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093发布日期:2020-02-21 18:5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



背景技术:

大锅灶是厨房设备中的一种灶具,一般为商用厨房设备,中餐灶的一种,通常使用到直径80cm以上的大锅;大锅灶坚固耐用并且打破了以往的燃烧方式,火在炉膛内四周传递,火力均匀,节能高效,设计合理,造型美观,污染少,适用于宾馆、饭店等。

现有的大锅灶在使用时能源利用率低,产生的废热多,浪费能源的同时加热大锅灶周围的环境,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同时,大锅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杂质不能得到有效清理,堆积在灶体内容易附着在大锅锅底降低大锅的吸热效率,排放出外界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解决了现有的大锅灶在使用时能源利用率低,产生的废热多和灰尘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包括灶体、导气管、余热利用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导气管、所述余热利用组件和所述除尘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灶体上;

所述导气管依次穿过并连通余热利用组件和除尘组件;

所述余热利用组件包括水箱、分隔板、进水管、出水管和出气管,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水箱内并将水箱分隔为储水室和热交换室,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热交换室,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储水室连通,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与热交换室连通;

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冷却管、连接管和收集箱,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管且紧贴导气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导气管底端连通,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箱连通,收集箱的底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底板的底侧设有灰尘出口。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包括固定板和滑动板,所述固定板将水箱分隔为上下连通的储水室和热交换室,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方,且固定板下方和滑动板上均设有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热交换室内部分和与所述冷却管紧贴部分均为螺旋管。

优选的,所述灶体包括架体和面板,所述架体为立方体框架,所述面板覆盖在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灶体上设有灶口,所述灶口的上端设有环绕灶口的搭接台,灶口的下端设有插接口,灶口与所述插接口之间通过隔温壁相连。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隔温壁上并与灶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隔温壁的外壁上设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还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插接在所述插接口上。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动板相连并驱动滑动板滑动,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设有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电磁阀和所述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终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通过余热利用组件的设置大锅灶使用过程中的多余热进行二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浪费,同时余热利用组件所加热的水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用途,实现了一机多用,拓展了使用范围;通过除尘组件的设置将气体与杂质分离和杂质的集中放置,实现了杂质的有效清理和集中处理,提高了杂质处理的效率,避免了杂质附着在大锅锅底,也避免了杂质污染环境;通过隔温壁和隔温壁外侧的隔热层的设置降低了灶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使更多的多余热用于余热利用组件,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无人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使用,提高了控制的精准程度,有效避免了水箱空水和水箱内水过多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余热利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灶体;11-架体;12-面板;21-灶口;22-搭接台;23-插接口;3-隔温壁;4-导气管;5-余热利用组件;51-水箱;511-储水室;512-热交换室;52-分隔板;521-固定板;522-滑动板;523-驱动装置;53-进水管;54-出水管;55-出气管;6-除尘组件;61-冷却管;62-连接管;63-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包括灶体1、导气管4、余热利用组件5和除尘组件6,所述导气管4、所述余热利用组件5和所述除尘组件6均设置在所述灶体1上;

所述导气管4依次穿过并连通余热利用组件5和除尘组件6;

所述余热利用组件5包括水箱51、分隔板52、进水管53、出水管54和出气管55,所述分隔板52设置在水箱51内并将水箱51分隔为储水室511和热交换室512,所述导气管4穿过所述热交换室512,所述进水管53与所述储水室511连通,所述出水管54和所述出气管55均与热交换室512连通;

所述除尘组件6包括冷却管61、连接管62和收集箱63,所述冷却管61为螺旋管且紧贴导气管4,所述连接管62一端与导气管4底端连通,连接管62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箱63连通,收集箱63的底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底板的底侧设有灰尘出口。

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工作时,将大锅放置在灶口21上,通过加热炉向大锅供热以便于大锅进行菜品的加工,菜品加工的过程中,加热炉为大锅提供的热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被大锅吸收利用的有效热和由于大锅利用率有限而未被利用的多余热,进一步,由于大锅对热量的利用率低下,多余热在加热炉所提供的热量中的百分比大于有效热,为了避免多余热被浪费,设置了余热利用组件5。

具体而言,灶体1上设有两个开口,即灶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盛放大锅的灶口21和位于灶口21下端的插接口23,大锅覆盖在灶口21上,加热炉插接在插接口23上,灶体1上下两端的开口大部分面积被遮挡使灶体1的开口接近于被封堵,同时在连接灶口21和插接口23的隔温壁3的封堵作用下,多余热被截留在灶体1内而不至于散发至灶体1四周中,进而加热灶体1四周,导致使用者在菜品制作过程中温度越来越高,使用体验差。

进一步,通过与灶体1隔温壁3连通的导气管4将多余热导出至外界环境以避免多余热加热周围环境,同时,在多余热导出的过程中多余热会经过水箱51并加热水箱51中的水进而对多余热进行再利用。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分隔板52包括固定板521和滑动板522,所述滑动板522滑动设置在固定板521上方,且固定板521下方和滑动板522上均设有液位传感器。

水箱51被分隔板52分隔为储水室511和热交换室512两个部分,储水室511和热交换室512并排设置,以固定板521为界,固定板521的上方设有上开口,固定板521的下方设有下开口,储水室511和热交换室512通过上开口和下开口实现连通,导气管4穿过热交换室512对位于热交换室512中的水进行加热。对于水箱51而言,储水室511的尺寸大于热交换室512的尺寸,缩减热交换室512的体积有利于多余热快速加热水,进而减少出水时间,减少使用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水箱51可以向外输出热水和蒸汽两种工质,输出热水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验热交换室512内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装置打开出水管54进而使热水流向使用点;输出蒸汽时,控制装置控制分隔板52使滑动板522向上滑动将上开口封闭,多余热加热水并使水变为蒸汽,控制装置打开出气管55进而使蒸汽流向使用点。

对于水箱51而言,通过设置在固定板521下端的传感器对水箱51的最低水位进行监控,避免水箱51内水过少不能有效吸收多余热进而使多余热加热水箱51导致的水箱51变形;滑动板522上的传感器对水箱51内的最高水位进行监控,避免水箱51内水过多导致的不能产生蒸汽的问题。进一步,传感器是液位传感器或者水位传感器等实现对水箱51内水位监控的传感器;更进一步,可以采用水位计替换传感器以监控水箱51内的水位。

除尘组件6工作时,多余热经过余热利用组件5后进入与紧贴冷却管61的导气管4部分内并沿着导气管4流动,此时导气管4内通水利用水对多余热进行再次吸收,多余热包括高温气体和混杂在高温气体内的灰尘等杂质,当高温气体经过余热利用组件5和冷却管61的两次吸热后高温气体的温度下降变成低温气体,低温气体不能承载杂质进而使杂质沉降在导气管4内并沿着与导气管4连通的连接管62流入收集箱63内,实现气固分离,低温气体可以直接排出或者输送至指定位置。

对于收集箱63而言,杂质在收集箱63堆积,当杂质堆积到一定量后,打开灰尘出口使杂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出收集箱63实现对收集箱63的清理。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导气管4位于所述热交换室512内部分和与所述冷却管61紧贴部分均为螺旋管。螺旋管增加了多余热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效率。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导气管4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隔温壁3上并与灶口21连通。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灶体1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灶体1包括架体11和面板12,所述架体11为立方体框架,所述面板12覆盖在架体11上。

灶体1是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的支撑体,为加热炉、余热利用组件5和大锅等提供了安装位置进而使之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于架体11而言,灶体1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的不同,可以设置为截面为任意形状的立方体框架以方便使用和安装,具体而言,灶体1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多边形、半圆形等形状。对于面板12而言,一般情况下,面板12覆盖在除下端面以外架体11的所有端面上,使灶体1的外形简洁美观。

进一步,面板12也可以覆盖在架体11的所有端面上,下端面上的面板12承载所有设置在架体11上的加热炉、余热利用组件5等,使灶体1下方整洁干净,避免出现卫生问题。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灶体1上设有灶口21,所述灶口21的上端设有环绕灶口21的搭接台22,灶口21的下端设有插接口23,灶口21与所述插接口23之间通过隔温壁3相连。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隔温壁3的外壁上设有隔热层。

隔温壁3连接灶口21和插接口23以避免多余热流走,进一步,为了增加隔温壁3的隔温效果,在隔温壁3的外壁上增加隔热层,具体而言,隔热层是由气凝胶毡、聚氨酯发泡板、rfc异形隔热件等材料制成。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炉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还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插接在所述插接口23上。

加热炉为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提供热量,加热炉可以是燃气加热炉、电磁加热炉、感应加热炉等种类用以提供热量的加热炉,对于不同种类的加热炉,为大锅加热的有效距离不同,进而合理调节隔温壁3的尺寸以提高加热炉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对于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喷入灶口21内的加热炉,隔温壁3上无需开设额外的空气通道;对于需要供氧的加热炉,在隔温壁3上开设额外的空气通道连通灶口21与外界,保证本可除尘的节能大锅灶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炉的供氧。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余热利用组件5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23、所述电磁阀和所述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终端相连。

进水管53、出水管54和出气管55上均设有电磁阀,处理器与关断阀电连接进而控制对应管路的开启和关闭,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处理。

滑动板522与驱动装置523相连,驱动装置与处理器电连接,滑动板522的下端插接在固定板521内,滑动板522的上端与驱动装置523相连,滑动板522两端滑动设置在水箱51的侧壁上,处理器与驱动装置523相连;处理器根据实际条件控制驱动装置523的工作进而实现滑动板522的上下滑动。进一步,对于驱动装置523而言,驱动装置523是电机和传动机构组成,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板体相连,传动机构可以是带传动机构、链轮传动机构等实现动力传递的传动机构。

作为一种选择,处理器是stc89c52rc,stc89c52rc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处理器还可以是stc89c51rc、at89、at90、tms370等实现数据处理的处理器。

作为一种选择,通信模块通过wifi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进一步,通信模块还可以通过rfid、蓝牙、3g/4g等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或者,通信模块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