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628发布日期:2019-12-14 00:2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是热泵的一种形式,顾名思义,热泵也就是像泵那样,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的目的,常规的空气源热泵使用一般应用于,对冬季室外最低气温有一定要求,适宜作为集中供热的补充,承担单体建筑或小型区域供热,也可用于分户取暖。

根据中国专利cn104676937b中公开的一种低温空气源地源双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制冷剂-水换热器等,该发明的优点是可以解决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运行效率低、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等技术难题,达到提高机组能效比和运行可靠性的目的,但是将空气源机组与大气进行换热,并直接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在冬季严寒天气,空气源机组衰减,为满足严寒天气所需设备配置数量较多,相应地初步投资提高,进而运行费用也相对较高,故而提出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具备实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在冬季严寒天气,空气源机组衰减,为满足严寒天气所需设备配置数量较多,相应地初投资提高,进而运行费用也相对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实用性高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包括空气源机组,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空气源中间泵,所述空气源中间泵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热泵机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末端循环水泵,所述末端循环水泵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球阀,所述空气源机组、空气源中间泵、热泵机组和末端循环水泵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远离末端循环水泵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空气源机组、空气源中间泵、热泵机组和末端循环水泵电性连接,所述热泵机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二导线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径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空气源中间泵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盘,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盘呈对称分布于空气源中间泵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阀的内径与第一通管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球阀的内径与第二通管的外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空气源机组的高度大于空气源中间泵的高度,所述第二通管的外径大于第一通管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空气源机组和末端循环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空气源机组的输出端与空气源泵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空气源泵站的输出端与热泵机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热泵机组的输出端与末端循环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末端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用户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转口,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座,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台,所述凸台和转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内球本体,所述凸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靠近内球本体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内球本体的内侧,所述凸台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定块,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且位于限定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第二通管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口呈对称分布于外壳中轴线的上下两侧,所述内球本体的大小分别与凸台和转座的大小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通过整个供热系统分为两种模式,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外侧温度过低的时候,经过第二导线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此时主控制器控制空气源机组开始工作与大气换热,经过第一连接管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源中间泵,此时经过空气源中间泵向热泵机组提供热量,然后由热泵机组提温后,经过第三连接管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通过末端循环水泵利用输出管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

2、该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外侧温度相对过高的时候,将经过第二导线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此时空气源机组与大气换热,通过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直接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经末端循环水泵利用输出管直接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此时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处理开启状态,热泵机组处于关闭状态,即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可采用空气源直接供暖,向用户家中供暖,该装置可根据现有资源情况进行搭配使用,将整个系统合理化,无论是作为单独系统还是补充系统都能够灵活运行,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资源最大化利用,该系统安全和稳定,并具备可实施性,同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第一球阀进行控制的时候,转动转杆带动连接柱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柱贯穿并安装在内球本体的内部,从而直接带动其进行旋转来控制第二通管的打开和关闭,经过转座使得内球本体转动的时候更为平稳,由于大多数螺纹结构来实现管道的开启和关闭,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很容易产生金属粉尘,造成了物料传输的安全性降低,此控制结构增加了热量传输的安全性,从而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温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第一球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源机组、2第一连接管、3空气源中间泵、4第二连接管、5热泵机组、6第三连接管、7末端循环水泵、8输送管、9第一通管、10第一球阀、1001外壳、1002转口、1003转座、1004凸台、1005内球本体、1006连接柱、1007限定块、1008转杆、11第二通管、12第二球阀、13第一导线、14主控制器、15固定座、16温度传感器、17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包括空气源机组1,空气源机组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2,空气源机组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盘,固定盘的内径与第一连接管2的外径相适配,第一连接管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空气源中间泵3,空气源中间泵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盘,两个第二固定盘呈对称分布于空气源中间泵3中轴线的左右两侧,空气源机组1的高度大于空气源中间泵3的高度,第二通管11的外径大于第一通管9的外径,空气源中间泵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4,通过整个供热系统分为两种模式,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外侧温度过低的时候,经过第二导线17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14,此时主控制器14控制空气源机组1开始工作与大气换热,经过第一连接管2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源中间泵3,此时经过空气源中间泵3向热泵机组5提供热量,然后由热泵机组5提温后,经过第三连接管6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7,通过末端循环水泵7利用输出管8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第二连接管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热泵机组5,热泵机组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管6,第三连接管6远离热泵机组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末端循环水泵7,末端循环水泵7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管8,第一连接管2和第三连接管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9,第一通管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球阀10,第一球阀10的内径与第一通管9的外径相适配,第二球阀12的内径与第二通管11的外径相适配,第二连接管4和第三连接管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通管11,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外侧温度相对过高的时候,将经过第二导线17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14,两个转口1002呈对称分布于外壳1001中轴线的上下两侧,内球本体1005的大小分别与凸台1004和转座1003的大小相适配,此时空气源机组1与大气换热,通过第一通管9和第二通管11直接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7,第一球阀10包括外壳1001,外壳100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转口1002,外壳10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座1003,外壳10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台1004,凸台1004和转座100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内球本体1005,凸台10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006,连接柱1006靠近内球本体100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内球本体1005的内侧,凸台1004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柱100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定块1007,连接柱1006的外表面且位于限定块100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杆1008,第二通管11固定安装在外壳1001的内部,经末端循环水泵7利用输出管8直接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此时第一球阀10和第二球阀12处理开启状态,热泵机组5处于关闭状态,即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可采用空气源直接供暖,向用户家中供暖,该装置可根据现有资源情况进行搭配使用,将整个系统合理化,无论是作为单独系统还是补充系统都能够灵活运行,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资源最大化利用,该系统安全和稳定,并具备可实施性,同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也能根据当前需求及未来发展状况,分期、分批实施、实现投资和需求相匹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空气源机组1搭配螺杆机组的模式能够使空气源的使用空间及市场更加开阔,在第一球阀10进行控制的时候,转动转杆1008带动连接柱1006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柱1006贯穿并安装在内球本体1005的内部,从而直接带动其进行旋转来控制第二通管11的打开和关闭,经过转座1003使得内球本体1005转动的时候更为平稳,由于大多数螺纹结构来实现管道的开启和关闭,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很容易产生金属粉尘,造成了物料传输的安全性降低,此控制结构增加了热量传输的安全性,从而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第二通管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球阀12,空气源机组1、空气源中间泵3、热泵机组5和末端循环水泵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13,第一导线13远离末端循环水泵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控制器14,主控制器14通过第一导线13与空气源机组1、空气源中间泵3、热泵机组5和末端循环水泵7电性连接,热泵机组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温度传感器16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内部,固定座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的型号可以为tr-02010,温度传感器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17,温度传感器16通过第二导线17与主控制器14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16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控制器14的输出端分别与空气源机组1和末端循环水泵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空气源机组1的输出端与空气源泵站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空气源泵站3的输出端与热泵机组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热泵机组5的输出端与末端循环水泵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末端循环水泵7的输出端与用户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整个供热系统分为两种模式,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外侧温度过低的时候,经过第二导线17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14,此时主控制器14控制空气源机组1开始工作与大气换热,经过第一连接管2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源中间泵3。

综上所述,该空气源搭配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通过整个供热系统分为两种模式,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外侧温度过低的时候,经过第二导线17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14,此时主控制器14控制空气源机组1开始工作与大气换热,经过第一连接管2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源中间泵3,此时经过空气源中间泵3向热泵机组5提供热量,然后由热泵机组5提温后,经过第三连接管6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7,通过末端循环水泵7利用输出管8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

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外侧温度相对过高的时候,将经过第二导线17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14,此时空气源机组1与大气换热,通过第一通管9和第二通管11直接传递给末端循环水泵7,经末端循环水泵7利用输出管8直接输送至各个用户的家中进行供热,此时第一球阀10和第二球阀12处理开启状态,热泵机组5处于关闭状态,即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可采用空气源直接供暖,向用户家中供暖,该装置可根据现有资源情况进行搭配使用,将整个系统合理化,无论是作为单独系统还是补充系统都能够灵活运行,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资源最大化利用,该系统安全和稳定,并具备可实施性,同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第一球阀10进行控制的时候,转动转杆1008带动连接柱1006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柱1006贯穿并安装在内球本体1005的内部,从而直接带动其进行旋转来控制第二通管11的打开和关闭,经过转座1003使得内球本体1005转动的时候更为平稳,由于大多数螺纹结构来实现管道的开启和关闭,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很容易产生金属粉尘,造成了物料传输的安全性降低,此控制结构增加了热量传输的安全性,从而达到了实用性高的目的,解决了在冬季严寒天气,空气源机组1衰减,为满足严寒天气所需设备配置数量较多,相应地初投资提高,进而运行费用也相对较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