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7793发布日期:2020-02-11 10:0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被理解为在吸入并净化污染的空气之后将净化空气排出的装置。作为一例,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送风装置,用于使外部的空气流入空气净化器的内部;以及过滤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或细菌等。

通常,空气净化器被配置为净化如家庭或办公室等室内空间。根据以往的空气净化器,存在有其容量有限,从而净化整个室内空间的空气有限的问题。因此,存在有可以净化所述空气净化器周边的空气,而难以净化远离所述空气净化器的空间中的空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努力改善空气净化器中设置的风扇的性能,但随着风扇的送风量变大风扇所产生的噪声也变大,从而存在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其结果,由于空气净化器的容量有限,因此用户需要一边移动空气净化器一边净化所需空间中的空气而带来了不便。

已经开发了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不便的空气净化器,并且本申请人已经公开了如下的专利文献。

1.发明专利号(登记日期):10-1897353(2018年9月4日)

2.发明名称:空气净化器

根据上述现有文献,当设置于空气净化器上部的流动调节装置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发生了产生噪声的现象。

特别地,当具有相对较重的负载的流动调节装置旋转时,存在由于没有合适地设置用于引导旋转的结构,因此导致与对象物之间摩擦产生噪声,进而损坏部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应用了用于引导循环器的左右旋转的轴承结构,从而可以改善循环器的动作性并降低噪声。

特别地,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在吐出导向装置设置多个旋转导向轴承,并且在下导向件的底面部设置轴承接触部,可以使下导向件容易地左右旋转。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改善了在循环器的左右旋转过程中发生相对摩擦的部分的材质,从而防止部件的磨损。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在设置于循环器下侧的下导向件设置供螺钉插入的导孔,并将所述导孔的周向长度形成为螺钉的移动距离以上,可以减少所述螺钉与导孔的端部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在吐出导向装置的中央部分设置中心轴承,并且下导向件的中心凸起结合于所述中心轴承,可以使下导向件容易地左右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多个旋转导向轴承,设置于吐出导向装置;以及轴承接触部,设置于下导向件的下部,与多个所述旋转导向轴承接触,从而可以使循环器平滑地左右旋转,并且可以减少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另外,包括:轴承螺钉,结合于所述旋转导向轴承;以及螺钉避让槽,在所述下导向件的底面凹陷形成,避让所述轴承螺钉,从而可以防止轴承螺钉与下导向件之间相干涉。

所述螺钉避让槽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轴承接触部可以配置成围绕多个所述螺钉避让槽。

所述轴承接触部由尼龙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改善所述轴承接触部的耐磨性。

所述轴承螺钉贯通所述吐出导向装置的底面并向下方延伸,所述吐出导向装置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轴承螺钉结合的轴承凸台。

还包括:中心凸起,设置于所述下导向件的底面中心部;以及中心结合部,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所述中心凸起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中心结合部,从而可以使所述下导向件稳定地左右旋转。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还包括中心轴承,设置于所述中心结合部,所述中心凸起插入所述中心轴承。

所述下导向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的上侧面的下导向件本体、以及在所述下导向件本体上沿周向形成的导孔。

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并插入所述导孔的螺钉结合部。

还包括结合于所述螺钉结合部的上侧的螺钉,当所述下导向件旋转时,所述螺钉和所述螺钉结合部在所述导孔的内侧可以执行相对移动。

还包括结合于所述螺钉的垫圈,所述垫圈可以配置于所述导孔的上侧。

所述导孔包括以相同的曲率呈弧形形成的第一导孔、第二导孔。

当所述下导向件在左右方向旋转至最大范围时,所述螺钉结合部配置成从所述导孔的端部隔开,因此可以减少在下导向件的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可以包括:上盖,结合于所述下导向件的上侧,具有供放置所述循环器的上侧面,并且设置有左右齿条;左右马达,配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以及左右齿轮,轴向结合于所述左右马达,并且与所述左右齿条联动。

还包括空气导向装置,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的下侧,并且具有与所述送风风扇结合的风扇马达的收容部。

所述空气导向装置包括供安装所述左右马达的马达安装部,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所述左右马达。

根据本实施例,应用了用于引导循环器的左右旋转的轴承结构,从而可以改善循环器的动作性并降低噪声。

特别地,通过在吐出导向装置设置多个旋转导向轴承,并且在下导向件的底面部设置轴承接触部,可以使下导向件容易地左右旋转。

另外,改善了循环器的左右旋转过程中发生相对摩擦的部分的材质,从而防止部件的磨损。

另外,通过在设置于循环器下侧的下导向件设置供螺钉插入的导孔,并将所述导孔的周向长度形成为螺钉的移动距离以上,可以减少因所述螺钉与导孔的端部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另外,通过在吐出导向装置的中央部分设置中心轴承,并且下导向件的中心凸起结合于所述中心轴承,可以使下导向件容易地左右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向上方旋转的状态下的情形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后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的下部结合有上下导向部的情形的立体仰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上侧结合有上导向件和上盖的情形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导向件和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结合有下导向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和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钉结合部插入导孔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仰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导向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图。

图16是沿图9的xvi-xvi’剖开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导向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8是沿图2的xviii-xviii’剖开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向上方旋转的状态下可以左右旋转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虽然标注在不同的附图上,但尽可能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程中,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上述术语仅为了区别所述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不会因上述术语而限定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上述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结或连接于上述其它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各构成要素之间“连结”、“结合”或“连接”另一构成要素。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动的空气净化模块20、30、以及用于转换所述空气净化模块20、30中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吐出方向的循环器50。所述空气净化模块20、30包括用于产生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以及用于产生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和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列。作为一例,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的上侧。可以将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称为“下部空气净化模块”,将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称为“上部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空气净化器10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21、31。详细而言,所述外壳21、31包括形成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的外观的第一外壳21。所述第一外壳21可以具有圆筒形或截去顶端的圆锥形的形状。此外,所述第一外壳21可以由可以彼此分离的两个部分相结合而成。

所述第一外壳21形成有第一吸入部22,空气沿径向吸入该第一吸入部22。所述第一吸入部22包括所述第一外壳21的至少一部分被贯通而形成的贯通孔。所述第一吸入部22形成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吸入部22沿所述第一外壳2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均匀地形成,可以使空气在以所述第一外壳21为基准的任何方向上被吸入。即,以经过所述第一外壳21的内部中心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空气可以在360度的方向上被吸入。

下面将定义方向。以图1为基准,将上下方向称为轴向,水平方向称为径向。所述轴向可以对应于后述的循环风扇80的中心轴方向,即风扇的马达轴方向。此外,所述径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此外,周向可以理解为以所述轴向为中心以所述径向的距离为旋转半径旋转时所形成的假想的圆的方向。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21的下侧并放置于地面上的基座15。所述基座15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外壳21的下端部向下方隔开。此外,在所述第一外壳21和所述基座15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有基座吸入部18。通过所述基座吸入部18吸入的空气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20的上侧的吸入格栅17(参照图2)向上方流动。

在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吐出部29。所述第一吐出部29可以形成在第一吐出导向装置25(参照图2)上。通过所述第一吐出部29排出的空气可以沿轴向向上方流动。

所述外壳21、31包括形成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外观的第二外壳31。所述第二外壳31可以具有圆筒形或截去顶端的圆锥形的形状。此外,所述第二外壳31可以由可以彼此分离的两个部分相结合而成。

所述第二外壳31形成有第二吸入部32,空气沿径向吸入该第二吸入部32。所述第二吸入部32包括所述第二外壳31的至少一部分被贯通而形成的贯通孔。所述第二吸入部32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吸入部32的相关说明援引第一吸入部22的相关说明。

所述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和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之间的隔板40。所述隔板40可以分离或阻挡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中产生的空气流动和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中产生的空气流动。

所述循环器5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上侧。以空气流动为基准,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空气流路可以与所述循环器50的空气流路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空气经由所述循环器50的空气流路,并且可以通过第二吐出部55排出到外部。所述第二吐出部55形成于所述循环器50的上端部。

所述循环器50可以可移动地设置。详细而言,所述循环器50可以如图1所示处于横卧的状态(第一位置),或者如图19所示处于倾斜竖立的状态(第二位置)。此外,所述循环器50可以在所述第二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此外,所述循环器5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信息的显示装置60。所述显示装置60可以与所述循环器50一起移动。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包括:基座15;以及吸入格栅17,配置在所述基座15的上侧,并且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吸入孔。通过所述基座吸入部18吸入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吸入格栅17向第一过滤器构件22流动。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还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的安装空间的第一过滤器框架22a。所述第一过滤器框架22a设置成多个,并且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

在所述第一过滤器框架22a的内侧可以可分离地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具有圆筒形的形状,并且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的外周面流入。在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的过程中,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细尘等杂质。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构件22的出口侧的第一风扇壳体23。所述第一风扇壳体23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扇。所述第一送风风扇可以包括离心式风扇。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还包括空气导向装置24,该空气导向装置24结合于所述第一风扇壳体23的出口侧即上侧,以引导通过所述送风风扇的空气的流动。

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还包括吐出导向装置25,该吐出导向装置25结合于所述空气导向装置24的上侧,使通过所述空气导向装置24的空气向上方吐出。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5的上端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吐出部29。所述第一吐出部29可以形成于环形的吐出格栅上。

所述隔板40从所述第一吐出部29向上侧隔开配置,从所述第一吐出部29向上方吐出的空气由所述隔板40引导可以沿径向流动。

所述隔板40的上侧包括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空气净化模块20的结构相似。

详细而言,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包括:第二过滤器构件32,以及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器构件32的安装空间的第二过滤器框架32a。所述第二过滤器构件32和所述第二过滤器框架32a的相关说明援引第一过滤器构件22和第二过滤器框架22a的相关说明。

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还包括第二风扇壳体33,该第二风扇壳体33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构件32的上侧,并收容第二送风风扇。此外,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还包括空气导向装置100和吐出导向装置200,该空气导向装置100和吐出导向装置200配置于所述第二风扇壳体33的上侧,并引导通过所述第二送风风扇的空气的上方流动。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可以配置于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的出口侧即上侧。

在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上侧可以可移动地配置有循环器50。所述循环器50的上端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吐出部55,所述循环器50的中心部分可以设置有显示装置60。即,所述第二吐出部55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显示装置60。

所述空气净化器10还可以包括旋转导向装置,该旋转导向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或所述循环器50,以引导所述循环器50的上下旋转和左右旋转。下面,将详细说明所述旋转导向装置的结构。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向上方旋转的状态下的情形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后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的下部结合有上下导向部的情形的立体仰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上侧结合有上导向件和上盖的情形的图。

参照图3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200包括环形的吐出格栅280。从所述吐出格栅280吐出的空气可以流入循环器50的流入格栅52。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中央部分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循环器50的左右或上下旋转的部件。所述部件可以包括后述的上盖300、上导向件400和下导向件500。即,所述吐出格栅280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部件的外侧。

所述循环器50包括:循环器本体51,具有圆筒形形状,在其内部设置循环风扇80(参照图18);以及流入格栅52,设置于所述循环器本体51的下部,从所述吐出格栅280吐出的空气流入该流入格栅52。所述流入格栅52可以具有对应于所述吐出格栅280的环形形状。此外,所述流入格栅52可以具有向下方鼓起的形状,所述吐出格栅280可以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形状。

所述循环器50的下部设置有上下导向部450,使所述循环器50可以上下旋转。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可以结合于所述循环器50的底面。

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呈弧形地延伸的导向件本体45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本体451的下部并且与上下齿轮430联动的上下齿条455。所述导向件本体451可以形成有沿所述导向件本体451的长度方向切割的导向切割部453,使得后述的导向凸台415(参照图8)能够插入该导向件本体451。所述导向凸台415可以插入所述导向切割部453。

所述循环器50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结合的结合板60。所述结合板60包括板本体61a、61b,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两侧部结合于该板本体61a、61b。所述板本体61a、61b包括结合于所述循环器50的中央部分的平面板61a、以及从所述平面板61a向下方以设定的曲率呈弧形地延伸的曲面板61b。所述平面板61a和所述曲面板61b可以分别结合于所述循环器本体51的下部。

此外,所述结合板60还包括弯曲部62,该弯曲部62形成所述平面板61a和所述曲面板61b的边界。以所述弯曲部62为基准,所述平面板61a和所述曲面板61b以彼此不同的曲率或方向延伸,借助上述结构,当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向上方移动时,所述循环器50可以被提起,呈如图19所示向上方凸出的情形。

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可以结合于所述结合板60的下侧。详细而言,所述上下导向部450还包括结合于所述循环器50的板紧固部458a、458b。所述板紧固部458a、458b包括结合于所述平面板61的第一板紧固部458a、以及结合于所述曲面板61b的第二板紧固部458b。

所述上下导向部450配置成贯通上盖300的贯通部325,通过所述贯通部325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上盖300配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上部中央部分,并且可以具有供放置所述循环器50的上侧面。所述上盖300的上侧面可以形成后述的凸出部320(参照图7)的上侧面。

所述循环器5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放置于所述上盖300的凹陷部58。所述凹陷部58可以具有从所述循环器50的下部向上方凹陷的形状。可以理解为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第一板紧固部458a结合于所述凹陷部58。

所述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配置于所述上盖300的下侧并且设置有上下齿轮430的上导向件400。所述上下齿轮430可以配置于所述上盖300的贯通部325下侧。所述上下导向部450通过所述贯通部325向下方延伸,在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底面设置的上下齿条455可以啮合于所述上下齿轮430。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设置有覆盖后述的左右齿轮620(参照图17)的齿轮支架285。所述齿轮支架285可以配置于环形的吐出格栅280中的一部分。在配置有所述齿轮支架285的吐出格栅280区域,空气的流动可以被限制。借助所述齿轮支架285来限制左右齿轮620周边的空气流动,从而可以防止异物向所述左右齿轮620侧流动。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导向件和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引导循环器50上下或左右旋转的旋转导向装置。

所述旋转导向装置包括设置于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中央部分的下导向件500、上导向件400和上盖300。所述下导向件500安装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中央部分,所述上导向件400和所述上盖300可以依次配置于所述下导向件500的上侧。所述上导向件400和所述上盖300可以紧固于所述下导向件500。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下部配置有左右齿轮马达250,所述左右齿轮马达250用于提供所述循环器50的左右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当所述左右齿轮马达250驱动时,左右齿轮620可以与所述上盖300的左右齿条360联动。

当所述上盖300通过所述左右齿轮620与左右齿条360的联动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时,所述上导向件400和所述下导向件500可以一起旋转。此外,贯通所述上盖300配置的上下导向部450以及配置于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循环器50也可以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详细而言,参照图7,所述上盖300包括大致圆盘形的盖本体310、以及从所述盖本体310向上方凸出的凸出部320。所述盖本体310的外周面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左右齿条360。

所述凸出部320可以插入所述循环器50的凹陷部58,并且可以具有非圆形的形状。因此,在所述上盖30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所述循环器50空转的现象。此外,所述凸出部320设置有向下方凹陷并结合于所述循环器50的底面的循环器结合部329。

所述凸出部320形成有贯通部325,所述上下导向部450插入该贯通部325。此外,所述盖本体310形成有齿条凹陷部327,所述齿条凹陷部327提供设置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空间。所述齿条凹陷部327可以从所述盖本体310的外周面向朝向所述盖本体310的中心部分的方向凹陷。此外,所述齿条凹陷部327可以以所述盖本体310的中心部分为基准形成于与所述左右齿条360相反的一侧。

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可以贯通所述贯通部325并朝向所述齿条凹陷部327侧呈弧形地延伸。在所述循环器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可以在所述贯通部325和所述齿条凹陷部327之间的空间内移动。

所述上盖300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移动的第一导辊330。所述第一导辊330可以设置于所述盖本体310的下部。在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辊330与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上侧面接触并执行滚动作用。

所述盖本体310还包括紧固于所述下导向件500的盖紧固部318。

所述盖本体310的边缘部分设置有支撑于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凸出支撑部204(参照图9)的台部319。当所述上盖300结合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时,所述台部319可以支撑于所述凸出支撑部204的上侧。

参照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导向件400可以位于下导向件500和上盖300之间。此外,所述上导向件400可以紧固于所述下导向件500。

所述上导向件400包括上导向件本体410,上下马达420和上下齿轮430设置于该上导向件本体410。所述上下齿轮430轴结合于所述上下马达420,并且可以从所述上导向件本体410的上侧面向上方凸出。此外,所述上下齿条455可以啮合于所述上下齿轮430。

所述上导向件本体410包括结合于所述下导向件500的导向件紧固部413。所述导向件紧固部413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件紧固部413可以借助紧固部件结合于下导向件500的第一紧固部513。

所述上导向件400还包括第二导辊418,所述第二导辊418设置于所述上导向件本体410,并且设置成能够与上下导向部450的底面接触。所述第二导辊418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导辊418可以配置于所述上下齿轮430的两侧。因此,多个所述第二导辊418可以与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底面中位于所述上下齿条455的两侧的底面接触。

简而言之,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上侧面可以与所述第一导辊330接触,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底面可以与所述第二导辊418接触。

所述上导向件400还包括从所述上导向件本体410的上侧面凸出的导向凸台415。所述导向凸台415可以插入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导向切割部453。

在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凸台415可以在所述导向切割部453内相对移动。此外,当所述导向凸台415与所述导向切割部453的端部相干涉时,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移动受限制,因此所述导向凸台415可以用作对所述上下导向部450的上下旋转进行限制的“止动件”。

所述下导向件500包括大致圆盘形状的下导向件本体510。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中心部530。所述旋转中心部530可以包括覆盖中心凸起535的上侧的凸起盖。

所述下导向件5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多个紧固部。多个所述紧固部可以从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向上方凸出。多个所述紧固部包括结合于所述上导向件400的导向件紧固部413的第一紧固部513、以及结合于所述上盖300的盖紧固部318的第二紧固部514。所述第一紧固部、第二紧固部513、514可以借助紧固部件分别紧固于所述上导向件400和上盖300。

所述下导向件500还包括在周向上贯通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导孔520。所述导孔520中可以插入后述的螺钉580。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吐出导向装置200和下导向件500的结构。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结合有下导向件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和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钉结合部插入导孔的情形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导向件的结构的立体仰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导向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参照图9至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导向件500可以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吐出导向装置200。

详细而言,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包括具有圆筒形形状的外壁201、以及位于所述外壁201的内侧并具有圆筒形形状的内壁203。所述外壁201配置成围绕所述内壁203。

在所述外壁201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壁203的外周面之间可以配置有所述环形的吐出格栅280。此外,所述内壁203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上盖300的台部319的支撑凸出部204。所述支撑凸出部204具有环形状。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壁203的下部并具有盘形状的导向件安装部220。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中央部分具有凹陷的形状的底面。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可以安装有所述下导向件500。

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中心部分设置有中心结合部225,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中心部530结合于该中心结合部225。在所述中心结合部225设置中心轴承226。此外,所述中心轴承226中可以插入设置于所述旋转中心部530的底面的中心凸起535。

在所述下导向件50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中心凸起535可以在插入所述中心轴承226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设置有螺钉结合部240a、240b,螺钉580a、580b结合于该螺钉结合部240a、240b。所述螺钉结合部240a、240b从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向上方凸出,所述螺钉580a、580b可以贯通下导向件500的导孔520并紧固于所述螺钉结合部240a、240b。

所述螺钉结合部240a、240b包括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和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当定义经过所述中心结合部225并将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二等分的线为中心线时,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第二螺钉结合部240a、240b可以配置于所述中心线的两侧。

所述螺钉580a、580b包括结合于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的第一螺钉580a、以及结合于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的第二螺钉580b。

在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580a、580b分别结合有垫圈582,所述垫圈582放置于所述导孔520的上侧。在所述下导向件500在左右方向上,即在以轴向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580a、580b和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第二螺钉结合部240a、240b可以在所述导孔520的内部相对移动。

此外,当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580a、580b或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第二螺钉结合部240a、240b与所述导孔520的端部相干涉时,可以限制所述下导向件500进一步旋转。因此,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580a、580b可以用作进行旋转限制的止动件。

所述导孔520可以设置有多个。详细而言,所述导孔520包括在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中心部530的外侧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导孔、第二导孔521、525。所述第一导孔、第二导孔521、525之间彼此隔开,并且可以以相同的曲率延伸。

所述导孔520在周向上的长度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580a、580b或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第二螺钉结合部240a、240b在周向上移动的距离。

详细而言,图11示出了当所述下导向件5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最大范围时,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第二螺钉结合部240a、240b和所述第一导孔、第二导孔521、525的相对位置。

详细而言,当所述下导向件5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最大范围时,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可以配置成从所述第一导孔521的一侧端部隔开第一预定距离s1。

即,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和所述第一导孔521可以彼此不接触。因此,在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过程中,可以防止因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和所述第一导孔521之间接触而产生噪声。作为一例,所述第一预定距离s1可以在1.0~2.0mm的范围内形成。

此外,当所述下导向件5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最大范围时,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可以配置成从所述第二导孔525的一侧端部隔开第二预定距离s2。

即,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和所述第二导孔525可以彼此不接触。因此,在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过程中,可以防止因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和所述第二导孔525之间接触而产生噪声。作为一例,所述第一预定距离s1可以在1.0~2.0mm的范围内形成。

即使在所述下导向件500的旋转过程中,因意料之外的结构/控制上的问题而导致所述下导向件500进一步旋转,也可以防止因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与所述第一导孔521之间相干涉而导致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脱离到所述第一导孔521的外部。

同样地,可以防止因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与所述第二导孔525之间相干涉而导致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脱离到所述第二导孔525的外部。

所述第一螺钉580a可以贯通所述第一导孔521并结合于所述第一螺钉结合部240a,所述第二螺钉580b可以贯通所述第二导孔525并结合于所述第二螺钉结合部240b。

所述下导向件500还包括用于引导上导向件400的装配的装配导向部540。所述装配导向部540从下导向件本体510向上方凸出,作为一例,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导孔、第二导孔521、525之间的位置。在装配所述上导向件400和所述下导向件500的状态下,所述装配导向部540可以放置于所述上导向件400的第二导辊418的侧方。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导向件安装部220设置有旋转导向轴承230,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配置成能够与所述下导向件500的底面接触。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可以在所述中心结合部225的外侧隔开设置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可以设置有三个。当将所述三个旋转导向轴承230用直线连接时,可以构成三角形形状。

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结合有轴承螺钉231。所述轴承螺钉231插入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并向下方延伸,并且贯通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向下方进一步延伸。在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形成有螺钉结合部229,所述轴承螺钉231贯通于该螺钉结合部229。

此外,所述轴承螺钉231可以结合有轴承凸台232。详细而言,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设置有形成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设置空间的所述轴承凸台232(参照图15)。所述轴承凸台232可以从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向下方凸出。

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包括形成底面外观的底面部511。所述底面部511的中心部分可以设置有所述中心凸起535。

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还包括在所述底面部511的边缘向下方延伸的轴承接触部517。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对应于所述底面部511的曲率在周向上延伸,整体上可以具有环形状。

当所述下导向件500旋转时,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可以接触于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因此所述下导向件500可以平滑地旋转,从而能够减少噪声的产生。

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可以由耐磨性优秀的材料制成,以减少所述轴承接触部517与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摩擦时的磨损量。

作为一例,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可以由尼龙材料制成。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可以由耐磨性比下导向件500的其他部分的材料优秀的材料制成。作为一例,所述下导向件500的其他部分的材质,特别是下导向件本体510的底面部5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

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还包括从所述底面部511向上方凹陷的螺钉避让槽516。所述螺钉避让槽516形成为在周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对应于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螺钉避让槽516可以配置成彼此隔开。

详细而言,多个所述螺钉避让槽516包括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避让槽516a、第二避让槽516b和第三避让槽516c。所述第一避让槽至第三避让槽516a、516b、516c可以彼此隔开。所述轴承接触部517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避让槽至第三避让槽516a、516b、516c的外侧。

所述轴承螺钉231可以位于所述螺钉避让槽516的内部。因此,当所述下导向件500安装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上侧时,可以防止所述轴承螺钉231与所述下导向件500之间相干涉。

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底面部511可以设置有在所述螺钉避让槽516的周向外侧配置的止动件560。所述止动件560可以设置成从所述底面部511的边缘向所述底面部511的中心部分方向凸出。此外,所述止动件560可以连接于所述轴承接触部517。

所述止动件560可以与所述螺钉避让槽516的端部相邻地设置。在所述下导向件500旋转的过程中,借助所述止动件560可以防止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从所述螺钉避让槽516脱离。

所述底面部511还包括在所述止动件560的外侧形成的止动件凹陷部562。所述止动件凹陷部562可以理解为在制造工序中为了使所述止动件560从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边缘部分向中心方向延伸所需的空间部分。

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形成有马达贯通部518。所述马达贯通部518由所述下导向件本体510的至少一部分被贯通而形成,其上侧可以放置上导向件400的上下马达420。所述上下马达420具有圆筒形形状,因此,当所述上导向件400装配于所述下导向件500的上侧时,所述上下马达420的下部可以位于所述马达贯通部518的内侧。

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还包括内壁贯通部205,所述内壁贯通部205由内壁203的至少一部分被贯通而形成,并且左右齿轮620位于该内壁贯通部205。所述左右齿轮620通过所述内壁贯通部205向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中心部分方向露出,并且可以啮合于所述上盖300的左右齿条360。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图,图16是沿图9的xvi-xvi’剖开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导向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5至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底面,即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设置有马达固定支架239,该马达固定支架239结合于用于向第二空气净化模块30的送风风扇提供驱动力的风扇马达70(参照图18)。

所述马达固定支架239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可以配置于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中心部。所述风扇马达70借助所述马达固定支架239可以稳定地支撑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

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还可以包括空气导向件结合部238,用于结合紧固到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的紧固部件。所述空气导向件结合部238设置有多个。

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可以设置有在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下侧排列的轴承凸台232。所述轴承凸台232可以从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底面向下方凸出。

详细而言,所述轴承凸台232包括与轴承螺钉231结合的螺钉插入部232a、从所述螺钉插入部232a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加强肋232b、以及连接多个所述加强肋232b的肋连接部232c。所述肋连接部232c具有环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围绕多个所述加强肋232b。

所述轴承螺钉231可以插入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内部并向下方延伸,并且贯通导向件安装部220向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的下侧延伸。所述轴承螺钉231借助所述轴承凸台232可以稳定地支撑于所述导向件安装部220。

此外,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由所述轴承螺钉231支撑,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外周面可以与所述轴承接触部517接触并旋转。

向所述旋转导向轴承230的上侧凸出的轴承螺钉231位于所述螺钉避让槽516的内部,因此可以防止与所述下导向件500相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用于驱动循环器5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左右马达610和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左右齿轮620、上部阻尼器630、下部阻尼器635和马达盖615。

所述左右马达610和所述齿轮组件可以位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吐出格栅280侧。详细而言,吐出格栅280设置有齿轮支架285,左右马达610和齿轮组件可以位于所述齿轮支架285的下侧。此外,所述齿轮组件的左右齿轮620可以通过所述内壁贯通部205向所述内壁203的内部方向凸出。

所述左右马达610和所述齿轮组件支撑于空气导向装置100。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包括马达安装部130,所述左右马达610和所述齿轮组件安装于该马达安装部130。

详细而言,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包括具有圆筒形形状的外壁101、以及位于所述外壁101的内侧并具有圆筒形形状的内壁103。所述外壁101配置成围绕所述内壁103。在所述外壁101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壁103的外周面之间可以形成空气流路,使空气在该空气流路中流动。

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包括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的导向肋105。所述导向肋105从所述内壁103的外周面向所述外壁101的内周面延伸。所述导向肋105可以隔开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向肋105执行将经过第二空气净化模块的送风风扇流入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的空气流路的空气向上方引导的功能。为了流畅地引导空气,所述导向肋105的一侧面可以设置有凸出的凸起部。

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还包括从所述内壁103向下方延伸并收容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马达70的马达收容部110。所述马达收容部110可以具有碗(bowl)的形状。

所述风扇马达70可以支撑于所述马达收容部110的上侧。此外,所述风扇马达70的旋转轴75从所述风扇马达70向下方延伸,并且可以贯通形成于所述马达收容部110的下部的马达轴贯通部112并结合于送风风扇。

所述马达收容部110设置有支架结合部115,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底面的马达固定支架239紧固于该支架结合部115。所述支架结合部115可以从所述马达收容部110的上侧面向上方凸出。

所述马达收容部110设置有紧固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空气导向件结合部238的吐出导向件紧固部117。所述吐出导向件紧固部117可以从所述马达收容部110的上侧面向上方凸出。

所述马达安装部130连接于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的内壁103,并且包括平坦的面以支撑左右马达610的下部。

详细而言,所述马达安装部130安装有下部阻尼器635,且所述下部阻尼器635的上侧设置有左右马达610。此外,所述左右马达610的上侧可以设置有上部阻尼器630。所述上部阻尼器630和下部阻尼器635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上部阻尼器630的上侧配置有马达盖615。所述左右马达610的马达轴可以贯通所述马达盖615的中央部分。所述马达盖615可以借助螺钉紧固于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

所述马达盖615的上侧配置有左右齿轮620。所述马达轴贯通所述马达盖615向上方延伸,可以结合于所述左右齿轮620。

图18是沿图2的xviii-xviii’剖开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器在向上方旋转的状态下可以左右旋转的图。

参照图18及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风扇壳体33,送风风扇收容于该风扇壳体33;空气导向装置100,设置于所述风扇壳体33的上侧;以及吐出导向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的上侧,并且设置有吐出空气的吐出格栅280。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循环器50,所述循环器50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上侧,并且设置有使从所述吐出格栅280吐出的空气流入并向上方排出的循环风扇80。所述循环器50的下部设置有流入格栅52。

所述空气导向装置100和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可以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循环器50的部件。详细而言,所述部件包括放置于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导向件安装部220的下导向件500、上导向件400和上盖300。

当左右马达610驱动时,通过左右齿轮620与左右齿条360的联动,所述上导向件400和所述上盖300可以紧固于所述下导向件500并且一体地在左右方向上旋转。这里,左右方向可以表示以轴向为基准旋转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参照图19的a)。

此时,下导向件500在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上侧以中心凸起535为基准旋转,旋转导向轴承230可以由轴承接触部517引导而旋转。

所述循环器50的下侧结合有上下导向部450,所述上下导向部的上侧面和底面可以辊支撑于上盖300和上导向件400。当上下马达420驱动时,通过上下齿轮430与上下齿条455的联动,所述上下导向部45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所述循环器50可以执行向所述吐出导向装置200的上侧提起以倾斜竖立的移动(参照图19的b)。

通过这样的移动,可以预期通过循环器50的吐出容量的增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