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010发布日期:2020-06-26 23:2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空调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1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220024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的湿度调节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调湿装置,具备两个调湿模组、吸收剂回路及减压阀,该调湿模组通过透湿膜在液体吸收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水蒸气交换,该吸收剂回路位于两个调湿模组之间使液体吸收剂循环,该减压阀设置在吸收剂回路上。

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干燥室装置,具备设有吸附区域和清除区域的除湿机、干燥室、将干燥室内的空气返回到除湿机的吸附区域和清除区域的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中途流量调节风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33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4-87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揭示的调湿装置中,液体吸收剂的压力超过上限值时,通过减压阀使液体吸收剂释放到吸收剂回路的外部。因此,存在液体吸收剂飞散到调湿装置外部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的干燥室装置中,为了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干燥室,调整干燥室内的压力,设置了流量调节风门。但是,例如在空气的吸排气的平衡崩溃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流量调节风门防止管道内压力上升导致的气体管道损坏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紧急时刻抑制液体吸收剂向外部飞散的空调装置。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紧急时刻下抑制气体管道破损等的空调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具备:吸湿部,通过使含有吸湿性物质的液体吸湿材料与外部空间中存在的空气接触,使所述空气中所含水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液体吸湿材料吸收;

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从所述吸湿部输送至少一部分水分被吸收的所述液体吸湿材料;

雾化再生部,雾化经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从所述吸湿部供给的所述液体吸湿材料中包含的水分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从所述液体吸湿材料中去除水分的至少一部分来再生所述液体吸湿材料;

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将除去水分的液体吸湿材料从所述雾化再生部输送到所述吸湿部;

空气导入流路,将所述外部空间中存在的空气导入到所述吸湿部及所述雾化再生部;以及

空气内压上升抑制部件,抑制所述空气导入流路中所述空气的内压上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还可以具备逆流抑制部件,所述逆流抑制部件抑制从所述雾化再生部向所述空气导入流路的所述空气或所述液体吸湿材料的逆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中,还可以所述逆流抑制部件在所述雾化再生部停止动作时切断所述雾化再生部与所述空气导入流路之间。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还可以具备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所述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抑制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所述液体吸湿材料的内压的上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还具备还具备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具备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在发热部和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之间经由所述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部,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具有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在吸热部和所述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之间经由所述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中的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流动阻力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中,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中的所述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流动阻力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具有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或流动阻力降低处理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具有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或流动阻力降低处理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紧急时刻抑制液体吸收剂向外部飞散的空调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紧急时刻抑制气体管道破损、损伤等的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的截面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另外,在以下各附图中为了容易看到各构成要素,有时根据构成要素而使尺寸的比例不同来表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0包括吸湿部21、雾化再生部24、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第一空气导入流路30(空气导入流路)、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空气导入流路)和避压风门32(空气内压上升抑制部件)、逆流防止风门33(逆流抑制部件)和控制部42。另外,空调装置20包括外壳201,吸湿部21和雾化再生424收容于外壳201的内部空间201c中。

吸湿部21具备第一存储槽211、鼓风机212、喷嘴213。吸湿部21通过使含有吸湿性物质的液体吸湿材料w和外部空间中存在的空气a1接触,使空气a1中包含的水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液体吸湿材料w吸收。吸湿部21优选使液体吸湿材料w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但只要使空气a1中包含的水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水分被液体吸湿材料w吸收即可。在第一存储槽211的内部存储有液体吸湿材料w。液体吸湿材料w在后面叙述。第一存储槽211与第一空气导入流路30、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和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连接。空气a1由鼓风机212经由第一空气导入流路30供给到第一存储槽211的内部空间。

喷嘴213配置于在第一存储槽211的内部空间的上部。由后述的雾化再生部24再生后,经由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返回到吸湿部21的液体吸湿材料w1,从喷嘴213流下到第一存储槽211的内部空间,此时液体吸湿材料w1与空气a1接触。这种液体吸湿材料w1和空气a1的接触形式一般被称为“流下方式”。另外,液体吸湿材料w1和空气a1的接触形态不限于流下方式,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例如,也可以使用在第一存储槽211中存储的液体吸湿材料w中以气泡状供给空气a1的方式,即所谓的填充方式。

存在于外部空间的空气a1形成从鼓风机202朝向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的排出口23a的气流,并与从喷嘴213流出的液体吸湿材料w接触。此时,空气a1中所含水分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被液体吸湿材料w吸收而被除去。在吸湿部21中,由于可以从原本的室内空气中获得除去水分的空气,所以该空气比空调装置20的外部空间的空气更干燥。这样,干燥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排出到室内。

液体吸湿材料w是表示吸收水分的性质(吸湿性)的液体,例如优选为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在大气压下的条件下表现出吸湿性的液体。液体吸湿材料w含有后述的吸湿性物质。另外,液体吸湿材料w也可以含有吸湿性物质和溶剂。作为这种溶剂,可以举出使吸湿性物质溶解、或与吸湿性物质混合的溶剂,例如水。吸湿性物质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

作为吸湿性物质所使用的有机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含有二价以上的酒精、酮、胺基的有机溶剂、糖类、保湿化妆品等作为原料的公知材料等。其中,由于亲水性高,作为适合作为吸湿性物质使用的有机材料,可以列举出作为二价以上的酒精、具有酰胺基的有机溶剂、糖类、保湿化妆品等原料的公知材料。

作为二价以上的酒精,例如可以举出甘油、丙烷醇、丁二醇、戊二醇、三甲基丙烷、丁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等。

作为具有酰胺基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酰胺、乙酰胺等。

作为糖类,例如可以举出蔗糖、葡萄糖、环氧树脂、果糖、曼尼托尔、山梨糖等。

作为保湿化妆品等的原料而被使用的公知材料,例如2-甲基丙烯酸酯(mpc)、粘蛋白、透明质酸、骨胶原等。

作为吸湿性物质所使用的无机材料,例如氯化钙、氯化锂、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锌、氯化铝、溴化锂、溴化钙、溴化钾、氢氧化钠、吡咯酮基可以举出硼酸钠等。

吸湿性物质的亲水性高的话,例如在使吸湿性物质的材料和水混合时,液体吸湿材料w的表面(液面)附近的水分子的比例变多。在后述的雾化再生部24中,从液体吸湿材料w的表面附近产生雾状液滴,从液体吸湿材料w分离水分。因此,液体吸湿材料w的表面附近的水分子的比例多的话,就能够有效地分离水分这点为优选的。另外,由于液体吸湿材料w的表面附近吸湿性物质的比例相对减少,就能够抑制雾化再生部24中吸湿性物质的损失这点为优选的。

液体吸湿材料w中,吸湿部21中用于处理的液体吸湿材料w1中包含的吸湿性物质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质量在40质量%以上。在吸湿性物质的浓度在40质量%以上的情况下,液体吸湿材料w1可以高效地吸收水分。

液体吸湿材料w的粘度优选在25mpa·s以下。由此,在后述的雾化再生部24中,在液体吸湿材料w的液面上容易产生液体吸湿材料w的液柱c。因此,可以高效地从液体吸湿材料w中分离水分。

雾化再生部24包括第二存储槽241、鼓风机242、超声波振荡器243和导向管244。雾化再生部24通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将从吸湿部21供给的液体吸湿材料w2中包含的水分的至少一部分雾化,通过从液体吸湿材料w2除去水分的至少一部分来再生液体吸湿材料w2。第二存储槽241内部存储有应再生的液体吸湿材料w2。第二存储槽241与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和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相连接。

鼓风机242经由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将空气a1从外壳201的外部空间输送到第二存储槽241的内部,并经由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从第二存储槽241的内部产生流向外壳201的外部的气流。

避压风门32设置在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的中途,抑制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中空气a1的内部压力的上升。在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中的空气a1的内部压力处于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重量或弹簧等造成的负荷重压超过空气的内部压力,所以避压风门32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例如在后述的逆流防止风门33产生误动作的情况下等,在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中的空气a1的内压超过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空气的内压超过负荷重压,避压风门32处于打开的状态。另外,在避压风门32的周围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内的密闭性的密封圈34。

逆流防止风门33设置在与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的第二存储槽241的连接部,抑制从雾化再生部24向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的空气a1的逆流或液体吸湿材料w2的渗透。例如,在雾化再生部24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逆流防止风门33处于打开状态,允许空气a1流入雾化再生部24。另一方面,逆流防止风门33例如在雾化再生部24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等异常时处于关闭状态,使雾化再生部24和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之间切断。

由此,第二存储槽241被密封,抑制空气a1的逆流或液体吸湿材料w2的渗透。另外,在逆流防止风门33的周围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内的密封性的密封圈35。另外,逆流防止风门33由于构成为风门的上部侧打开,所以能够抑制液体吸湿材料w2的弹跳引起的泄漏。

超声波振荡器243通过向液体吸湿材料w2照射超声波,从液体吸湿材料w2产生含有水分的雾状液滴w3。超声波振荡器243接触地设置于第二存储槽241的底板。当超声波从超声波振荡器243照射到液体吸湿材料w2时,通过调整超声波的发生条件,可以使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面产生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柱c。雾状液滴w3多发生在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柱c中。

导向管244将从液体吸湿材料w2产生的雾状液滴w3导向至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的排气口28a。当从上方观察空调装置20时,导向管244被设置成包围排气口28a的周围。

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将包括雾状液滴w3的空气a4释放到外壳201的外部空间,并从空调装置20的内部除去。由此,可以从液体吸湿材料w2分离水分。由此,液体吸湿材料w2的吸湿性能再次提高,液体吸湿材料w2可以返回到吸湿部21而再利用。由于空气a4包括在第二存储槽241内产生的雾状液滴w3,所以比外壳201的外部空间的空气a2更潮湿。这样,加湿后的空气a4通过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被排出到室内。另外,上述的逆流防止风门33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的第二存储槽241的连接部。由此,能够防止空气a4向第二存储槽241的逆流。

从上方观察雾化再生部24时,由于排气口28a与超声波振荡器243平面重叠,所以在排气口28a的下方产生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柱c。因此,在雾化再生部24中,设计为导向管244包围液体吸湿材料w2中产生的液柱c的周围。由于排气口28a、导向管244和液柱c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通过从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面向上方的气流,从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柱c产生的雾状液滴w3被导向到排气口28a。

吸湿部21和雾化再生部24通过构成液体吸湿材料w的循环流路的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和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连接。在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中途,设置有用于使液体吸湿材料w循环的泵252。

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运输流路22将至少一部分水分被吸收的液体吸湿材料w从吸湿部21输送到雾化再生部24。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存储槽211的下部。第一存储槽211中的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存储槽211内的液体吸湿材料w1的液面下方。另一方面,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存储槽241的下部。第二存储槽241中的与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存储槽241内的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面下方。

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将除去水分后再生的液体吸湿材料w从雾化再生部24输送到吸湿部21。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存储槽241的下部。第二存储槽241中的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存储槽241内的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面下方。另一方面,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存储槽211的上部。第一存储槽211中的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存储槽211内的液体吸湿材料w1的液面上方,与上述喷嘴213连接。

在上述说明中,在空调装置20中,被除湿的空气从吸湿部21经由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排出,被加湿的空气从雾化再生部24经由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排出。关于湿度调整功能,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0设为仅具备除湿功能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一方面将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的空气排出口朝向室内配置,另一方面将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的空气排出口朝向室外配置的结构即可。或者,在仅具备加湿功能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构成为一方面将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的空气排出口朝向室内配置,另一方面将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的空气排出口朝向室外配置即可。另外,在作为具备除湿功能和加湿器功能两者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将第一空气排出流路23和第二空气排出流路28两者的空气排出口朝向室内配置,控制部42控制从哪个空气排出口排出空气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0中,例如即使在雾化再生部24中的吸排气的平衡崩溃、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或第二存储槽241的内部压力上升的情况下,通过设置避压风门32,抑制了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的管道的破损、损伤等故障的发生。另外,通过设置逆流防止风门33,能够抑制空气、液体吸湿材料的逆流。这些避压风门32和逆流防止风门33的存在能够提高空调装置2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由于在避压风门32及逆流防止风门33的周围设置有密封圈34、35,所以提高第二存储槽241的密闭性,能够抑制液体吸湿材料w的蒸发引起的消耗、尘埃的侵入等。

另外,虽然逆流防止风门33被配置在接近液体吸湿材料w2的液柱c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但是由于是上侧打开的结构,所以能够抑制因液柱c的液体弹跳而侵入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内的液体吸湿材料w2。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室内的温度调节空调机的热泵和空调装置的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点、以及具备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的点。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在图2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除了空调装置40以外,还示出了温度调节空调机10的构成要件。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具备吸湿部21、雾化再生部24、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缓冲容器37(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

缓冲容器37设置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中途,抑制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中的液体吸湿材料的内部压力的上升。缓冲容器37具备避压阀(省略图示)。缓冲容器37的内部空间与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在液体吸湿材料的内部压力超过容许范围的情况下,缓冲容器37能够收容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内的液体吸湿材料。

温度调节空调机10具备室内机12、室外机13和热泵11。热泵11除了使热介质流通的管道之外,还包括膨胀阀132、四方阀133和压缩机134等。膨胀阀132、四方阀133和压缩机134收容于室外机13内。

热泵11的管路包括容纳在室内机12内部的室内侧线圈11h(室内侧管路)和容纳在室外机13内部的室外侧线圈11k(室外侧管路)。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还具备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该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在热泵11的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之间、热泵11的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之间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热交换。在室内制冷时,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在热泵11的室外侧线圈11k(发热部)和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一部分22a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内制冷时,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在热泵11的室内侧线圈11h(吸热部)和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一部分25a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中,在室内制冷时,从热泵11内的热介质放出的热h1被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内的液体吸湿材料吸收,从而液体吸湿材料的温度比热交换前上升。另一方面,在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中,在室内制冷时,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内的液体吸湿材料的热h2被热泵11内的热介质吸收,从而液体吸湿材料的温度比热交换前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两者的例子,但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或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特别是从有效利用热介质的排热的观点来看,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优选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即,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只要在热泵11的管路(排热侧)的一部分和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之间,或者在热泵11的管路的一部分(吸热侧)和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之间至少一方进行热交换即可。

如上所述,在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的空调装置中,由于从热泵11内的热介质放出的热被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内的液体吸湿材料吸收,所以液体吸湿材料的温度比热交换前上升。由此,液体吸湿材料热膨胀,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液体管道内的液体吸湿材料的内部压力上升。其结果是,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运输流路22的液体管道可能会破损、损伤。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中,由于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中设置有缓冲容器37,所以,例如由于液体吸湿材料的热膨胀等原因,当液体吸湿材料的内部压力超过容许范围时,通过将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内的液体吸湿材流入至缓冲容器37内部,可以抑制液体吸湿材料的内部压力的上升。由此,能够在不使液体吸收剂飞散到装置外部的情况下,抑制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液体管道的破损、损伤等不良的发生。由于缓冲容器37的存在,可以提高空调装置4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的特有效果。

一般来说,液体吸湿材料的液温和雾化量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以下特性:液体吸湿材料的液温越低,液体吸湿材料中所含水分的雾化量越少,液体吸湿材料的液温越高,液体吸湿材料中所含水分的雾化量越大。因此,为了增加水分的雾化量来提高液体吸湿材料的再生性能,优选为从吸湿部21供给雾化再生部24的液体吸湿材料的液体温度高。从该观点来看,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能够提高供给雾化再生部24的液体吸湿材料的液体温度,因此能够提高液体吸湿材料的再生性能。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吸湿部21的液体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优选为从雾化再生部24向吸湿部21供给的液体吸湿材料的液温低。从这个观点来看,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具备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能够降低供给吸湿部21的液体吸湿材料的液体温度,因此能够提高液体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可以还具备空气热交换部63,该空气热交换部63在室内制冷时在热泵11的室外侧线圈11k与第二空气导入流路26之间进行热交换。根据该结构,供给雾化再生部24的空气的温度比热交换前的温度高,因此雾化效率高,能够提高液体吸湿材料的再生性能。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3和图4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4是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的截面图。

在图3中,对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与图2共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5具备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第一热交换部),该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设置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且具备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在室外侧线圈11k(发热部)和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之间,经由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进行热交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5具备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第二热交换部),该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第二热交换部)设置在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上,且具备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在室内侧线圈11h(吸热部)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之间经由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进行热交换。

如图4所示,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由包含从液体管道71的内壁向内侧突出的多个散热片72的扩展传热表面构成。通过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中设置这种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中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以外部分中的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流动阻力。

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与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类似,由包括多个散热片的扩展传热表面构成。因此,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中的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以外的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流动阻力。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5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具备设置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中的缓冲容器37。空调装置45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4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缓冲容器37抑制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液体管道的破损、损伤等,提高空调装置45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之类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0的液体管道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和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因此在将液体管道中的流动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的同时,可高效进行与温度调节空调机10的排热的热交换。其理由是,由于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和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由扩展传热表面构成,所以液体吸湿材料和液体管道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液体吸湿材料的乱流容易发生,从而提高了传热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5和第二热传递促进结构部66可以由除了上述扩展传热表面之外的表面/流体振动、弯曲管道等构成。使用表面/流体振动、弯曲管道时,流经管道内的液体吸湿材料的层流紊乱,容易产生乱流,因此提高了传热率。其结果是,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与来自温度调节空调机10的排热的交换。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5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在图5中,对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与图2共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1以外的部分中的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中具有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4。或者,流动阻力降低结构74也可以设置有流动阻力降低处理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在第二液体吸湿材料热交换部62以外的部分中的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中具有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5。或者,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5也可以设置有流动阻力降低处理部。空调装置50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相同。

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4、75例如由形成在液体管道的内壁上的细微的凹凸结构体构成。由此,液体管道的内壁面被赋予防水性,降低液体吸湿材料的流动阻力。另外,流阻降低处理部由例如包含涂在液体配管的内壁面上的表面活性剂的管道摩擦降低剂构成。由此,抑制液体管道的内壁面附近的乱流的产生,减少摩擦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缓冲容器37抑制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液体管道的破损、损伤等,提高空调装置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2的一部分及第二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25的一部分设置有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4、75,因此在将液体管道中的流动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的同时,可高效地进行与来自温度调节空调机10的排热的热交换。其原因是,即使液体吸湿材料的流动在乱流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流动阻力降低结构部74、75形成伪层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液体吸湿材料的流动阻力,能够减轻输送液体吸湿材料的泵的负荷。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举出了在空气导入流路中具备避压风门(空气内压上升抑制部件)以及逆流防止风门(逆流抑制部件),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液体吸湿材料输送流路中具备缓冲容器(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的例子,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装置也可以兼有空气内压上升抑制部材与逆流抑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液体内压上升抑制部件。

另外,构成空调装置的吸湿部和雾化再生部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吸湿部和雾化再生部水平方向排列配置,也可以将吸湿部和雾化再生部垂直方向重叠配置。

产业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室内空调的空调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