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2418发布日期:2020-05-22 16:2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茯苓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现有茯苓通常采用阴干的方式来进行干燥,虽然可以实现茯苓干燥的作用,但是容易受到当地天气的影响,如温度高,风量大则阴干较快,温度低,风量小则阴干较慢。一般来说,茯苓阴干的最佳温度应该在30-32℃,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茯苓色泽和阴干效率,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茯苓属性变化较大,容易发脆、发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其解决了茯苓干燥容易受当地天气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包括烘房、供水箱、plc控制器、电加热装置、太阳集热装置、地热能加热装置、干燥盘管、回水装置和热水总管;

所述烘房内设有用于摊铺茯苓的地板,所述干燥盘管位于所述地板下方且与所述地板底面接触;

所述烘房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半椭圆状且由中部向四周高度逐渐降低;

所述太阳集热装置用于采集太阳热能,所述太阳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管、储水箱、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供水箱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出口连接有供水总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热管进口连接;

所述集热管螺旋盘绕在所述支撑板外表面,所述集热管下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上端与所述储水箱进口连接,所述储水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及所述烘房顶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储水箱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总管连接,所述热水总管与所述干燥盘管进口连接;

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回水管和回水泵,所述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干燥盘管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水泵连接,所述回水泵用于将所述干燥盘管内的水抽回所述供水箱;

所述地热能加热装置用于采集地热能,所述地热能加热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总管和所述热水总管连接;

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供水箱中的水进行电加热,所述电加热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总管和所述热水总管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太阳集热装置和所述地热能加热装置切换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烘房顶部设有房顶,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房顶上;

所述支撑板内表面固定有支撑柱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螺旋盘绕在所述支撑板内表面,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在所述加强板上,下端固定在所述烘房房顶上;

所述储水箱底部固定有支腿,所述支腿固定在所述房顶上;

所述第一出水管向下穿过所述烘房房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太阳集热装置还包括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管和回流泵;

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回流口,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储水箱回流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泵连接,所述回流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回流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且分别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所述回水泵、回流泵和所述潜水泵均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地热能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进水管、地热采集盘管、热源井、第二出水管和供水泵;

所述热源井位于地下90-150m,所述地热采集盘管位于所述热源井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地下并与所述地热采集盘管连接,所述地热采集盘管出口与所述供水泵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一端与所述供水泵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总管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均为电磁阀;

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均通过所述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供水泵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热水器、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

所述第三进水管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水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一端与所述热水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总管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均为电磁阀;

所述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所述热水器均通过所述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烘房上下设置有多层用于摊铺茯苓的所述地板,中层及上层所述地板底部均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位于所述干燥盘管下方,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热管为黑色管道,所述支撑板采用铝合金制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电加热装置、太阳集热装置和地热能加热装置的切换使用,使得白天阳光充足天气下,通过太阳集热装置采暖,冬季寒冷天气下,通过地热能加热装置采暖,其余则通过电加热装置采暖。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使用较为方便,节能环保。传统茯苓阴干都是采用借助自然风、温度晾干,受天气影响较大,可操作行较差,而本发明有效结合了电热,太阳热能和地热能供暖的方式,不管白天或黑夜,下雨天气或晴朗天气,夏季或冬季均可使用,且能使茯苓在较为合适的温度下晾干,提高了茯苓阴干效率和阴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茯苓低温干燥系统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太阳集热装置的结构。

图中,1、烘房;2、供水箱;3、plc控制器;4、潜水泵;51、热水器;52、第三进水管;53、第六阀门;54、第三出水管;55、第七阀门;6、供水总管;701、第二进水管;702、第四阀门;703、热源井;704、地热采集盘管;705、供水泵;706、第二出水管;707、冷水管;708、第九阀门;709、备用管;710、第十阀门;711、第五阀门;81、第一进水管;82、第一阀门;83、支管;84、第八阀门;85、集热管;86、储水箱;871、回流管;872、第三阀门;873、回流泵;88、第二阀门;89、第一出水管;91、回水泵;92、回水管;10、热水总管;11、支撑板;12、加强板;13、支撑柱;14、支腿;15、地板;16、干燥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茯苓低温干燥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烘房1、供水箱2、plc控制器3、电加热装置、太阳集热装置、地热能加热装置、干燥盘管16、回水装置和热水总管10。烘房1内设有用于摊铺茯苓的地板15,干燥盘管16位于地板15下方且与地板15底面接触。为了合理利用烘房1空间面积,提高阴干效率,具体的,烘房1上下设置有多层用于摊铺茯苓的地板15,每层地板15下方都铺设有干燥盘管16。中层及上层地板15底部均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层,钢筋混凝土层位于干燥盘管16下方,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为纳米防水涂层。在本实施例中,烘房1上下设置有两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施工时,防水涂层涂覆好后,还应该在防水涂层表面涂一层混凝土,并在混凝土凝固前,将干燥盘管16铺在上面,并铺上地板15,以使混凝土固化后,干燥盘管16嵌在混凝土内,地板15铺装在混凝土和干燥盘管16上方,从而减少地板15和干燥盘管16松动。同时能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避免因上层干燥盘管16漏水,导致下层地板15积水,可有效防止积水渗透。

参照图1、2,烘房1顶部固定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为半椭圆状且由中部向四周高度逐渐降低。烘房1顶部设有房顶,支撑板11固定在房顶上。太阳集热装置用于采集太阳热能,太阳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管85、储水箱86、回流装置、第一进水管81和第一出水管89。供水箱2内设有潜水泵4,潜水泵4出口连接有供水总管6,第一进水管81一端与供水总管6连接,另一端与集热管85进口连接。集热管85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支撑板11外表面,集热管85下端为进口且与第一进水管81连接,上端为出口且与储水箱86进口连接。第一出水管89一端与储水箱86出口连接,另一端向下穿过房顶中部且与热水总管10连接,热水总管10与干燥盘管16进口连接。集热管85为黑色管道,支撑板11采用铝合金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集热管85能从烘房1四周全面接收太阳光,具体的,将支撑板11设置成半椭圆状,并使集热管85螺旋盘绕在支撑板11外表面,同时将集热管85设置成黑色管道,支撑板11采用铝合金制成。黑色管道能更好的吸收太阳的“热量”,而铝合金不仅质轻,防腐,还具有较好的吸收性,受热快,能充分吸收太阳热量并将其传递到集热管85上,便于集热管85中的水快速受热。可充分利用太阳关照,通过暴晒加热集热管85,使得集热管85内的水快速受热并储存造储水箱86中。支撑板11采用半椭圆状设置,可便于雨水向支撑板11四周流走。

参照图1、2,回水装置包括回水管92和回水泵91,回水管92一端与干燥盘管16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水泵91连接。回水泵91用于将干燥盘管16内的水抽回供水箱2,实现了水循环,节能环保。回流装置包括回流管871和回流泵873。储水箱86上设置有回流口,回流管871一端与储水箱86回流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流泵873连接,回流泵873出口与第一进水管81连接。第一进水管8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82,第一出水管89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8,回流管871上安装有第三阀门872。第一阀门82、第二阀门88和第三阀门872均为电磁阀且分别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启闭。回水泵91、潜水泵4和回流泵873均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plc控制器3可控制回水泵91、潜水泵4和回流泵873的启停和第一阀门82、第二阀门88和第三阀门872的启闭,同时调节回水泵91、潜水泵4和回流泵873的转速和第一阀门82、第二阀门88和第三阀门872的通过流量。在白天阳光充足的天气下,plc控制器3可控制潜水泵4和回流泵873打开,第一阀门82和第三阀门872打开,使得供水箱2中的水通过第一进水管81进入到集热管85中进行加热,加热后进入到储水箱8中的。待储水箱8中的热水稳定在30-34℃后,打开第二阀门88和回水泵91,以使热水进入到干燥盘管16中对摊铺在地板15上的茯苓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回水泵91抽回到供水箱2中。参照图1、2,为了便于控制储水箱86中的水温,防止水温过热,第一进水管81在第一阀门82阀后连接有支管83,支管83上安装有第八阀门84,第八阀门84为电磁阀且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支管83一端与第一进水管81连接,另一端与储水箱86连接。水温过热时,可通过支管83补入冷水,水温过低时,可通过回流管871,重新回流到干燥盘管16中进行再次加热。回流管871和支管83均设置在第一阀门82阀后。

参照图1、2,支撑板11内表面固定有支撑柱13和加强板12,加强板12螺旋盘绕在支撑板11内表面,支撑柱13上端固定在加强板12上,下端固定在烘房1房顶上。储水箱86固定在支撑板11及烘房1顶部,储水箱86底部固定有支腿14,支腿14固定在房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有效提高支撑板11的支撑稳定性,干燥盘管16虽然本身质量较轻,但是通入水后,重量会变得很重,因此设置加强板12和支撑柱13,用于提高烘房1整体强度。

参照图1、2,plc控制器3用于控制电加热装置、太阳集热装置和地热能加热装置切换使用,使得白天阳光充足天气下,通过太阳集热装置采暖,冬季寒冷天气下,通过地热能加热装置采暖,其余时候则通过电加热装置采暖。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使用较为方便,节能环保。地热能加热装置用于采集地热能,以使干燥盘管16通过地热能供热,地热能加热装置分别与供水总管6和热水总管10连接。

参照图1、2,地热能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进水管701、地热采集盘管704、热源井703、第二出水管706、冷水管707、备用管709和供水泵705。热源井703位于地下90-150m,优选的,热源井703位于地下100m。地热采集盘管704位于热源井703内,第二进水管701一端与供水总管6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地下并与地热采集盘管704连接。地热采集盘管704出口与供水泵705进口连接,第二出水管706一端与供水泵705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热水总管10连接。冷水管707一端与第二进水管701连接,另一端与供水泵705出口连接,备用管709用于将电加热装置和第二出水管706进行连接。第二进水管701上安装有第四阀门702,第二出水管706上安装有第五阀门711,冷水管707上安装有第九阀门708,备用管709上安装有第十阀门710。第四阀门702、第五阀门711、第九阀门708和第十阀门710均为电磁阀。plc控制器3可控制供水泵705的启停和第四阀门702、第五阀门711、第九阀门708和第十阀门710的启闭,同时调节供水泵705的转速和第四阀门702、第五阀门711、第九阀门708和第十阀门710的通过流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冬季寒冷天气下,plc控制器3可控制潜水泵4和供水泵705打开,第四阀门702和第五阀门711打开,使得供水箱2中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701进入到地热采集盘管704中进行加热,并进入到干燥盘管16中对摊铺在地板15上的茯苓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回水泵91抽回到供水箱2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二出水管706中的水温,防止水温过热,冷水管707作为第二进水管701的支流用于连通第二进水管701和第二出水管706。水温过热时,可通过冷水管707补入冷水,水温过低时,可通过备用管709流入到电加热装置中。

参照图1、2,电加热装置用于对供水箱2中的水进行电加热,电加热装置分别与供水总管6和热水总管10连接。电加热装置包括热水器51、第三进水管52和第三出水管54。第三进水管52一端与供水总管6连接,另一端与热水器51进口连接,第三出水管54一端与热水器51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热水总管10连接。第三进水管52上设置有第六阀门53,第三出水管54上设置有第七阀门55,第六阀门53和第七阀门55均为电磁阀。第六阀门53和第七阀门55的启闭、通过流量均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热水器51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备用管709一端与热水器51连接,另一端与供水泵705出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加热时,打开第六阀门53和第七阀门55,使得供水箱2中的水通过第三进水管52进入到热水器51中进行加热,并进入到干燥盘管16中对摊铺在地板15上的茯苓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回水泵91抽回到供水箱2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