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及天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243发布日期:2019-11-12 21:38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及天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及天花机。



背景技术:

天花机,又叫天花嵌入式空气调节器,天花嵌入式空调器其实是空调内机的一种安装形式。天花式空调是唯一一个可以放在室内中部的空调。这也是天花式空调最大的优势,能够放在房间的中间位置就意味着冷量、热量可以更好的的扩散。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快速制冷热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消除制冷热的死角。

天花机一般包括接水盘结构,现有的天花机接水盘结构,包括接水盘本体和底盘,该底盘的四周设置有围板,围板构成的空间用于嵌入并装配接水盘本体。天花机还包括天花机出风口防凝露板,它包括由塑料泡沫注塑而成的第一防凝露板和第二防凝露板,所述第一防凝露板和第二防凝露板的两端均设有一横档,所述两个横档、第一防凝露板和第二防凝露板为一体由塑料泡沫注塑成型。该天花机出风口防凝露板生产成本低、加工效率高且安装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及天花机,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好地汇流在接水盘中。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盘上表面,在所述接水盘上表面内侧,设置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为接水盘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水流通道与接水盘贯孔之间形成贯孔壁;在所述水流通道外边缘分别设置第一蓄水槽、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所述贯孔壁、第一蓄水槽、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组成水流通道的外壁,水流通道台阶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靠近水流通道的外壁一侧,且水流通道台阶设置成环形。

较佳的,所述水流通道台阶在第三蓄水槽处形成断开的第一开口,所述水流通道台阶在第二蓄水槽处形成断开的第二开口。

较佳的,所述水流通道台阶延伸到第二开口两端处的台阶凸起高度逐渐降低。

较佳的,在所述水流通道台阶位于第一蓄水槽处,设置第一蓄水槽凹口;所述水流通道在接水盘内侧还具有水流通道内壁,在所述水流通道内壁内侧,还设置水流通道内侧板,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的边沿一部分设置为直线形,其余部分设置为弧线形。

较佳的,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的边沿在与第一蓄水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为直线形,水流通道内侧板其余部分设置为弧线形。

较佳的,沿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内侧板凸起,所述多个内侧板凸起分别为第一内侧板凸起、第二内侧板凸起、第三内侧板凸起、第四内侧板凸起、第五内侧板凸起、第六内侧板凸起、第七内侧板凸起和第八内侧板凸起,所述第一内侧板凸起和第八内侧板凸起设置在与第一蓄水槽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内侧板凸起设置在第一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之间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内侧板凸起和第四内侧板凸起设置在与第三蓄水槽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五内侧板凸起设置在第三蓄水槽和第二蓄水槽之间对应的位置,第六内侧板凸起设置在与第二蓄水槽相对应的位置;第七内侧板凸起设置在第二蓄水槽和第一蓄水槽之间对应的位置。

较佳的,在所述第三蓄水槽中还设置有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所述第一凹面设置在第三蓄水槽底面,且所述第一凹面延伸至水流通道中。

较佳的,第一凹面在水流通道中的部分形成低于水流通道底面的凹面,所述第一凹面延伸至水流通道中的部分与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处的圆贯孔连接,所述圆贯孔为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上、且向下贯穿接水盘的圆孔。

较佳的,在所述第三蓄水槽上,在所述第一凹面与圆贯孔之间还设置弯向水流通道内部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一端连通第一凹面,另一端连通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处的圆贯孔。

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使用前述的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好地汇流在接水盘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花机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花机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花机外壳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水流通道第三蓄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背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室内天花机1;外壳11;吸风口12;排风口13;外壳体2;外壳体壁20a;外壳体壁延展部20b;蒸发器3;风轮4;接水盘5;水流通道内侧板5a;第一内侧板凸起51a;第二内侧板凸起52a;第三内侧板凸起53a;第四内侧板凸起54a;第五内侧板凸起55a;第六内侧板凸起56a;第七内侧板凸起57a;第八内侧板凸起58a;接水盘上表面51;外侧筋52;内侧筋53;接水盘贯孔54;第一接水盘贯孔541;第二接水盘贯孔542;第三接水盘贯孔543;第三蓄水槽55;集水外槽55a;圆贯孔551;第一凹面552;引流槽5521;第二凹面553;水流通道56;水流通道台阶561;第一开口561a;第二开口561b;第一蓄水槽凹口5611;第一蓄水槽58;第一蓄水槽背部凹陷581;第一蓄水槽贯孔582;第二蓄水槽57;蓄水槽斜面571;蓄水槽凸块572;水流通道凸块573;第二蓄水槽背部凹陷574;第二蓄水槽贯孔575;水流通道内壁59;接水盘背壁50;接水盘固定耳501;固定耳加强片502;第一部分5021;第二部分5022;第一螺孔5021a;第一加强筋503;第二加强筋504;第三加强筋505;第四加强筋506;第二螺孔507;螺孔加强筋508;接水盘背表面509;贯孔筋61;短筋62;贯孔壁63;滤风板7;吸风板8。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室内天花机1可安装在屋顶W上。室内天花机1的至少一部分可嵌入于屋顶W中。

所述室内天花机1包括外壳11、吸风口12和排风口13;所述室内天花机还包括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设置在外壳11的内部;所述室内天花机1还包括风轮4,所述风轮4设置在蒸发器3内部。

当从上方或下方观看时,外壳可具有近似圆形的形状。外壳11可包括:外壳体2,设置在屋顶W的内部;还包括下壳盖,所述下壳盖结合在上壳体之下。

在上述结构中,室内天花机1可从下侧吸入空气以进行冷却或加热,并可通过下侧排放空气。

如图2所示,滤风板7可与吸风板8的上侧结合,以从通过吸风口吸入的空气中过滤出灰尘。

当从上方或下方观看时,蒸发器3可具有近似环形的形状。

蒸发器3可设置在接水盘5上,以允许由蒸发器3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在接水盘5中。

风轮4可沿径向方向设置在蒸发器3的内部。风轮4可以是沿轴向方向吸入空气并沿径向方向排放空气的离心式风扇。

归因于上述组件,室内天花机可吸入室内空气、冷却室内空气并将冷却后的室内空气排放到房间中,或者可吸入室内空气、加热室内空气并将加热后的室内空气排放到房间中。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所述外壳体2具有外壳体壁20a,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接水盘5包括接水盘上表面51,所述接水盘上表面51可以设置为延伸到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的外部。向上突起的外侧筋52可设置在接水盘上表面51的外部,外侧筋52延伸到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的外部。

如图3所示,在外壳体2的外部径向延伸处还设置有外壳体壁延展部20b,所述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可设置在外壳体2的底侧,且所述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延伸的长度是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向外延伸的长度。

外壳体2和接水盘5可彼此结合,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邻接,并且当外壳体2和接水盘5彼此结合时,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可被结合为与外侧筋52的内周面邻接。

这是为了在接水盘5和外壳体2被彼此结合时保持各个组件之间的气密性,从而防止排放的气流被泄露到外壳体2的外部,并防止形成集水外槽55a。即通过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和外侧筋52,外壳体2和接水盘5在下述状态下被彼此结合,在该状态下,外壳体壁延展部20b的底面和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彼此邻接,且外壳体壁延展部20b的外周面和外侧筋52的内周面彼此邻接,以便可以产生双密封的效果。

如图4所示,内侧筋53可设置在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内侧,内侧筋53径向设置在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的内部并向上突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可以设置为延伸到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的外部。向上突起的外侧筋52可设置在接水盘上表面51的外部,外侧筋52延伸到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的外部。

此外,在外壳体2的外部径向延伸的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可设置在外壳体2的底侧,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延伸的长度是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向外延伸的长度。

如上所述,冷凝水收集在接水盘5中,并且抽水泵可设置在接水盘5中,以将收集的冷凝水排放到空调的室内单元的外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侧筋53内侧、在所述接水盘上表面51上,形成镂空的接水盘贯孔54。具体的,所述接水盘贯孔54为与接水盘圆周形状相适应的弧线形,且所述接水盘贯孔54具有三个,分别布置在所述接水盘5的圆周上。

进一步的,在每个接水盘贯孔54的中心设置贯孔筋61,所述贯孔筋61在接水盘贯孔54内部连接接水盘贯孔54的两端,起到加强接水盘贯孔54的目的,使得所述接水盘贯孔54不易在外力的挤压下变形。进一步的,在所述贯孔筋61上,还设置有多个短筋62,所述短筋62与贯孔筋61交叉设置,使得短筋62分别连接接水盘贯孔54相对的两圆弧壁,具体的,所述短筋62与贯孔筋61垂直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接水盘上表面51内侧,还设置水流通道56,所述水流通道56为接水盘上表面51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流通道56为沿接水盘圆周设置的环形凹槽,形成的水流通道56与接水盘贯孔54之间形成贯孔壁63。在所述水流通道56靠近贯孔壁63的一侧,还设置水流通道台阶561,设置水流通道台阶561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冷凝水更加集中在水流通道56的内侧,减少冷凝水在水流通道56中流动时的外溢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接水盘贯孔54分别为第一接水盘贯孔541、第二接水盘贯孔542和第三接水盘贯孔543,在第一接水盘贯孔541和第二接水盘贯孔542之间设置有第一蓄水槽58,在第二接水盘贯孔542和第三接水盘贯孔543之间设置第二蓄水槽57,在第一接水盘贯孔541和第三接水盘贯孔543之间设置第三蓄水槽55,所述第一蓄水槽58、第二蓄水槽57和第三蓄水槽55与水流通道56连通,所述蓄水槽的设置使得冷凝水在水流通道56中流动的更加平缓。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蓄水槽57上,还设置蓄水槽凸块572,在所述蓄水槽凸块572上部,还设置有蓄水槽斜面571,所述蓄水槽斜面571连接接水盘上表面51,起到加固第二蓄水槽57的作用。所述蓄水槽凸块572向水流通道56延伸出水流通道凸块573,所述水流通道在接水盘内侧还具有水流通道内壁59,所述水流通道凸块573与水流通道内壁59连接,所述水流通道凸块573设计为凸出水流通道56预设高度,采用这样的设计,当水流通道56中蓄水较少时,能够将冷凝水限制在水流通道56中使其不形成循环环流,这样更加方便冷凝水汇流在收集冷凝水的第三蓄水槽55中,而当水流通道56中蓄水较多,水面高度没过水流通道凸块573时,高出部分的水流能够在水流通道56中循环流动,能够更快的流到第三蓄水槽55中的水泵中,被快速排掉。

收集冷凝水的第三蓄水槽55可设置在设置有抽水泵的一侧处。从热交换器80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滴落并收集在接水盘5上,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形成在接水盘5的接水盘上表面51上的梯度将冷凝水收集在第三蓄水槽55中。

可通过抽水泵将在第三蓄水槽55中收集的冷凝水排放到空调的外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蓄水槽55中还设置有第一凹面552和第二凹面553,所述第一凹面552设置在第三蓄水槽55底面,且所述第一凹面552延伸至水流通道56中,且第一凹面552在水流通道56中的部分也形成低于水流通道56底面的凹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面552延伸至水流通道56中的部分与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59处的圆贯孔551连接,所述圆贯孔551为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59上、且向下贯穿接水盘5的圆孔。采用这样的设计,当第三蓄水槽55积蓄的冷凝水不足以被水泵快速排出时,冷凝水会沿着第一凹面552流过水流通道,经水流通道内壁59处的圆贯孔551流入到接水盘的下一层,可以在接水盘下一层设置进一步的水流装置或者排水装置,对流到此处的冷凝水进行处理,这样,冷凝水不会从接水盘的边缘渗出而流到空调外部,影响用户使用。

在外壳体壁20a上产生的冷凝水可滴落到内部空间中,从而会降低空调的可靠性。然而,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包括通过上述的外侧筋52和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形成的集水外槽55a,因此可以防止这个情况。

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过外壳体壁20a的一个侧面、外壳体壁延展部20b和外侧筋52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可设置为能够收集沿着外壳体壁20a滴落的冷凝水的集水外槽55a,从而防止从外侧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内部空间中。即凹形的集水外槽55a设置在外壳体2的底侧,以使沿着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向下滴落的冷凝水被收集在集水外槽55a中,而非内部空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体壁延展部的边缘可以设置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所述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设置在外壳体2的一侧处,以防止在集水外槽55a收集的冷凝水溢流到外部。

具体地,通过使在集水外槽55a收集的冷凝水流动到第三蓄水槽55,可防止在集水外槽55a上的冷凝水滴落到外部。

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是通过切割外壳体壁延展部20b的一侧得到的空间。这里,可在外壳体2和接水盘5之间的未设置外壳体壁延展部20b的一侧处产生略微分开的空间,并且从外侧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所述略微分开的空间经过外壳体2的外壳体壁20a而流到外壳体2中,并随后流到第三蓄水槽55中。

进一步的,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可设置在与设置集水外槽55a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这用于防止通过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流到接水盘5的冷凝水流到集水外槽55a以外的空间,进而在集水外槽55a收集的冷凝水可流到接水盘5中,而不会落到外部。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贯孔壁63、第一蓄水槽58、第二蓄水槽57和第三蓄水槽55组成水流通道56的外壁,所述水流通道台阶561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56内靠近水流通道的外壁一侧,且水流通道台阶561设置成环形,所述水流通道台阶561在第三蓄水槽55处形成断开的第一开口561a,所述水流通道台阶561在第二蓄水槽57处形成断开的第二开口561b,进一步的,所述水流通道台阶561延伸到第二开口561b两端处的台阶凸起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在所述水流通道台阶561位于第一蓄水槽58处,设置第一蓄水槽凹口5611。进一步的,在所述水流通道内壁59内侧,还设置水流通道内侧板5a,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5a的边沿一部分设置为直线形,其余部分设置为弧线形,具体的,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5a的边沿在与第一蓄水槽58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为直线形,水流通道内侧板5a其余部分设置为弧线形。沿所述水流通道内侧板5a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内侧板凸起,所述内侧板凸起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内侧板5a的强度。

具体的,所述多个内侧板凸起分别为第一内侧板凸起51a、第二内侧板凸起52a、第三内侧板凸起53a、第四内侧板凸起54a、第五内侧板凸起55a、第六内侧板凸起56a、第七内侧板凸起57a和第八内侧板凸起58a,所述第一内侧板凸起51a和第八内侧板凸起58a设置在与第一蓄水槽58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内侧板凸起52a设置在第一蓄水槽58和第三蓄水槽55之间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内侧板凸起53a和第四内侧板凸起54a设置在与第三蓄水槽55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五内侧板凸起55a设置在第三蓄水槽55和第二蓄水槽57之间对应的位置,第六内侧板凸起56a设置在与第二蓄水槽57相对应的位置;第七内侧板凸起57a设置在第二蓄水槽57和第一蓄水槽58之间对应的位置。如图7所示,在所述第三蓄水槽55上,所述第一凹面552包括弯向水流通道内部的引流槽5521,所述引流槽5521一端连通第一凹面552,另一端连通设置在水流通道内壁59处的圆贯孔551。

可以在外壳体2和接水盘5之间设置密封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外壳体2和接水盘5的气密性。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可阻止在外壳体2和接水盘5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同时,使在集水外槽55a收集的水通过密封构件流到第三蓄水槽55。

具体地,密封构件可以由能够吸水的构件形成,并通过吸收在集水外槽55a收集的冷凝水使冷凝水流到外壳体2的内周面的一侧,以使流到外壳体2中的冷凝水可通过梯度流到第三蓄水槽55中。因此,当设置密封构件时,即使没有独立的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收集在集水外槽55a中的水也可流到第三蓄水槽55,使得外壳体2可不包括外壳体壁延展部缺口。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在所述接水盘5的背面边缘,还设置接水盘背表面509,在所述接水盘背表面509外侧一周,设置有接水盘背壁50,所述接水盘背壁50沿接水盘5的背面边缘一周设置。在所述接水盘背表面509上、在与所述第一蓄水槽58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蓄水槽背部凹陷581,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蓄水槽58背部相对于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之间呈现出缝槽,同时,在所述第一蓄水槽背部凹陷581一侧还设置有贯穿接水盘5的第一蓄水槽贯孔582,这样,当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作为整体被拆卸下来时,工人可以将手或手指伸入所述第一蓄水槽贯孔582中,再进一步将手指弯曲伸进所述第一蓄水槽背部凹陷581处,将所述接水盘从下层安装结构中取出。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工人的双手都利用起来,还在所述接水盘背表面509上、在与所述第二蓄水槽57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蓄水槽背部凹陷574,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蓄水槽57背部相对于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之间呈现出缝槽,同时,在所述第二蓄水槽背部凹陷574一侧还设置有贯穿接水盘5的第二蓄水槽贯孔575,其作用与所述第一蓄水槽贯孔582的作用一致,在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所述接水盘背壁50上,还设置有接水盘固定耳501,具体的,所述接水盘固定耳501具有四个,沿接水盘背壁50外侧均匀分布。所述接水盘固定耳501设置为与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对应,用于将所述接水盘固定下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上。

具体的,在所述接水盘固定耳501上,设置有固定耳加强片502,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设置在接水盘固定耳501表面中心处,其作用为加强接水盘固定耳501的表面强度,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相较接水盘固定耳501表面凸出一定的高度,使得接水盘固定耳501与接水盘下层安装结构接触时,实际接触的部分为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从而可以有效保护接水盘固定耳不受挤压损坏,由其当天花机在工作时整体发生振动时,也使得接水盘固定耳不会因振动产生的敲击而损坏。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周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03、第二加强筋504和第三加强筋505,所述第一加强筋503和第二加强筋504分别设置在固定耳加强片502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加强筋505设置在固定耳加强片靠近接水盘内部的一侧,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固定耳加强片502结构强度更大,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接水盘固定耳501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中心,还设置有第四加强筋506,所述第四加强筋506一端与第三加强筋505接触,所述第四加强筋506将所述固定耳加强片502分割为第一部分5021和第二部分5022两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5021上设置有第一螺孔5021a,在所述第二部分5022上设置有第二螺孔50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螺孔507外还设置有螺孔加强筋508,所述螺孔加强筋508以所述第二螺孔507为中心呈向外散射状分布。采用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得固定耳加强片502在中心处得到了进一步的硬度强化,还使得设置在固定耳加强片上的螺孔也得到了硬度上的加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使用前面所述的天花机接水盘水流通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