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6737发布日期:2020-01-31 17:4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捕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网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渔网是水产品捕捞中的重要工具,每次使用渔网捕捞之后,首先应当清洁渔网,去除渔网上的脏物,再将渔网进行晾晒,渔网的晾晒是再次打捞前必须经过的流程,鱼网潮湿时易腐烂,所以渔网用上两三天后晒两天,以延长渔网的使用寿命,同时如果没有晾晒,渔网上会有鱼腥味,大大降低捕获率。

晒网时要选择宽敞、通风、干燥的地点进行晾晒,容易使渔网干燥,但是在晒网的过程之中,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渔网的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加速渔网的氧化,使渔网变得容易断裂,有一些渔网在生产时,会在生产原料里面会添加一些抗紫外线材料(uv),但这种材料容易损耗,并不能延长渔网的寿命,同时在晒网时,通风条件难以满足,会延长晒网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渔网晾晒时容易被紫外线侵蚀,且不易通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渔网晾晒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包括两个主体,两个所述主体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体在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焊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体和若干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和第一移动体的底端均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主体的两侧均焊接有若干第一固定体,第一固定体的顶端设有防护体,防护体内部设有空腔,防护体材质为玻璃,防护体在空腔内部设有水,水的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所述防护体一侧的顶端设有集热板,集热板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焊接有若干散热板。

优选地,所述主体呈倾斜状,所述防护体呈圆弧形的倾斜状,所述集热板呈弧形,紧贴于防护体的上表面,所述主体的底端焊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顶端呈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体和所述第二移动体的顶端均设有导向块,所述主体在第一凹槽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块处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移动体的一端焊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体焊接,所述第一移动体之间均粘接有刚性线。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呈l状,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的外壁均粘接有若干凸块,凸块的一端呈半圆球状,所述凸块的材料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体在第二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所述防护体处于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防护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体,第二固定体的一侧与主体焊接,所述第二固定体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体在第三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

优选地,两个所述主体之间焊接有固定盒,固定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固定盒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盒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与第三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主体在空腔的一侧内壁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动轴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空腔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在空腔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一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端与第三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有储放盒,储放盒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储放盒的底端和顶端均焊接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柱的顶端呈半圆球状。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防护体和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水,材质为玻璃的防护体具有透光性,防护体空腔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水可以吸收太阳光之中的紫外线,避免缩短渔网的寿命,弧形的防护体可以聚集阳光,增强光照,提升晒网效率,且弧形的防护体可以在下雨天阻挡雨水,避免渔网再次打湿。

2、通过设置集热板和散热板,太阳光会加热防护体之中的水,使水蒸发,来到集热板的底端,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集热板吸收热量,通过散热板,使热量散发,倾斜的防护体一端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另一端的空气被吸引,空气形成流动,加强通风效果,便于渔网的晾晒。

3、通过设置倾斜的主体、弧形的集热板和顶端弧形的导流板,呈倾斜状的主体,便于渔网展开后,呈阶梯式分布,避免渔网被阻挡,影响太阳的照射,呈弧形的集热板,紧贴于防护体的上表面,便于吸收水蒸气凝结时的热量,顶端呈弧形状的导流板,便于引导空气,使空气从渔网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4、通过设置螺纹杆、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螺纹杆旋转时,会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下降,来到第一转动轴之上,便于渔网的收放,螺纹杆反向旋转时,弹簧使第二移动体进入螺纹杆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直到弹簧回到原始状态,拉动第一移动体,第一移动体进入螺纹杆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通过刚性线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依次向上移动,此时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相互分开,便于渔网的晾晒。

5、通过设置固定杆、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和凸块,呈l状的固定杆便于渔网处于两个主体之间,避免主体阻挡阳光,扭力弹簧可以使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将渔网夹住,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的凸块相互交叉,可以增大凸块与渔网的摩擦力,避免渔网掉落,一端呈半圆球状的橡胶凸块可以避免渔网被刺破,

6、通过设置可以旋转的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可以旋转的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可以使渔网展开之后,自行调整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之间的渔网距离,避免渔网被撕破。

7、通过设置储放盒和支撑柱,将晾晒之后渔网放入储放盒之中,支撑杆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的底端,旋转储放盒,储放盒的顶端与导流板的弧形外壁接触,并固定,支撑杆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的顶端,此时防护体下面的空气可以从储放盒两侧的通风孔对流而过,避免渔网潮湿,顶端呈半圆球状的支撑柱可以避免渔网被刺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固定杆结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第二固定体结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主体、2第一转动轴、3螺纹杆、4防护体、5第一移动体、6弹簧、7第二移动体、8集热板、9固定板、10导流板、11支撑柱、12固定盒、13第一固定体、14固定杆、15第一固定柱、16凸块、17刚性线、18导向块、19第二转动轴、20把手、21第三转动轴、22散热板、23第二固定柱、24转动杆、25第二固定体、26储放盒、2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7,一种渔网晾晒装置,包括两个主体1,两个主体1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主体1在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第一转动轴2的一端焊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体7和若干第一移动体5,第二移动体7和第一移动体5的底端均焊接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15,第一固定柱15可以将渔网固定,便于渔网展开,主体1的两侧均焊接有若干第一固定体13,第一固定体13的顶端设有防护体4,防护体4内部设有空腔,防护体4材质为玻璃,具有透光性,防护体4在空腔内部设有水,水的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吸收太阳光之中的紫外线,避免缩短渔网的寿命,防护体4一侧的顶端设有集热板8,集热板8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顶端焊接有若干散热板22,太阳光会加热防护体4之中的水,使水蒸发,来到集热板8的底端,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集热板8吸收热量,通过散热板22,使热量散发,防护体4一端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另一端的空气被吸引,空气形成流动,加强通风效果,便于渔网的晾晒,同时防护体4可以避免渔网被雨水打湿。

本发明中,主体1呈倾斜状,便于渔网展开后,呈阶梯式分布,避免渔网被阻挡,影响太阳的照射,防护体4呈圆弧形的倾斜状,圆形便于收集阳光,加强阳光照射,倾斜状便于空气加热上升之后的流通,集热板8呈弧形,紧贴于防护体4的上表面,便于吸收水蒸气凝结时的热量,主体1的底端焊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之间设有导流板10,导流板10的顶端呈弧形状,便于引导空气,使空气从渔网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其中,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的顶端均设有导向块18,主体1在第一凹槽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滑槽,导向块18处于滑槽的内部,螺纹杆3旋转时,可以通过导向块18带动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移动,第一移动体5的一端焊接有弹簧6,弹簧6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体7焊接,第一移动体5之间均粘接有刚性线17,螺纹杆3旋转时,会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下降,来到第一转动轴2之上,此时所有的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相互靠近,弹簧6压缩,便于渔网的收放,螺纹杆3反向旋转时,弹簧6使第二移动体7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直到弹簧6回到原始状态,拉动第一移动体5,第一移动体5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通过刚性线17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5依次向上移动,此时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相互分开,便于渔网的晾晒。

其中,固定杆14呈l状,便于渔网处于两个主体1之间,避免主体1阻挡阳光,固定杆14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与固定杆14的连接处设有扭力弹簧,可以使转动杆24靠近第一固定柱15,转动杆24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3,第二固定柱23和第一固定柱15的外壁均粘接有若干凸块16,凸块16的一端呈半圆球状,凸块16的材料为橡胶,扭力弹簧可以使第二固定柱23和第一固定柱15将渔网夹住,第二固定柱23和第一固定柱15的凸块16相互交叉,可以增大凸块16与渔网的摩擦力,避免渔网掉落,一端呈半圆球状的橡胶凸块16可以避免渔网被刺破,可以旋转的第二固定柱23和第一固定柱15可以使渔网展开之后,自行调整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之间的渔网距离,避免渔网被撕破。

其中,第一固定体13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固定体13在第二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防护体4处于第二凹槽的内部,第二凹槽可以避免防护体4滑动,海绵可以避免防护体4碰撞损坏,防护体4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体25,第二固定体25的一侧与主体1焊接,第二固定体25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固定体25在第三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第三凹槽可以防止防护体4下滑,起支撑作用。

其中,两个主体1之间焊接有固定盒12,固定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1,固定盒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固定盒12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把手20,把手20与第三转动轴21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空腔,主体1在空腔的一侧内壁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转动轴2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空腔的内部。

其中,主体1在空腔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第三通孔,主体1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二转动轴19,第二转动轴19的底端与第一转动轴2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19的顶端与第三转动轴21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转动把手20,把手20可以带动第三转动轴21转动,第三转动轴21带动两个第二转动轴19转动,两个第二转动轴19的带动两个第一转动轴2转动,两个第一转动轴2带动螺纹杆3转动,使渔网收放。

使用时,拉动第二固定柱23,第二固定柱23通过转动杆24和扭力弹簧与第一固定柱15分开,将渔网夹在第一固定柱15和第二固定柱23之间,凸块16使渔网固定,转动把手20,把手20通过第二转动轴19和第三转动轴21带动第一转动轴2旋转,第一转动轴2带动螺纹杆3旋转,螺纹杆3旋转时,弹簧6使第二移动体7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直到弹簧6回到原始状态,拉动第一移动体5,第一移动体5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通过刚性线17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5依次向上移动,此时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相互分开,渔网分开,并呈阶梯式分布。

阳光通过防护体4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水,吸收了太阳光之中的紫外线,再照射到渔网之上,太阳光加热防护体4之中的水,使水蒸发,来到集热板8的底端,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集热板8吸收热量,通过散热板8,使热量散发,倾斜的防护体4一端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另一端的空气被吸引,通过导流板10,空气形成流动。

实施例2

参照图7,一种渔网晾晒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便于渔网的放置,两个支撑柱11之间转动连接有储放盒26,储放盒26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孔,储放盒26的底端和顶端均焊接有若干支撑杆27,支撑柱27的顶端呈半圆球状,可以将晾晒之后渔网放入储放盒26之中,支撑杆27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26的底端,旋转储放盒26,储放盒26的顶端与导流板10的弧形外壁接触,并固定,支撑杆27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26的顶端,此时防护体4下面的空气可以从储放盒26两侧的通风孔对流而过,避免渔网潮湿,增加储放效果,顶端半圆球装的支撑柱27可以避免渔网被刺破。

使用时,拉动第二固定柱23,第二固定柱23通过转动杆24和扭力弹簧与第一固定柱15分开,将渔网夹在第一固定柱15和第二固定柱23之间,凸块16使渔网固定,转动把手20,把手20通过第二转动轴19和第三转动轴21带动第一转动轴2旋转,第一转动轴2带动螺纹杆3旋转,螺纹杆3旋转时,弹簧6使第二移动体7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直到弹簧6回到原始状态,拉动第一移动体5,第一移动体5进入螺纹杆3的螺纹凹槽内部,并向上移动,通过刚性线17使所有的第一移动体5依次向上移动,此时第一移动体5和第二移动体7相互分开,渔网分开,并呈阶梯式分布。

阳光通过防护体4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水,吸收了太阳光之中的紫外线,再照射到渔网之上,太阳光加热防护体4之中的水,使水蒸发,来到集热板8的底端,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集热板8吸收热量,通过散热板8,使热量散发,倾斜的防护体4一端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另一端的空气被吸引,通过导流板10,空气形成流动。

将晾晒之后渔网放入储放盒26之中,支撑杆27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26的底端,旋转储放盒26,储放盒26的顶端与导流板10的弧形外壁接触,并固定,支撑杆27使渔网无法接触储放盒26的顶端,此时防护体4下面的空气可以从储放盒26两侧的通风孔对流而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