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挂面烘干的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2198发布日期:2020-01-21 17:3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挂面烘干的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烘干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挂面进行烘干的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挂面在连续移动烘干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对流热力烘干法,即利用热源,加热干燥室的空气,借助风力使热空气对流,用以加热湿面条,同时带走湿面条中的水分,热空气就成为干燥介质,既是载热体也是载湿体,也就是说,挂面烘干需要热量,靠热量进行湿热交换,湿面条只有在吸收热量之后,才能使自身水分汽化并排放出去,达到干燥的目的,为此密闭的干燥间内,既要连续不断地补进干燥新风,又要把高温高湿的空气排出干燥室,干燥室内始终处于微负压状态。传统的补新风方法有两种:一、自然补新风办法,高温高湿的空气在干燥室底部通过排潮孔在风机作用下直接排到室外大气中去,新风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干燥室,由于不同地区季节、天气变化很大,负压补新风方式,新风的温湿度差异大,造成干燥室干燥所需热能差异大,不利于挂面的烘干;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新风与干燥室内热空气接触容易行成结露,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二、集中预热新风,在干燥室外安装集中预热新风装置,把新风在装置内加热,通过管道在风机作用下把新风补进干燥室,进而增加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用于挂面烘干的系统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挂面烘干的系统装置,它包括烘箱,其特征在于:在烘箱内设有挂面悬挂装置,在相邻的挂面悬挂装置之间设有回风进口管道,回风进口管道与主风道联通,主风道为装配有嵌套式结构的双层风道,内层风道联通有新风出风管道,新风出风管道的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外层风道的壁外,在主风道的进、出风口的部分设有全热换热器,全热换热器的新风进风口上设有滤网,全热换热器的出风口与翅片风道联通,翅片风道的出风部分与风机联通,翅片风道内设有联通管路与热泵联通;在烘箱内设有散热片系统,散热片系统通过管道与热泵联通,散热片安装在出风管道的新风出风口的下方。

所述的悬挂装置为:移动轨道,移动轨道上装配有滑车,滑车下方设有挂杆。

所述的散热片系统包括通过: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与锅炉的进水口联通,锅炉的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联通,循环水泵与散热片的进水口联通,散热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联通缓冲水箱,缓冲水箱与热泵联通。

所述的在主风道的管壁下方吊装有风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自己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综合优化利用,高温高湿的排潮风与新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能量交换后,升温后的新风和降温后的排潮风通过套管风道与干燥室内的套管进出风管相连,回风(热风)通过内管在风机作用下排出干燥室,新风(冷风)通过外管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干燥室,内管管壁为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外管为隔热材料好的非金属材料,新风与排风逆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交换,自然加热新风,使进入干燥室内的新风与室内温度温差小,避免结露现象发生,又节约了烘干成本。可用于挂面连续移动烘干方式(索道式与隧道式)或固定烘干方式;不同的烘房温度要求(高温、中温、低温);排出的热风再通过热泵机组把热量重复利用,形成干燥的冷风和冷凝水排出。达到环保、节能、安全的效果,真正实现热能循环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

一种用于挂面烘干的系统装置,它包括烘箱1,在烘箱内设有挂面悬挂装置3,挂面2挂在挂面悬挂装置上,在相邻的挂面悬挂装置之间设有回风进口管道21,回风进口管道与主风道8联通,主风道为装配有嵌套式结构的双层风道,内层风道22联通有新风出风管道7,新风出风管道的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外层风道的壁外,在主风道的进、出风口的部分设有全热换热器10,全热换热器的新风进风口12上设有滤网11,全热换热器的出风口23与翅片风道13联通,翅片风道的出风部分与风机14联通,翅片风道内设有联通管路与热泵15联通;在烘箱内设有散热片系统,散热片系统通过管道与热泵联通,散热片系统安装在出风管道的新风出风口的下方。

所述的悬挂装置为:移动轨道,移动轨道上装配有可移动的滑车,滑车下方固定有挂杆,挂杆横向排布。

所述的散热片系统包括通过:进水管道24,进水管道与锅炉17的进水口联通,锅炉的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18联通,循环水泵与散热片4的进水口19联通,散热片的出水口20通过管道联通缓冲水箱16,缓冲水箱与热泵联通。

所述的在主风道的管壁下方吊装有压气扇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室外新风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口过滤器进入全热换热器内部,与通过回风过滤器进入全热换热器的排潮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排潮风通过过道进入翅片风道,排潮风经过翅片风道后生成相对干燥的低温干燥风和冷凝水,冷凝水排出机体外,低温干燥风通过风机排到室外;

经过加热后的新风负压进入干燥室内的主风道的内管,然后通过透过主风道的外壁的新风出风口进入干燥室,新风在压气扇作用下,向下通过散热片加热,热风穿过移动轨道上的挂杆上的挂面,对挂面进行加热,高温高湿的排潮风在外力风机作用下,通过回风进口管道进入主风道的外管排出干燥室;新风与排潮回风逆向运动,双方通过金属管壁进行热交换;外管内的排潮风进入全热换热器;热交换后的排潮风通过过道进入翅片风道,把温度较高的热气经热泵循环,再经过冷凝式锅炉加热升温,通过循环水泵进入干燥室,热水通过干燥室内的散热片管路散热,加热湿挂面,散热降温后的水进入缓冲水箱后,回到热泵继续加热循环。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