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2417发布日期:2019-07-06 10:1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带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工散状物料的钢带炉,其基本特征都是将物料布置在一条钢带上,由钢带将物料带入炉内升温加工。钢带由托板支撑,钢带和托板两者之间有摩擦。运送物料的钢带面积越大,它就需要更多的托板支撑,而钢带厚度只有几毫米,其承载的物料重量有数百吨,在不均匀重载、变速运动、自身振动等条件下,钢带在制造过程中的初始裂纹会在短时间内剧烈扩展,形成几十厘米甚至数米长的宽裂纹,无法焊接修补,焊接修补的初始裂纹更多。更换一条新钢带需要约一周时间,损失的产值高达几百万元人民币。

而钢带炉一旦建成,其物料加工量、物料品种、炉内温度、气体流量都是确定的,不能大幅度调整。如果最终产品种类变化、大幅度提高产量或散状物料改变品种,只有再建一个炉子或若干条钢带炉,投入高、周期长,可甚至能丢掉市场机会,投资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以延长钢带的使用寿命,并能够调整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包括支架、主动轮、从动轮、钢带和至少一个托板,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上,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架另一端上,所述钢带卷绕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上,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钢带内表面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托板包括底板、气垫箱和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设置于所述钢带内表面的下方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气垫箱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之间。

可选的,所述气垫箱包括为一中空箱体,所述中空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中空箱体顶部设置有多个微孔。

可选的,所述中空箱体与所述钢带之间还设置有减摩材料板,所述减摩材料板上对应所述多个微孔设置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减摩材料板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或石墨基自润滑材料板或巴氏合金含油自润滑材料板。

可选的,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包括底座、支座、橡胶件、弹性箱体、永磁体和励磁线圈;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支座顶部设置有一凹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通气孔与所述凹孔相连通;所述弹性箱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且所述弹性箱体的顶部与所述气垫箱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橡胶件设置于所述弹性箱体底部且所述橡胶件位于所述凹孔内;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弹性箱体内部,所述励磁线圈位于所述弹性箱体外侧部,所述弹性箱体内部与所述橡胶件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弹性箱体内设置有一中部隔腔,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中部隔腔内,所述弹性箱体中仅中部隔腔与所述橡胶件相连通;可选的,所述中空隔腔内填充有磁流变液;可选的,所述弹性箱体内位于所述中部隔腔以外的部分填充有磁流变弹性体;可选的,所述橡胶件为半球形结构,其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弹性箱体。

可选的,所述弹性箱体的侧壁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作。

可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气隔层,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体入口与所述气隔层相连通,所述气隔层顶部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座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的,还包括热循环模块,所述热循环模块包括第一风箱、第二风箱、进风机、尾气净化器和出风机,所述钢带贯穿所述所述第一风箱和所述第二风箱,所述进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风箱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风箱的顶部通过一风管相连通,所述风管内设置有一烧嘴,所述出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箱相连通,所述尾气净化器设置于所述出风机与所述第一风箱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风箱与所述第二风箱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段。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钢带的寿命大大延长,钢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在同等功率条件下主动轮可以驱动更长的钢带,钢带的面积可以增加,模块化设计的钢带炉,风箱数量可根据产量需求进行增减,使散状物料在钢带上的加工面积随之调整,生产灵活性大大提高。此外,每个热循环模块内部的风箱可单独控制,使得各个加工段的温度可调,物料在风箱内的驻留时间可调,各风箱内可通入的气体可以不同。这样,同一个钢带炉就可以加工出不同特性的散状物料,或同一种散装物料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中每个热循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主动轮;3、从动轮;4、钢带;5、托板;6、热循环模块;7、烧嘴;8、第一风箱;9、尾气净化器;10、出风机;11、进风机;12、进料斗;13、过渡段;14、第二风箱;15、中空箱体;16、进气口;17、微孔;18、减摩材料板;19、通孔;20、底座;21、支座;22、橡胶件;23、弹性箱体;24、永磁体;25、励磁线圈;26、凹孔;27、通气孔;28、底板;29、密封圈;30、气体入口;31、气隔层;32、磁流变弹性体;33、磁流变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减轻钢带受冲击的钢带炉,包括支架1、主动轮2、从动轮3、钢带4和多个托板5,托板5的数量根据钢带4的长度和/或物料的种类确定;所述主动轮2设置于所述支架1一端上,所述从动轮3设置于所述支架1另一端上,所述钢带4卷绕设置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从动轮3上,所述托板5设置于所述钢带4内表面的下方。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托板5包括底板28、气垫箱和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21;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21设置于所述钢带4内表面的下方与所述底板28之间,所述气垫箱设置于所述底板28和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21之间。所述气垫箱包括为一中空箱体15,所述中空箱体15上设置有进气口16,所述中空箱体15顶部设置有多个微孔17。所述中空箱体15与所述钢带4之间还设置有减摩材料板18,所述减摩材料板18上对应所述多个微孔17设置有通孔19。所述减摩材料板18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

所述自适应冲击吸能支座21包括底座20、支座21、橡胶件22、弹性箱体23、永磁体24和励磁线圈25;所述底座20设置于所述底板28上,所述支座21设置于所述底座20内,所述支座21顶部设置有一凹孔26,所述支座21上设置有一通气孔27与所述凹孔26相连通;所述弹性箱体23设置于所述支座21上且所述弹性箱体23的顶部与所述气垫箱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橡胶件22设置于所述弹性箱体23底部且所述橡胶件22位于所述凹孔26内;所述永磁体24位于所述弹性箱体23内部,所述励磁线圈25位于所述弹性箱体23外侧部,所述弹性箱体23内部与所述橡胶件22相连通。

所述弹性箱体23内设置有一中部隔腔,所述永磁体24设置于所述中部隔腔内,所述弹性箱体23中仅中部隔腔与所述橡胶件22相连通;所述中空隔腔内填充有磁流变液33;所述弹性箱体23内位于所述中部隔腔以外的部分填充有磁流变弹性体32;所述橡胶件22为半球形结构,其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弹性箱体23。所述弹性箱体23的侧壁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作。

所述底座20与所述支座21之间设置有气隔层31,所述底座20上设置有气体入口30与所述气隔层31相连通,所述气隔层31顶部位于所述底座20与所述支座21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29。还包括热循环模块6,所述热循环模块6包括第一风箱8、第二风箱14、进风机11、尾气净化器9和出风机10,所述钢带4贯穿所述所述第一风箱8和所述第二风箱14,所述进风机11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箱14相连通,所述第一风箱8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风箱14的顶部通过一风管相连通,所述风管内设置有一烧嘴7,所述出风机1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箱8相连通,所述尾气净化器9设置于所述出风机10与所述第一风箱8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风箱8与所述第二风箱14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段13。

通过向进气口16中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通过微孔17和通孔19喷射而出,将钢带4抬起,使钢带4与减摩材料板18分离,从而减少钢带4的摩擦,并通过压缩气体对钢带4进行支撑,增加钢带4的支撑稳定性,从而延长钢带4的使用寿命。

励磁线圈25电流的变化会引起励磁线圈25与永磁体24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从而改变弹性箱体23内中部隔腔内的压力,当中部隔腔内压力增大时,中部隔腔内的磁流变液33流向橡胶件22,橡胶件22体积增大;当中部隔腔内压力减小时,橡胶件22内的磁流变液33流向中部隔腔,橡胶件22体积减小;凹孔26始终与大气相连通,以保持压力平衡。

还可以设置多个传感器,以监测钢带4受到的载荷、钢带4的移动速度、钢带4的振幅和频率,并将上述信号以及钢带4的图像传递到控制器中,通过控制器调整励磁线圈25的电流,从而改变弹性箱体23的刚度,以提高钢带4的运行平稳性。

通过向气体入口30中通入压缩气体,使底座20与支座21保持被气体隔离的状态,从而使支座21收到的摩擦阻力最小,在钢带4运行出现波动时,支座21能够及时迅速的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减摩材料板18相对于钢带4的位置不发生大的变化,以保障从中空箱体15喷出的压缩气体对钢带4具有更好的支撑。

散装物料通过进料斗12进入炉内,均匀布置在钢带4上,由钢带4送入热循环模块6。热循环模块6中,根据物料的种类、生产速度、产量等因素,调整进风机11的进风量,进风机11将工艺气体送入第二风箱14中,工艺气体穿过钢带4上的小孔,再穿过散装物料,将散装物料的物理显热吸收后,再由烧嘴7增加热量到设定温度后进入第一风箱8,穿过散装物料和钢带4后进入尾气净化器9中净化后经出风机10排空。

进风机11和出风机10均可变频调速,不同热循环模块6中的进风机11和出风机10可单独进行调控。

烧嘴7所用的燃料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它们的混合物,助燃介质也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它们的混合物。不同热循环模块6中的烧嘴7可调整燃烧功率以控制不同风箱中的温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单个烧嘴7进行启停。

尾气净化器9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按需添加脱硫脱硝物质。

进风机11吸入的工艺气体可以是氧化性气体、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

热循环模块6的数量,取决于钢带4的长度。风箱以及风管内可以设置耐腐蚀层或耐火层或保温材料。

钢带4可以采用普碳钢、不锈钢、耐腐蚀钢、耐高温钢或其他材料。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