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4295发布日期:2020-02-28 07:3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和照明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空调内机中,使用最多的壁挂机、柜机,都存在不能吸顶安装,以便有效利用屋顶空间,以及送风方向单一的缺点;使用较少的吸顶机,虽无上述缺点,但是,较厚的机身又不方便低楼层空间的居家安装,即使居家楼层够高,因美观和送风均匀的需要,吸顶机安装时,必然选择屋顶居中安装,如此,又会与照明电气产生冲突,再说,风管机,虽无必须屋顶居中安装之要求,但是,又有安装和维修不方便,制热效果差以及送风方向单一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型吸顶空调内机与照明电气结合为一体,构成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该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不仅没有使用最多的壁挂机、柜机,存在不能吸顶安装问题,有效地利用了屋顶空间,而且实现四面送风,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还没有传统吸顶机的机身较厚问题,尤其是,增加了照明功能,一方面,即使选择屋顶居中安装,也不会与照明电气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利用照明电气对空调器进行的装饰性部份遮挡,解决了空调器因超薄设计而出现的扁平面积增大的问题,再者,还没有风管机存在的安装、维修不便,制热效果差以及送风方向单一的问题,因此,有着包括居家在内的广泛适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将翅片式蒸发器平板化,薄型化,且水平式设置,并应用勾槽气水分离器,进行冷凝水收集,另外一方面,将气流通道扁平化,并应用网孔板气流均流器,对流过翅片式蒸发器各处的气流进行均流,再有一方面,应用至少一个超薄低噪轴流风机配合,从而实现吸顶空调内机超薄化后,再和照明电气结合为一体,并利用照明电气对空调器进行的装饰性部份遮挡,解决空调器因超薄设计而出现的扁平面积增大的问题,同时,配套设置空调器常用的管路控制元器件,空调器常用的电气控制元器件,具体是:由底壳、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网孔板气流均流器、翅片式蒸发器、勾槽气水分离器、前壳、过滤网,形成超薄型吸顶空调内机,并将该超薄型吸顶空调内机和照明电气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即构成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

进一步,所述底壳:在其背面,设有至少一块独立金属挂装板,并配合该金属挂装板大小尺寸及厚度,将底壳背面对应部份,设置为向底壳内凹进去;所述金属挂装板:设有方便调节高度的挂装勾;所述金属挂装板:还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底壳:配合金属挂装板上的挂装勾,设有金属承挂机构和防脱螺栓;所述底壳;在其四边壳体上,设有led照明灯珠;所述led照明灯珠:其外面设有均光导光板;所述底壳:在其第一角内,设有制冷管路进管接口、制冷管路出管接口、排水管对接口、电源接入插座、内外机连接线插座、电子开关;所述底壳:在其第二角内,设有阻反流的单向阀:其出水端用第一保温水管与排水管对接口在底壳内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底壳:在其第三角内,设有空调器内机常用的变压器和电脑板,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电线与电源接入插座在底壳内的端子脚相连接;所述电脑板:其工作所需电源,由变压器的输出端提供;所述电脑板:设有电线与内外机连接线插座在底壳内的端子脚相连接;所述底壳:在其第四角内,设有技术成熟的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所述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电线与空调器内机常用的变压器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并联;所述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其输出端,用电线经开关与底壳四边壳体上的led照明灯珠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超薄低噪轴流风机:是在底壳内四边,设置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组;所述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组:是经电线与电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网孔板气流均流器:是设置于底壳中部,并与底壳连为一体的网孔板气流均流器;所述网孔板气流均流器:顺底壳对角线,且与底壳对角线重合,由中间向对角延伸至超薄低噪轴流风机处,设有气流隔断,将网孔板气流均流器分隔为四个区域,使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与底壳之间,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气流仓。

进一步,所述翅片式蒸发器:是在底壳的中部,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下面,设置的翅片式蒸发器,该翅片式蒸发器与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之间,在气流隔断分隔下,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均流仓;所述翅片式蒸发器:在翅片式蒸发器上,设有空调器常用的管温传感器,该管温传感器经电线与电脑板相连接;所述翅片式蒸发器:其制冷管路进口,经铜管与制冷管路进管接口在底壳内的一端紧密连接,其制冷管路出口,经铜管与制冷管路出管接口在底壳内的一端紧密连接。

进一步,所述勾槽气水分离器:是由设置于翅片式蒸发器下面的至少三个气水分离片所形成的组件;所述气水分离片:其斜面两两平行;所述气水分离片:相对于翅片式蒸发器进风面,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气水分离片:其下边,设有冷凝水导流沟槽;所述气水分离片:其上边,设有垂直于翅片式蒸发器进风面的滴水折边;所述气水分离片:其滴水折边的滴水线与冷凝水导流沟槽中心线重合,所述气水分离片:其下表面,设有防凝露泡沫;所述防凝露泡沫:其厚度,微小于滴水折边的高度;所述冷凝水导流沟槽:其一端,设有冷凝水汇流主沟槽;所述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其沟槽外表面设有隔热泡沫;所述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其一端底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前壳:其中部设有进风口,四边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风门兼导风板;所述风门兼导风板:设有导风电机,该导风电机经电线与电脑板相连接;所述进风口,其四边的前壳上,设有条状强力磁铁;所述进风口:其进风口处设有空调器常用的室温传感器,该室温传感器经电线与电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是在过滤网上,设有铁条;所述铁条,其位置和长度与条状强力磁铁的位置和长度对应。

进一步,所述照明电气:是包括设置于底壳周边壳体上的led照明灯珠,以及过滤网下部设置的led照明灯具;所述led照明灯具: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led照明灯具:是经电线与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led照明灯具:至少设有第一筒状支架和第二筒状支架,该第一筒状支架和第二筒状支架分别与底壳上对应位置的金属承挂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筒状支架和第二筒状支架:同时也是翅片式蒸发器和勾槽气水分离器的承载支架;所述第一筒状支架:其筒内设有第二保温水管和第三保温水管;所述第一筒状支架:其下部设有贮水器;所述贮水器,其内部设有水位检测器;所述水位检测器,经电线与电脑板相连接;所述贮水器,其内部还设有微型排水泵;所述微型排水泵,经电线和电脑板相连接,所述微型排水泵:其排水口用第二保温水管与底壳第一角内设置的单向阀进水端相相连接;所述第三保温水管,一端与冷凝水汇流主沟槽的出水口相连接,另外一端,放置于贮水器中;所述led照明灯具:其下部设有照明电气控制面板和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所述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用电线经过第二筒状支架与电脑板相连接;所述照明电气控制面板:用电线经过第二筒状支架与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机身薄;结构简单;美观,且具有照明功能;四面送风,实现节能环保;方便吸顶安装,以便有效地使用屋顶空间;安装、维修方便,适用于极大多数使用环境安装,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水收集及排放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零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1中:1空调器常用的管路控制元器件、2金属承挂机构、3安装孔、4金属挂装板、5挂装勾、6防脱螺栓、7第四角、8空调器常用的电气控制元器件、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10底壳、11壳体、12均光导光板、13led照明灯珠、14第三角、15变压器、16电脑板、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18气流隔断、19气流仓、20均流仓、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22管温传感器、23翅片式蒸发器、24勾槽气水分离器、25气水分离片、26滴水折边、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28隔热泡沫、29前壳、30出风口、31风门兼导风板、32室温传感器、33导风电机、34进风口、35磁铁、36铁条、37过滤网、38照明电气、39led照明灯具、40气流通道、41第二筒状支架、42照明电气控制面板、43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44贮水器、45微型排水泵、46第一筒状支架、47第二保温水管、48水位检测器、49第三保温水管、50出水口、51防凝露泡沫、52冷凝水导流沟槽、53制冷管路进口、54制冷管路出口、55进水端、56单向阀、57第二角、58出水端、59第一保温水管、60内外机连接线插座、61电源接入插座、62排水管对接口、63制冷管路进管接口、64制冷管路出管接口、65第一角、66电子开关。

图2中:4金属挂装板、10底壳、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18气流隔断、19气流仓、20均流仓、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23翅片式蒸发器、24勾槽气水分离器、25气水分离片、29前壳、30出风口、31风门兼导风板、33导风电机、40气流通道、37过滤网、34进风口。

图3中:4金属挂装板、10底壳、23翅片式蒸发器、24勾槽气水分离器、25气水分离片、26滴水折边、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28隔热泡沫、29前壳、44贮水器、45微型排水泵、46第一筒状支架、47第二保温水管、48水位检测器、49第三保温水管、50出水口、51防凝露泡沫、52冷凝水导流沟槽、55进水端、56单向阀、58出水端、59第一保温水管、62排水管对接口。

图4中: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13led照明灯珠、15变压器、16电脑板、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22管温传感器、32室温传感器、33导风电机、38照明电气、39led照明灯具、42照明电气控制面板、43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45微型排水泵、48水位检测器、61电源接入插座、66电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方面,将23翅片式蒸发器平板化,薄型化,且水平式设置,并应用24勾槽气水分离器,进行冷凝水收集,另外一方面,将40气流通道扁平化,并应用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对流过23翅片式蒸发器各处的气流进行均流,再有一方面,应用至少一个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配合,从而实现吸顶空调内机超薄化后,再和38照明电气结合为一体,并利用38照明电气对空调器进行的装饰性部份遮挡,解决空调器因超薄设计而出现的扁平面积增大的问题,同时,配套设置1空调器常用的管路控制元器件,8空调器常用的电气控制元器件,具体是:由10底壳、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23翅片式蒸发器、24勾槽气水分离器、28前壳、37过滤网,形成超薄型吸顶空调内机,并将该超薄型吸顶空调内机和38照明电气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即构成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

进一步,所述10底壳:在其背面,设有至少一块独立4金属挂装板,并配合该4金属挂装板大小尺寸及厚度,将10底壳背面对应部份,设置为向10底壳内凹进去;所述4金属挂装板:设有方便调节高度的5挂装勾;所述4金属挂装板:还设有至少一个3安装孔;所述10底壳:配合4金属挂装板上的5挂装勾,设有2金属承挂机构和6防脱螺栓;所述10底壳;在其四边11壳体上,设有13led照明灯珠;所述13led照明灯珠:其外面设有12均光导光板;所述10底壳:在其65第一角内,设有63制冷管路进管接口、64制冷管路出管接口、62排水管对接口、61电源接入插座、60内外机连接线插座、66电子开关;所述10底壳:在其57第二角内,设有阻反流的56单向阀:其58出水端用59第一保温水管与62排水管对接口在10底壳内的一端相连接;所述10底壳:在其14第三角内,设有空调器内机常用的15变压器和16电脑板,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电线与61电源接入插座在10底壳内的端子脚相连接;所述16电脑板:其工作所需电源,由15变压器的输出端提供;所述16电脑板:设有电线与61内外机连接线插座在10底壳内的端子脚相连接;所述10底壳:在其7第四角内,设有技术成熟的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所述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电线与空调器内机常用的15变压器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并联;所述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其输出端,用电线经66电子开关与10底壳四边11壳体上的13led照明灯珠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是在10底壳内四边,设置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组;所述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组:是经电线与16电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是设置于10底壳中部,并与10底壳连为一体的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所述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顺10底壳对角线,且与10底壳对角线重合,由中间向对角延伸至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处,设有18气流隔断,将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分隔为四个区域,使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与10底壳之间,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19(19a、19b、19c、19d)气流仓。

进一步,所述23翅片式蒸发器:是在10底壳的中部,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下面,设置的23翅片式蒸发器,该23翅片式蒸发器与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之间,在18气流隔断分隔下,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20(20a、20b、20c、20d)均流仓;所述23翅片式蒸发器:在23翅片式蒸发器上,设有空调器常用的22管温传感器,该22管温传感器经电线与16电脑板相连接;所述23翅片式蒸发器:其53制冷管路进口,经铜管与63制冷管路进管接口在10底壳内的一端紧密连接,其54制冷管路出口,经铜管与64制冷管路出管接口在10底壳内的一端紧密连接。

进一步,所述24勾槽气水分离器:是由设置于23翅片式蒸发器下面的至少三个25气水分离片所形成的组件;所述25气水分离片:其斜面两两平行;所述25气水分离片:相对于23翅片式蒸发器进风面,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25气水分离片:其下边,设有52冷凝水导流沟槽;所述25气水分离片:其上边,设有垂直于23翅片式蒸发器进风面的26滴水折边;所述25气水分离片:其26滴水折边的滴水线与52冷凝水导流沟槽中心线重合,所述25气水分离片:其下表面,设有51防凝露泡沫;所述51防凝露泡沫:其厚度,微小于26滴水折边的高度;所述52冷凝水导流沟槽:其一端,设有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所述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其沟槽外表面设有28隔热泡沫;所述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其一端底部设有50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29前壳:其中部设有34进风口,四边设有30出风口;所述30出风口:设有31风门兼导风板;所述31风门兼导风板:设有33导风电机,该33导风电机经电线与16电脑板相连接;所述34进风口,其四边的29前壳上,设有条状强力35磁铁;所述34进风口:其34进风口处设有空调器常用的32室温传感器,该32室温传感器经电线与16电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37过滤网:是在37过滤网上,设有36铁条;所述36铁条,其位置和长度与条状强力35磁铁的位置和长度对应。

进一步,所述38照明电气:是包括设置于10底壳周边11壳体上的13led照明灯珠,以及37过滤网下部设置的39led照明灯具;所述39led照明灯具:设有至少一个40气流通道;所述39led照明灯具:是经电线与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39led照明灯具:至少设有46第一筒状支架和41第二筒状支架,该46第一筒状支架和41第二筒状支架分别与10底壳上对应位置的2金属承挂机构相连接;所述46第一筒状支架和41第二筒状支架:同时也是23翅片式蒸发器和24勾槽气水分离器的承载支架;所述46第一筒状支架:其筒内设有47第二保温水管和49第三保温水管;所述46第一筒状支架:其下部设有44贮水器;所述44贮水器,其内部设有48水位检测器;所述48水位检测器,经电线与16电脑板相连接;所述44贮水器,其内部还设有45微型排水泵;所述45微型排水泵,经电线和16电脑板相连接,所述45微型排水泵:其排水口用47第二保温水管与10底壳65第一角内设置的56单向阀55进水端相连接;所述49第三保温水管,一端与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的50出水口相连接,另外一端,放置于44贮水器中;所述39led照明灯具:其下部设有42照明电气控制面板和43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所述43空调器常用的控制显示面板:用电线经过41第二筒状支架与16电脑板相连接;所述42照明电气控制面板:用电线经过41第二筒状支架与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相连接。

安装:当选择吸顶明装时,打开66电子开关,在42照明电气控制面板和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的协同工作下,使13led照明灯珠成为吸顶灯的侧光灯;当选择吸顶嵌入式安装时,关闭66电子开关,使13led照明灯珠处于闲置状态。

使用时:由于9照明电气驱动控制器,其交流电源输入端,是与15变压器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并联,因此,38照明电气的工作状态是独立的,不受控于空调的开关机控制;当打开所述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运行时:如图2所示,33导风电机随即打开31风门兼导风板;在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的作用下,使19气流仓和20均流仓以及24勾槽气水分离器内,形成空气负压,因此,如图2中箭头所标注的路径,室内空气就会穿过40气流通道、37过滤网、29前壳中部的34进风口后,再穿过由至少三个25气水分离片所形成的24勾槽气水分离器,到达23翅片式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气流首先进入20均流仓,由设有18气流隔断的21网孔板气流均流器均流后,进入19气流仓,最后,由17超薄低噪轴流风机将其经30出风口、31风门兼导风板送入室内,如此周而复始;当打开所述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超薄吸顶空调内机制冷运行时:如图3所示,23翅片式蒸发器的翅片表面,会凝成冷凝水,如图3中箭头所标注的路径,冷凝水首先会顺翅片表面,滑落到至少三个25气水分离片所形成的24勾槽气水分离器上,并顺着25气水分离片往下流入52冷凝水导流沟槽中,再汇流入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后,经50出水口,46第一筒状支架内设置的49第三保温水管,流入44贮水器中,当水位48水位检测器检测到设定水位时,45微型排水泵开始工作,在45微型排水泵的作用下,56单向阀向上打开,冷凝水经47第二保温水管,流入55进水端并流过56单向阀后,从58出水端流出,进入59第一保温水管,最后,从62排水管对接口排出机外,其中,25气水分离片上边所设的26滴水折边,是防止冷凝水滴落到52冷凝水导流沟槽外;25气水分离片下表面所设的51防凝露泡沫,是阻止25气水分离片下表面二次冷凝结露;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外表面所设的28隔热泡沫,是阻止27冷凝水汇流主沟槽外表面二次冷凝结露。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特征、优点,也仅是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尽管参照所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技术方案依然还有很的扩展、延申、修改空间,以及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的选择性大量存在,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