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5460发布日期:2020-02-07 22:3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式冷凝器换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上的冷介质出口和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的形状都是圆形,一方面出水量小,另一方面由于气体比较轻,漂浮在上层,所以不凝气不能有效地排出,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提升出水量,需要增大出水孔的尺寸,但是由于蒸汽进口与冷介质出口通常是并列横向设置的,而且换热板片的宽度是一定的,故冷介质出口的尺寸一方面受进蒸汽孔的尺寸的限制,另一方面受换热板片宽度的限制,故不能直接将圆形的出水孔进行有效地尺寸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包括换热板片,换热板片上分别设有蒸汽进口、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冷介质进口和冷介质出口,换热板片上的冷介质出口为纵向的长圆形孔,冷介质出口上端和下端的半圆弧的直径均为300mm、左侧和右侧的直线段长度为800mm;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也为纵向的长圆形孔,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的上端和下端的半圆弧直径均为100mm、左侧和右侧的直线段长度为175mm、下端半圆弧的圆心到换热板片的下沿的距离为99mm。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管结构,接管结构在与不凝气与冷凝水出口对应的位置上下分设两个圆形孔,分别为不凝气出口和冷凝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管结构的不凝气出口的直径为50mm,所述冷凝水出口的直径为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增加了冷介质出口的面积,从而增加了其介质通过能力,提升了换热能力;

2、有效分离不凝气体和冷凝水,使得不凝气体从专设的不凝气出口排出,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排出,即更充分地将两者排出,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热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板片冷介质出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片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包括换热板片1,换热板片1上分别设有蒸汽进口101、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102、冷介质进口103和冷介质出口104,换热板片1上的冷介质出口104为纵向的长圆形孔,冷介质出口104上端和下端的半圆弧的直径均为300mm、左侧和右侧的直线段长度为800mm;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102也为纵向的长圆形孔,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102的上端和下端的半圆弧直径均为100mm、左侧和右侧的直线段长度为175mm、下端半圆弧的圆心到换热板片1的下沿的距离为99mm。

板式冷凝器使用本新型时,通过加大的冷介质出口104,提升了冷介质的输出能力,并且可以使漂浮在上端的不凝气顺利从不凝气出口201排出,使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202排出,增加冷凝器的换热能力。

为了使不凝气出口和冷凝水出口分开,提升效率,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接管结构2,接管结构2在与不凝气与冷凝水出口102对应的位置上下分设两个圆形孔,分别为不凝气出口201和冷凝水出口202。

为了与不凝气和冷凝水出口102的尺寸相适应,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管结构2的不凝气出口201的直径为50mm,所述冷凝水出口202的直径为10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