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空气布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860发布日期:2019-10-19 03:3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涡流空气布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送器领域,特别是涉及涡流空气布送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和人们对工作环境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大型中央空调的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除了要求系统节能外,还要考虑能够使空气有效分散开,使各个区域都能够达到换风换气的效果,中央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和流出状态直接受到空气布送器结构的影响,现有的空气布送器结构单一,不能够实现全方位广角送风,使室内温度温差较大,且没有除尘装置,使空调管内的灰尘随着气流流入室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涡流空气布送器,本实用新型采用涡扇形式,送风量大,送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涡流空气布送器,包括挂柱、防尘网、支撑架,所述挂柱的上面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挂柱的下面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面设置有所述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下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电机的下面设置有涡扇,所述涡扇的下面设置有出风斗,所述出风斗的内侧设置有主出风管,所述主出风管的内侧设置有主防护网,所述出风斗的前面设置有第一侧风管,所述第一侧风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侧防护网,所述出风斗的后面设置有第三侧出风管,所述第三侧出风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三侧防护网,所述出风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出风管,所述第二侧出风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侧防护网,所述出风斗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侧出风管,所述第四侧出风管的内侧设置有第四侧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挂柱与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挂柱与所述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尘网与所述外壳通过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螺栓连接有助于所述挂柱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牢固,有助于所述挂柱与所述外壳连接牢固,螺钉连接有助于所述防尘网与所述外壳连接牢固。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电机通过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螺栓连接有助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外壳连接牢固,有助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环连接牢固,有助于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电机连接牢固。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涡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风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螺栓连接有助于所述电机与所述涡扇连接牢固,有助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风斗连接牢固,一体成型有助于所述主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加工方便。

优选的:所述主出风管与所述主防护网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四侧出风管与所述第四侧防护网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四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卡扣连接有助于所述主出风管与所述主防护网拆装方便,有助于所述第四侧出风管与所述第四侧防护网拆装方便,一体成型有助于所述第四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加工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风管与所述第一侧防护网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一侧风管与所述出风斗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侧出风管与所述第二侧防护网通过卡扣连接。

如此设置,卡扣连接有助于所述第一侧风管与所述第一侧防护网拆装方便,一体成型有助于所述第一侧风管与所述出风斗加工方便,卡扣连接有助于所述第二侧出风管与所述第二侧防护网拆装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一体成型,所述第三侧出风管与所述第三侧防护网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三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一体成型有助于所述第二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加工方便,卡扣连接有助于所述第三侧出风管与所述第三侧防护网拆装方便,一体成型有助于所述第三侧出风管与所述出风斗加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涡扇形式,送风量大,送风效果好;

2、出风管采用主出风管和侧出风管形式,能够实现全方位广角送风,使室内空气温度保持平衡;

3、顶部设置有防尘网,能够有效防止灰尘通过出风管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空气布送器的立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空气布送器的立体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空气布送器的立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挂柱;2、防尘网;3、支撑架;4、电机;5、外壳;6、涡扇6;7、第一侧风管;8、第一侧防护网;9、出风斗;10、主出风管;11、主防护网;12、支撑环;13、第二侧出风管;14、第二侧防护网;15、第三侧出风管;16、第三侧防护网;17、第四侧出风管;18、第四侧防护网;19、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涡流空气布送器,包括挂柱1、防尘网2、支撑架3,挂柱1的上面设置有安装架19,安装架19用于安装布送器,挂柱1的下面设置有外壳5,外壳5用于保护内部零件及增大送风量,外壳5的上面设置有防尘网2,防尘网2用于防尘,防尘网2的下面设置有电机4,电机4用于提供动力,电机4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12,支撑环12用于支撑电机4,支撑环1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架3,支撑架3用于支撑支撑环12,电机4的下面设置有涡扇6,涡扇6用于送风,涡扇6的下面设置有出风斗9,出风斗9的内侧设置有主出风管10,主出风管10用于向下送风,主出风管10的内侧设置有主防护网11,主防护网11用于保护设备,出风斗9的前面设置有第一侧风管7,第一侧风管7用于侧面出风,第一侧风管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侧防护网8,第一侧防护网8用于保护设备,出风斗9的后面设置有第三侧出风管15,第三侧出风管15用于侧面出风,第三侧出风管15的内侧设置有第三侧防护网16,第三侧防护网16用于保护设备,出风斗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出风管13,第二侧出风管13用于侧面出风,第二侧出风管1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侧防护网14,第二侧防护网14用于保护设备,出风斗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侧出风管17,第四侧出风管17用于侧面出风,第四侧出风管17的内侧设置有第四侧防护网18,第四侧防护网18用于保护设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挂柱1与安装架19通过螺栓连接,挂柱1与外壳5通过螺栓连接,防尘网2与外壳5通过螺钉连接,螺栓连接有助于挂柱1与安装架19连接牢固,有助于挂柱1与外壳5连接牢固,螺钉连接有助于防尘网2与外壳5连接牢固。

工作原理:把该装置用挂柱1和安装架19安装在中央空调出风管的下部,防尘网2能够有效防止空调管内的灰尘通过布送器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扇叶采用涡扇6形式,能够有效增加送风量,下方出风斗9采用下方主出风管10和第一侧风管7、第二侧出风管13、第三侧出风管15、第四侧出风管17出风,能够实现室内广角送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