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597发布日期:2020-02-18 13:19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源热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建筑能耗中的供暖和空调能耗是现在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环保节能大政策之下,暖通行业也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而地源热泵因其高效、稳定、节能、环保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地源热泵的地下埋管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其中垂直式使用最多,垂直式地下埋管的形式又主要分为单u式和双u式;而地源热泵配套用竖井下的井管,大都是u型管,这些u型井管的管径较小,其表面积也较小,热交换面积也就较小,u型井管的管径较小,其水容量也较小,水在井管里逗留的时间较短,热交换的时间也就较短,由于u型井管的热交换面积较小,热交换时间较短,所以其热交换效率就较低。

中国实用新型cn204757452u公开的“一种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公告日期为:2015.11.1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该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所述u型管的左竖管和右竖管为螺旋状,所述左竖管和右竖管下端通过u型弯管相连,所述u型弯管底端设有缓冲腔,该缓冲腔上端设有挡流板,所述右竖管出水口上设有水泵1,所述水泵1通过出水管与水泵2相连,所述出水管通过弯管与右竖管出水管相连,所述弯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使得u型管内的水与地表进行充分的能力交换,同时保证了抽水时较少对水泵的损伤,降低了水泵的能耗,便于水泵的维修和更换;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器材的损耗,值得推广。

中国实用新型cn207163019u公开的“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公告日期为:2018.03.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所述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平行设置;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底部连通,和地埋管,所述地埋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孔、第二竖直孔、和所述连通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能够将两个竖直的孔的底部贯通,进而放置地源热泵地埋管,使得u型管的竖直部分中的双侧管以及u形管的横向部分均与土紧密接触以便把热传给土壤。

以上专利地源热泵系统均采用u型管设计,现有设计中所述u型管的管径较小,其水容量也较小,水在井管里逗留的时间较短,热交换的时间也就较短,因此往往会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同时u型管的安装和固定相对比较困难和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沿外管的轴向安装在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底端密封,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相连通的连通部,外管上还开设有外接通口。

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位于外管的底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为内管上开设有与外管内部连通的连通口。

优选的,所述连通口开设于内管底端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外管上端密封。

优选的,所述外接通口开设在外管上端或者侧壁。

优选的,所述内管底端接触外管内部底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管由多段拼接而成,拼接处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地源热泵系统井管的热交换面积是外管的表面积,采用了外管套内管的井管形式,在同样规格的井孔中进行安装,相对现有u型管设计,这种设计可使水在管里的逗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热交换时间也相应延长;这种井管的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时间长,相对现有u型管其热交换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2.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u型管为竖直形状井管,可以避免u形部的安装,从而更容易在井孔中安装固定,可以节约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1结构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1侧开外接通口结构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2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包括外管1和安装在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外管1的内径远远大于内管2的外径,在同样规格的井孔中进行安装,这种设计相对现有u型管水容量同比可以增加许多倍,这样水在管里的逗留时间大大延长,热交换时间也相应延长,这种井管的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时间长,所以其热交换效率同比就会大幅度提高;所述外管底端4密封,外管1安装在地下,通过密封保证井管里的水不与井管外的土壤及地下水相接触,这样可以使得外管1内的水可以通过管壁吸收井管外的土壤及地下水的能量;外管1内部和内管2内部相连通,从而完成水的循环和能量交换,外管1上还开设有外接通口6,通过连通外接管完成能量的输出。

为了使内管2可以很好的固定,所述内管2底端接触外管1内底端设置,使得外管1对内管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优选的,所述内管2上开设有与外管1内部连通的连通口7;优选的,所述连通口7开设于内管2底端外侧壁,连通口7为沿内管2轴向开设的长方形孔。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一般井管均需要埋至地下,所述外管上端3密封;优选的,所述外管1的外接通口6开设在外管上端3或者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为了安装地源热泵系统井管,需要先开设井孔,开凿好井孔后,先下外管1,第一截外管1底部需要密封,保证井管里的水不与井管外的土壤及地下水相接触,依次将第一截外管1下入井孔里,再外接第二截外管1,将第二截外管1放入井孔里,再外接第三截外管1,依次完成多段外管1的连接和放入井内,相邻两截井管的连接接头都要密封好,不能漏水,下外管1的过程中,要往外管1里适当的注水,避免由于浮力的作用外管1无法下入井孔中;外管1根据设计要求放入井孔后,开始在外管1内放入内管2,使得内管2底部接触外管1内底部,外管1对内管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内管2底端外侧壁开设有连通口7,内管2的水通过连通口7与外管1的水联通,从而完成外部的水能在内管2和外管1之间循环,外管1内水可以通过外管1的管壁与地下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能量交换;内管2安装好后,将外管上端3密封,同时在外管1最上端设置有外接通口6,可以通过外接通口6将交换的能量输送到地源热泵系统外部,连接完成后将外管1上端埋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使用时,由热泵产生的热(冷)水通过内管2的进水口5进入内管2,通过内管2与外管1连通部的连通口7进入外管1底部,进入外管1底部后,外管1内水中的热(冷)能量通过外管1的管壁与地下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热交换,水在外管1内至下而上运动,通过外接通口6经过外接管将冷(热)能量通过循环的方式带给热泵,从而实现能量的交换。

由热泵产生的热(冷)水,也可以通过外接通口6进入外管1,再通过内管2与外管1连通部的连通口7进入内管2底部,进入内管2底部后,通过内管2将冷(热)能量通过循环的方式带给热泵,从而实现能量的交换。

具体实施方式2:

如图3所示,在气候温暖地区,或者室内开设有井孔的情况下,具体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管1的上端不封闭。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