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户外取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6400发布日期:2020-04-17 22:4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户外取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户外用品领域,涉及户外供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户外取暖机。



背景技术:

户外取暖机采用燃烧燃气、木材、燃煤来取暖,或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但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物制气户外取暖炉[申请号:201810571867.0],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从上至下依次装有发热管、燃烧室,所述支架顶端装有防雨顶盖;所述燃烧室内装有燃烧桶,采用生物质燃料,通过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并通过发热管将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散发,为避免因触碰到发热管造成烫伤,在发热管外套有镂空保护罩;通过车架来移动取暖炉,方便将取暖炉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使本取暖炉具有移动方便、热效率更高的优点。

上述方案从固定状态切换至移动状态时,需要将整体倾斜,其重量需要使用人员支撑,额外增加了移动时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户外取暖机,提供一种升降式的固定机构,从固定状态切换至移动状态时,无须将整体倾斜,不会增加使用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移动式户外取暖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所述供暖机构,所述供暖机构另一端设于所述机体中间,所述供暖装置四周各设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机构,所述机体一端设有吹风机构,所述第一空腔内另一端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外端并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机体底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万向轮。

本发明创造性地设计了所述固定机构在本发明切换至移动状态时收束于所述机体内,不会影响本发明进行移动,提高了本发明的便利性。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供暖机构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机体中间,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plc模块,所述plc模块通过电路与所述发热管相连,所述plc模块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并通过电路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外端并设于所述发热管一侧。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防护网,所述机体四壁各设有卡槽,所述防护网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防护网设于所述发热管四周,所述卡槽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防护网接触,所述夹板与所述凹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夹板一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另一端设于所述凹槽外端,所述压板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凹槽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机体一端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路与所述plc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一端设有第一动力轴,所述第一动力轴另一端设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一侧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设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设于所述主齿轮外侧并相互啮合,所述副齿轮外侧设有内齿轮并相互啮合,所述转盘内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另一端设有风扇,所述第二空腔两端各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设有筛网。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路与所述plc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一端设有第二动力轴,所述第二动力轴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内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外端并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处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纹管两端各设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外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升降体,所述升降体设于所述螺纹管上,所述螺纹管另一端设有圆槽,所述升降体一端设有圆环并设于所述圆槽内,所述升降体两端各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杆,所述螺纹杆下侧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下端设于所述机体底端,所述固定轴一端设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两端各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杆,所述机体下端两侧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端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杆设于所述连接板一端,所述第二连杆设于所述连接板中间,所述固定轴另一端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两端各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板另一端。

在上述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中,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机体内端,当所述升降体下移至螺纹杆底端时,所述固定架移动至所述机体外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供暖机构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与传统的燃烧室取暖装置相比具有无烟尘产生的优点,则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不会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同时供暖时无明火产生,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2.本发明中的保护机构可以保护发热管不受外物接触和碰撞,使发热管能够稳定运作,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使用人员因误触发热管而烫伤,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3.本发明中的吹风机构可以在发热管四周提供缓慢的气流,加快空气流动,增强热辐射的传播,提高了本发明的供暖质量,同时第一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降低输出至风扇的转速,则第一电机可以在较低的额定电压下稳定运转,降低了本发明的能源消耗,且齿轮组结构紧凑,损耗速度较低,增加了使用寿命。

4.本发明中的升降机构各部件结构紧凑,有效地提高了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可以为固定机构提供稳定的动力,降低各部件损耗速度,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5.本发明中的固定机构在移动状态时收束于机体内,不会影响本发明进行移动,提高了本发明的便利性,且固定机构在固定状态时能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使本发明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位移或倾倒而出现安全隐患,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a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b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c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d截面固定架升起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户外取暖机d截面固定架下降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机体;2、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万向轮;5、;6、;10、供暖机构;11、发热管;12、plc模块;13、温度传感器;20、保护机构;21、防护网;22、卡槽;23、凹槽;24、夹板;25、弹簧;26、压板;27、限位板;28、限位槽;30、吹风机构;31、第一电机;32、第一动力轴;33、主齿轮;34、转盘;35、支杆;36、副齿轮;37、内齿轮;38、第一传动轴;39、风扇;40、通风口;41、筛网;50、升降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二动力轴;53、第一锥齿轮;54、第二锥齿轮;55、第二传动轴;56、螺纹杆;57、螺纹管;58、限位块;59、限位槽;60、固定机构;61、升降体;62、圆环;63、第一连接板;64、第一连杆;65、固定轴;66、第一圆环;67、第二连接板;68、第二连杆;69、固定架;70、连接板;71、第二圆环;72、第三连接板;73、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移动式户外取暖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第一空腔2,第一空腔2内设有供暖机构10,供暖机构10上端设于机体1中间,供暖装置10四周各设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机构20,机体1上端设有吹风机构30,第一空腔2内右端设有升降机构50,升降机构50下端延伸至第一空腔2外端并设有固定机构60,机体1底端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万向轮4。

如图1和图2所示,供暖机构10包括发热管11,发热管11设于机体1中间,第一空腔2内设有plc模块12,plc模块12通过电路与发热管11相连,plc模块12右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3并通过电路相连,温度传感器13上端延伸至第一空腔2外端并设于发热管11右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保护机构20包括防护网21,机体1四壁各设有卡槽22,防护网21设于卡槽22内,防护网21设于发热管11四周,卡槽22下端设有凹槽23,凹槽23内设有夹板24,夹板24与防护网21接触,夹板24与凹槽23之间设有弹簧25,夹板24外端设有压板26,压板26外端设于凹槽23外端,压板26下侧设有限位板27,凹槽23下端设有限位槽28,限位板27设于限位槽28内,限位板27与限位槽28间隙配合。保护机构20可以保护发热管11不受外物接触和碰撞,使发热管11能够稳定运作,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使用人员因误触发热管11而烫伤,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吹风机构30包括第一电机31,机体1上端设有第二空腔3,第一电机31设于第二空腔3内,第一电机31通过电路与plc模块12相连,第一电机31下端设有第一动力轴32,第一动力轴32下端设有主齿轮33,主齿轮33下侧设有转盘34,转盘34上端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杆35,支杆35上设有副齿轮36,副齿轮36设于主齿轮33外侧并相互啮合,副齿轮36外侧设有内齿轮37并相互啮合,内齿轮37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二空腔3固定连接,转盘34内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8,第一传动轴38下端设有风扇39,第二空腔3两端各设有通风口40,通风口40内设有筛网41。吹风机构30可以在发热管11四周提供缓慢的气流,加快空气流动,增强热辐射的传播,提高了本发明的供暖质量,同时第一电机31通过齿轮传动降低输出至风扇39的转速,则第一电机31可以在较低的额定电压下稳定运转,降低了本发明的能源消耗,且齿轮组结构紧凑,损耗速度较低,增加了使用寿命。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升降机构50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电机51设于第一空腔2右端,第二电机51通过电路与plc模块12相连,第二电机51左端设有第二动力轴52,第二动力轴52左端设有第一锥齿轮53,第一锥齿轮53左侧设有第二锥齿轮54并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54内连接有第二传动轴55,第二传动轴55下端延伸至第一空腔2外端并设有螺纹杆56,螺纹杆56处设有螺纹管57,螺纹管57内设有与螺纹杆56相适配的外螺纹5,螺纹管57两端各设有限位块58,螺纹杆56外侧设有与限位块58相适配的限位槽59,限位块58设于限位槽59内,限位块58与限位槽59过渡配合。升降机构50各部件结构紧凑,有效地提高了升降机构60的稳定性,可以为固定机构60提供稳定的动力,降低各部件损耗速度,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固定机构60包括升降体61,升降体61设于螺纹管57上,升降体61与螺纹管57间隙配合,螺纹管57下端设有圆槽6,升降体61上端设有圆环62并设于圆槽6内,升降体61两端各设有第一连接板63,第一连接板63上设有第一连杆64,第一连杆64通过销与第一连接板63可转动连接,螺纹杆56下侧设有固定轴65,螺纹杆56通过轴承与固定轴65可转动连接,固定轴65下端设于机体1底端,固定轴65上端设有第一圆环66,第一圆环66两端各设有第二连接板67,第二连接板67上设有第二连杆68,第二连杆68通过销与第二连接板67可转动连接,机体1下端两侧各设有开口7,开口7处设有固定架69,固定架69内端设有连接板70,第一连杆64设于连接板70上端并通过销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68设于连接板70中间并通过销可转动连接,固定轴65下端设有第二圆环71,第二圆环71两端各设有第三连接板72,第三连接板72上设有第三连杆73,第三连杆73通过销与第三连接板72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73外端设于连接板70下端并通过销可转动连接。固定架69设于机体1内端,当升降体61下移至螺纹杆56底端时,固定架69移动至机体1外端。固定机构60在移动状态时收束于机体内,不会影响本发明进行移动,提高了本发明的便利性,且固定机构60在固定状态时能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使本发明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位移或倾倒而出现安全隐患,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方式为:本发明电路外接电源,plc模块12通过电路连接有按钮进行控制,plc模块12为现有技术,可在plc模块12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plc模块12控制电热管11,电热管11为现有技术,使用石英加热管,通过电热丝作为发热子,石英玻璃可以吸收来自电热丝辐射大部分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且能使之转化为远红外辐射,对周围进行供暖,温度传感器13对电热管11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电路传输至plc模块12处,根据预设电热管11应到温度控制电热管11发热,通过plc模块12控制第一电机31运转,第一电机31驱使第一动力轴32带动主齿轮33旋转,主齿轮33带动与主齿轮33啮合的副齿轮36旋转,副齿轮36绕主齿轮33圆心为圆点做圆周运动,副齿轮36通过支杆35带动转盘34旋转,转盘34驱使第一传动轴38带动风扇39旋转,产生从上至下的气流,加快电热管11周围的空气流通,提高供暖能力。当本发明切换至固定状态时,通过plc模块12控制第二电机51正转,第二电机51驱使第二动力轴52带动第一锥齿轮53旋转,第一锥齿轮53通过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4带动第二传动轴55旋转,第二传动轴55上的螺纹杆56通过与螺纹管57内的外螺纹5的配合关系驱使螺纹管57下移,螺纹管57带动升降体61下移,升降体61驱使两侧的第一连杆64运动,在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8和第三连杆73的配合下,固定架69向下移动,当升降体61移至固定轴65上端时,固定架69移至机体1外端,且固定架69底端略低于万向轮4底端,通过固定架69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固定本发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发热管、plc模块、防护网、卡槽、凹槽、夹板、压板、转盘、螺纹管、圆环、升降体、连接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