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4083发布日期:2019-12-17 21:54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外机大多安装在屋顶、裙楼和阳台等位置,空调外机噪音是空气动力噪音与机械噪音的混合体,主要通过结构零件和空气介质传播,一般噪音值在45-75db范围内。普通家庭使用的小型空调外机所产生的噪音比较小,基本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公共设施采用的中央空调外机所产生的噪音则比较大,并具有传播距离远、不易衰减等特点,导致空调噪音易透过窗户、楼板结构进入室内,影响人体健康。对于机械噪音,通过将外机设备安装在减振平台上可以很好地解决,但对于消除风机运行产生的空气动力噪音,目前能够选择的设备和方法还比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通过对风机排出的气流进行整流来减少噪音,并设置隔声屏障避免外机运行产生的噪音扩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包括隔音板和整流箱,所述整流箱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整流箱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整流箱内设有连接座和多个相互平行的整流板,所述整流箱通过所述连接座与空调外机固定连接,所述整流板竖直设置,所述整流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整流尖端,相邻两整流板之间设有整流腔;所述隔音板与所述整流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整流箱的四周,所述整流箱安装在空调外机的顶部时,所述隔音板的顶部与所述整流箱的中部齐平,所述隔音板的底部与所述空调外机的中部齐平,所述隔音板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隔音板靠近所述整流箱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传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声材料为塑料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内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所述整流板靠近所述整流腔的两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传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声材料为玻璃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有尖劈组件,所述尖劈组件包括安装轴和多个隔板,所述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隔音板靠近所述整流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隔音板远离所述整流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轴的周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设有第三传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为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限位圈固定套设于空调外机的排气口周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整流箱内设置多个相互平行整流板,通过整流板将整流箱内的空间分成多个整流腔,避免气流在外机散热风扇的上方发生共振,减少空气动力噪音的产生;

(2)整流板靠近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整流尖端,设置整流尖端后可以减少气流与整流板底部的碰撞,这样在整流腔内产生的涡流更少,也就减少了整流腔内涡流扰动空气发出的噪音;

(3)在整流箱的四周设置隔音板,通过隔音板组成的隔声屏障避免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扩散,有效地避免了外机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空调外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整流板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流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ⅰ;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流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ⅱ;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音板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尖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整流板后安装在空调外机上时的俯视图ⅰ;

图9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整流板后安装在空调外机上时的俯视图ⅱ;

附图中:

1-空调外机,11-防护网,12-排气口,2-整流箱,21-进气口,22-出气口,23-连接板,3-连接座,4-整流板,41-整流尖端,42-整流腔,43-第二传声通孔,5-隔音板,51-第一传声通孔,6-尖劈组件,61-安装轴,6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中央空调外机1的散热风机安装在设备的顶部,散热风扇持续推动空气向上运动并穿过顶部的排气口12,通过流动的空气来加快散热,一般在散热风扇的上方还设有防护网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的降噪装置,包括隔音板5和整流箱2,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整流箱2的顶部设有出气口22,所述整流箱2的底部设有进气口21,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整流箱2的内侧壁贴附一层吸声材料。所述整流箱2内设有连接座3和多个相互平行的整流板4,所述整流箱2通过所述连接座3与空调外机1固定连接,所述整流板4竖直设置,整流板4靠近出气口22,所述整流板4靠近所述进气口21的一侧设有整流尖端41,相邻两整流板4之间设有整流腔42,当气流从进气口21朝着出气口22方向运动时,气流的流向与整流板4接近平行。

所述隔音板5与所述整流箱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整流箱2的四周,如图3所示,所述整流箱2安装在空调外机1的顶部时,所述隔音板5的顶部与所述整流箱2的中部齐平,所述隔音板5的底部与所述空调外机1的中部齐平,此时空调外机1的散热风扇与隔音板5的中部齐平,这样隔音板5可以最大程度地阻挡和吸收散热风扇运行所述产生的噪音。

隔音板5和整流板4均为密封的箱体结构,所述隔音板5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隔音板5靠近所述整流箱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传声通孔51。如图5所示,所述整流板4内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所述整流板4靠近所述整流腔42的两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传声通孔43,通过第二吸声材料来消除整流腔42内产生的噪音。

设备设计过程中,实验人员采用多种吸声材料填充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测试不同吸声材料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吸声效果。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吸声材料采用塑料泡沫,所述第二吸声材料采用玻璃棉时对空调外机1运行时发出噪音的吸收效果最好。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有尖劈组件6,所述尖劈组件6包括安装轴61和多个隔板62,所述安装轴61的一端与所述隔音板5靠近所述整流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轴61的另一端与所述隔音板5远离所述整流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62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轴61的周壁固定连接,隔板62与隔音板5靠近整流箱2的一侧垂直,所述隔板62设有第三传声通孔,第一吸声材料填满相邻隔板62之间的空间。通过隔板62将第一吸声材料分隔为多个尖劈形状,这样第一吸声材料靠近安装轴61的端面特性阻抗接近空气的特性阻抗,在远离安装轴61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接近第一吸声材料的特性阻抗,极大地提升了隔音板5对噪音的吸收能力。

实施例1:

如图8所示,当一个空调外机1单独,设置时,直接将设备固定安装在外机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为限位圈,该限位圈与排气口12相配合,限位圈的周壁设有螺纹孔和与螺纹孔相配合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圈靠近所述进气口21。安装时所述限位圈套设于空调外机1的排气口12周壁,限位螺栓与排气口12的周壁紧密抵接,限位圈通过限位螺栓与空调外机1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当多个空调外机1并列设置时,每个空调外机2的顶部均安装有降噪装置,由于空间限制,相邻两个空调外机2之间的隔音板5被取下,但隔音板5仍然围绕在整个外机组的四周构成隔音屏障。在本实施例中,隔音板5上设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和整流箱2的外周壁均设有相同的螺纹孔,连接板23通过连接螺栓与整流箱2固定连接,这样便于拆卸或加装隔音板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