水泵501和第二水泵502的两端均连接有阀门。在第一水泵501和第二水泵50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阀门,有利于后续第一水泵501和第二水泵502的停电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501靠近第一水箱100的一端连接有止回阀。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第一水泵501靠近第二水箱200的一端连接有闸阀。闸阀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能作调节和节流。第二水泵502靠近第一水箱100的一端连接有闸阀;第二水泵502远离第一水箱100的一端连接有止回阀。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的主控单元包括单片机。

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第二温度传感器201、第三温度传感器301、第一液压传感器102以及第二液压传感器202均与主控单元的模数装换接口电性连接;主控单元的I/O接口可通过继电器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401、第二电磁阀402、第三电磁阀403、第一水泵501、第二水泵502以及电加热器10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均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玻璃钢或镀锌钢板等。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可以为圆柱体或长方体等易于加工制备的形状。

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的外层设置有隔热保护层。设置隔热保护层用于减小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的水的热损失。隔热保护层可以是设置在水箱的真空内胆结构,也可以是敷设在水箱的外表面的棉絮、石棉网、稻草等隔热材料。

循环回水管道602上连接有多个花洒。用户可以使用花洒洗热水澡。

第一水箱100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传感器1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以及电加热器103。在第一水箱100的底部设置第一液压传感器1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以及电加热器103有利于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以及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第一液压传感器102设置在底部时,相同条件下,第一液压传感器102采集获取的压强值越大,控制装置300感知的相对精度也越高。第一液压传感器102位于远离第一水箱100的出入水口的一端。由于第一水箱100的出入水口出水流会改变压强的大小,选择远离集第一水箱100的出入水口的一端,因为该处的水流平稳,采集的压强数据更加精确。

第一水箱100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当第一水箱100通过自来水管道601供水或者通过第二水箱200供水时,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使水混合均匀。第一温度传感器101采集的温度越精确,同时用水使用感受也越好,不会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

电加热器103为磁控开关式电加热器。

第一电磁阀401可串联有第一闸阀;第一电磁阀401与第一闸阀串联后可与第二闸阀并联。在自来水供水管道601与第一水箱100之间增设第一闸阀和第二闸阀可以有效应对第一电磁阀401失灵或者损坏的情形。当第一电磁阀401不能自动关闭时,用户可以手动关闭第一闸阀实现切断供水。当第一电磁阀401不能自动打开时,用户可以手动打开第一闸阀实现供水。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一闸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闸阀处于关闭状态。

同理在第三电磁阀403周围可以采用与第一电磁阀401相同的双闸阀设计,保证在第三电磁阀403无法有效工作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开启或者关闭闸阀实现自来水的供给。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