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盖、底座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586发布日期:2019-12-13 18: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盖、底座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盖、底座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调器的结构组件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制热或制冷效果,风叶的设置位置通常靠近换热器,由此连接风叶的电机也靠近换热器设置,而空调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在换热器等部位产生冷凝水,为了防止冷凝水进入到电机,通常需要在电机上安装电机盖,以实现对电机的保护,从而避免冷凝水侵入电机造成电机损坏、火宅或触电等事故的情况的发生。

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一些技术文献制备了用于罩住电机的电机盖,并通过卡接的方式,将电机盖安装于电机上,以防止电机与换热器的接触。然而,通过卡接方式连接的结构,难免会存在缝隙,冷凝水可以通过该缝隙泄露至电机上,从而降低了电机盖对电机的保护作用。

在另一些技术文献中,为了提高电机盖的密封性能,其制备了与空调器的底座一体成型的电机盖,并使电机盖罩住电机的同时能部分覆盖风叶,即可以使电机盖的宽度大于电机的宽度尺寸,以进一步防止滴落于电机盖边缘的冷凝水流入电机内,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冷凝水与电机的接触。然而,将电机盖部分覆盖风叶,风叶转动时形成的气流会进入电机盖,在电机盖内未设置导流机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紊流,在该紊流的作用下,电机盖易发生振动甚至带动与其一体成型的底座发生振动,从而产生较大噪音,由此,便降低了使用者在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防止紊流、降低噪音的电机盖、底座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盖内因紊流而产生较大噪音等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盖,其包括:壳体,其具备:具有内侧壁与外侧壁的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一侧端部的侧板;以及齿形组件,其具备:两个以上齿条和位于相邻的所述齿条之间的凹槽,并且,所述齿形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所述内侧壁上,并从所述盖板的另一侧端部向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机盖内设置齿形组件,可以在将电机盖应用于空调器时,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齿条具有靠近所述内侧壁的后侧端部的后端和远离所述内侧壁的后侧端部的前端,并且,所述齿条的所述后端保持平齐,所述齿条的所述前端向一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齿条设置为不同长度,通过改变齿条质量而达到改变齿条固有频率的作用,以防止齿条在进入容纳空间的气流作用下产生共振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产生的噪声的大小,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齿条的所述前端沿所述盖板的所述另一侧端部向所述盖板的所述一侧端部的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将齿条设置为不同长度,可以通过改变齿条质量而达到改变齿条固有频率的作用,以防止齿条在进入容纳空间的气流作用下产生共振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产生的噪声的大小,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因靠近盖板的另一侧端部即靠近风叶,靠近风叶侧的气流较大,远离风叶侧的气流较小,由此,使靠近风叶侧的齿条较长,远离风叶侧的齿条较短,可以在对由风叶进入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有效导风梳理的同时,又能适宜的减小电机盖的质量,从而减小空调器的整体质量,提高空调器的实用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从所述齿条的所述后端至所述齿条的所述前端,所述齿条的径向尺寸先变大后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齿条设置为中间粗两端细的结构,可以使相邻齿条之间的凹槽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从而使通过凹槽的气流流量先变小后变大,以对气流进行缓冲作用,防止气流因流通路径突然变化使电机盖受冲击而振动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相邻的所述齿条的所述前端的高度差为hmm,其中,h>0。由此,可以使相邻的齿条的长度保持不同,也即相邻的齿条的质量保持不同,从而使相邻齿条的固有频率保持不同,以进一步提升其抗共振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齿条(431)的后端(4312)靠近所述内侧壁(4211)的后侧端部,所述齿条(431)的前端(4311)靠近所述内侧壁(4211)的前侧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齿形组件沿着盖体的后侧延伸至盖体的前侧,以覆盖盖体的内侧壁,由此,可以对进入电机盖的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充分的导流,提高导流的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整体的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齿条具有与所述内侧壁连接的上端和远离所述内侧壁的下端,所述齿条的所述下端从所述盖板的所述另一侧端部向所述侧板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对进入电机盖的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导流,使部分气流向电机的方向流动,从而有利于电机的散热,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齿条(431)具有第一类齿条和第二类齿条,其中,所述第一类齿条的所述下端从所述盖板(421)的所述另一侧端部向所述侧板(422)倾斜;所述第二类齿条的所述下端保持平齐;并且,所述第一类齿条间隔设置,并具有至少一个间隔空间,所述第二类齿条设置于所述间隔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间隔空间内的齿条设置为等高状态,在第一类齿条和第二类齿条组合时,可以使相邻齿条之间的凹槽的高度及其内部空间保持基本相同,从而提升电机盖导流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小电机盖产生的噪音,提高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电机盖还包括褶皱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外侧壁上,并具备:适于导流的导向槽和适于导风的导流板。由此,一方面通过该褶皱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电机盖起到加强的作用,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电机盖上的冷凝水通过导向槽实现导流作用,防止电机盖上积水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对流经电机盖的气流通过导流板进行导风作用,防止空调器内紊流情况的产生,进一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盖中,可选地,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盖板的所述一侧端部向所述盖板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的方向向下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导向槽倾斜连接至空调器的水槽中,由此,可以使电机盖上的冷凝水更加便捷高效的流入水槽中,更提高了电机盖上冷凝水的引流作用的效果,进一步防止了电机盖上形成积水等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座,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其具备如上所述的电机盖,其中,所述上底座还具备:背板,其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后侧,并与所述盖板一体成型。由此,通过背板的连接,可以实现上底座和电机盖的连接,并通过一体成型提高了底座的气密性,有效防止电机盖上冷凝水泄露至电机的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座中,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下底座,其与所述盖板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并与所述盖板的内侧壁和所述侧板配合形成容纳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可以将空调器的电机设置于盖板、侧板及下底座相配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对电机进行良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座中,可选地,所述齿形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所述内侧壁(4211)的后侧,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23)的后侧。在这种情况下,容纳空间的后侧即为容纳空间的进风端,通过将齿形组件设置于盖板的内侧壁的后侧,使其可以位于容纳空间的后侧,也即可以使齿形组件位于容纳空间的进风端,由此,可以在气流进入该容纳空间的时即进行梳理导向,进一步提高了防止紊流产生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底座;以及电机,其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中,通过在电机盖内设置齿形组件,可以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中,可选地,所述电机盖还包括:卡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上,适于卡接所述电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卡接部件的设置,可以更加稳定的卡接电机,提高电机盖和电机连接的稳定性,提升电机盖对电机的保护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中,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进风口,其设置于所述上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空调器的上侧;出风口,其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空调器的下侧与前侧的交界处;以及风叶,其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适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器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在这种情况下,风叶可以将外部空间的气流通过进风口引入到空调器的内部,再通过出风口送出至外部空间,从而实现空调器内外部空间的气流的导向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中,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具有朝向所述出风口的导风面,适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器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风叶上。由此,可以对外部空间进入空调器内部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可以被引导至空调器的风叶上,以进一步防止空调器内的紊流等情况的发生,提高空调器使用时的使用舒适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盖、底座及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在电机盖内设置齿形组件,可以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2)通过电机盖上褶皱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电机盖的力学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同时,对流经电机盖上的冷凝水通过导向槽实现导流作用,防止电机盖上积水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对流经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风作用,防止空调器内紊流情况的产生,进一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图1所示的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b中i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3-下底座,4-上底座,41-电机盖,42-壳体,421-盖板,4211-内侧壁,4212-外侧壁,422-侧板,423-容纳空间,43-齿形组件,431-齿条,4311-前端,4312-后端,432-凹槽,44-卡接部件,45-褶皱结构,451-导向槽,452-导流板,46-背板,9-电机,10-风叶,11-进风口,1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附图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坐标系,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图1所示的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a、图2b示意性的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座的结构,下面的说明中省略对底座的其他结构的说明。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座可以包括上底座4,其中,上底座可以包括:具有齿形组件43的电机盖41和背板46,背板46连接于盖板41的后侧,并与盖板41一体成型。在一些示例中,上底座4的背板46可以与盖板421和侧板422一体成型。在另一些示例中,上底座4的背板46还可以与电机盖41一体成型。由此,通过各组件之间的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底座整体结构的气密性,从而有效防止电机盖上冷凝水泄露至电机的情况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机盖内设置齿形组件,可以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还可以包括下底座3,其可以与盖板421形成连接。在一些示例中,下底座3可以与盖板421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在另一些示例中,下底座3可以与盖板421的前侧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并可以与盖板421的内侧壁4211和侧板422配合形成容纳空间423。此处,如图1所示,上述“盖板421的前侧”可以为盖板421的靠近前方边沿位置的部位,也可以为盖板421的靠近前方起始位置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可以将空调器的电机设置于盖板、侧板及下底座相配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对电机进行良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形组件43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齿形组件43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内侧壁4211的后侧,并位于容纳空间423的后侧。在另一些示例中,齿形组件43也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内侧壁4211的其他位置,例如前侧或中部任意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容纳空间的后侧即为容纳空间的进风端,通过将齿形组件设置于盖板的内侧壁的后侧,使其可以位于容纳空间的后侧,也即可以使齿形组件位于容纳空间的进风端,由此,可以在气流进入该容纳空间的时即进行梳理导向,进一步提高了防止紊流产生的有效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示意性的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下面的说明中省略对空调器的其他结构的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具有容纳空间423的底座和电机9,其中,电机9可以设置于下底座3上,并位于容纳空间423内。在一些示例中,空调器还可以包括风叶10,其一侧端部与电机9配合形成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并且,在连接状态下,底座中电机盖41的齿形组件43可以位于风叶10的一侧端部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机盖内设置的齿形组件的作用,可以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图5为图2b中i1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和图5所示,如上所述的电机盖41可以包括:壳体42和齿形组件43。其中,壳体42可以具备具有内侧壁4211与外侧壁4212的盖板421,和设置于盖板421的一侧端部的侧板422;齿形组件43可以具备齿条431和位于相邻的齿条431之间的凹槽432。在一些示例中,齿形组件43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内侧壁4211上,并从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向侧板422的方向延伸。此处,如图1所示,上述“盖板421的一侧端部”可以为盖板421的一侧的边沿部位,也可以为盖板421的一侧的起始部位,其中,上述“一侧”可以为盖板421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为盖板421的前侧或后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形组件中相邻齿条之间形成凹槽,可以成为风的气流导流槽,通过在电机盖内设置齿形组件,可以在将电机盖应用于空调器时,对从空调器中的风叶的端部进入电机盖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有效防止紊流的产生,以防止因紊流导致的电机盖或电机盖周边组件的振动,避免产生较大的噪声,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422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侧板422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左侧端部。在另一些示例中,侧板422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右侧端部。此处,上述“端部”可以为该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例如可以为左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也可以为右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由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盖板和侧板的相对位置,以简化制备工艺,且提高电机盖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盖41还可以包括卡接部件44。在一些示例中,卡接部件44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内侧壁4211上,适于卡接所述电机。在另一些示例中,卡接部件44也可以设置于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上,例如左侧端部或右侧端部上。此处,上述“端部”可以为该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例如可以为左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也可以为右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卡接部件的设置,对电机实现更加有效的卡接和限位,从而提高电机安装的稳定性,以提高空调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达到防止噪声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43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齿条431可以为两个以上,例如五个、八个、十个等。由此,可以根据电机盖的大小等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齿条,从而满足不同的工艺需求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齿条431之间的间距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也即,相邻的齿条431之间的凹槽432的尺寸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不同齿条431之间凹槽432的尺寸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凹槽432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例如渐变式的结构等。由此,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或导风性能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齿条间距,得到不同的凹槽尺寸,以及不同的凹槽形状大小结构等,从而满足对空调器的整体结构性能的需求,提高空调器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431可以具有后端4312和前端4311,其中,后端4312可以靠近内侧壁4211的后侧端部,前端4311可以远离内侧壁4211的后侧端部。在一些示例中,齿条431的后端4312可以保持平齐,齿条431的前端4311可以向一侧倾斜。在另一些示例中,齿条431的前端4311可以沿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向盖板421的一侧端部的方向倾斜。此处,上述“端部”可以为该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例如可以为后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也可以为右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更可以为左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还可以为前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另外,上述“倾斜”可以为向下倾斜,也可以为从高端方向向低端方向的倾斜。

如上所述的将齿条设置为倾斜状态,一方面通过将齿条设置为不同长度,可以改变齿条质量而达到改变齿条固有频率的作用,以防止齿条在进入容纳空间的气流作用下产生共振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产生的噪声的大小,提高空调器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因靠近盖板的另一侧端部即靠近风叶,靠近风叶侧的气流较大,远离风叶侧的气流较小,由此,使靠近风叶侧的齿条较长,远离风叶侧的齿条较短,可以在对由风叶进入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有效导风梳理的同时,又能适宜的减小电机盖的质量,从而减小空调器的整体质量,提高空调器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齿条431的长度可以不同,也即,相邻的齿条431的前端4311可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齿条431的前端4311的高度差可以为hmm,其中,h>0。在另一些示例中,h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即相邻的齿条431的前端4311的高度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使相邻的齿条的长度保持不同,而形成齿条的倾斜状态,又可以使相邻齿条的固有频率保持不同,以进一步提升其抗共振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431还可以具有与内侧壁4211连接的上端和远离内侧壁4211的下端。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齿条431的高度也可以不同,也即,齿条431的下端距离内侧壁4211的高度可以不同。在另一些示例中,齿条431的下端可以从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向侧板422倾斜。此处,上述“端部”可以为该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例如可以为一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也可以为另一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另外,上述“倾斜”可以为向下倾斜,也可以为从高端方向向低端方向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对进入电机盖的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导流,使部分气流向电机的方向流动,从而有利于电机的散热,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4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齿条431可以为条形齿条。在另一些示例中,齿条431也可以为锯齿状的齿条。由此,不同形状的齿条可以具有不同的对风的导流效果,从而可以根据导风的实际需求以及工艺条件的情况,制造不同形状的齿条,以满足实际需求,提高其实用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i2处的局部放大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器还可以包括:进风口11、出风口12和风叶10,其中,进风口11可以设置于上底座4上,并位于空调器的上侧,出风口12可以设置于下底座3上,并位于空调器的下侧与前侧的交界处。在一些示例中,进风口11也可以设置于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例如空调器的中框等。在另一些示例中,风叶10可以设置于下底座3上,适于将从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内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12。在这种情况下,风叶可以将外部空间的气流通过进风口引入到空调器的内部,再通过出风口送出至外部空间,从而实现空调器内外部空间的气流的导向作用。

如图7所示,电机盖4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盖板421的外侧壁4212上的褶皱结构45。在一些示例中,褶皱结构45可以具备:适于导流的导向槽451和适于导风的导流板452。在另一些示例中,褶皱结构45可以设置与盖板421与上底座4的背板46的连接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通过该褶皱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电机盖与底座的连接处起到加强的作用,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电机盖上的冷凝水通过导向槽实现导流作用,防止电机盖上积水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对流经电机盖的气流通过导流板进行导风作用,防止空调器内紊流情况的产生,进一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较佳的,导向槽451可以沿盖板421的一侧端部向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的方向向下倾斜。在一些示例中,导向槽451可以与设置于上底座4上的水槽形成贯通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向槽451也可以与设置于下底座3上的水槽形成贯通连接。此处,上述“端部”可以为该侧的边沿部位或起始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导向槽倾斜连接至底座的水槽中,由此,可以使电机盖上的冷凝水更加便捷高效的流入水槽中,更提高了电机盖上冷凝水的引流作用的效果,进一步防止了电机盖上形成积水等情况的发生。

较佳的,导流板452可以具有导风面。在一些示例中,导风面可以朝向出风口12设置,适于将从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内的气流引导至风叶10上。在另一些示例中,导流板45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对应的导风面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由此,可以对外部空间进入空调器内部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可以被引导至空调器的风叶上,以进一步防止空调器内的紊流等情况的发生,提高空调器使用时的使用舒适性。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较佳的,齿条43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小可以不同。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从齿条431的后端4312至齿条431的前端4311,齿条431的径向尺寸可以先变大后变小,也即,齿条431的尺寸可以为中间粗两端细的结构。此处,如图2b所示,将齿条的前端和后端连线的方向定义为轴向,上述“径向”为与该轴向垂直的方向,也即为如图2b所示的齿条的左端和右端连线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齿条设置为中间粗两端细的结构,可以使相邻齿条之间的凹槽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从而使通过凹槽的气流流量先变小后变大,以对气流进行缓冲作用,防止气流因流通路径突然变化使电机盖受冲击而振动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齿条431的后端4312可以靠近内侧壁4211的后侧端部,齿条431的前端4311可以靠近内侧壁4211的前侧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齿形组件沿着盖体的后侧延伸至盖体的前侧,以覆盖盖体的内侧壁,由此,可以对进入电机盖的容纳空间的气流进行充分的导流,提高导流的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整体的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齿条431可以具有第一类齿条和第二类齿条,其中,第一类齿条的下端从盖板421的另一侧端部向侧板422倾斜,第二类齿条的所述下端保持平齐。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类齿条可以间隔设置,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间隔空间,第二类齿条可以设置于间隔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间隔空间内的齿条设置为等高状态,在第一类齿条和第二类齿条组合时,可以使相邻齿条之间的凹槽的高度及其内部空间保持基本相同,从而提升电机盖导流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小电机盖产生的噪音,提高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