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7845发布日期:2019-12-04 00:1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风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风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口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通风空调系统调试与运营期间,为保证系统运行正常,需测量系统风口的温度、湿度及风量等参数,通过对风口参数的测量与分析,得到系统运行情况与故障情况,从而指导并完成系统调试。

现有的风口设备在对风口参数进行测量时,一般通过在风口处布置临时的风速传感器以测量风口参数,或通过通风空调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获取风口参数,但是,在风口处布置临时的风速传感器,存在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问题,而根据通风空调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获取风口参数则无法对风口设备末端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且准确测量风口参数的风口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口设备,包括风管、测量装置以及散流板;所述测量装置包括风量测量装置;

所述风管包括第一端部、管体和第二端部,所述管体的通风口径由所述第一端部向管体中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管体中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

所述风量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管体中部的内侧;

所述散流板封装于所述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风量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风速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风速传感器以所述管体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在所述横截面上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管体中部设置有连接于管体内壁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风量测量装置。

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呈交叉状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风速传感器以交叉点为圆心,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其中所述交叉点与所述管体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同心。

其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管体中部的内壁的固定件;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或者,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交叉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其中,所述风管还包括位于所述风管中部内壁的卡槽,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卡槽卡设于所述风管的内壁。

其中,所述风速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上。

其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风管内壁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

其中,所述风口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外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测量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风量参数。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散流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口设备,风管包括第一端部、管体和第二端部,所述管体的通风口径由所述第一端部向管体中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管体中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如此,起到了良好的局部导流作用,减少了气流局部阻力,保证了气流平稳;进一步地,通过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管体中部的内侧的风速传感器,实现了对风量参数的自动测量,节省了人力消耗,大大提升了风量参数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设备的散流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设备的风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设备的风量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设备的风量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设备的风量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风管10;测量装置20;散流板30;支撑架40;显示面板50;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管体13;卡槽14;风量测量装置21;风速传感器211;温湿度传感器22;风口百叶31;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固定件43;连接件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口设备,包括风管10、测量装置20以及散流板30;所述测量装置20包括风量测量装置21;其中,所述风管10包括第一端部11、管体13和第二端部12,所述管体13的通风口径由所述第一端部11向管体13中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管体13中部向所述第二端部12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这里的管体13的通风口径由所述管体13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可以呈对称设置,管体13的内壁由第一端部11向第二端部12可以是弧形,由管体13的内壁所围成的横截面的口径可以是圆形。这里将风管10的通风口径设计成由所述第一端部11向管体13中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管体13中部向所述第二端部12逐渐增大的结构,其中,第二端部12作为送排风口,可以用于将室内的气流从第二端部12经第一端部11排出,也可以用于将空调输出的冷/热气流经第一端部11从所述第二端部12送入室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风口设备作为中央空调的送风口设备,其中,第二端部12作为出风口用于将冷/热气流经第一端部11输入室内,具体地,气流由第一端部11进,由第二端部12出,气流由用于进风的第一端部11到达管体13中部时,由于管体13中部的缩紧,可以先集中进风气流,气流由用于出风的第二端部12再分散出风,起到良好的局部导流作用,减小了气流局部阻力,保证了气流平稳。

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包括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211,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211设置于所述管体13中部的内侧;这里,风速传感器211设置于管体13中部的内侧,可以是管体13中部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于管体13中部的内腔中,与内壁间隔设置,即所述风速传感器211设置在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上,这里,风速传感器211可以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在所述横截面上对称设置,与管体13的内壁之间有一定间隔。这里风速传感器211可以是多个,当风速传感器211设置在所述管体13中部的内腔中时,所述多个风速传感器211与管体13的内壁之间的间隔是相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风速传感器211的数量为奇数个时,请再次参阅图5,任意相邻的两个风速传感器211与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夹角相等,即α=β=γ;当风速传感器211的数量为偶数个时,所述风速传感器211可以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在所述横截面上对称设置。如此,通过增加风速传感器211的数量,大幅提升了风口参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装配,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散流板30封装于所述第二端部12。这里,散流板30可以参照如下方式与第二端部12连接,例如,散流板30包括卡脚,所述卡脚与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下翻边外侧的凸块卡接固定。保证了第二端部12对应的送排风口的美观、平整。

请继续参阅3、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包括至少两个风速传感器211,所述至少两个风速传感器211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在所述横截面上对称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包括四个风速传感器211,两两分别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设置在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上,四个风速传感器211所位于的平面与气流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在风速传感器211为三个时,所述风速传感器211以所述管体13中部横截面中心点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风速传感器211所位于的平面与气流方向垂直。这里,所述管体13中部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所述第一端部11和所述第二端部12的开口可以是方形。通过设置在管体13中部内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速传感器211,求取横截面平均流速确定风口流量,大幅提升了风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该测量方式便于在管体13的横截面的气流场进行风速测取,解决了在测量过程中单点式风速传感器211引起的测取范围较小、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2-5,所述管体13中部设置有连接于管体13内壁的支撑架40,所述支撑架40用于支撑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这里,所述风口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管体13中部的、连接管体13内壁的支撑架40。支撑架40用于支撑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也就是说,风速传感器211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0上,实现了将风速传感器211设置于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上,与管体13中部的内壁间隔设置。相较传统的临时布置风速传感器211的测量方式,减少了人为测量时,位置及角度不同引起的偏差,且测量处无人操作因而消除人为干扰。

请继续参阅图3-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40包括呈交叉状连接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所述风速传感器211以交叉点为圆心,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41上和所述第二连杆42上,其中所述交叉点与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同心。这里,第一连杆41和所述第二连杆4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风速传感器211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41上和所述第二连杆42上,也就是说每个风速传感器211与管体13中部的内壁距离相等,均匀的分布在管体13中部内侧,这样,设置有包含四个风速传感器211的阵列式的风量测量装置21,通过求取横截面平均流速确定风口流量,该方式相较单点式风速传感器的测量方式,增加了布点数量,同时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气流流动的管体13内部的腔体中,而不是设置在管体13的内壁上,大幅提升了风口参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4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架40固定在所述管体13中部的内壁的固定件43;

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43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43连接,这里,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固定件43可以是金属结构,具体可以是铁,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43通过焊接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固定件43可以是塑料材质,通过在固定件43上设置通孔,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贯穿连接所述固定件43。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41的至少一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杆42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固定件43连接。也就是说,这里可以只通过第一连杆41的一端或者第一连杆41的两端实现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与所述固定件43的连接,另外,也可以只通过第二连杆42的一端或者第一连杆41的两端实现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与所述固定件43的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40还包括连接件44,所述连接件44的一端与所述交叉点连接,所述连接件4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43连接。

这里,也可以通过连接件的一端与交叉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43连接,对应地,当连接件和固定件43为金属材质时,可以通过焊接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速传感器211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41以及所述第二连杆42上。这里,风速传感器211所位于的平面与气流方向垂直。如此,提高了对风口参数测量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管10还包括位于所述风管10中部内壁的卡槽14,所述固定件43通过所述卡槽14卡设于所述风管10的内壁。这里,卡槽14的数量至少是两个,卡槽14可以是沿着管体13中部内壁,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在管体13中部内壁以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中心点对称设置两个卡槽14,通过卡槽14实现了将风量测量装置21设置在所述管体13中部的横截面上,相较单点式风速传感器的测量方式,增加了布点数量,同时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气流流动的管体13内部的腔体中,而不是设置在管体13的内壁上,大幅提升了风口参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装置20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2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2安装在所述风管10内壁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位置。这里,所述风量测量装置21设置在所述管体13的中部,将所述管体13的内腔隔离成进风室和出风室,在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风口设备作为中央空调的送风口设备,其中,第二端部12作为出风口用于将冷/热气流输入室内,这里,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为出风室,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为进风室,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2安装在所述出风室,气流经风量测量装置21测量风速后,到达出风室,由温湿度传感器22完成对风的温度、湿度的测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风口设备作为中央空调的排风口设备,其中,第二端部12作为排风口用于将室内气流经所述第二端部12抽出,经风管10从所述第一端部11排出,其中,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为进风室,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的为出风室,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2安装在所述进风室,气流经第二端部12进入风管10后,由温湿度传感器22完成对风的温度、湿度的测量,然后,气流经风量测量装置21测量风速后,到达出风室。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2与所述显示面板50电连接,将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面板50,并由显示面板50进行实时显示,如此,实现了对风的温度、湿度相关参数的自动且准确的测量和实时显示。

请结合参阅图1,所述风口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12外侧的显示面板50,所述显示面板50与所述测量装置20电连接,用于显示风量参数。这里,所述显示面板50设置于所述散流板30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散流板30包括卡扣,所述卡脚与所述第二端部12的内翻边内侧的卡槽卡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50也可以安装在第二端部12的内翻边上。这里,气流流经风量测量装置21后,风速传感器211进行测量并将数据传输至显示面板50,经过计算得到流经该横截面的风量并由显示面板50进行实时显示,同时,在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风口设备作为中央空调的送风口设备,其中,第二端部12作为出风口用于将冷/热气流输入室内,气流由第一端部11进入风管10,流经风量测量装置21,即可完成风速的测量,并经简单计算得到风量,同时由温湿度传感器22完成对风的温度、湿度的测量,并由显示面板50进行实时显示,如此,实现了对风口参数的自动且准确的测量和实时显示。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50设置于所述散流板30上。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显示面板5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散流板30上;也可以在散流板30上开槽,将显示面板50嵌入槽口,嵌入方式可以是铆接或者卡接;也可以通过粘结剂将显示面板50粘合在散流板30上。所述显示面板50应设置于便于读取数据的位置。所述散流板30的中部还可以设有风口百叶31作为送排风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