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9927发布日期:2019-12-03 18:12阅读:1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属于厨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烧柴的炉子使用还是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然而,现有的柴炉能源利用率低,使用时浪费木材等燃料,火力较小,使用效果较差,烟大,灰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以解决现有柴炉能源利用率低,火力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包括炉体,炉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板,炉体内具有炉膛,支撑面板的中部开设有与下部的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加热口,支撑面板的上端沿燃烧加热口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锅架,用于将锅体架设于燃烧加热口的上方,支撑面板的外侧还罩设有筒形的隔热防风罩,隔热防风罩为升降式结构,且隔热防风罩的上端与锅体的底部相贴合。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隔热防风罩的上端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内檐结构,内檐结构的内侧是与锅体外壁相贴合的环形孔结构,支撑面板上沿圆周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沿竖向旋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顶设置于所述内檐结构的下端,用以支撑隔热防风罩,螺纹孔下方的螺纹杆上固定有旋柄,通过旋转螺纹杆以调节隔热防风罩在支撑面板上的竖向位置。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隔热防风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排烟孔,隔热防风罩的内侧设置有遮挡排烟孔的不锈钢网。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隔热防风罩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进柴孔,隔热防风罩的内侧设置有遮挡进柴孔的进柴门,进柴门的上侧铰接于进柴孔上方的隔热防风罩内壁上,隔热防风罩的内侧沿进柴孔的周向铺设固定有石棉毡。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锅架共有四个,四个锅架沿燃烧加热口的周向等间距分布设置,锅架包括立柱、锅体支杆和摆动支杆,立柱垂直固定于支撑面板上,锅体支杆的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锅体支杆的另一端为锅体接触面,摆动支杆的一端铰接于锅体支杆的中部,位于立柱与燃烧加热口之间的支撑面板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槽,摆动支杆的另一端卡设于卡槽内,通过调节摆动支杆卡设于不同位置的卡槽内,即可调节锅体支杆上锅体接触面的竖向位置,从而即可根据需求调节所架设锅体的竖向位置;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炉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供风管,供风管的外端处设置有引风机,供风管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风孔;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供风管上沿垂直于供风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插板插入口,插板的一端沿垂直于供风管的长度方向经插板插入口伸至供风管内,通过调整插板伸入供风管内的长度调节经供风管向炉体内腔供入的空气量,即实现炉腔内供气量的调节,从而实现火力调节;

前述猛火柴炉中,所述供风管外侧的通风孔处设置有摆动式的挡片,所述供风管为方形管,且挡片的上侧铰接于通风孔上侧的供风管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隔热防风罩很好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根据不同锅体大小及需求调节锅体架设高度,并同步调节隔热防风罩的高度,隔热防风罩上开设排烟孔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排烟孔的开孔大小,提升使用效果;设置供风管及引风机能够很好地提高氧气供应,提高火力,同时,根据插板及通风孔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进风量,并且在不使用引风机时也能够通过通风孔进入空气,使用更为灵活,同时,该炉子不仅可以烧柴作为原料,也可使用煤炭等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猛火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板2,炉体1内具有炉膛11,支撑面板2的中部开设有与下部的炉膛11相连通的燃烧加热口21,支撑面板2的上端沿燃烧加热口21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锅架22,用于将锅体3架设于燃烧加热口21的上方,支撑面板2的外侧还罩设有筒形的隔热防风罩4,隔热防风罩4为升降式结构,且隔热防风罩4的上端与锅体3的底部相贴合。

隔热防风罩4的上端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内檐结构41,内檐结构41的内侧是与锅体3外壁相贴合的环形孔结构,支撑面板2上沿圆周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3,每个螺纹孔23内均沿竖向旋设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上端顶设置于所述内檐结构41的下端,用以支撑隔热防风罩4,螺纹孔23下方的螺纹杆5上固定有旋柄52,通过旋转螺纹杆5以调节隔热防风罩4在支撑面板2上的竖向位置,隔热防风罩4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排烟孔43,隔热防风罩4的内侧设置有遮挡排烟孔43的不锈钢网44,隔热防风罩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进柴孔42,隔热防风罩4的内侧设置有遮挡进柴孔42的进柴门47,进柴门47的上侧铰接于进柴孔42上方的隔热防风罩4内壁上,隔热防风罩4的内侧沿进柴孔42的周向铺设固定有石棉毡。

锅架22共有四个,四个锅架22沿燃烧加热口21的周向等间距分布设置,锅架22包括立柱221、锅体支杆222和摆动支杆223,立柱221垂直固定于支撑面板2上,锅体支杆222的一端铰接于立柱221上,锅体支杆222的另一端为锅体接触面,摆动支杆223的一端铰接于锅体支杆222的中部,位于立柱221与燃烧加热口21之间的支撑面板2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槽24,摆动支杆223的另一端卡设于卡槽24内,通过调节摆动支杆223卡设于不同位置的卡槽24内,即可调节锅体支杆222上锅体接触面的竖向位置,从而即可根据需求调节所架设锅体3的竖向位置;

炉体1的侧壁连通设置有供风管6,供风管6的外端处设置有引风机7,供风管6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风孔64,供风管6上沿垂直于供风管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插板插入口61,插板62的一端沿垂直于供风管6的长度方向经插板插入口61伸至供风管6内,通过调整插板62伸入供风管6内的长度调节经供风管6向炉体1内腔供入的空气量,即实现炉腔内供气量的调节,从而实现火力调节,所述供风管6外侧的通风孔64处设置有摆动式的挡片63,所述供风管6为方形管,且挡片63的上侧铰接于通风孔64上侧的供风管6外壁上,如图1所示,挡片63为圆形挡片,且挡片63摆动了一定角度,使通风孔64部分露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