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243发布日期:2019-07-24 10:08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组合式空调机组,又称组空,是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适用于阻力大于100Pa的空调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精密机械制造、纺织、卷烟、制药、食品、电站以及轻工业等工业集中空调,也适用于商业大厦、超市、影剧院、宾馆以及办公大楼等商用及民用大中型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机组空气处理基本功能段有初效新回风段、表冷挡水段、加热段、加湿段、二次回风段、风机段、消声段、中效过滤段、杀菌段以及热回收段等。其中,风机段为组空里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功能段,它决定机组的风量、压头等重要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因此风机段的布置对整个组空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主要是定频恒转速运行,通过皮带轮实现传动,风机和电机之间的调速主要通过皮带轮变比实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的定频运行,皮带轮的变比固定,所以风机是以定速运转,导致现有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无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风机转速的调整,用户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速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无法在运行过程中调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包括柜体和风机系统,其中:

所述柜体内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柜体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风机系统包括电机和无蜗壳后倾式风叶,所述无蜗壳后倾式风叶与所述电机依次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所述无蜗壳后倾式风叶和所述电机之间为直联连接;

所述电机为可调速电机。

通过采用无蜗壳后倾式风叶进行抽风,该种风叶不需要轴承直接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无需支架进行风机的固定,而且风机也没有蜗壳,从而大大减小风机系统的体积,该种结构的风机还具有结构简单,不易藏灰纳垢,而且通过将风叶与电机直联,选择可调速电机进行驱动,使得风机系统不仅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速,而且还大大提高传动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蜗壳后倾式风叶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段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为进风段,所述挡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为出风段,所述风机系统设置在所述出风段内,且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过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系统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设置在所述挡板和所述无蜗壳后倾式风叶之间,且所述导流圈的两端风口分别正对所述过风口和所述无蜗壳后倾式风叶的吸风口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系统的数量为两套,两套所述风机系统沿所述柜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过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风口分别与两套所述风机系统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段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变频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频模块数量为一套,所述变频模块与两台所述电机均电连接用以顺序控制两台所述电机的转速;或者,所述变频模块数量为两套,两套所述变频模块分别与两台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以各自独立控制一台所述电机的转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风冷式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圈为一边大一边小的变径结构,且所述导流圈的大口端与所述过风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相同,且为正对设置,所述过风口高度小于所述进风口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所述风机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机组为组合式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蜗壳后倾式风叶进行抽风,该种风叶不需要轴承直接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无需支架进行风机的固定,而且风机也没有蜗壳,从而大大减小风机系统的体积,该种结构的风机还具有结构简单,不易藏灰纳垢,而且通过将风叶与电机直联,选择可调速电机进行驱动,使得风机系统不仅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速,而且还大大提高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风机系统;21、电机;22、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3、导流圈;3、挡板;31、过风口;4、电控箱;100、进风段;200、出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段,包括柜体1和风机系统2,其中:柜体1内具有气流通道,柜体1上对应气流通道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风机系统2包括电机21和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与电机21依次设置在气流通道内,且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和电机21之间为直联连接;电机21为可调速电机。

通过采用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进行抽风,该种风叶不需要轴承直接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无需支架进行风机的固定,而且风机也没有蜗壳,从而大大减小风机系统的体积,该种结构的风机还具有结构简单,不易藏灰纳垢,而且通过将风叶与电机直联,选择可调速电机进行驱动,使得风机系统不仅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速,而且还大大提高传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直接安装在电机21的输出轴上。简化风机系统2结构,不需要皮带和皮带轮传动,降低售后更换和维护皮带传动的成本。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风机段还包括设置在柜体1内的挡板3,挡板3与进风口11之间为进风段100,挡板3与出风口12之间为出风段200,进风段100风压较低,出风段200风压较高,风机系统设置在出风段内,且挡板上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过风口。挡板3用于将从进风口11处进入到进风段100的风经过导流后从过风口31处引入到出风段200内。

为了更进一步提到风的导流聚集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系统2还包括导流圈23,导流圈23设置在挡板3和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之间,且导流圈23的两端风口分别正对过风口31和无蜗壳后倾式风叶22的吸风口设置。通过采用两个风机系统2组成风机段,两个风机系统2均设置在柜体1,共用同一个进风口11,进风段100,出风段200和出风口12。

由于单套风机系统2的风量调节范围有限,风量调节范围窄,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系统2的数量为两套,两套风机系统2沿柜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过风口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风口31分别与两套风机系统2对应设置。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组合式空调机组在更宽的风量范围内自由调节,能够实现机组大风量运行的要求。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风机段还包括与电机21电连接的变频模块,用以控制电机21的转速。变频模块安装在柜体1外侧的电控箱4内。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变频模块数量为一套,变频模块与两台电机21均电连接用以顺序控制两台电机21的转速;即两个风机系统2共用一个变频模块,当两个风机系统2共用一个变频模块时,首先启动的风机系统2由变频模块变频启动,当该风机系统2运行至工频后切换至市电,然后变频模块再启动另外一套风机系统2中的电机21。调节过程中,如果实际工况需求风量较小,则启动一套风机系统2,如果实际工况增大,一套风机系统2风量无法满足时,则将其中一套风机系统2中的电机21切换至工频运行,然后用变频模块驱动另外一套风机系统2运行以增加风机段的风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或者,变频模块数量为两套,两套变频模块分别与两台电机21电连接用以各自独立控制一台电机21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21为风冷式电机。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导流效果,导流圈23为一边大一边小的变径结构,且导流圈23的大口端与过风口31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高度相同,且为正对设置,过风口31高度小于进风口11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风机段。

进一步的,上述空调机组为组合式空调机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