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2358发布日期:2020-04-29 01:3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供热水的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的性能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而急剧下降,在极低的温度下,如我国北方的冬季,使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制高温热水时会出现压缩比过高的问题,运行排气过热,系统低压过低,润滑油变质,涡旋盘磨损等,不能正常运行,一般单级热泵在50度以上的制热能力衰减可达50%,能效低,经济性差,这同时也限制了冬季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在超低温环境下高效运行的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所述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第一储液罐、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第一中间经济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四通阀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上与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一储液罐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出口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蒸发器入口连接,中间设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中间经济器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四通阀第二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入口连接;所述低温模块辅热系统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二过滤器、二通阀、毛细管、第二中间经济器、第二热力膨胀阀、第二蒸发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低压开关、第三过滤器;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上与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冷凝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中间经济器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经济器的出口与第二热力膨胀阀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经济器出口与第二热力膨胀阀入口连接中设置毛细管、二通阀、第二过滤器;

所述第二热力膨胀阀的出口与第二蒸发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热力膨胀阀出口与第二蒸发器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二热力膨胀阀出口与第三过滤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二蒸发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第二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二低压开关;所述第二中间经济器的内回收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增焓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出口与第一四通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高压开关;所述第一储液罐出口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四通阀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低压开关;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第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二高压开关、油分离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蒸发器外置风机循环换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冷凝器入口连接管路、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出口与第一储液罐入口连接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支管路,这个支管路中设有从第二过滤器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冷凝器入口连接管路流向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出口与第一储液罐入口连接管路的第一单向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器的第二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的第二入口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第二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的第二入口连接中设置从第三过滤器第二出口流向第二中间经济器第二入口的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设有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第一中间经济器中并列设有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中的蒸发器、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在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中,制冷剂在第一中间经济器的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通过第一气液分离器由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变成同温同压的气体,气态制冷剂在第一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进入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中释放出热量。与此同时,在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中,制冷剂将热量从第二蒸发器分别经第二气液分离器和直流变频压缩机带入第一中间经济器的冷凝器中,并以热交换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获得所需温度的高温热水,具有能在超低温环境下高效运行的特点。

2、第一压缩机出口与第一四通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高压开关,用于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保护和除霜。

3、第一储液罐出口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过滤器,进行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过滤。

4、第一四通阀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低压开关,用于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除霜。

5、直流变频压缩机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第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二高压开关、油分离器,用于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保护和除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所示直流变频复叠热水机组,包括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低温模块制冷剂系统。

高温模块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1、第一四通阀1.3、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1.4、第一储液罐1.5、第一电子膨胀阀1.7、第二过滤器1.9、第一中间经济器1.10、第一气液分离器1.11;第一压缩机1.1的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1.1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高压开关1.2,第一四通阀1.3上与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1.4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1.4的出口与第一储液罐1.5入口连接;第一储液罐1.5的出口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7入口连接,第一储液罐1.5出口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7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过滤器1.6;第一电子膨胀阀1.7的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1.10蒸发器入口连接,中间设有第二过滤器1.9。

第一中间经济器1.10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第二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1.3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1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1.3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1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一低压开关1.12;第一气液分离器1.11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1入口连接。

第二过滤器1.9的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1.10冷凝器入口连接管路、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1.4出口与第一储液罐1.5入口连接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支管路,这个支管路中设有从第二过滤器1.9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1.10冷凝器入口连接管路流向第一冷凝器(热水换热器)1.4出口与第一储液罐1.5入口连接管路的第一单向阀1.8。

低温模块辅热系统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2.1、第二四通阀2.4、第二过滤器2.6、二通阀2.7、毛细管2.8、第二中间经济器2.9、第二热力膨胀阀2.10、第二蒸发器2.12、第二气液分离器2.14、第二低压开关2.15、第三过滤器2.16;直流变频压缩机2.1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2.4第一入口连接,直流变频压缩机2.1出口与第二四通阀2.4第一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二高压开关2.3、油分离器2.2;第二四通阀2.4上与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与第一中间经济器1.10冷凝器入口连接;第一中间经济器1.10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2.9第一入口连接;第二中间经济器2.9的出口与第二热力膨胀阀2.10入口连接,第二中间经济器2.9出口与第二热力膨胀阀2.10入口连接中设置毛细管2.8、二通阀2.7、第二过滤器2.6。

第二热力膨胀阀2.10的出口与第二蒸发器2.12入口连接,第二热力膨胀阀2.10出口与第二蒸发器2.12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三过滤器2.16,第二热力膨胀阀2.10出口与第三过滤器2.16入口连接,第三过滤器2.16的第一出口与第二蒸发器2.12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2.12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2.4第二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2.4上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器2.14入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2.14的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2.1入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2.14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2.1入口连接中设置第二低压开关2.15;第二中间经济器2.9的内回收出口与直流变频压缩机2.1增焓口连接。第二蒸发器2.12外置风机2.13循环换热。

第三过滤器2.16的第二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2.9的第二入口连接,第三过滤器2.16第二出口与第二中间经济器2.9的第二入口连接中设置从第三过滤器2.16第二出口流向第二中间经济器2.9第二入口的第二单向阀2.11。

本实施例可以在超低温环境下高效运行,产出70度以上热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