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8116发布日期:2019-08-13 21:2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属于铜管模具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铜管模具加热炉在对铜管模具加热完成后,直接将铜管模具输出,此时铜管模具温度高,不方便进行处理,且容易烫伤工作人员,所以需要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铜管模具加热完成后的快速冷却,便于后续处理,有效提高了铜管模具的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包括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以及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设置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左端,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底板、右支架、右滚筒、输送带、支板、外壳、多孔板、冷风进管、左支架以及左滚筒,所述底板右端放置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内部,所述右支架固定在底板上端面右部边缘位置,所述右支架内部安装转轴,所述右滚筒套装在右转轴环形侧面,所述支板固定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左侧的底板上端面,所述外壳固定在支板上端面,所述多孔板安装在外壳内部,且多孔板外侧面与外壳内壁相贴合,所述左支架固定在底板上端面左部边缘位置,所述左支架内部安装左转轴,所述左滚筒套装在左转轴环形侧面,所述输送带右端套装在右滚筒环形侧面,所述输送带左端穿过外壳内部,并套装在左滚筒环形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左端面安装有隔热帘一,所述外壳右端面安装有隔热帘二。

所述冷风进管上端安装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端通过软管与冷气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板外侧面安装有密封条,且密封条外表面与外壳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板呈凹字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后端面固定载板,所述载板上端面安装电机,所述左转轴后端穿过左支架后端面并与电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底板、右支架、右滚筒、输送带、支板、外壳、多孔板、冷风进管、左支架以及左滚筒,使用过程中,加热完成的铜管模具移动至输送带上,输送带带动铜管模具移动至外壳内部,穿过多孔板吹拂至外壳内部的冷风对铜管模具进行降温,该设计实现了对加热完成的铜管模具进行降温的目的,便于对短时间内对加热完成铜管模具进行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铜管模具加热炉在对铜管模具加热完成后,直接将铜管模具输出,此时铜管模具温度高,不方便进行处理,且容易烫伤工作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铜管模具加热完成后的快速冷却,便于后续处理,有效提高了铜管模具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中堵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右支架、3-右滚筒、4-输送带、5-支板、6-外壳、7-多孔板、8-冷风进管、9-左支架、10-左滚筒、11-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字温控铜管模具加热炉,包括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11以及降温组件,降温组件设置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11左端,降温组件包括底板1、右支架2、右滚筒3、输送带4、支板5、外壳6、多孔板7、冷风进管8、左支架9以及左滚筒10,底板1右端放置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11内部,右支架2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右部边缘位置,右支架2内部安装转轴,右滚筒3套装在右转轴环形侧面,支板5固定在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11左侧的底板1上端面,外壳6固定在支板5上端面,多孔板7安装在外壳6内部,且多孔板7外侧面与外壳6内壁相贴合,左支架9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左部边缘位置,左支架9内部安装左转轴,左滚筒10套装在左转轴环形侧面,输送带4右端套装在右滚筒3环形侧面,输送带4左端穿过外壳6内部,并套装在左滚筒10环形侧面,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电机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电机工作带动左转轴转动,左转轴转动带动左滚筒10转动,左滚筒10转动带动输送带4移动,输送带4移动带动右滚筒3转动,同时使用人员使冷气机运行,从而将冷风通过软管输送至外壳6内壁与多孔板7之间,冷风穿过多孔板7并吹拂在多孔板7内侧,加热完成的铜管模具沿着数字温控加热炉本体11的输出机构移动至输送带4上,并随着输送带4移动至外壳6内部,从而冷风对铜管模具进行降温,工作人员在外壳6左侧将降温后的铜管模具从输送带4上取下即可,多孔板7的存在提高了冷风吹拂的均匀性,当多孔板7上堆积灰尘影响冷风流动时,工作人员向左拉动多孔板7,使多孔板7与外壳6分离后对多孔板7进行清洁即可,该设计便于对加热后的铜管模具进行降温提高了安全性,还提高了铜管模具的加工效率。

外壳6左端面安装有隔热帘一,外壳6右端面安装有隔热帘二,提高了外壳6内部的封闭性。

冷风进管8上端安装控制阀,控制阀上端通过软管与冷气机相连接,便于冷风的输送。

多孔板7外侧面安装有密封条,且密封条外表面与外壳6内壁相贴合,提高了多孔板7与外壳6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多孔板7呈凹字型结构,便于多孔板7的安装。

请参阅图4,左支架9后端面固定载板,载板上端面安装电机,左转轴后端穿过左支架9后端面并与电机相连接,便于带动左转轴转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