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9453发布日期:2020-03-03 04:2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机筒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



背景技术:

耙式干燥机是在国内传统真空耙式干燥机的技术基础之上针对各种浆状、膏状、粒状、粉状、纤维状等物料加强、改良设计而成的,传动部分采用工作稳定、经久耐用的圆柱齿轮减速机,主动轴采用加粗的实心轴,充分保证真空耙式干燥机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的稳定运转。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713335a,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防堵式真空耙式干燥机,包括筒体,气固分离过滤装置与筒体相通,气固分离过滤装置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有与真空泵连接的出气管,在气固分离过滤装置上端面的内侧垂直安装有圆筒形的滤网支架,在滤网支架上安装有超细滤网,在气固分离过滤装置的顶端安装有反吹风进气口,在气固分离过滤装置上连接有双向压力表。本发明直接将气固分离过滤装置与干燥机筒体连通过,不仅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使用方便,减少了固定资产投入,而且由于无需两处收集产品的问题,因而更有利于产品的品质控制,有效解了决粒径小、孔隙率高、密度低的超细粉体材料干燥过程中容易尘堵塞滤网的难题。但是现有的防堵式真空耙式干燥机还存在着筒体结构复杂,没有对冷凝水排出的机构,干燥效率低下,以及出料口出容易形成湿料死角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以解决现有的防堵式真空耙式干燥机还存在着筒体结构复杂,没有对冷凝水排出的机构,干燥效率低下,以及出料口出容易形成湿料死角的问题。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包括支架,干燥机筒,进料口,蒸汽干燥机构,人孔和出料阀,所述支架焊接在干燥机筒的底部;所述进料口焊接在干燥机筒的顶部;所述蒸汽干燥机构与干燥机筒焊接;所述人孔采用2个,均焊接在干燥机筒的顶部;所述出料阀焊接在干燥机筒底侧。

所述干燥机筒包括筒体,端盖,密封件和轴承座,所述筒体设置为圆柱状,焊接在支架上;所述端盖采用2个,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筒体的两端;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端盖的内侧;所述轴承座采用2个,分别嵌装在端盖上。

所述筒体采用双层式设计,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隙成为循环腔,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循环腔内,热蒸汽对内壳体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作用面积大,干燥效率高。

所述蒸汽干燥机构包括蒸汽入口,循环腔,蒸汽出口,排水管和冷凝水出口,所述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均开设在筒体的顶部,并与循环腔连接;所述循环腔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所述冷凝水出口采用多个,均开设在筒体的底部,并与循环腔连通;所述排水管与冷凝水出口焊接。

所述出料阀与干燥机筒连接处设置为弧面状,弧面状的阀顶的设置能够增加湿料的落料顺畅性,使得湿料在下料时没有死角的存在,防止湿料出现堵塞的现象。

所述循环腔的工作压力设置在-0.08mp~-0.096mp。

所述内壳体的加热面积为16.5㎡,受热面积大,干燥效率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筒体的设置,筒体采用双层式设计,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隙成为循环腔,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循环腔内,热蒸汽对内壳体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作用面积大,干燥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出料阀的设置,出料阀与干燥机筒连接处设置为弧面状,弧面状的阀顶的设置能够增加湿料的落料顺畅性,使得湿料在下料时没有死角的存在,防止湿料出现堵塞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和冷凝水出口的设置,有利于对循环腔内的冷凝水进行清理排出,防止冬天的时候因冷凝水冻结造成干燥效果不理想和干燥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干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2-干燥机筒,21-筒体,211-外壳体,212-内壳体,22-端盖,23-密封件,24-轴承座,3-进料口,4-蒸汽干燥机构,41-蒸汽入口,42-循环腔,43-蒸汽出口,44-排水管,45-冷凝水出口,5-人孔,6-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加热的干燥机筒体,包括支架1,干燥机筒2,进料口3,蒸汽干燥机构4,人孔5和出料阀6,所述支架1焊接在干燥机筒2的底部;所述进料口3焊接在干燥机筒2的顶部;所述蒸汽干燥机构4与干燥机筒2焊接;所述人孔5采用2个,均焊接在干燥机筒2的顶部;所述出料阀6焊接在干燥机筒2底侧。

所述干燥机筒2包括筒体21,端盖22,密封件23和轴承座24,所述筒体21设置为圆柱状,焊接在支架1上;所述端盖22采用2个,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筒体21的两端;所述密封件23设置在端盖22的内侧;所述轴承座24采用2个,分别嵌装在端盖22上。

所述筒体21采用双层式设计,包括外壳体211和内壳体212,所述外壳体211和内壳体212之间的空隙成为循环腔42,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41进入循环腔42内,热蒸汽对内壳体212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作用面积大,干燥效率高。

所述蒸汽干燥机构4包括蒸汽入口41,循环腔42,蒸汽出口43,排水管44和冷凝水出口45,所述蒸汽入口41和蒸汽出口43均开设在筒体21的顶部,并与循环腔42连接;所述循环腔42设置在外壳体211和内壳体212之间;所述冷凝水出口45采用多个,均开设在筒体21的底部,并与循环腔42连通;所述排水管44与冷凝水出口45焊接。

所述出料阀6与干燥机筒2连接处设置为弧面状,弧面状的阀顶的设置能够增加湿料的落料顺畅性,使得湿料在下料时没有死角的存在,防止湿料出现堵塞的现象。

所述循环腔42的工作压力设置在-0.08mp~-0.096mp。

所述内壳体212的加热面积为16.5㎡,受热面积大,干燥效率快。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41进入循环腔42内,热蒸汽对内壳体212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作用面积大,干燥效率高,出料阀6与干燥机筒2连接处设置为弧面状,弧面状的阀顶的设置,能够增加湿料的落料顺畅性,使得湿料在下料时没有死角的存在,防止湿料出现堵塞的现象,排水44和冷凝水出口45的设置,有利于对循环腔42内的冷凝水进行清理排出,防止冬天的时候因冷凝水冻结造成干燥效果不理想和干燥效率低下的问题。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