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461发布日期:2020-03-13 06:35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加湿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室内中央空调且节水高效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室内一般会安装采暖系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其中中央空调是近年来居民及办公场所通常采用的采暖方式,由于冬季空气干燥,采暖系统的回风管路中一般会设置加湿器,对回风进行加湿,湿气与热气混合后排放至室内,以调节室内湿度。目前的加湿器是通过进水管将水注入水槽,水槽底部设有通孔,水槽底部连接有水帘,水槽中的水由通孔流入水帘,回风穿过水帘并将湿气带走,对空气进行加湿。目前的中央空调加湿器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加湿器中的水由水帘下方经排水管排放,并非是循环使用,造成大量浪费,加湿器严重耗水;(2)由于水帘材料为金属镁合金,长期遇水会腐蚀钙化,影响使用寿命,并且钙化后的水雾含有重金属,通过通风管道对室内建筑及空气造成污染;(3)加湿器金属芯造价昂贵,更换频繁,增加成本;(4)加湿器湿度显示不准确,无法智能控制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环保且成本低的中央空调加湿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加湿器,其包括水箱、进水管、设于该水箱底部的雾化装置,该水箱一侧设有送风管道,另一侧设有排风管道,送风管道与排风管道的出入口设于水箱上方,位于水面以上,该进水管将水注入该水箱中,该雾化装置用于对水进行雾化。

所述雾化装置为超声波振荡器或电加热器。

所述水箱侧面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智能信令总线阀,该液位传感器电连接该智能信令总线阀并控制该智能信令总线阀的启停。

所述水箱内设有电解还原水生成器。

所述进水管的嘴部设有净水过滤芯,该净水过滤芯内包括依次设置的微米级中空丝膜、阳离子交换树脂层、锌铜合金滤料层、亚硫酸钙陶瓷球层及添银抗菌活性炭层。

所述净水过滤芯为银离子抗菌除铅滤芯。

所述水箱外部设有显示屏及与该显示屏连接的甲醛监测仪、湿度传感器及pm2.5监测仪,分别用于监测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空气湿度及空气中p2.5值,并将监测值显示在该显示屏上。

所述排风管道内设有分别用于检测排风管道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微生物菌群及室内总挥发性有机气态物质的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设有报警器件。

所述中央空调加湿器包括数据传输系统与手持终端,该手持终端设有app控制模块,其中该数据传输系统与该手持终端进行无线交互通讯,并利用该app控制模块查看甲醛监测仪、湿度传感器、pm2.5监测仪、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各仪器所检测的数据。

所述雾化装置连接有电磁阀,其中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一控制器连接该电磁阀,并通过该电磁阀的开关控制所述雾化装置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加湿器由于采用水雾化形式,水箱中的水可完全利用,非常节水,同时水雾湿度大,对室内加湿效果好;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电解还原水生成器及净水过滤芯,水雾清洁无污染,对人体有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加湿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净水过滤芯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各检测仪器的数据显示及传输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加湿器包括水箱1、进水管2、设于水箱底部的雾化装置3,该水箱一侧设有送风管道4,另一侧设有排风管道5,送风管道4与排风管道5的出入口设于水箱1上方,位于水面以上。水由进水管2注入水箱1中,通过设于水箱1底部的雾化装置3将水进行雾化,送风管道4将室内空气送入水箱1中,空气与水面上的雾化水汽混合变为湿气,混合湿气在送风管道4的空气推送下由排风管道5排出,湿气与中央空调产生的热空气混合后排放至室内,调节室内湿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3可为超声波振荡器或电加热器,雾化装置为超声波振荡器时,采用超声波原理将水进行雾化,通过高频震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当雾化装置为电加热器,利用电热管对水进行加热蒸发,产生雾化水汽。水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其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使空气得到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不产生水垢,水雾清洁,加湿后的空气洁净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水箱侧面还设有液位传感器6,避免水箱液位降低到临界线时雾化装置空转造成损坏,该进水管上设有isb(intelligentsignalingbus,智能信令总线)阀(图中未示出),该液位传感器6电连接该isb阀,当水位降到临界点时,液位传感器6发出信号控制isb阀,使isb阀开启,通过进水管2对水箱进行注水;当液位传感器6检测到水位上升到某水平线时,液位传感器6再次发出信号控制isb阀关闭,停止进水管2对水箱注水。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箱内还可设有电解还原水生成器(图中未示出),其入水口与进水管2连接,出水口往水箱中注水,电解还原水生成器可将水电解成还原水,还原水是弱碱性离子水,蕴含有益的矿物离子、活性氢、溶解氧等人体必需元素,具有稳定的抗氧化还原力,还原水再经雾化装置雾化后,排放至室内,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有益,其中电解还原水生成器内部采用医疗级钛白金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能持久稳定生成具有氧化还原力的还原水。为使水箱中的水更加纯净,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的嘴部设有净水过滤芯,该净水过滤芯可为银离子抗菌除铅滤芯,如图3所示,该净水过滤芯内包括依次设置的微米级中空丝膜70、阳离子交换树脂层71、锌铜合金滤料层72、亚硫酸钙陶瓷球层73及添银抗菌活性炭层74,其中微米级中空丝膜可隔除泥沙杂质等较大颗粒,阳离子交换树脂层可对水质进行软化,锌铜合金滤料层可去除重金属、硫化氢及微生物,亚硫酸钙陶瓷球层可去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及可溶性铅,添银抗菌活性炭层可杀灭细菌及除异味。本实用新型进水管中的自来水经净水过滤芯过滤后,水质清洁,无重金属及微生物细菌,无异味无氯气,经雾化后进入室内,对人体非常有益。

为进一步对水进行软化,防止雾化水蒸汽造成二次水钙的粉尘污染,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2上设有软水系统,首先对水进行软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外部设有显示屏及与该显示屏连接的甲醛监测仪、湿度传感器及pm2.5监测仪,分别用于监测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空气湿度及空气中p2.5值,并将检测值显示在显示屏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排风管道5内还设有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排风管道内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呼吸性粉尘、微生物菌群及室内总挥发性有机气态物质(tvoc,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可将管道内灰尘浓度、微生物菌群浓度及tvoc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设有报警器件,具有预警功能,当管道内的灰尘浓度、微生物菌群浓度及tvoc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灰尘检测仪和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发出报警声音,并在显示屏上报警指示灯闪烁,提醒用户对排风管道进行清洁。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加湿器还设有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分别与甲醛监测仪、湿度传感器、pm2.5监测仪、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连接,数据传输系统采集甲醛监测仪、湿度传感器、pm2.5监测仪及灰尘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传感器和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单元,服务器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可实现远程监测。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手持终端,该手持终端设有app控制模块,其中数据传输系统与该手持终端进行无线交互通讯,并利用app控制模块查看各仪器所检测的数据,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持终端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处理器单元与通讯驱动单元,处理器单元对各检测仪器及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处理,app控制模块调用通讯驱动单元,与数据传输系统进行无线交互通讯,可利用app控制模块查看各仪器所检测的数据。本实用新型中的数据传输系统为市售产品,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装置连接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开关能控制雾化装置的启停。其中湿度传感器通过一控制器连接该电磁阀,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给控制器输入一信号,控制器输出一反馈信号至电磁阀,使电磁阀关闭,控制雾化装置停止对水雾化;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时,给控制器输入一信号,控制器输出一反馈信号至电磁阀,使电磁阀开启,控制雾化装置工作,加大水雾化程度,借以实现自动控制室内空气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加湿器由于采用水雾化形式,水箱中的水可完全利用,非常节水,同时水雾湿度大,且湿度均匀,对室内加湿效果好;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电解还原水生成器及净水过滤芯,水雾清洁无污染,对人体有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