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9606发布日期:2019-05-11 01:2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过滤空气中杂质,现有空调器室内机通常会安装滤网,但是时间长了就必须进行滤网的清洗,避免进风不畅的问题。现有的空调器,过滤网安装后,拆解相对复杂:一种是滤网安装在中框内,拆装时需要先打开空调机前面板,再将过滤网抽出,操作复杂;另一种是过滤网和进风格栅单独安装,拆装时需要先将进风格栅先拆除,再将过滤网摘下清洗,格栅和滤网配合安装的过程复杂。此外,以上两种方式,对滤网安装到位要求较高,否则不能起到较好的过滤空气杂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滤网安装结构,以解决滤网安装的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包括:

卡扣,其设置于滤网上靠近中框一侧,并由滤网本体的边缘延伸呈“L”形结构;

卡孔,其设置于中框表面,并至少部分的贯穿所述中框;

将所述卡扣置入所述卡孔内,并在推力作用下,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相对滑动,实现所述卡孔对所述卡扣沿置入方向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滤网本体上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滤网本体与卡扣之间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中框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滤网与所述中框配合状态下,所述滤网本体一侧表面与所述凹槽底部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凹槽上与所述滤网本体与所述卡扣之间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同和/或相反的侧面设置有卡口,所述滤网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边,所述卡边插入所述卡口形成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中框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卡孔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卡扣与所述滤网本体平行一端靠近所述滤网本体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卡扣靠近滑入卡孔方向一侧的端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设置有斜面。

可选地,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为镜像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滤网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滤网拆除不需要打开前面板,也不需要打开进风格栅,只需从中框顶部滑动滤网后拔出;过滤网采用独特的卡扣设计,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可滑动的卡接配合,通过卡扣的滑动实现滤网的固定或解除固定,使过滤网安装和拆除更简单,而且安装和拆除效率更高;相比于传统的滤网形式,过滤网的有效利用效率变的更高,过滤网整体面积变更小,过滤效果不变,降低成本。

(2)凹槽的设置使所述过滤网安装于凹槽中,从而使所述中框的上表面更加平整,使空调外观设计更加美观;另一方面,防止表面不平整造成的积灰聚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所述的滤网安装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滤网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滤网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2为第一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滤网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卡孔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第一卡孔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第一卡扣安装示意图一;

图7为第一卡扣安装示意图二;

图8为第一卡扣安装示意图三;

图9为第一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拉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滤网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框,2-第一滤网,3-第二滤网,4-第一滤网安装部,5-第二滤网安装部,6-卡扣,7-滤网本体,8-卡孔,21-第一卡扣,22-斜面,23-第一拉手,24-第一卡边,25-第一滤网本体,26-第二面,27-第一面,31-第二卡扣,32-第二拉手,33-第二滤网本体,41-第一卡孔,42-第一凹槽,43-第一卡口,51-第二卡扣,52-第二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文中所有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仅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文中“上”、“下”、“前”、“后”、“左”和“右”均相对于图1中的方位而言。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不同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卡扣6,其设置于滤网上靠近中框1一侧,并由滤网本体7的边缘延伸呈“L”形结构;

卡孔8,其设置于中框1表面,并至少部分的贯穿所述中框1;

将所述卡扣6置入所述卡孔8内,并在推力作用下,使所述卡扣6与所述卡孔8相对滑动,实现所述卡孔8对所述卡扣6沿置入方向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中框1的顶部,即图中所述的中框1的上表面。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2包括第一滤网本体25,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卡扣6包括第一卡扣21,所述卡孔8包括第一卡孔41,如图6至图8所示,为所述第一卡扣21安装过程中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安装前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第一卡孔41的相对位置关系,安装前将所述第一卡扣21对准所述第一卡孔41;如图7所示,将所述第一卡扣21穿过所述第一卡孔41;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平行的一端的靠近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的一面为第一面27,将所述第一卡扣21从左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卡孔41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卡孔41的上边缘相抵接,使所述第一卡扣21卡住所述第一卡孔41的边缘。

当需要拆卸时,将所述第一卡扣21从右向左滑动,即可拔出所述第一卡扣21。

可选地,如图2和图9所示,第一滤网本体25上靠近中框1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21,所述第一卡扣21呈现为“L”形;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面27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的下表面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卡孔41的厚度为D2,此处,厚度方向指的是图中上下方向;其中,D1≥D2,且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第一卡孔41之间为过渡配合。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滤网拆除不需要打开前面板,也不需要打开进风格栅,只需从中框顶部滑动滤网后拔出;过滤网采用独特的卡扣设计,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可滑动的卡接配合,通过卡扣的滑动实现滤网的固定或解除固定,使过滤网安装和拆除更简单,而且安装和拆除效率更高;相比于传统的滤网形式,过滤网的有效利用效率变的更高,过滤网整体面积变更小,过滤效果不变,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中框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滤网与所述中框1配合状态下,所述滤网本体7一侧表面与所述凹槽底部相抵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凹槽的设置使所述过滤网安装于凹槽中,从而使所述中框的上表面更加平整,使空调外观设计更加美观;另一方面,防止表面不平整造成的积灰聚集。

图3为第一滤网安装部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42,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42处,使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靠近中框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滤网本体7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高度相等,所述滤网本体7的厚度和所述凹槽的高度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本体上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滤网本体7与所述卡扣6之间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拉手23,所述第一拉手23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沿所述推力相反方向一端,所述第一拉手23为嘴唇状开口结构。较佳的,所述第一拉手23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左边框向上远离中框1一侧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拉手的形状为开口结构,可以为嘴唇状结构,可以为矩形结构,也可以为其它开口结构,目的在于提供滑动所述滤网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图中,所述拉手形状为开口分别朝向上、下的两个弧形对称交叉的形状。

可以替代的,所述拉手为所述滤网沿所述推力相反方向一端设置的凸起结构。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拉手的设置,使滤网的滑动更加便捷,提供更好的发力点,便于滤网的滑出。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凹槽上与所述滤网本体7与所述卡扣6之间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同和/或相反的侧面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凹槽上开口,所述滤网本体7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边,所述卡边插入所述卡口形成卡接配合。

如图2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的左边框的靠外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边24,所述第一卡边25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槽42靠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口43,所述第一卡口43与所述第一卡边25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卡口43为槽形或者开口型结构;所述第一卡边25插入所述第一卡口43形成卡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网是柔性的,当所述第一卡扣21滑入所述第一卡孔41后,所述第一卡边25可以靠滤网的柔性形成一定的空间裕度,然后插入所述第一卡口43,从而形成卡接配合。可替代的,所述卡口设置于所述凹槽沿推力方向的侧面。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卡口与卡边的配合进一步对滤网形成限位,使滤网的安装更加稳固。

实施例五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6与所述滤网本体7平行一端靠近所述滤网本体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卡扣6靠近滑入卡孔8方向一侧的端面叫做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设置有斜面。

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平行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滤网本体25的一面为第一面27,所述第一卡扣21靠近滑入第一卡孔41方向一侧的端面为第二面26,所述第一面27和所述第二面26之间设置有斜面。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斜面的设置为卡扣的安装提供一定空间的裕度,使卡扣可以更便捷的滑入所述卡孔上。

实施例六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孔8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所述第一卡孔4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42的底部,所述第一卡孔41的大小能够使所述第一卡扣21穿过。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孔41为矩形,其中一边与所述第一凹槽42的侧壁相重合。

实施例七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2和第二滤网3,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52,所述第一滤网2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42内,所述第二滤网3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52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滤网3与所述第一滤网1为镜像结构。

可选地,第二滤网安装部5的结构如图12所示,所述卡扣6还包括第二卡扣31;所述卡孔8还包括第二卡孔51;安装前将所述第二卡扣31对准所述第二卡孔51,将所述第二卡扣31穿过所述第二卡孔51,将所述第二卡扣31从右向左滑动,使所述第二卡扣31卡住所述第二卡孔51的边缘。

当需要拆卸时,将所述第二卡扣31从左向右滑动,即可拔出所述第二卡扣31。

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二凹槽52,所述第二滤网安装部5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2处,所述第二滤网本体33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凹槽52的厚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33的右边框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拉手32。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33的右边框的靠外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边,所述第二卡边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凹槽52靠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与所述第二卡边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卡口为槽形或者开口型结构;所述第二卡边与所述第二卡口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孔51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2的底部,所述第二卡孔51的大小能够使所述第二卡扣31穿过。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孔52为矩形,其中一边与所述第二凹槽52的侧壁相重合。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滤网分成两块结构,防止滤网面积太大造成的刚度不足,第一滤网从左滑动拆卸,第二滤网向右滑动拆卸,减小中框两侧的预留空间,同时,也便于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滤网安装结构。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