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2229发布日期:2020-02-14 15:1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热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个能量源,目前,能量源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电能转为热能进行加热或直接使用明火进行加热,在使用明火加热时存在走火的危险,而在使用电能转为热能进行加热时由于电能必须要有电源,一般的电源来自于家庭中的220v电源,这个限制了加热装置的移动使用,稍远一点就要连接排插来进行驳接,从而受到了使用环境的限制,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采用自带储能组件的加热装置,通过储能组件可将电量进行储存,再通过储能组件对电热组件进行供电,可以适用于任意使用环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储能组件与控制组件,储能组件与加热组件对应连接,储能组件提供电源支持给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控制组件对应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壳体一,壳体一上设有导热晶板,壳体一内设有线圈盘、接线板与加热驱动板,加热驱动板的一端通过接插口电联接于储能组件,加热驱动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接线板,接线板电联接于线圈盘,线圈盘与导热晶板对应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线圈盘设于导热晶板的正下方,线圈盘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屏蔽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壳体一内还设有散热风扇,壳体一上设有散热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壳体一包括加热系统上壳与加热系统下壳,加热系统上壳与加热系统下壳固定连接,加热系统下壳与储能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热系统下壳上设有便于搬动的凹槽。

进一步而言,所述壳体一上设有与控制组件对应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电联接于加热组件的加热驱动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壳体二,壳体二内设有电池系统管理板与电池组,电池系统管理板一端与电池组对应电联接,电池系统管理板另一端可外接交流电源为电池组进行充电。

进一步而言,所述壳体二包括电池盒盖板与电池盒底壳,电池盒盖板与电池盒底壳固定连接,电池盒底壳上设有便于搬动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带储能组件的加热装置,通过储能组件可将电量进行储存,再通过储能组件对电热组件进行供电,可以适用于任意使用环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1.导热晶板;2.加热系统上壳;3.线圈盘;4.屏蔽板;5.接线板;6.电池盒盖板;7.电池系统管理板;8.电池组;9.电池盒底壳;10.加热系统下壳;11.散热风扇;12.加热驱动板;13.控制面板;14.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储能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储能组件与控制组件,储能组件与加热组件对应连接,储能组件提供电源支持给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控制组件对应连接,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储能组件提供电源支持给加热组件,再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从而实现通过加热组件对食品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带储能组件的加热装置,通过储能组件可将电量进行储存,再通过储能组件对电热组件进行供电,可以适用于任意使用环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更具体而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壳体一,壳体一上设有导热晶板1,壳体一内设有线圈盘3、接线板5与加热驱动板12,加热驱动板12的一端通过接插口电联接于储能组件,加热驱动板12的另一端连接于接线板5,接线板5电联接于线圈盘3,线圈盘3与导热晶板1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储能组件为加热驱动板12提供电源支持,加热驱动板12再通过接线板5与线圈盘3为导热晶板1提供电源支持,从而使导热晶板1发热。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晶板1并不局限某一种电热器件,可以是电磁加热,也可以是电热管加热,也可以是电陶盘加热或其它的一些可以加热的加热器件。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晶板1通过电子硅胶粘胶平整的固定于壳体一顶部位置。

更具体而言,所述线圈盘3设于导热晶板1的正下方,线圈盘3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屏蔽板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导热晶板1加热更均匀,同时通过屏蔽板4起到对线圈盘3的保护作用。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屏蔽板4采用铝或铜等不能加热的金属材料制成。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一内还设有散热风扇11,壳体一上设有散热通孔1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散热风扇11有效散去壳体一内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一包括加热系统上壳2与加热系统下壳10,加热系统上壳2与加热系统下壳10固定连接,加热系统下壳10与储能组件固定连接。采用壳体方式对加热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更具体而言,所述加热系统下壳10上设有便于搬动的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搬动。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一上设有与控制组件对应设置的通孔。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使控制组件外露,便于操作。

更具体而言,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电联接于加热组件的加热驱动板1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控制面板13实现对加热驱动板12的控制,比如说电源启动、加热至多少度(一般通过电流瓦数决定)、降热至多少度以及保温等功能的操作。

更具体而言,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壳体二,壳体二内设有电池系统管理板7与电池组8,电池系统管理板7一端与电池组8对应电联接,电池系统管理板7另一端可外接交流电源为电池组8进行充电。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电池系统管理板7起到对电池组8的充电与放电的管理。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组8并不局限某一种电池,可以是可充电的电池,也可以是燃料电池或其它一些可以储能的储能电池。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二包括电池盒盖板6与电池盒底壳9,电池盒盖板6与电池盒底壳9固定连接,电池盒底壳9上设有便于搬动的凹槽。采用壳体方式对储能组件起到保护与便于搬动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