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浅地层相对恒温调节人居建筑室内温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4994发布日期:2020-02-18 09:0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浅地层相对恒温调节人居建筑室内温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建筑节能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浅地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下10m-200m,无论是土壤层还是岩层或是水层,都是相对恒温的,不同地区、不同地层,一般都相对恒定在8℃-24℃之间。而我们居住的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是需要调节的,因为人体相对适宜的温度是16℃-25℃,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室内自然温度可达-40℃-40℃。如果我们把浅地层的恒温比作多条小溪中的涓涓细流,细而常有,那么自然界的气候温度像是就雨水,有蒙蒙细雨、也有倾盆大雨、更有无雨干旱,而人居建筑的室内温度就像温室内需要长开的喷灌,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溪流中做蓄水池,既蓄集溪水也调节雨水,安装水泵可相对恒定地供应喷灌,利用浅地层相对恒温调节人居建筑室内温度的装置就类似这个比喻中的蓄水池和水泵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参见附图)

储热管插入浅地层中,储热管内注入储热液,热的对流使浅地层与储热液温度相等,储热液中插入导热带首先使储热液中的温度即时均衡,同时储热液的热值通过导热带迅速传导至换热器,自然空气进入热交换室通过换热器,达到与储热液温度基本相等,储热液的高储热值使其在热交换中不会迅速产生明显的温度变化,经过热交换室后的自然空气充满人居建筑室内空间,使人居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与浅地层的温度基本相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利用浅地层相对恒温调节人居建筑内部温度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利用浅地层相对恒温调节人居建筑内部温度的装置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

一、储热管

储热管采用不锈钢管,封底,呈桶状。具体规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储热液

储热液一般采用过饱和三水醋酸钠溶液。也可采用其它高储热值液体。

三、导热带

导热带采用带状纯铜薄板,表面镀银。具体规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四、换热器

换热器采用固体热介质释放储热液热值散热器。具体规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热交换室

用保温材料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有换热器,一个侧面开孔连接室外自然空气,为进风口,进风口对面开孔连接人居建筑室内空间,为出风口。具体规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六、组合

首先选择一合适地块,一般选择距离需要调节温度的人居建筑最近的地块,情况允许可直接选择在人居建筑的下面,将选好的地块整体挖成一个深度5m-10m的大坑,具体坑深及坑的形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坑底要求平整,坑底用钻井机或者是打桩机向下打出若干孔洞,孔洞直径及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打好的孔洞中直接下入储热管,储热管通过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地层的部分,储热管外先用保温材料包裹,确保储热液温度不受不符合要求的地层温度的影响,具体的保温材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储热管下入孔洞后,将储热管外壁与地层衔接区间夯实,以确保储热管中的储热液与地层之间的热对流顺畅、储热液与浅地层温度保持相等。储热管中装满储热液,储热液中插入导热带,导热带上,热的高速传导和快速吸、放,可使不断换热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面温度与储热管底部温度保持相等,也就是使整个装置中的温度即时均衡。导热带和储热管的上方直接连接换热器,多个换热器同时处在挖好的坑中,一个储热管连接着一个换热器,若干个换热器基本占满挖好的坑,坑的上下及四壁用保温材料封闭,先使之成为一个保温密闭室,再在这个密闭室的侧面开一个可连接室外自然空气的进风口,进风口对面开一个连接人居建筑室内空间的出风口,这就形成一个热交换室。

七、效果

人居建筑内的空气全部为不断注入的由热交换室出来的空气时,这个空间内的温度可长期保持与浅地层相对恒定的温度基本相等。以山西省孝义市7月份和1月份为例:直径25cm、长度30m的储热管30根,5m3/s鼓风机送风,一个热交换室连续换热30分钟,出风口温度与浅地层温度相差在2℃以内,换热间歇20分钟后,储热液温度与浅地层温度完全恢复相等。用两个热交换室轮作可保证与浅地层温度基本相等的空气不间断供给,供给方式可选用自然通风,也可选用鼓送风方式。以这个温度作为基础温度,再对人居建筑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时,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且对建筑内的居住者人身安全无任何隐患、对环境不产生任何危害,同时规范的空气流动路径,便于对供给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调节。适合建设人居建筑的地方基本都适用本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