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4039发布日期:2019-11-01 21: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新风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优质的家居健康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的诉求,新风产品也逐步成为家居重要配置。

传统的新风装置引入新风和排出浊风普遍采用分离的双风道结构,在双风道的交汇点设置热交换器进行热量回收,整个装置尺寸较大所占空间较多,从而导致安装不便。

热交换器、静电除尘等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新风中,同时新风技术也越来越精细,更加小巧,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未有将新风除尘技术应用于隐藏管道的功能,同时在管道中更未有相应的新风及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的功能。

叶轮也是通风装置中必不可少的部件,通过电机等驱动设备与叶轮连接,把驱动轴的能量转为叶轮的机械能,驱动叶轮转动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带动气体流动的能量,目前市场上的通风装置叶轮大多是单向的,当需要多个方向送风时则需要多个叶轮,使用较为不便。

市场上目前缺乏一种高度集成化,显著减少占地空间的新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包括:

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和室外风接口,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室外风接口顺次连接,所述吸排一体风机设置在室内并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所述墙内隐藏式管道设置在墙体内传输气流,所述室外风接口设置在室外用于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并将新风吸入。

进一步的,所述穿墙管道包括:穿墙外管和设置在所述穿墙外管内的过滤热交换装置,所述穿墙外管设置在墙壁上开设的孔洞内并为过滤热交换装置提供外保护,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一端与所述吸排一体机连接;

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包括一个外环管道、一个内环热交换管,所述内环热交换管置于所述外环管道内,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通室内回风,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与所述外环管道之间通室外新风;

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与所述外环管道之间设置对室外新风进行净化的静电除尘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包括内壳、绝缘外壳、固定基座;

所述内壳的两端与所述绝缘外壳的两端均固定在固定基座上;

并内壳适配所述内环热交换管外周侧,所述绝缘外壳适配所述外环管道内周侧;

在所述内壳与所述绝缘外壳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交错排列的正极集尘片及负极集尘片,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之间为新风净化通道;

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的截面形状均为弧状结构;

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均由若干个矩形板状集尘片拼接而成;

所述静电除尘组件面向新风入口的方向为电晕区;

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的两端均固定在固定基座上,并所述固定基座平行所述外环管道或所述内环热交换管的轴心方向布置;

在所述外环管道内侧设置有一个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凸台;

在所述固定基座面向凸台的方向上形成一个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内壳组成,所述绝缘外壳由与所述单元内壳数量相同的单元外壳组成,所述固定基座由与所述单元内壳数量相同的单元固定基座组成,所述单元内壳、单元外壳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固定在所述单元固定基座上,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单元固定基座上形成一个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上开设有固定孔与贯穿孔,经由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及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进行串联固定,在所述贯穿孔处设置有配合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及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的隔离铝垫圈;

所述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及所述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在内壳及绝缘外壳上;

所述电晕区设置有电离丝固定支架;

所述电离丝固定支架包括一个支架内环、一个支架外环,所述支架内环与所述支架外环之间通过肋条连接,并在支架内环及支架外环之间设置有适配、或卡接固定基座的固定结构,在肋条面向所述正极集尘片及负极集尘片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具有可允许电离丝通过的贯穿通孔结构或固定电离丝的固定结构;

所述支架内环的形状与所述内壳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架外环的形状与所述绝缘外壳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包括:安装底板、外框、前面板、双流向叶轮和电机,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穿墙外管和设置在所述穿墙外管内的过滤热交换装置连接,所述安装底板中部开设有让气流通过的开口,所述安装底板的开口中部设置有电机安装支架,所述电机安装支架为叉状支架,所述电机安装支架的支脚与安装底板连接固定,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支架的中心处,所述双流向叶轮中心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外框一侧与所述安装底板的外周侧连接,所述外框的另一侧与所述前面板的外周侧连接,所述外框上具有栅格结构,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双流向叶轮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呈圆形,所述盖板中部设置有让气流通过的圆形开口;

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盖板一侧端面上并沿所述圆形开口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盖板平面垂直,所述第一分隔板整体呈筒状,所述第一分隔板界定了一个柱状的容纳空间;

第一叶片组件,所述第一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容纳空间内;

第二叶片组件,所述第二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同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叶片组件靠近所述盖板边缘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以盖板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叶片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倾斜于所述盖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叶片组件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的内环热交换管的位置对应,当叶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叶片231提供轴向的轴流风力将室内浊风抽出;

所述连接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中心设置有一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连接柱的内侧壁通过多个肋板连接,所述连接轴中心设置有连接轴孔,所述连接轴孔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而驱动整个叶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叶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和固定圈,多个所述第二叶片以盖板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叶片呈弧形,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盖板垂直,所述第二叶片一端位于所述盖板边缘并与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叶片另一端朝向盖板中心;所述第二叶片组件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内环热交换管与外环管道之间的位置对应;

所述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相反于所述盖板一侧,所述固定圈与全部所述第二叶片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一个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电机安装支架上,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让电机安装支架支脚穿过的开口,所述套筒将所述安装底板中部的开口分隔为进风区和排风区,所述套筒一端伸入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的内环热交换管内侧并与内环热交换管适配,所述套筒另一端套在所述双流向叶轮的第一分隔板外侧并与其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风接口包括:接口管道,所述接口管道一端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连接,所述接口管道两端和底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接口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接口管道内部分隔为两个互相独立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一端均与所述接口管道一端的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的内环热交换管与外环管道之间的位置对应并与内环热交换管与外环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的内环热交换管的位置对应并与内环热交换管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道另一端的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道底部的通风口连通;

所述室外风接口还包括新风防雨帽,所述接口管道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防雨帽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新风、排风集成到一个大管道中,由一个双流向叶轮实现中部排风、外侧进新风,同时对新风净化过滤,新风与排风经过相临的高效换热金属片实现热交换。整个装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占地空间,并且安装简便,仅利用很少的空间便可以实现引入新风,排出浊风并进行热量回收,同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爆炸图;

图3(a)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细节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过滤热交换装置的截面剖视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双流向叶轮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流向叶轮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柱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双流向叶轮工作时气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双流向叶轮工作时截面视角气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电机安装支架和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室外风接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前、后均以附图为准,仅用于明确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包括:

如图1-2所示,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和室外风接口,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室外风接口顺次连接,所述吸排一体风机设置在室内并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所述墙内隐藏式管道设置在墙体内传输气流,所述室外风接口设置在室外用于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并将新风吸入。

如图1-2所示,所述穿墙管道包括:穿墙外管3和设置在所述穿墙外管3内的过滤热交换装置1,所述穿墙外管3设置在墙壁上开设的孔洞内并为过滤热交换装置1提供外保护,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一端与所述吸排一体机连接。

如图3-6所示,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包括一个外环管道11、一个内环热交换管12;

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置于所述外环管道11内,所述外环管道11与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同轴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配穿墙式管道,所述外环管道11截面为近似圆形结构,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截面为圆形结构;

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内部用于通过所述室内的排出的浊风,在所述外环管道11与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之间用于通过所述室外进入的新风,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采用高导热回收金属管,用于实现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

在所述外环管道11及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道之间设置有静电除尘组件13,所述静电除尘之间环绕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可实现由室外进入的新风均需要通过静电除尘组件13,进行对新风净化;

所述外环管道11内侧设置有一个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凸台110;

如图3、4所示,所述静电除尘组件13包括一个适配内环热交换管12外周侧截面尺寸的内壳组件、一个适配外环管道11内周侧截面尺寸的绝缘外壳组件、第一固定基座133、第二固定基座134、正负基片组件、电离丝140、电离丝固定支架139;

所述内壳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内壳131,及一个第二内壳132,所述第一内壳131与所述第二内壳132截面均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一内壳1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的一边侧上端,所述第一内壳13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的一边侧上端,所述第二内壳1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的一边侧下端,所述第二内壳13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的一边侧下端;

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平行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或外环管道11的轴心方向布置,并上述所述第一内壳131及所述第二内壳132均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面向内环热交换管12的一侧上;

在所述第一内壳131、第二内壳132、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连接后的内侧适配所述内环热交换管12外周侧截面尺寸;

所述绝缘外壳组件包括一个第一绝缘外壳137、及一个第二绝缘外壳138,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138截面均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基座133的另一边侧上端,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的另一边侧上端,所述第二绝缘外壳13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的另一边侧下端,所述第二绝缘外壳138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的另一端下端;

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及所述第二绝缘外壳138均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面向外环管道11的一侧上;

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第二绝缘外壳138、第一固定基座133、第二固定基座134连接后的外侧适配所述外环管道11内周侧截面尺寸;

所述绝缘外壳(137、138)与所述内壳(131、132)与所述基座(133、134)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接、卡接、固定焊接等固定方式;

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37与所述第一内壳131之间设置有多个正极集尘片135及多个负极集尘片136,在所述第二绝缘外壳138与所述第二内壳132之间设置有多个正极集尘片135及多个负极集尘片136;

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所述负极集尘片136相互交叉布置;

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所述负极集尘片136均由若干个矩形板状集尘片单元拼接而成,拼接后的所述正极集尘片135或所述负极集尘片136均为截面近似圆弧状的结构;

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所述负极集尘片136的轴向长度均小于所述绝缘外壳及所述内壳的轴向长度,所述绝缘外壳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内壳的轴向长度相同;

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上开设有若干个集尘片固定凹槽,所述集尘片固定凹槽沿着轴向方向开设,并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及所述第二固定基座134的上下两侧面;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所述负极集尘片136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43及贯穿孔144,具体可以理解为,所述正极集尘片135上开设有正极集尘片固定孔及正极集尘片贯穿孔,所述负极集尘片136上开设有负极集尘片固定孔及负极集尘片贯穿孔,所述正极集尘片固定孔的位置与所述负极集尘片贯穿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正极集尘片贯穿孔位置与所述负极集尘片固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

并本实施例还包括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1、及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2,所述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1及所述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2均一端固定在绝缘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内壳上,对应的所述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1分别依次通过正极集尘片贯穿孔及负极集尘片固定孔,所述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2分别依次通过负极集尘片贯穿孔及正极集尘片固定孔;

具体可以理解为所述贯穿孔144的孔径大于所述固定孔143,并所述固定孔143与所述贯穿孔144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相互交叉相对;

所述隔离铝垫圈145分别抵触在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负极集尘片136或两个正极集尘片135的固定孔143外周侧,并通过中间夹持的正极集尘片135或负极集尘片136的贯穿通孔;

所述隔离铝垫圈145为中空结构,并允许所述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2或所述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1通过;

所述正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2或所述负极片关联紧固螺杆141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为了固定稳定的需要下,数量可以为多个;

在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所述负极集尘片136面向管道入风的一侧设置所述电离丝固定支架139;所述电离丝固定支架139包括一个支架内环1391、一个支架外环1392,所述支架内环1391与所述支架外环1392之间通过肋条1393连接,并在支架内环1391及支架外环1392之间设置有适配、或卡接第一固定基座133及第二固定基座134的固定结构,在肋条1393面向所述正极集尘片135及负极集尘片136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近似三角形的结构,并在延伸部上具有可允许电离丝140通过的贯穿通孔结构,或替换为可允许电离丝140通过的其他结构均可;

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33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壳131或第二内壳132的一侧为一个凹陷的结构,所述凹陷的结构与凸台110相互适配,并所述凸台110插接在凹陷结构内;

在所述凸台110及凹陷的结构可对应设置允许电性连接或允许电缆或导线等导电结构通过通孔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定;

应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实现在管道的有限空间内,集成静电除尘结构,并对室内风及室外风进行高效的热交换。

如图1-2、5所示,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包括:安装底板4、外框5、前面板6、双流向叶轮2和电机7,所述安装底板4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穿墙外管3和设置在所述穿墙外管3内的过滤热交换装置1连接,所述安装底板4中部开设有让气流通过的开口,所述安装底板4的开口中部设置有电机安装支架71,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1为叉状支架,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1的支脚与安装底板4连接固定,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1的中心处,所述双流向叶轮2中心与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外框5一侧与所述安装底板4的外周侧连接,所述外框5的另一侧与所述前面板6的外周侧连接,所述外框5上具有栅格结构,可让气流通过,所述前面板6上开设有气孔61,可让气流通过。

如图7-8所示,双流向叶轮2,包括:盖板21,所述盖板21呈圆形,所述盖板21中部设置有让气流通过的圆形开口211;

第一分隔板22,所述第一分隔板22设置在所述盖板21一侧端面上并沿所述圆形开口211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22与所述盖板21平面垂直,所述第一分隔板22整体呈筒状,所述第一分隔板22界定了一个柱状的容纳空间;

第一叶片组件23,所述第一叶片组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22的容纳空间内;

第二叶片组件24,所述第二叶片组件24设置在所述盖板21与所述第一分隔板22同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叶片组件24靠近所述盖板21边缘设置。

如图7-11所示,所述第一叶片组件23包括多个第一叶片231和连接柱232,所述连接柱232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一叶片231以盖板21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叶片231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32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23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2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231倾斜于所述盖板21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叶片组件23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的内环热交换管12的位置对应,当叶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叶片231提供轴向的轴流风力将室内浊风经前面板6上的气孔61抽出。

如图7-9所示,所述连接柱232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中心设置有一个连接轴2321,所述连接轴2321与连接柱232的内侧壁通过多个肋板2322连接,所述连接轴2321中心设置有连接轴孔2323,所述连接轴孔2323用于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从而驱动整个叶轮转动。所述连接柱232用于与驱动设备连接,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工作。

如图7-9所示,所述第二叶片组件24包括多个第二叶片241和固定圈242,多个所述第二叶片241以盖板21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叶片241呈弧形,所述第二叶片241与所述盖板21垂直并与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41一端位于所述盖板21边缘,所述第二叶片241另一端朝向盖板21中心。

如图7-11所示,所述固定圈242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241相反于所述盖板21一侧,所述固定圈242与全部所述第二叶片241连接,所述固定圈242用于加固所述第二叶片241,使第二叶片241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所述第二叶片组件24与过滤热交换装置1的内环热交换管12与外环管道11之间的位置对应,当叶轮转动时,所述第二叶片241提供向外的离心风力,将室外新风吹入到室内。

如图12所示,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1上设置有一个套筒72,所述套筒72套设在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1上,所述套筒72的侧壁上开设有让电机安装支架71支脚穿过的开口,所述套筒72将所述安装底板4中部的开口分隔为进风区和排风区,所述套筒72一端伸入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的内环热交换管12内侧并与内环热交换管12适配,所述套筒72另一端套在所述双流向叶轮的第一分隔板22外侧并与其适配,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将进风和排风完全分隔开。

如图13所示,所述室外风接口包括:接口管道8,所述接口管道8一端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连接,所述接口管道8两端和底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接口管道8内设置有第二分隔板81,所述第二分隔板81将所述接口管道8内部分隔为两个互相独立的第一风道82和第二风道83,所述第一风道82和第二风道83一端均与所述接口管道8一端的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82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的内环热交换管12与外环管道11之间的位置对应并与内环热交换管12与外环管道11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风道83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的内环热交换管12的位置对应并与内环热交换管12连通,所述第一风道82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道8另一端的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83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道8底部的通风口连通。

如图2、12所示,所述室外风接口还包括新风防雨帽9,所述接口管道8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防雨帽9连接,所述新风防雨帽9可防止雨水进入第一风道82内,可避免内部元件工作受到影响。

所述接口管道8与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1连接的位置可设置防水硅胶套,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新风、排风集成到一个大管道中,由一个双流向叶轮实现中部排风、外侧进新风,同时对新风净化过滤,新风与排风经过相临的高效换热金属片实现热交换。整个装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占地空间,并且安装简便,仅利用很少的空间便可以实现引入新风,排出浊风并进行热量回收,同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净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