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2588发布日期:2019-07-06 11:2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集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煤化工厂采用管式加热炉作为焦油蒸馏的再沸器,管式加热炉通过燃烧焦炉煤气对焦油类物料进行加热,废烟气由炉顶烟囱直接排空,管式加热炉通常利用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防止烟气放空热量放散,浪费了能源,且造成环境热污染,当热量传入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时,工作介质吸热蒸发流向冷凝段,介质蒸汽被冷却,释放出气化潜热,冷凝变成液体,然后在多孔吸液芯的毛细力或重力的作用下返回蒸发段,反复循环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

现有的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用热管换热器大多数体积较大,且较重,运输时底座没有设置协助换热器运输结构,导致热管换热器的搬运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解决了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用热管换热器运输时底座没有设置协助运输的结构,导致搬运热管换热器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圆槽和凹槽,所述圆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圆槽位于凹槽的背面,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分别位于两个圆槽的正下方,所述固定架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活动轴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两个所述固定架均位于两个转轮的中间,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位于固定架的内部,且从动轮位于活动杆的正面,所述凹槽内壁背面活动镶嵌固定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主动轮位于从动轮的正上方,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两个主动轮的中间,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块,所述齿块与主动轮啮合,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换热器的正面对应滑块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凹槽相连通,所述滑块的表面与通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通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弹簧的底部,所述滑块的正面活动镶嵌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正面贯穿通槽并延伸至换热器的正面,所述换热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通槽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圆槽对应的圆心与活动轴的中心位于同一点。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视图呈U形,所述转杆位于换热器二等分线位置处。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架以换热器的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两个所述主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个主动轮以活动板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轮、从动轮、齿块、活动板和转轮,通过向下拉动转杆带动滑块沿通槽内壁向下移动,滑块带动活动板向下使得齿块啮合两个主动轮分别绕两个固定轴相向转动,左侧主动轮顺时针转动,右侧主动轮逆时针转动,两个主动轮分别带动两个从动轮绕两个活动轴相向转动,左侧从动轮逆时针转动,右侧从动轮顺时针转动,两个从动轮分别带动两个活动轴相向转动,左侧活动轴顺时针转动,右侧活动轴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个转轮从圆槽内部转到固定架的两侧,即可将转轮抵在地面,滚动转轮,达到了搬运换热器省力的效果,解决了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用热管换热器运输时底座没有设置协助运输的结构,导致搬运热管换热器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位置处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槽位置处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杆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图中:1换热器、2圆槽、3固定架、4活动轴、5活动杆、6轴承、7转轮、8从动轮、9主动轮、10导向杆、11活动板、12齿块、13滑块、14通槽、15卡块、16凹槽、17转杆、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1,换热器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圆槽2和凹槽16,圆槽2的数量为两个,圆槽2位于凹槽16的背面,换热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架3分别位于两个圆槽2的正下方,固定架3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活动轴4的两端活动连接,活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6,轴承6方便转轮7转动,轴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7,两个固定架3均位于两个转轮7的中间,活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8,从动轮8位于固定架3的内部,且从动轮8位于活动杆5的正面,凹槽16内壁背面活动镶嵌固定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9,主动轮9与从动轮8啮合,主动轮9位于从动轮8的正上方,凹槽1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0,导向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位于两个主动轮9的中间,活动板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块12,齿块12与主动轮9啮合,活动板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3,换热器1的正面对应滑块13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与凹槽16相连通,滑块13的表面与通槽14的内壁活动连接,通槽1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8,滑块13固定连接在弹簧18的底部,滑块13的正面活动镶嵌有转杆17,转杆17的正面贯穿通槽14并延伸至换热器1的正面,换热器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5,卡块15位于通槽14的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圆槽2对应的圆心与活动轴4的中心位于同一点,圆槽2给转轮7提供活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杆17的右视图呈U形,转杆17位于换热器1二等分线位置处,便于转动转杆17时将转杆17卡入卡块15表面的弧形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固定架3以换热器1的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固定架3限定了两个主动轮9和两个从动轮8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主动轮9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个主动轮9以活动板11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两个主动轮9设置对称使得换热器1平衡稳定移动。

在使用时,通过向下拉动转杆17带动滑块13沿通槽14内壁向下移动,弹簧18伸长,滑块13带动活动板11沿着导向杆10向下运动,使得齿块12啮合两个主动轮9分别绕两个固定轴相向转动,左侧主动轮9顺时针转动,右侧主动轮9逆时针转动,两个主动轮9分别带动两个从动轮8绕两个活动轴4相向转动,左侧从动轮8逆时针转动,右侧从动轮8顺时针转动,两个从动轮8分别带动两个活动轴4相向转动,左侧活动轴4顺时针转动,右侧活动轴4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个转轮7从圆槽2内部转到固定架3的两侧,即可将转轮7抵在地面,顺时针转动转杆17,转杆17转入卡块15的弧形槽内将转杆17限位,使得滑块13限位,滚动转轮7,达到了搬运换热器1省力的效果,不用时逆时针转动转杆17,转杆17转出卡块15的弧形槽内,使得滑块13向上运动,弹簧18压缩,滑块13带动活动板11沿着导向杆10向上运动,使得齿块12啮合两个主动轮9分别绕两个固定轴相向转动,左侧主动轮9逆时针转动,右侧主动轮9顺时针转动,两个主动轮9分别带动两个从动轮8绕两个活动轴4相向转动,左侧从动轮8顺时针转动,右侧从动轮8逆时针转动,两个从动轮8分别带动两个活动轴4相向转动,左侧活动轴4逆时针转动,右侧活动轴4顺时针转动,使得两个转轮7固定架3的两侧转入圆槽2内部。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轮9、从动轮8、齿块12、活动板11和转轮7,解决了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用热管换热器运输时底座没有设置协助运输的结构,导致搬运热管换热器不方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