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暖浴霸的加热扰流组件和热风出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272发布日期:2020-02-14 15:18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暖浴霸的加热扰流组件和热风出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浴室取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暖浴霸的加热扰流组件和热风出口装置。



背景技术:

浴室取暖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风暖设备,一类是大功率照明取暖。针对于风暖设备来说,市售风暖设备风源来自离心风机,加热设备为陶瓷ptc。离心风扇内置于机器内部,对人身不会产生物理接触伤害。离心风扇产生的冷风通过蜂窝状ptc加热片,加热后变成热风吹出,提供浴室供暖。然后市面上,加热块受风面积不均匀,热交换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出风口风力分散,风力随传播距离增加损失严重。

为此,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暖浴霸的加热扰流组件,包括:

组件外壳,所述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具有较小的第一对接口和较大的第二对接口;

加热件,设于所述组件外壳内;

第一扰流板组,所述第一扰流板组位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对接口之间,所述第一扰流板组竖设于组件外壳内靠近第一对接口处,第一扰流板组的第一板沿指向第一对接口,第二板沿的方向均匀指向所述加热件;以及

第二扰流板组,所述第二扰流板组位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对接口之间,所述第二扰流板组间隔层叠设于所述组件外壳的内侧,且安装于第一扰流板组的两侧风口处。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管中的集中形式气流通过第一扰流板组和第二扰流板组扩散成均匀矩形出风,保证与加热块均匀接触,提升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延长加热块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板,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板通过第一扰流板安装支架竖设于组件外壳内。

进一步的,第一扰流板的数量为十,按照左三中四右三的排列方式;十所述第一扰流板的第一板沿指向所述第一对接口,第二板沿均匀指向所述加热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扰流板组为两组,分别横向安装于第一扰流板组的两侧风口处。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第二扰流板组的数量为三,层叠设置于所述组件外壳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还针对上述的加热扰流组件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风暖浴霸的热风出口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扰流组件和导流出风口,所述导流出风口包括:

导流出风口外壳,所述导流出风口具有一导流风口和导流对接口,所述导流对接口对接于所述组件外壳的第二对接口;

隔板,所述隔板沿着所述导流风口方向设于所述导流出风口外壳的中间位置;以及

导流板组,导流板组包括多个间隔安装于隔板上的导流板。

进一步的,导流板为弧形板,多个所述弧形板相对称的设置,对称的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内凹面相对而设。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组还包括多个直板,所述直板设于多个对称的所述弧形板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对接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出风口外壳的侧部,所述导流风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出风口外壳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风暖浴霸的热风出口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竖置出风的最终出风口导流设计和隔板对导流板的分割作用,能保证最终出风时风向集中且不跑偏,具有风力强且衰减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风暖浴霸的热风出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扰流组件的结构展示图。

图3是风暖浴霸的热风出口装置的横向剖面图。

图4是组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流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导流出风口51

加热扰流组件52

组件外壳521

第一扰流板组522

第二扰流板组523

加热件524

第一扰流板安装支架525

导流出风口外壳511

隔板512

导流板组5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实施例1:

由于市面上现有的吊顶浴室取暖设备,在加热件处的热交换效率低下,使得本实用新型旨在于优化市面上风暖存在的加热块受风面积不均匀,热交换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的弊端,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暖浴霸的加热扰流组件,包括组件外壳521、加热件524、第一扰流板组522和第二扰流板组523;其中,所述组件外壳521的两端分别具有较小的第一对接口和较大的第二对接口;加热件524设于所述组件外壳521内;所述第一扰流板组522位于所述加热件524与所述第一对接口之间,所述第一扰流板组522竖设于组件外壳521内靠近第一对接口处,第一扰流板组522的第一板沿指向第一对接口,第二板沿的方向均匀指向所述加热件524;以及所述第二扰流板组523位于所述加热件524与所述第一对接口之间,所述第二扰流板组523间隔层叠设于所述组件外壳521的内侧,且位于第一扰流板组522的两侧风口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管中的集中形式气流通过第一扰流板组522和第二扰流板组523扩散成均匀矩形出风,保证与加热块均匀接触,提升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延长加热块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扰流板组522包括多个第一扰流板,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板通过第一扰流板安装支架525竖设于组件外壳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扰流板的数量为十,按照左三中四右三的排列方式;十个第一扰流板的第一板沿指向第一对接口,第二板沿均匀指向所述加热件524。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扰流板组523为两组,分别横向安装于第一扰流板组522的两侧风口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每组所述第二扰流板组523的数量为三,层叠设置于所述组件外壳521的内壁。

本实施例的效果为:

通过将风管中的集中形式气流通过第一扰流板组522和第二扰流板组523扩散成均匀矩形出风,保证与加热块均匀接触,提升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延长加热块使用寿命。

实施2: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针对上述实施例1的加热扰流组件52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风暖浴霸的热风出口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扰流组件52和导流出风口51,所述导流出风口51包括导流出风口外壳511、隔板512和导流板组513。其中,所述导流出风口51具有一导流风口和导流对接口,所述导流对接口对接于所述组件外壳521的第二对接口;所述隔板512沿着所述导流风口方向设于所述导流出风口外壳511的中间位置;以及导流板组513包括多个间隔安装于隔板512上的导流板。竖置出风的最终出风口导流设计,能保证最终出风时风向集中且不跑偏,具有风力强且衰减慢的效果。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为:

热风出口装置包括导流出风口51和加热扰流组件52。本实施例中加热扰流组件52采用ptc加热扰流组件52。

具体的,加热扰流组件52包括组件外壳521、安装支架、加热件524、第一扰流板组522和第二扰流板组523。该外壳为两端设有对接口的密闭性外壳,内部具有供安装支架、加热件524、第一扰流板组522和第二扰流板组523安装的扰流空间。该外壳由于具有与风道相连通的第一对接口和与导流出风口51的对接的第二对接口,且第一对接口的截面远小于第二对接口的截面。该外壳的第一对接口与进风管连通,第二对接口与导流出风口51对接出风。加热件524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第二对接口上,使得进入加热扰流组件52的风被加热件524加热后送达导流出风口51送出。

第一扰流板组522的数量为多个,通过第一扰流板安装支架525竖设于外壳内的靠近第一对接口处,具体的,多个第一扰流板的第一板沿指向第一对接口,多个第一扰流板的第二板沿的方向均匀指向第二对接口。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板的数量为10,分别按照左三中四右三的排列方式。

第一扰流板旨在于横向均匀分风进入导流出风口51,而第二扰流板组523旨在于纵向均匀分风进入导流出风口51。第二扰流板组523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分为三三两组,间隔层叠设于外壳的内侧,且分别位于第一扰流板组522的两边风口处。在第一扰流板组522两边风口出来的风被第二扰流板组523进行梳理,然后均匀进行加热件524。加热件524优选为蜂窝状ptc加热片。

导流出风口外壳511顶部具有出风的导流风口,导流出风口51的侧部具有一导流对接口,用于对接ptc加热扰流组件52加热、扰流后的热风。该隔板512沿着导流风口方向设于导流出风口外壳511的中间位置,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板间隔安装于隔板512上。多个导流板为弧形板,多个弧形板相对称的设置,多个弧形板的弧形内凹面相对而设。另外的,导流板组513还包括设于多个弧形板中间的间隔而设的直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将风管中的集中形式气流通过扰流板扩散成均匀矩形出风,保证与加热块均匀接触,提升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延长加热块使用寿命。

二、竖置出风的最终出风口导流设计,能保证最终出风时风向集中且不跑偏,具有风力强且衰减慢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