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物的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8344发布日期:2020-07-31 22:5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筑物的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和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中的热交换器的通风设备,所述热交换器用于通过通风设备传导的排气流和通过通风设备传导的新鲜空气流。



背景技术:

通风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例如用于控制相对于建筑物中的房间的进气和排气。此外,通风设备用于实现热回收,其方式在于,将包含在排气中的热能的部分传递到新鲜空气。为此,通风设备通常具有热交换器。

必须定期地维护通风设备,从而可以保证通风设备的持久且有效的工作方式。在维护时通常必要的是,将通风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组件取出,清洁并且再装入或者在需要时替换。

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通风设备处,已经已知的通风设备的各个设备组件的替换通常是耗费的。通常,在卸载时仅少量部件可以在没有大的耗费的情况下取出。这通常也归因于相对复杂的构造和/或各个设备组件在已经已知的通风设备中的设置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在通风设备上的各个设备组件,尤其热交换器、空气过滤器或冷凝液泵的更容易的、更快速的和保留功能的替换是对通风设备的技术构造方面的首要要求。尤其,因此通风设备的模块化构造是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所述模块化构造能够实现将通风设备的每个单独的设备组件,如尤其热交换器或空气过滤器容易地、快速地且保留功能地替换。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有,将通风设备的各个设备组件尽可能有效地且节省空间地设置在通风设备上。

本发明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通风设备实现其基本目的。尤其在通风设备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两个eps外壳;室内新鲜空气接口和室内排气接口,所述室内新鲜空气接口和室内排气接口关于通风设备的纵向方向都设置在一侧上,以及室外新鲜空气接口和室外排气接口,所述室外新鲜空气接口和室外排气接口关于通风设备的纵向方向都设置在相对置的侧上;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至少一个容纳腔;热交换器,其设置在容纳腔中;两个径流式通风机,其分别容纳在壳体之内的容纳腔中并且设置用于,将新鲜空气和排气以对流的方式传导穿过热交换器;和用于将在通风设备之内积聚的冷凝液导出的冷凝液泵,其中冷凝液泵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上并且与冷凝液排出口以传导流体的方式连接,所述冷凝液排出口再与壳体的内部以传导流体的方式连接,并且其中冷凝液泵与在壳体的内部设置的浮动模块以传导信号的方式耦合。

优选地,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设置在一个容纳腔中或设置在多个容纳腔之一中。

本发明在此利用的认识是,借助于冷凝液泵在壳体的外侧上的设置对于装配工,尤其为了维护和/或保养目的,具有到冷凝液泵的几乎无障碍的接触。为了到达通风设备的冷凝液泵而耗费地卸载例如通风设备的部件,如壳体部件或其他设备组件,优选被避免。冷凝液泵连接在设置在设备壳体上的冷凝液排出口上。经由冷凝液排出口尤其将在通风设备的内部积聚的冷凝液通过设置在外侧的冷凝液泵从通风设备中导出,尤其吸出。冷凝液泵优选与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尤其靠近热交换器设置的浮动模块以传导信号的方式耦合。借助于壳体中的浮动模块检测积聚的冷凝液的填充高度。如果填充高度达到可靠的填充高度极限值,那么由浮动模块将控制信号传送至冷凝液泵。基于通过浮动模块发出的信号,冷凝液泵开始将冷凝液从通风设备的内部导出。通过在外侧设置的冷凝液泵,除了将通风设备在使用地点卸载以外也简化了通风设备的冷凝液泵处的重复的维护工作。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冷凝液排出口具有从设备的外侧延伸至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的冷凝液管路,并且浮动模块设置在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中。由此将冷凝液优选在通风设备的区域中接收,在所述区域中产生大部分的冷凝液。冷凝液管路延伸穿过通风设备的壳体的壁区域,所述壁区域优选构成用于容纳在通风设备的内部的热交换器的容纳腔的壁区域。

优选地,冷凝液排出口设置或构成在将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的开口封闭的覆盖元件上,其中覆盖元件优选设置在壳体的在通风设备的常规使用中位于下部的水平的壁面上。借助于在壳体的可移除的区域或部分中设置冷凝液排出口引起,引导流体的冷凝液管路同样也可为了在通风设备处的维护目的而被取出。优选地,冷凝液排出口设置在覆盖元件上,借助于所述覆盖元件将用于设置在通风设备的内部的热交换器的容纳腔密封地封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覆盖元件设置在壳体的下部的水平的壁面上。尤其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之下安装的通风设备中,具有覆盖元件的壁面是通风设备的朝向腔的下侧。装配有冷凝液排出口的覆盖元件由此构成在壳体的在可容易接近的部位处的开口封闭件。优选地,覆盖元件经由相应的固定机构与壳体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优选能从通风设备的可接近的下侧容易地操作。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覆盖元件构成为用于在壳体的内部积聚的冷凝液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具有底部和至少一个基本上与其垂直地设置的环绕的侧壁。借助于覆盖元件封闭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所述覆盖元件优选构成用于冷凝液的在壳体处可取出的收集区域,所述收集区域能够以预设的时间间隔简化地清洁。优选地,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覆盖元件,在热交换器下方的整个区域构成为收集池。相邻的区域,例如用于新鲜空气和排气的邻接的流动通道不与冷凝液形成接触。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冷凝液排出口设置在覆盖元件的底部中。冷凝液管路优选垂直于底部伸展,由此排出口设置在通风设备的下侧上。在通风设备的常规使用中,引导冷凝液的管路基本上大致水平地定向。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将基本上水平理解为水平和以10°以内的角度偏离水平线的伸展。

优选地,冷凝液排出口经由冷凝液管路与收集池的在底部构成的位于更低处的排出口连接,其中排出口优选与收集池的侧壁区域相关联。经由在覆盖元件的底部中的位于更低处的排出口,底部至少局部地具有沉降部,由此避免静止的冷凝液。在热交换器处在内部沉积的且在覆盖元件的内侧上收集的冷凝液由此自动地朝位于更低处的排出口的方向导出。构成冷凝液排出口的冷凝液管路,其优选穿过构成为收集池的覆盖元件的侧壁区域延伸,优选具有比收集池的底部的其余区域的上侧更低的高度水平。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冷凝液管路,关于水平平面,以在0°至-10°的范围内的角度定向并且延伸穿过覆盖元件的竖直伸展的部段。冷凝液管路尤其从覆盖元件的内侧朝覆盖元件的外侧的方向具有沉降部。在水平平面和穿过覆盖元件的侧壁伸展的冷凝液管路的纵轴线之间的角度处于大致0°至-10°之间的范围内。冷凝液管路据此从构成为收集池的覆盖元件的内侧朝向外倾斜。由此避免冷凝液堵塞或倒流。通过将冷凝液管路设置在竖直伸展的壁部段中,还避免在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下侧上的高构造。

优选地,覆盖元件的材料区域密封地与在壳体的下壁面上的用于热交换器的容纳腔区域的开口形成贴靠。优选地,在覆盖元件和壳体的彼此贴靠的面区域之间,所述面区域对用于热交换器的容器腔的开口限界,引起用于在壳体和覆盖元件之间的流体密封的密封的足够高的面压力。由此,在冷凝液泵处损坏的情况下避免,在通风设备的内部积聚的冷凝液经由在作为用于冷凝液的收集池的覆盖元件和其余壳体之间的连接区域流过。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覆盖元件和壳体的彼此相向的面区域之间的密封的贴靠设有单独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可以环绕地沿着通风设备的壳体处的开口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收集区域,尤其由覆盖元件构成的收集池在热交换器之下与通风设备的其余区域相比构成位于更低处的区域。如果高于通风设备之内的冷凝液的可靠的填充高度,那么由于积聚的冷凝液在收集区域中比在通风设备的其余区域中高度更低而阻碍其进入到通风设备的相邻部件中。例如空气过滤器被冷凝液污染或附加加热装置与冷凝液的接触得以避免。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提出,冷凝液泵借助于具有至少一个钩元件的保持装置容纳在壳体的侧面的环周壁上。优选地与冷凝液排出口连接的冷凝液泵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保持装置固定在壳体的侧面的外环周壁上。优选地,钩元件具有加固机构,由此阻碍冷凝液泵在通风设备处无意地悬伸出来。优选地,保持装置设有两个彼此间隔开设置的钩元件。此外引起冷凝液泵在壳体外侧上的两点悬挂。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冷凝液泵在壳体上的精确定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通过与设置在壳体中或壳体上的设备组件至少以信号传输的方式耦合的控制和供应装置构成。借助于控制和供应装置,基于保存在控制和供应装置中的控制程序进行对不同的设备组件的有针对性的操控或操作。此外,借助于控制和供应装置进行对设备组件,例如通风机或附加加热装置的电供应。例如,冷凝液泵和浮动模块可以与控制和供应装置耦合。如果浮动模块检测到达到在用于冷凝液的收集区域中的允许的填充高度,那么所述浮动模块将相应的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和供应装置。控制和供应装置还设置用于按照需求操控冷凝液泵,因此将冷凝液借助于冷凝液泵从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内部导出。

优选地,壳体在其外侧,尤其其平行于通风设备的纵向方向伸展的侧面的环周壁上具有多个安装支架。借助于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的安装支架,通风设备可简单地在壳体的天花板之下或在夹层天花板中安装。安装支架优选构成为角板,其中角板的支脚设置在壳体的侧面的环周壁上。角板的基本上垂直地在壳体的环周壁上突出的支脚具有至少一个凹口或贯通口,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栓可与所述贯通口形成稳定的有效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借助于可能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示意地且示例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立体剖视图;

图2示意地且示例地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通风设备的视图;

图3示出图1和2中的通风设备从其下侧的立体视图;和

图4示出通风设备连同其冷凝液泵的立体部分视图;和

图5以纵剖面示出图1中的通风设备的立体视图;和

图6示出图5中的框vi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200的立体剖视图。通风设备200例如设计用于装入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之下的受限制的房间中。通风设备200具有:壳体202,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接口221至224,例如分别是新鲜空气和排气的出口和入口;热交换器260;两个eps外壳211、212;两个径流式通风机231、232;以及具有空气过滤器280的容纳腔270;以及楔紧单元100。热交换器260借助于楔紧单元100保持在安装位置中并且气密地安装,使得在进气和排气之间的流体传输是不可能的。楔紧单元100即使在天花板下方的装入情况也能够实现将热交换器260简单地维护和安装,在所述装入情况下对组件的取用必须经由头部进行。

图1从上方示出在盖处的装入情况下的通风设备200。可见的是通风设备200的安装侧204。可清楚看到的是,前面提到的通风设备200的设备组件231、232、260、280、290基本上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径流式通风机231、232在此设置为,使得其将新鲜空气流或排气流通过热交换器260引出。新鲜空气和排气在此以对流的方式运作。该特殊的设置方式特别熟练地满足对于空间有限的房间的要求并且通过使用径流式通风机仍能够实现将大的体积流输送穿过通风设备200。

热交换器260在本实例中是六边形的,这有利地充分利用空间,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考虑热交换器的其他形式。在本实例中还示出在容纳腔270中的空气过滤器280。在其他实例中,其他空气过滤器和/或其他元件,例如附加加热装置290也可以设置在容纳腔285中。此外,其他容纳腔也可以设置在流动路径的其他位置处。优选地,将外部空气在穿流热交换器260之前过滤,以便减少热交换器260的污染并且延长维护间隔。

图2示出从安装侧204观察在壳体202封闭时的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200。在图2中可见根据本发明的冷凝液排出口242和控制和供应单元225,所述控制和供应单元设置在壳体202的长边的侧面的环周壁252上的留空部210中。

图3从下方、进而从朝向腔的下侧206示出例如在天花板之下的装入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200连同其壳体202的立体视图。可接近的下侧206与安装侧204相对置地设置。在构成下侧206的壁面208中分别设有开口,经由所述开口,可以将设备组件231、232、260、280、290装入壳体202上的容纳腔230、250、270、285中和/或从所述容纳腔中取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口借助于覆盖元件234、236、238、238’封闭,其中覆盖元件连同壁面208构成共同的平面。设置在壳体上或壳体之内的电的设备组件,如径流式通风机231、232和附加加热装置290的操控和能量供应借助于设置在留空部210中的壳体202的环周侧的外面上的控制和供应单元225进行。控制和供应单元225在此装入留空部210中,使得所述留空部不超出壳体202的外部尺寸。

如还从图3中可见,在具有开口的壁面208上或封闭开口的覆盖元件234至238’上分别设有压印部272、274、276,所述压印部例如限定在相应的容纳腔230、250、270、285中构成的设备组件的类型和/或给出流过组件的新鲜空气或排气的流动方向。

如图3还表明,热交换器容纳在壳体202的中间的容纳腔250,所述容纳腔的开口216借助于覆盖元件236封闭。径流式通风机231、232在壳体中构成的流动通道中沿流动方向设置在热交换器260下游,使得径流式通风机将排气和新鲜空气分别通过通风设备抽吸。

热交换器260借助于在图3中示出的楔紧单元100锁止在容纳腔250之内,在取出热交换器之前需松开所述楔紧单元。借助于楔紧单元100实现热交换器在壳体202中的夹紧和在要彼此分开的流动通道之间的密封和排气。楔紧单元包括夹紧部段110和抓握部段120。优选地,楔紧单元100构成为压铸件,其中支撑机构保证楔紧单元100的稳定性,而楔紧单元100可不构成为实心构件。

如图3还示出,在覆盖元件234、236上构成为抓握槽的把手262、264设计用于至少抓握覆盖元件236、238。此外,在壳体202的侧面的环周壁252上设置有用于在天花板之下设置的通风设备200的安装支架256。经由安装支架256和与安装支架共同作用的要固定在天花板中的螺纹杆,通风设备200悬挂在天花板之下。如从图3中同样可见,冷凝液排出口242设置在覆盖元件234上,所述覆盖元件为了维护和/或保养目的而构成为可从通风设备200的壳体202中取出。

图4示出通风设备和设置在其上的冷凝液泵240的放大视图,所述冷凝液泵借助于连接管路244连接在冷凝液排出口242上。此外,冷凝液泵240与在图3中示出的浮动模块246以传导信号的方式耦合,所述浮动模块监控或检测在壳体202之内的冷凝液的填充高度。冷凝液泵240借助于保持装置248设置在壳体202的环周壁252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液泵240经由警报线路254与中央的警报和报告中心耦合,在故障情况下警报信号传送给所述警报和报告中心。

图5示出覆盖元件234在其内侧上的设计方案,其中覆盖元件构成为收集池282。覆盖元件234具有底部284和基本上与其垂直设置的环绕的侧壁286,所述侧壁用于积聚的冷凝液。如图5和6所示出,在底部284中设有位于更低处的排出口288。冷凝液排出口242包括未详细示出的、延伸穿过侧壁286的冷凝液管路,所述冷凝液管路建立壳体202的内部和壳体的外侧之间的连接。浮动模块246,如从图6中可见,设置在位于更深处的排出口288的区域中。如从图5和6中还可见,覆盖元件234连同其收集池282在通风设备的常规使用中设置在容纳腔250中的热交换器260之下。收集池282与相邻的区域相比构成在通风设备之内的凹槽。将在通风设备200的相邻的区域中积聚的冷凝液优选朝在覆盖元件234的内侧上构成的收集池282的方向导出。

图6中的放大视图示出,覆盖元件234的贴靠面和用于壳体202的热交换器的容纳腔250中的开口216具有用于可形成彼此贴靠的面的密封连接的阶梯状的设计方案。附加地,在贴靠面之间设有单独的密封元件289。浮动模块246经由信号线路258与冷凝液泵240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200通风设备

202壳体

204安装侧

206下侧

208壁面

210留空部

216开口

221室内新鲜空气接口

222室内排气接口

223室外新鲜空气接口

224室外排气接口

225控制和供应单元

226,228流动通道

230,250,270,285容纳腔

231,232,260,280,290设备组件

234,236,238,238’覆盖元件

240冷凝液泵

242冷凝液排出口

244连接管路

246浮动模块

248保持装置

252环周壁

254警报线路

256安装支架

258信号线路

262,264把手

272,274,276,278压印部

282收集池

284底部

286侧壁

288排出口

289密封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