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0054发布日期:2020-03-17 18:5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退火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立式退火炉内重要的设备有炉辊、辐射管以及炉墙保温等。对于立式退火炉,每年依据使用寿命、表面状态等指标,按照一定的检修周期进行炉辊、辐射管等设备的拆卸安装作业;而在拆卸、安装过程中,难免会挤压、碰撞内衬板,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带钢跑偏,断带等因素,都会造成内衬板及保温棉的变形、损坏,从而致使炉壳保温效果变差。保温效果变差的直接危害是:炉内温度损失过快,对钢种而言可能会造成在极限规格和速度下无法满足退火温度的需求。其次,由于保温效果变差直接损坏炉壳的寿命及炉壳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高温下变形、破损的内衬板、锚固钉、保温棉等,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等,附着在炉辊、带钢表面,造成产品表面质量下降,严重时直接影响板带的生产。故一般退火炉在持续运行7-8年后,都需要对炉内内衬板更换、保温层修补等批量性维护作业。根据炉室大小和炉室内炉辊、辐射管等设备数量,停机更换时间30-50天不等,更换内衬板前需要将所有的炉辊、辐射管从炉室内抽出,不仅极其耗时,而且同时间大量的辐射管割除、焊接作业对炉墙本体的伤害也不容小觑。现有的更换方案为停机开炉后拆除炉室内所有炉辊和辐射管,搭建脚手架,建立施工作业面后,进行内衬板更换和保温棉修补作业。待作业项目全部完成后,将炉辊和辐射管再插入进行安装、找正和焊接作业。以某立式退火炉加热二段-均热段炉室为例,此炉室高20.7m,总长23.4m,宽3.2m,内有直径900mm的炉辊23只,辐射管75只。按照现有更换方案,必须长时间停产检修,预计全部工期47天。这样,长时间不能使用,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骤简单,摒弃目前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分批次、分区域、只需少量拆除辐射管方式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从而使得更换作业周期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的更换步骤为:1)将退火炉炉墙划分为第一次施工区域和第二次施工区域;2)将第一次施工区域1分为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第一上炉室施工线、第一下炉室施工线、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将第二次施工区域分为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第二内部炉室施工线、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3)第一次设备检修时,对第一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进行更换;4)第二次设备检修时,对第二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进行更换。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脚手架由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向上搭建到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从将施工时间最长的上炉室施工线、下炉室施工线确定作为施工主线,从上炉室施工线向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作业,同时从第一下炉室施工线向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作业。

对第二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脚手架由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向上搭建到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平台,将施工时间最长的内部炉室施工线确定作为施工主线,从内部炉室施工线向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作业,同时从内部炉室施工线向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作业。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施工区域为水平区域作业面,与其它施工区域在同一个作业面,又是最上方,在第一上炉室施工线、第一下炉室施工线作业前,设置防砸隔离板,隔离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

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为单独封闭水平作业面,无施工交叉,作业前先设置防砸隔离板,隔离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在作业前,将辐射屏上方位置使用脚手架及跳板覆盖,铺设防砸隔离板,与炉墙接触处硬性缝隙不大于30mm。

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在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之间的脚手架搭建到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和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交接处。

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待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防砸隔离板铺设结束后开始内衬板更换作业,作业前位于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的下辊辐射屏上方防砸隔离板,并将位于下辊辐射屏下方炉辊做好防护措施,再进行施工。

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在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与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垂直面铺设防防砸隔离板后,再在下辊辐射屏上方重复搭建防砸隔离板,再对炉辊进行辊面防护。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采用全新的思路,不需要退火炉停工进行更换,避免退火炉长时间无法作业,而是利用每年例行的设备大、中修的停机时间,分批次、拆除少量辐射管对内衬板进行更换作业,合计工期时长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内衬板更换时,将退火炉炉墙划分为第一次施工区域和第二次施工区域,每次例行的停机时间完成一个施工区域的内衬板的更换作业,并且通过脚手架搭建进行作业,不需要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本发明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步骤简单,摒弃目前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分批次、分区域、只需少量拆除辐射管方式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从而使得更换作业周期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退火炉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第一次施工区域;2、第二次施工区域;3、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4、第一上炉室施工线;5、第一下炉室施工线;6、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7、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8、第二内部炉室施工线;9、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10、退火炉炉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的更换步骤为:1)将退火炉炉墙划分为第一次施工区域1和第二次施工区域2;2)将第一次施工区域1分为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6,将第二次施工区域2分为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7、第二内部炉室施工线8、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9;3)第一次设备检修时,对第一次施工区域1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进行更换;4)第二次设备检修时,对第二次施工区域2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进行更换。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衬板更换方法工期长、损耗大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区域、分批次、只需少量拆除辐射管进行更换作业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全新的思路,不需要退火炉停工进行更换,避免退火炉长时间无法作业,而是利用每年例行的设备大、中修的停机时间,分批次、拆除少量辐射管对内衬板进行更换作业,合计工期时长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内衬板更换时,将退火炉炉墙划分为第一次施工区域1和第二次施工区域2,每次例行的停机时间完成一个施工区域的内衬板的更换作业,并且通过脚手架搭建进行作业,不需要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步骤简单,摒弃目前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分批次、分区域、只需少量拆除辐射管方式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从而使得更换作业周期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退火炉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1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脚手架由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6向上搭建到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从将施工时间最长的上炉室施工线4、下炉室施工线5确定作为施工主线,从上炉室施工线4向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作业,同时从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向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6作业。对第二次施工区域2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脚手架由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6向上搭建到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9平台,将施工时间最长的内部炉室施工线8确定作为施工主线,从内部炉室施工线8向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7作业,同时从内部炉室施工线8向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8作业。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1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施工区域为水平区域作业面,与其它施工区域在同一个作业面,又是最上方,在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作业前,设置防砸隔离板,隔离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

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6为单独封闭水平作业面,无施工交叉,作业前先设置防砸隔离板,隔离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6。

对第一次施工区域1的内衬板搭建脚手架更换时,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在作业前,将辐射屏上方位置使用脚手架及跳板覆盖,铺设防砸隔离板,与炉墙接触处硬性缝隙不大于30mm。

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在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之间的脚手架搭建到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和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交接处。

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待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防砸隔离板铺设结束后开始内衬板更换作业,作业前位于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3的下辊辐射屏上方防砸隔离板,并将位于下辊辐射屏下方炉辊做好防护措施,再进行施工。

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在第一上炉室施工线4与第一下炉室施工线5垂直面铺设防防砸隔离板后,再在下辊辐射屏上方重复搭建防砸隔离板,再对炉辊进行辊面防护。

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在于分区域、分批次作业。对于第一次施工区域1。区域划分为:为确保安全、便于施工,根据施工位置和施工安全因素将第一次施工区域1划分为四个区域: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包括炉盖口、辊口区域)、第一上炉室施工线、第一下炉室施工线、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包括辊口、底部炉砖)。施工方案为:施工必须考虑到将最长施工时间区域作为施工主线,即第一上炉室施工线和第一下炉室施工线为最长线。因为脚手架要一直由下至上搭建到顶部炉室施工线下台,即炉辊辐射屏处,再由此处由上向下施工,此施工作业面为垂直作业面,为第一次施工工期最长的区域,故主要围绕此施工区域安排施工进度,其他施工区域进度安排都对其进行让行。顶部炉室施工区域为水平区域作业面与其它施工单位在同一个作业面(炉辊拆除、安装等)而且又是施工最上方,涉及下方安全问题,所以在上下炉室区域施工前,防砸隔离板必须先行施工,并检查无安全隐患后其他作业面方可施工。第一底部炉室施工线(第一底部炉室)为单独封闭水平作业面,无施工交叉,相对独立,但也要在第一下炉室施工线(第一下炉室)完成防砸隔离板安装后才能进行施工。

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对第一次施工区域1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的具体施工计划为:(1)第一顶部炉室施工线(第一顶部炉室):顶部炉室施工在停炉后正式施工前,必须将辐射屏上方位置使用脚手架及跳板全部覆盖,铺设防砸隔离板,与炉墙接触处硬性缝隙不得大于30mm,所有缝隙保证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变大,缝隙用石棉布填实,防止缝隙漏物。施工先期避开炉壁施工作业面。在防砸隔离板层面的基础上搭建施工平台,高度便于炉室上面板施工,设专门小组先期施工炉室上方衬板,施工留有垂直作业空间后进行此炉室立面衬板施工。第一顶部上炉室施工线(第一顶部上炉室)上方内衬板施工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边拆除、边扑棉、边安装新板、边找正焊接。其他垂直面可以先拆除或是大面积拆除,再逐层安装、统一找正焊接加固。吊装口在第一顶部上炉室区域,所以吊装口覆盖必须牢固,不得出现移动滑动等现象,并在吊装口周边挂警示线,设固定围栏。(2)第一上炉室:第一上炉室施工必须在下炉室脚手架搭建到上下炉室交接处,防砸隔离措施安装结束的情况下开始施工,所以施工开始时间为最晚开工项。脚手架搭建结束开始施工,内衬板回装结束检验无异议后,采用结束一层拆除一层的方式,安排夜间拆除吊运,逐层完工并拆除脚手架,依次向下,为整体脚手架拆除减少时间。(3)第一下炉室:第一下炉室施工必须待顶部炉室防砸隔离板铺设结束,并检查无遗漏后方可施工,施工初期必须将下辊辐射屏上方也铺设防砸板,并将下方炉辊做好防护措施后,再进行脚手架搭建施工,具体层高和位置根据炉内辐射管及其他设备设施灵活处理,一直搭建至上下炉室交接处,并增加防砸隔离板后再进行上部施工。第一下炉室下段施工各层有预留吊装口,吊装口非打开时必须进行牢固覆盖并捆绑或挤压,不得出现滑动现象。(4)第一底部炉室:第一底部炉室施工在上炉室与下炉室垂直面铺设防砸隔离板后,再在下辊辐射屏上方重复搭建防砸隔离板。隔离板搭建结束后,对炉辊进行辊面防护后,在根据炉内实际情况搭建脚手架及作业平台。第一底部炉室施工因相对独立,且有炉底,又是水平作业面,材料运输均有炉下炉口处人工运输,不设专门运输吊装设备。

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对第二次施工区域2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的具体施工计划为:

第二次施工区域2主要包含了辐射管区域,此区域空间狭小,主要关注脚手架的搭建和辐射管管壁与炉墙接缝处的衔接问题。此批次施工又可以分为若干区域进行独立的施工作业,相互作业之间尽量避免交叉。第二次施工区域2区域划分:为确保安全、便于施工、便于管理,根据施工位置和施工安全等因素可以将第二批次施工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二顶部炉室施工线(第二顶部炉室、包括炉盖口、辊口区域)、第二内部炉室施工线(第二内部炉室)、第二底部炉室施工线(第二底部炉室,包括辊口、底部炉砖)。施工方案:施工必须考虑到将最长施工时间区域作为施工主线,即第二内部炉室施工线为最长线。第二顶部炉室、第二底部炉室与第二内部炉室的隔离要求、施工方案与第一批次施工类似。其中第二内部炉室分多个施工作业面,每两层辐射管为一个作业层。本次施工因内部辐射管较多,故设两吊装孔,一个设在炉室中部的纠偏辊之间,垂直运输物料。第二个设在炉室入口处的炉辊下方,将与端墙接触的一垂直列辐射管拆除,并主要是驱动侧的辐射管,由辐射管管口位置为各层临时作业面人工上下物料。

本发明所述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采用全新的思路,不需要退火炉停工进行更换,避免退火炉长时间无法作业,而是利用每年例行的设备大、中修的停机时间,分批次、拆除少量辐射管对内衬板进行更换作业,合计工期时长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内衬板更换时,将退火炉炉墙划分为第一次施工区域和第二次施工区域,每次例行的停机时间完成一个施工区域的内衬板的更换作业,并且通过脚手架搭建进行作业,不需要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大量的焊接作业,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本发明的退火炉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步骤简单,摒弃目前炉墙内衬板更换方法,分批次、分区域、只需少量拆除辐射管方式进行内衬板更换作业,从而使得更换作业周期较以往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且不用大量拆除大量辐射管,避免了大量的焊接作业,退火炉炉壳的寿命也得到了保证,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