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213发布日期:2020-05-22 21:4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生活中,一般立式空调室内机都是放置在卧室或者客厅内,在夏季天气炎热时使用。

多数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都是设置在室内机的正面,使用空调时,室内机正面的出风口所吹出的冷气会正对着人体,虽然能够给人带来凉爽,不再炎热,但若出风口的冷气长时间正对着人体或者出风口的冷风较大时,过于凉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感,严重时引起人感冒。故现有技术中,有设计出一种将出风口设置在侧部的空调室内机,避免了出风口从正面直吹人体所导致的问题,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感,此种空调室内机存在出风口设置在左侧或右侧的情况。但当改变空调室内机的放置位置时,会出现出风口距离屋内的墙壁较近情况,比如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左侧,同时空调室内机的左侧靠近墙壁,或者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右侧,同时空调室内机的右侧靠近墙壁,两种情况下墙壁就会阻挡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气流,导致送风气流的送风效果差,送风气流吹不远,进而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制冷效果受到影响则人体的舒适程度也会降低。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气流受阻挡、送风效果差,制冷效果差、降低人体舒适感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存在的送风气流受阻挡、送风效果差,制冷效果差、人体舒适感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蜗壳,所述壳体内设有蒸发器、蜗舌和贯流风轮,所述蜗舌与蜗壳相连接构成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贯流风轮旋转带动空气由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口流出,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壳体能够翻转设置、以使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交换和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改变,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靠近地面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侧,当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靠近地面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蜗壳的上端设有盖板、下端设有接水盘,当所述蜗壳的第一端靠近地面时,所述蜗壳的第一端与所述接水盘配合连接、所述蜗壳的第二端与所述盖板配合连接;当所述蜗壳的第二端靠近地面时,所述蜗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盖板配合连接、所述蜗壳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水盘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蜗壳包括竖版以及设置在所述竖板的上下两端、且水平设置的两个支板,所述贯流风轮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板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贯流风轮相连接,两个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接水盘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电机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设置在所述蜗壳的上方的所述支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贯流风轮相连接,所述贯流风轮的下端设有轴承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轴承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蜗壳的下方的所述支板上,所述轴承与所述贯流风轮相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板上对应设有通孔,所述贯流风轮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之间,所述电机座设置在所述贯流风轮上端的所述通孔内,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贯流风轮下端的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外形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环绕所述贯流风轮设置且与所述蜗壳形成封闭的机壳、以使由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均流经所述蒸发器换热,所述“l”型结构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α=40~150°。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进风的滤尘网,所述滤尘网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外侧、以对进入所述蒸发器的空气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蜗壳上的两个所述支板上均设有用于盛装冷凝水的接水槽,且所述接水槽上设有与所述接水盘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排出的冷凝水流入所述接水盘内。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蜗壳的下方,所述接水盘呈“凹”型结构,所述“凹”型结构的凹陷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水口,且所述“凹”型结构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蒸发器的凸起结构,各个所述凸起结构关于所述“凹”型结构的轴线相对称。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盛放线路和电控元器件的电控盒以及用于遮盖所述电机的电器盖板,所述电控盒和所述电器盖板均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蜗壳,壳体内设有蒸发器、蜗舌和贯流风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舌与蜗壳相连接构成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一侧,贯流风轮带动空气由进风口流入壳体内,空气流经蒸发器换热后、由出风口流出,还包括用于带动贯流风轮转动的驱动组件,壳体能够翻转,当壳体的第一端向出风口的对侧翻转至第二端的位置时,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交换,当壳体的第一端靠近地面时,出风口位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侧,当壳体的第二端靠近地面时,出风口位于空调室内机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此设置,空气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蒸发器进行换热,并通过贯流风轮从出风口流出,实现空调的制冷和吹风过程,而壳体的两端的位置能够交换,当壳体的两端交换位置时,出风口的位置会相对改变,实际生产出来的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可以设置在第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若空调室内机安装时有一侧靠近墙壁,应选择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4的位置在远离墙壁的另一侧,这样才能使出风口的送风气流不会受到墙壁的阻挡,保持空调送风气流顺畅,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提高人体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第一侧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第二侧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第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中:

1-蒸发器,2-蜗舌,3-贯流风轮,4-蜗壳,401-竖板,402-支板,403-接水槽,404-排水孔,405-通孔,5-滤尘网,6-接水盘,601-排水口,602-凸起结构,7-轴承,8-轴承座,9-电机座,10电机,11-盖板,12-电控盒,13-电器盖板,14-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解决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气流易受阻挡、送风效果差,制冷效果差、人体舒适感较低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蜗壳4,壳体内设有蒸发器1、蜗舌2和贯流风轮3,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4,蜗舌2与蜗壳4相连接构成出风口,进风口可设置在壳体的正面,也可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也可以在壳体的正面和侧面均设置进风口;出风口14设置在壳体的一侧,贯流风轮3带动空气由进风口流入壳体内,空气流经蒸发器1换热后、由出风口14流出,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制冷过程。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带动贯流风轮3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但不限为电机10,壳体能够在外力带作用下翻转设置,当壳体的第一端向出风口的对侧的方向翻转、持续翻转至第二端的位置时,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交换,当壳体的第一端靠近地面时,第二端远离地面,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侧,如图1所示;当壳体的第二端靠近地面时,第一端远离地面,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图2所示。

如此设置,空气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蒸发器1进行换热,并通过贯流风轮3从出风口14流出,实现空调的制冷和吹风过程,而壳体的两端的位置能够交换,当壳体的两端交换位置时,出风口14的位置会相对改变,实际生产出来的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4可以设置在第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若空调室内机安装时有一侧靠近墙壁,应选择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4的位置在远离墙壁的另一侧,这样才能使出风口14的送风气流不会受到墙壁的阻挡,保持空调送风气流顺畅,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蜗壳4的上端设有盖板11,蜗壳4的下端设有接水盘6,蜗壳4的上端与盖板11相连接,蜗壳4的下端与接水盘6相连接,即当蜗壳4的第一端靠近地面、第二端远离地面时,蜗壳4的第一端与接水盘6配合连接,蜗壳4的第二端与盖板11配合连接;当蜗壳4的第二端靠近地面、第一端远离地面时,蜗壳4的第一端与盖板11配合连接,蜗壳4的第二端与接水盘6配合连接。具体地,可在蜗壳4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蜗壳4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盖板11和接水盘6上均设有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连接孔,当蜗壳4的第一端靠近地面、第二端远离地面时,第一连接件与接水盘6上的连接孔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盖板11上的连接孔配合连接,当蜗壳4的第二端靠近地面、第一端远离地面时,第一连接件与盖板11上的连接孔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接水盘6上的连接孔配合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均为螺栓螺母,连接孔均为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即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连接孔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地,蜗壳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关于蜗壳4的中轴面相对称。

如此设置,蜗壳4的上端与盖板11相对固定,蜗壳4的下端与接水盘6相对固定,接水盘6对蜗壳4起支撑作用,且蜗壳4的两端无论是否更换位置均能够与对应位置的盖板11或接水盘6相连接,保证了蜗壳4、盖板11、接水盘6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如图3所示,蜗壳4上设有进风板,蜗舌2、进风板均与蜗壳4相连接,壳体内的蜗舌2与蜗売4连接,蜗壳4与蜗舌2之间构成出风口14,进风口设置在进风板上,进风板可设置在壳体的正面,也可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也可以在壳体的正面和侧面均设置进风板,进风板与进风口对应,蒸发器1和贯流风轮3均设置在蜗壳4、蜗舌2以及进风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壳体上也可不设置进风板,将壳体的正面和侧面用于进风的位置均可视为进风口。具体地,当壳体的出风口14改变位置时,需要将蜗壳4的上端与下端相互颠倒,蜗壳4的“上端”和“下端”即如图3中蜗壳4的上端和下端,并将蜗壳4、蜗舌2和蒸发器1同时竖直翻转180度,在优选地实施例中,进风板无需翻转180度,进风板只需与翻转后的蜗壳4重新配合连接即可。

如此设置,只需将蜗壳4的上端和下端包括蜗舌2和蒸发器1同时相互颠倒即可,即能够改变出风口14的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蜗壳4包括竖板401和两个支板402,两个支板402水平设置且设置在竖板401的两端,如图4所示,各个支板402上均设有通孔405,贯流风轮3竖直设置在两个通孔405之间,驱动组件通过通孔405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具体地,驱动组件通过其中一个支板402上的通孔405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当出风口14改变位置时,蜗壳4的上端与下端相互颠倒,且两个支板402的位置互换,即将两个支板402与蜗壳4构成的整体颠倒,而驱动组件的位置不变,驱动组件通过另一个支板402上的通孔405与贯流风轮3重新连接,如图6所示,竖板401上端的支板402与接水盘6相连接,竖板401下端的支板402与盖板11相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蜗壳4上端的支板402与蜗壳4下端的支板402的结构相互对称。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支板402上的通孔405能够对驱动组件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驱动组件与贯流风轮3更好更平稳地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和电机座9,电机座9用于支撑电机10,电机座9设置在贯流风轮3的上端的通孔405内,电机10的输出轴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贯流风轮3的下端设有轴承7和轴承座8,轴承座8用于支撑轴承7,轴承座8设置在贯流风轮3下端的通孔405内,轴承7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右侧时,比如此时贯流风轮3上端的支板402为支板a,贯流风轮3下端的支板402为支板b,则电机座9设置在支板a的通孔405内,轴承座8设置在支板b的通孔405内,当出风口14位置改变,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左侧时,蜗壳4的上端与下端相互颠倒,且支板a更换至位于贯流风轮3的下端,支板b更换至位于贯流风轮3的上端,此时电机座9设置支板b的通孔405内,轴承座8设置在支板a的通孔405内。

如此设置,驱动组件为贯流风轮3提供转动动力,轴承7与轴承座8用于减小贯流风轮3转动时与其它部件的摩擦力;且各个支板402上的通孔405内均可设置轴承座8和电机座9,无论出风口14是否改变位置,各个支板402上的通孔405均能够对轴承座8和电机座9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电机10和轴承7的位置固定,使电机10、轴承7与贯流风轮3的连接更加平稳。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蒸发器1设置在进风口与贯流风轮3之间,蒸发器1环绕贯流风轮3设置,蒸发器1与蜗壳4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能够使由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均流经蒸发器1进行换热,且蒸发器1的两侧分别与进风板的两侧相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及图6所示,蒸发器1的外形结构呈倾斜的“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两侧分别与进风板的两侧相连接,“l”型结构环绕贯流风轮设置且与蜗壳形成封闭的机壳、以使由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均流经蒸发器换热,且“l”型结构的两条边的夹角范围为50-150度。

如此设置,凡是通过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均能够流经蒸发器1进行换热,而且蒸发器1设置为倾斜的“l”型结构,能够使空气更加顺利地进入蒸发器1。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蜗壳还包括用于进风的滤尘网5、以对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过滤,滤尘网5设置在蒸发器1的外侧。优选地,空调室内机的正面以及与设置出风口14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进风口,故正面的进风口和侧面的进风口处均设有滤尘网5,若不设置进风板,可直接将设置滤尘网5的位置视作进风口。

如此设置,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空气,减少壳体内的尘土。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两个支板402上均设有用于盛装冷凝水的接水槽403,且接水槽403上设有与接水盘6相连通的排水孔404,接水槽403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孔404流通至接水盘6内。具体地,支板402的边缘设置有竖直的翻边,翻边、支板402与竖板401三者之间构成接水槽403,当空调室内机制冷时,会在竖板401的背部附着有冷凝水,冷凝水会会顺着竖板401流在接水槽403内。优选地,排水孔404设置在接水槽403内,用于将冷凝水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接水盘6上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水口601,接水槽403内和蒸发器1内的冷凝水均流入接水盘6内,并通过接水盘6上的排水口601排出至空调室内机外,接水盘6内还设有用于支撑蒸发器1的凸起结构602,说明接水盘6位于蒸发器1的下方,蒸发器1内部的冷凝水也可掉落在接水盘6内。

优选地,接水盘6的俯视图外形呈“凹”型结构,接水盘6设置在蜗壳和蒸发器1的下方,如图5所示,接水盘6内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需要盛接不同位置的蒸发器1内的冷凝水,故接水盘6会比支板402大,而蒸发器1呈“l”型结构,所以接水盘6设置为“凹”型结构最为合适。接水盘6的排水口601设置在“凹”型结构的凹陷部的侧壁上,凹陷部即“凹”型结构的中间部分。“凹”型结构内设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602,凸起结构602可以为多个,可以是每个凸起结构602的结构均关于“凹”型结构的轴线相对称,即每个凸起结构602均能够支撑不同位置的蒸发器1,此时的凸起结构602是经过“凹”型结构的轴线;也可以是凸起结构602的设置个数优选为偶数个,其中一半的凸起结构602设置在接水盘6的左侧,另一半的凸起结构602设置在接水盘6的右侧,且左侧的凸起结构602与右侧的凸起结构602关于“凹”型结构的轴线相对称,此时接水盘6内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凸起结构602分别用于支撑不同位置的蒸发器1。凸起结构602的上端优选设置为平面,能够更好地支撑蒸发器1。

如此设置,设置接水盘6和排水口601不仅可能够将蒸发器1内的冷凝水排出,还可将接水槽403内的冷凝水排出,接水盘6设置为“凹”型结构,既能盛接不同位置的蒸发器1内的冷凝水,又能设置凸起结构602能够对蒸发器1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盒12以及电器盖板13,电控盒12用于盛放线路和电控元器件,电器盖板13用于遮盖电机10,如图6和图7所示,电控盒12和电器盖板13均设置在盖板11的上方。具体地,除了电控盒12盛放大部分线路,还会有一部分线路露在外面,电器盖板13还能够遮盖这部分的线路,电控盒12、电器盖板13设置在盖板11的上方。

如此设置,设置电控盒12使线路有固定的位置,且能够遮盖线路,避免线路过乱,设置电器盖板13能够遮盖电机10,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和美观。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立式空调室内机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蜗壳4,壳体内设有蒸发器1、蜗舌2和贯流风轮3,蜗壳4与蜗舌2之间构成出风口14,蒸发器1带动贯流风轮3转动的驱动组件,壳体的上端设有盖板11、下端设有接水盘6,贯流风轮3带动空气由进风口流入壳体内,空气流经蒸发器1换热后、由出风口14流出,出风口14位于壳体的一侧;壳体能够翻转设置、以使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交换和出风口的位置改变,当壳体的第一端靠近地面时,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侧,壳体的第二端与盖板11配合连接,壳体的第一端与接水盘6配合连接,当壳体的第二端靠近地面时,出风口14位于空调室内机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蜗壳4的第一端与盖板11配合连接,蜗壳4的第二端与接水盘6配合连接。壳体还包括滤尘网5,蒸发器1和贯流风轮3均设置在蜗売4的竖板401、支板402以及蜗舌2和滤尘网5所围成的空间内,蒸发器1位于滤尘网5与贯流风轮3之间,两个支板402上均设有通孔405;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以及用于支撑电机10的电机座9,电机座9设置在贯流风轮3上端的通孔405内,电机10的输出轴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贯流风轮3的下端设有轴承7以及用于支撑轴承7的轴承座8,轴承座8设置在贯流风轮3下端的通孔405内,轴承7与贯流风轮3相连接;两个支板402上均设有用于盛装冷凝水的接水槽403,且接水槽403上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水孔404,接水盘6位于蒸发器1和蜗売4的下方,且接水盘6上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水口601,接水盘6呈“凹”型结构,且接水盘6内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蒸发器1的凸起结构602,各个凸起结构602关于凹”型结构的轴线对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盛放线路的电控盒12以及用于遮盖电机10的电器盖板13,电控盒12和电器盖板13均设置在盖板11的上方。

如此设置,通过改变出风口14的位置,使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气流不会再受阻挡,送风效果就会提高,同时制冷效果得到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